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韩雪梅 《中医研究》1995,8(2):45-46
清咽法治疗乳蛾举要内蒙古010020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韩雪梅主题词温病,清法,乳蛾/中医药疗法温病“乳蛾”一证,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或温热时毒而引起。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温邪在表不解必深入气分,充斥肺胃,肺胃热毒上攻于咽喉,气血壅滞,搏结不散,结聚而肿痛...  相似文献   

2.
<正>温病卫分证是指温邪自口鼻侵入犯肺,导致肺卫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肺气宣发与肃降失去平衡,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微恶风寒、汗出、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该病为初春季节气候由寒转暖时的多发病、常见病。中医认为该病基本病机是肺经郁热,卫气不宣。肺经郁热可见咳嗽、咳黄痰、咽红肿痛等症状,卫气不宣可见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涕等卫表见证。在治疗上多采用辛凉宣透之法,一者使  相似文献   

3.
清代医家叶桂是吴门温病医派的代表,不仅对温病学说贡献突出,在内科疾病的诊治方面也独具特色。叶桂治疗痞满临证经验颇丰,《临证指南医案》等多部医案均有记载。从病因、病机、治疗上总结其诊治经验,病因分外感内伤,病机以气机阻滞为本,与肺、肝、脾的气机失调相关。治疗融入温病理论,祛除温邪,调和营卫;借鉴仲景思想,善用经方,随证化裁;运用六经辨证,补泻兼施,温清得宜。其独到的辨证思想和用药方法为后世开启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咳嗽病因繁多且复杂,而难于针对性治疗。其病机虽总属“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但常因为针对病机治疗忽于病因解除,从而治标不治本,导致咳嗽迁延不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良徛教授从医30余载,对于肺系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其临床实践发现咳嗽之因常责于咽喉不利。其依据“咽喉与肺,生理相通,病理相关”与“咽喉经络循行”提出肺上通咽喉理论,据此指出从咽喉论治咳嗽,并且治疗咳嗽时尤其重视咽喉的审察与调理。刘教授依据咽喉为肺之门户,温邪上受而首先犯之,以及燥热易伤及肺脏的生理特点,指出治疗咽喉时宜以“清利”为主,治疗肺则宜“温而不燥”。从咽喉论治咳嗽原则包括:其一,“平调寒热,调和阴阳”为总纲领,以此达到恢复脏腑正气与维系脏腑功能的目的;其二,“补虚泻实,标本兼治”,治疗咳嗽时勿忘治其本;其三,“重视咳因,寻其根本”,不得“见咳止咳”,以免闭门留寇而导致咳嗽难愈。文案介绍刘教授运用寒热并用之法,以银翘马勃散与温肺煎为主方而加味治疗咳嗽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 吴塘所著《温病条辨》对温病清热、滋阴两法的运用颇多发挥,尤其是擅长于清、滋法的配合。本文拟从清、滋法配合的角度总结一下《温病条辨》的有关理论和临床运用。清、滋法配合的根据——温邪与阴伤的内在联系吴氏阐发《内经》“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之旨,提出阴精为人身抵御温邪入侵的重要基础,说“能藏精者,一切病患皆可却”,并进而指出:“冬伤寒则春病温,惟藏精者足以避之”。因此,感受温邪的体内因素是阴精不足,如吴氏说:“病温者,精气先虚”。这样就说明了阴精不足与温病发生的关系,阐发了温病发病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同时,吴氏又提出温病过程中,温邪的特征是易耗伤阴液:“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而其它病邪也可化热伤阴,如“湿久生热,热必伤阴”。温邪与阴伤有因果关系:温邪为阴伤之因,阴伤为温热之果。同时由于阴伤后体内阴阳平衡失调,阳热易亢,更可助邪热之势,故温热与阴伤又可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在温病的治疗中,为了祛除热邪而常误用汗、下、苦燥等法而耗伤阴液,如吴氏  相似文献   

6.
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之为“风热乳蛾”,属于温病的范畴。笔者按辨证分型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简介于下。一、红肿型(红乳蛾) 咽喉乃肺胃之门户,呼吸饮食之要道,诸经循行交会之处所,喉核位于喉关,起着门卫的作用。温邪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口鼻居咽喉之上属表;肺胃居咽喉之下为里;咽喉为呼吸出入鼻与肺之枢机,为水谷自口入胃之窍道,属少阳半表半里.指出温邪外受,自口鼻而入,初起多在表;表邪不解,渐传咽喉半表半里;病邪由咽入里,轻者顺传肺胃,甚者动风动血、水泛痰闭,逆传心、肝、肾.伏气温病,亦多发咽喉半表半里,或由外透,或自内陷.认为早期、迅速、有效地控制咽部病情,以其能阻断肺、心、肾病变的发生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治温之要,贵在自咽截断.  相似文献   

8.
李俊滔  杨宇华 《新中医》2013,(1):178-179
温病乃感受温邪引起的外感热病,因此,祛除温邪是治疗温病的关键。根据卫气营血病机演变,叶天士提出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则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说明温病的四个病程阶段各有主治,而汗法就是用于温病的初期阶段,邪在肺卫的治疗方法。温病的初期阶段,为温邪外袭,正邪抗争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叶天士提出“在卫汗之可也”,温病学派争议颇多,笔者根据温病发病规律,探讨温病卫分证的病理生理,提出了温邪在肺(经)不在表,邪不在表不可汗,温热伤阴可汗等见解,“在卫汗之可也”的实质非为汗法,而是辛凉开肺,宣透郁热。  相似文献   

10.
吴瑭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治疗上确立了一整套三焦分证的治则,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他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在《吴鞠通医案》中记载了颇多连续治疗且较完整的内伤杂病医案,记录详明,内容齐备,充分反映了吴氏临床的辨治规律、用药策略和卓越效果,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名医吴鞠通以其温病学术成就而闻名于世,而吴氏在治疗杂病方面亦有精研,本文探讨了吴氏理虚思想。针对时弊,吴氏提出了“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力排丹溪之说,理虚处处顾护阳气,而顾护阳气又以胃气为中心。吴氏理五脏六腑之虚又从体用入手,各脏各腑用药各异。此外吴氏还将治疗外感温病的三焦辨证思想运用到理虚领域,倡导从三焦责损,补法各异。温病、杂病理法旁通,吴氏学术通灵宏丰,理虚之论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温邪上受”非皆“首先犯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岳云 《中医杂志》2005,46(8):635-635
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或温热邪气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其发病途径,叶天士在吴又可《温疫论》“邪从口鼻入”的基础上,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篇》)说,对后世影响颇大。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就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肺)”,近世医家亦多宗从。证诸临床实际,温病之发,有始于师者,也有不始于肺者,故我们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只是温病发病的一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否温病唯一发病途径?答:温病发病,以首先犯肺的呼吸道感染为多,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分析了体温在37.5℃以上,属于中医“温热病”范畴的感染性疾病,共93个病种,  相似文献   

14.
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明人指春时之温病证治一般人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叶天士发明的,其实是明代袁体安说的,袁氏指的是春天风木升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春天感受时邪,见到呼吸系证,继而见到神经精神证状,是一季少数的病,不包括四时多种病,袁体安在《治病必审四时用药》中开宗明义指出,四时之气不同,为病不同,治法也就各不相同,他说“若时值初春,风木当令,其气升燥,多犯上焦(肺),所以身热咳嗽恶寒,用黄芩汤随症加减,如薄荷、桔梗、荆芥、防风、杏仁、苏叶、连翘、贝母、桑叶、菊花、牛蒡、蝉衣之类,取清轻清肃肺卫、”袁氏之所以用清轻,主要是因为肺在上焦(上焦如羽,以轻治轻,以清肃清),主卫气又且是春时升  相似文献   

15.
杨德福 《新中医》2018,50(10):227-229
从《温病条辨》全书角度,基于原文和自注、银翘散的组成、吴鞠通对君药金银花及连翘的主要功用的认识、银翘散的加减等方面全面论述银翘散针对的病机,明确其病机为温邪犯肺、热郁于肺、卫失疏泄。笔者认为现行温病教材对银翘散证病机的论述值得商榷,太阴温病初起应称为卫分证,不是风热表证,亦非风热犯卫证。  相似文献   

16.
李华  周语平  刘光炜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24-1025
吴瑭的《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温病学著作。书中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纲领一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形成了温病学的辨治体系。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下,吴瑭提出温病三焦辨治养阴思想,治疗温病尤其重视顾护阴液,针对温邪侵袭程度,结合三焦辨证制定不同的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规律。三焦辨治养阴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论述了温病卫分证的病机实质上是温邪侵扰脏腑,引起脏腑功能失常进而影响到卫气的生成和输布,而非温邪侵袭人体肌表。本文认为发汗是透邪外出的主要途径,无论辛温发汗还是辛凉清透,其目的都是使邪随汗解。辛温发汗与辛凉清透都应属于汗法,故认为"在卫汗之可也"的"汗之"就是汗法。综合考虑分析温病卫分证的发生机制后,认为组方用药时内清与外透相结合应是温病卫分证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8.
湿病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类外感发热性疾病的总称。感受温邪初期,正气本损,机体抗病能力较强,采取适当治疗方法,助正气倍邪外出,对早期治愈疾病有重要的意义。湿病初期的治疗,以顺应病势,邪有出路为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1宣肺温邪侵袭人体,认D鼻而入,上犯肺卫。叶天土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吴鞠通亦云:“见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大阴。”说明肺是温病中最先受侵的部位。肺主气属卫,又主室发肃降。肺卫受邪侵袭,宜发不畅,工少}无能而为病。宣肺之法,以辛凉轻情之剂,只取效于上焦,使肺气开宣,郁闭之邪得以…  相似文献   

19.
对温邪首先犯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叶天士在吴又可《温疫论》:“邪从口鼻而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长期临床实践和体会,而提出的。这对进一步认识温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影响极大。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于太阳”。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只是温病发病的一种形式,不能做为温病发生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卫汗之可也”,语出叶天士《温热论》,为治疗湿病初起邪在肺卫之纲要,然而温邪为阳邪,热变最速,虽邪在肺卫,已有身热自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轻度伤阴之象,何以又“汗之”呢?可见“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温病与伤寒,虽初起邪皆在“肺卫”,同属外感为病,传变趋向均由表入里,但温病之因为热邪,病位在肺而先肺后卫;伤寒之因为寒邪,病位在卫而先卫及肺.伤寒属风寒束表,表闭阳气受损,故必以辛温走窜之品(如麻、桂)以运阳气,强其作汗,邪随汗解.而温病属温邪郁于肺卫.以郁热为主,病虽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