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SARS患者恢复期肺功能状况,评价SARS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SARS组10例,对照组13例,分别测定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25%~50%肺活量位最大呼气流量(V25%~50%)、残气量(RV)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 SARS组VC、FVC和DLC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SARS患者肺功能受到损害,主要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损害为特征。对SARS患者作肺功能检查能及时了解和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2.
恢复期SARS患者肺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SARS患者恢复期肺功能状况,评价SARS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SARS组10例,对照组13例,分别测定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l.0%)、25%~50%肺活量位最大呼气流量(V25%~50%)、残气量(RV)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 SARS组VC、FVC和DLC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SARS患者肺功能受到损害,主要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损害为特征。对SARS患者作肺功能检查能及时了解和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10年后的肺功能恢复状况及SARS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03年确诊为SARS的25例康复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分别测定肺总量、残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FEV1、FEV1/FV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并与2003年初始恢复期的肺功能指标进行自身对比.25例中男3例,女22例,年龄31 ~ 69岁,平均(45.8±12.2)岁.选取同期25名健康成人体检者,男6名,女19名,年龄31 ~ 62岁,平均(42.3±11.9)岁,对二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5例中单纯弥散障碍2例,单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弥散障碍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1例,弥散障碍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肺功能无异常患者10例.10年后和10年前主要的肺功能指标DLCO为(73±12)%和(72±15)%,FEV1/FVC为(83±11)%和(85±7)%,FEV1为(88±7)%和(86±14)%,FVC为(87±21)%和(87±17)%、残气量为(100±17)%和(78±30)%,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ARS患者康复10年后肺通气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肺功能损害以弥散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狼疮性肾炎患者肺功能损害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测定 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肺容量、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弥散功能和血红蛋白、BUN及血压。结果 肺活量 (VC)、残气容积与肺总量之比值 (RV/TLC)、第一秒肺活量 (FEV1)、最大通气量 (MVV)、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每升肺泡通气量之CO弥散量 (DLCO/VA)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中 30 %的患者呈现肺气肿现象 ,30 %的患者肺通气功能减低 ,小气道阻塞和可疑小气道阻塞者高达 6 0 % ,更有高达 85 %的患者弥散功能减退 ;相关因素分析表明 ,DLCO与TLC明显正相关关系 (r =0 .42 ,P <0 .0 5 )。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肺功能损害以弥散功能减退为主 ,限制性通气障碍与阻塞性通气障碍并存 ,且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要发展趋势 ,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一样弥散功能障碍先于肺X线表现 ,但其呼吸困难症状几乎与弥散功能同步出现 ,则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康复期患者进行定期临床随访 ,动态观察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的变化 ,了解SARS疾病的特点及预后。方法  2 5 8例SARS患者康复后 2个月内先后 2次以上进行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检查 ,并就发病期间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 8例中有 2 0 8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为阳性 (80 6 % ) ,5 3例合并有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异常。IgG抗体阳性并DLCO异常的SARS康复者与DLCO正常的SARS康复者和IgG抗体阴性的康复者比较 ,发热病程较长 ,应用糖皮质激素剂量、接受氧疗比例和无创通气比例均较高。 5 1例DLCO异常的康复者动态肺功能复查结果 ,有 4 1例 (80 4 % )患者DLCO得到改善。 5 1例中有 4 0例肺部影像学检查有肺纤维化改变 ,1个月后再次复查有 2 2例 (5 5 % )有好转。结论 SARS康复者肺纤维化改变多发生在病情较重者 ,并在康复后一定时期内能够部分自行吸收 ,而肺部影像学改善要慢于肺弥散功能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SARS患者出院20个月后肺功能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肺功能变化,了解SARS患者预后。方法 调查了203例SARS患者康复20个月后健康状况,对遗留干咳、活动性气短者行肺功能检查,合并骨关节症状者进行相应部位磁共振(MRI)检查;同时回顾其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出院者遗留干咳、活动性气短等症状,其中32例同时合并有骨关节症状,住院期间均接受了抗感染、抗病毒及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肺功能检测发现部分出院者FEV1%、FEV1/FVC%、V50%预计值和D1CO%预计值降低,表现为轻度肺功能异常。合并骨坏死者FEV。/FVC显著低于未合并骨坏死者,而发病年龄和高热天数显著增高(P〈0.05);两者弥散功能指标(DL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患者出院20个月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轻度肺功能异常,以弥散障碍为主,少数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和肺通气障碍;病情较重者易合并骨坏死,而肺弥散功能障碍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肺泡蛋白沉着症肺功能检查特点:附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肺泡蛋白沉着症(PAP)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其肺功能检查特点的报道也极少,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肺功能检查在PAP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经肺组织病理(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确诊的27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给予肺通气和弥散功能测试,其中12例进行了肺容积测试.比较了10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的患者在灌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入院后的基础通气肺功能情况:用力肺活量(FVC):(79.67±16.2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83.94±16.07)%,一秒率(FEV1/FVC):(89.20±5.50)%;最大呼气流量(PEF):(107.64±17.73)%;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49.27±21.83)%;DLCO与肺泡通气量比值(DLCO/VA):(69.92±20.11)%.肺总量(TLC):(80.60±19.56)%;残气容积(RV):(86.03±38.10)%;残总比(RV/TLC):(32.73±9.48)%;功能残气量(FRC):(84.91±28.08)%.27例患者基础肺功能下降的异常率:FVC:55.6%(15例);FEV1:44.4%(12例);FEV1/FVC:0%(0例);PEF:3.7 %(1例);DLCO:88.9%(24例);DLCO/VA:70.4%(19例).12例患者肺容积的异常率:TLC下降者占50%(6例);RV下降者占41.7%(5例),升高者占16.7%(2例);RV/TLC升高者占50%(6例);FRC下降者占33.3%(4例).10例进行BAL治疗的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善率:FVC:5.47%;FEV1:5.50%;DLCO:31.07%;DLCO/VA:20.35%.灌洗前后DLCO及DLCO/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1,-3.159;P=0.006,0.012).结论 PAP的肺功能检查以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肺弥散功能障碍为常见,尤其为弥散功能障碍.PAP经BAL治疗后肺弥散功能有显著性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性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60例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组30例及正常体重组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测量年龄、身高、体重并进行体重指数及肺功能测试。结果中心性肥胖组63%(19/30例)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小于80%,较正常体重组明显下降(P0.01),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中心性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FEV_1/FVC均大于70%,部分重度肥胖患者较正常体重组FEV_1%、FEV_1/FVC明显下降(P0.01)。中心性肥胖组DLCO低于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性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体重指数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即体重指数越高,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程度越高,中心性肥胖组肺功能弥散功能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指标、肺功能和BALF中细胞类型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临床诊断的43例IPF患者进行肺功能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采用Kaplan-Meier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方法评价各参数的死亡风险度.结果 IPF患者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FVC占预计值%、肺总量占预计值%和DLCO占预计值%分别为(61±18)%、(54±13)%和(48±14)%.在平均随访30.7个月内,IPF患者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期为28.5个月.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治疗不能改变IPF患者的预后.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VC占预计值%、肺总量占预计值%、DLCO占预计值%、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比例是影响IPF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DLCO占预计值%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影响IPF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IPF患者主要为老年男性,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不能改变IPF患者的预后.DLCO占预计值%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影响IPF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中DLCO占预计值%和IPF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中性粒细胞比例和IPF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血清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X线胸片和肺功能的跟踪观察,了解其变化的规律.方法对2003-06~2004-04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103例SARS患者出院后定期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并将其IgG血清浓度与20例健康的医务人员对照比较.结果 (1)SARS患者发病第3天起血清IgG的吸光度(OD)值为(0.063±0.012),与正常对照组(0.016±0.019)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0),此后逐渐增高,于发病后第3周明显增高达(0.180±0.202),于第4个月达最高值(1.730±0.331),此后逐渐下降,发病后第17个月为(0.668±0.109);(2)62例SARS患者发病后前3个月X线胸片恢复正常的比例为32.3%,发病后第17个月恢复正常的比例为56.5%,异常者有5例,均为重症患者,剔除中断复查的患者(22例),则第17个月胸片正常率为80%;(3)25例SARS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肺功能正常者16例,异常者9例,其中4例异常者3~6个月后复查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SARS患者发病后第3天血清IgG的OD值可作为诊断的筛选实验,发病第3周明显增高时可确诊;SARS患者的肺部间质性病变和肺功能损害均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