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巨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694-4695
目的总结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试验组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及母儿合并症、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麻醉时间、麻醉后5 min平均动脉血压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母儿合并症发生率、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术中镇痛效果良好,对母儿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lgesia,CSEA)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初产妇分成三组.C组: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方法.CEA组:0.125%罗哌卡因+2ug/ ml芬太尼组;CSEA组:L2-3 CSEA联合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人0.25%布比卡因1 ml +25ug芬太尼0.5ml,常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观察产妇的镇痛评分及产程时间和新生儿评分.结果 1 CEA组和CSEA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CSEA组起效时间较CEA组明显缩短,且镇痛效果优于CEA组(P<0.05);2 CSEA组产程活跃期为138分钟和CEA组149分钟短于对照组188分钟,有统计学差异;3 镇痛组与对照组均无运动神经的阻滞.结论 CEA和CSEA都是简明、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但CSEA起效更快、镇痛完善,缩短活跃期产程,更有优越性,产妇满意度高,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3.
随着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的应用,低血压的发生一直困扰着麻醉师。变动产妇的体位可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因平卧位时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本研究比较仰卧位与左侧卧位腰部垫10 cm高体位垫对血压的影响,以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下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燕遗  钟亮 《广东医学》2000,21(2):140-141
目的 探讨CSEA应用于剖宫产术时对母婴的影响及蛛网膜下腔应用布比卡因的合理剂量。方法 4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n=20)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比较两组阻滞效果,首次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EA组ta-o比CSEA组明显延长,VAS和Bromage评分显示CSEA组对神经的阻滞强度明显大于EA组。  相似文献   

5.
梁继勇 《吉林医学》2012,33(12):2513-2514
目的:总结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体会。方法:将择期下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采用不同的体位进行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健侧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有明显不同,两组间麻醉后血压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的最大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CSEA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同时有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减少的优点,比较适合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手术要求麻醉科医师按照母婴平安,不延长产程来处理。麻醉诱导要求迅速、效果确切、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保证母婴安全、又可行术后镇痛。目前,临床应用的较多的麻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硬膜外麻醉(EA),一种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本研究将对在EA下与CSEA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观察针内套管针法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硬膜外腔阻滞两种麻醉方式应用于Misgav -Ladach式剖宫产手术[1] 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 2 9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蛛网膜下腔组 ,SB组 ) 1 5例 ,对照组 (硬膜外组 ,EB组 ) 1 4例。1 2 方法 产妇术前禁食禁水 ,不用术前药 ,入室后静脉输注不含糖林格氏液 ,注射麻醉药之前输入约50 0ml液体。SB组取L2 - 3 间隙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 2 5号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 ,证实无误后注入 0 1 2 5%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在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136例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均分成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和蛛网膜下腔一硬膜外麻醉组(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分别为(6.7±1.8)min、(12.3±3.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2.1±5.4)min、(22.7±7.8)min;治疗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8.5%,对照组优良率为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应用于下腹部手术,能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增强术中麻醉效果且麻醉药用量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兰英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325-1326
随着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广泛应用,阻滞不全和腰椎穿刺无脑脊液(CSF)回流的病例经常碰到,并且剖宫产孕妇腰椎穿刺无脑脊液回流比率最高。我们总结了2008—2011年剖宫产CSEA 1 121例,分析CSEA失败的原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足月剖宫产产妇1 121例,年龄22~38岁,身高155~175 cm,体质量55~100 k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分娩镇痛时机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370例产妇按照宫颈口开张程度分为2组,潜伏期组130例在宫颈口开张1 ~ 2 cm时开始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镇痛,活跃期组240例在宫颈口开张3 ~ 8 cm时开始实施镇痛,记录2组产妇年龄孕周孕次产程分娩方式缩宫素应用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生物物理评分(即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黄疸。【结果】 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比较,潜伏期延长[(453 ± 203)min vs,(338 ± 182)min,P = 0.000]。活跃期组的活跃期时间明显延长[(229 ± 109) min vs(197 ± 101) min,P = 0.011]。第23产程和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00,P = 0.222,P = 0.091)。潜伏期组的缩宫素使用率较高(43.08% vs 23.33%,P = 0.012)两组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生物物理评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潜伏期实施联合分娩镇痛可能抑制子宫收缩延长潜伏期,正确使用缩宫素可以减少分娩镇痛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TURP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海娟  刘兆杰 《吉林医学》2010,31(20):3220-322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使用一针法等比重布比卡因联合麻醉。结果:一针法硬腰联合麻醉麻醉痛苦小,肌松良好,效果满意。结论:一针法硬腰联合麻醉是适合TUPR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9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对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9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但有第二产程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对产程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选择100例初产妇为。分别观察对比的各项指标。结果2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阵痛强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生理变化相比较差异存在极显著性(P〈0.05),2组宫缩强度,宫缩持续时间.间歇时间、新生儿评分及出血量相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是较好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产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9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对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9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但有第二产程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自 1930年丁卡因问世以来[1] ,作为主要的局麻药而被广泛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同时也因毒性大、且丁卡因液体针剂多为医院自制 ,制剂不稳定而使应用受到限制。为观察国产丁卡因粉针剂用于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combinedspinal epiduralanesthesia ,简称CSEA)的优点及效果 ,现将作者应用国产丁卡因粉针剂用于CSEA 116例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下腹部或下肢手术且普鲁卡因皮试阴性的患者 (ASAⅠ~Ⅱ级 ) 116例 ,男 5 6例 ,女 6 0例 ,年龄 x±s(5 1± 13)岁。其中子宫切除术 5 8例 ,直肠手术…  相似文献   

16.
<正>我院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下实施下腹部和下肢手术110例,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并与硬膜外阻滞下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用2%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CSEA)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CSEA无痛分娩产妇124例(观察组),无镇痛分娩产妇136例(对照组),观察2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阴道出血量、异常分娩指征、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长于对照组(P<0.01);2组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器械助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器械助产指征:观察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指征:2组在胎儿窘迫、头盆不称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其他指征方面则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器械助率增加,但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医学科学的发展导致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经注意到了产程疼痛的解剖、生理基础及药物镇痛对产妇生理的有利作用。因此分娩镇痛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然而现在的分娩镇痛通常在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即宫口开至3cm开始实施,而初产妇的平均潜伏期为8h,因此很多产妇在分娩镇痛前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疼痛,全产程中实现无痛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研究通过对80例初产妇在潜伏期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探讨潜伏期实施CSEA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过程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55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采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并与同期55例未实施麻醉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下肢运动评分,分娩方式,胎儿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等。结果: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稳定,镇痛痛组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降低(P<0.05)。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两且差异无显性。活跃期与第一产程延长,产后2h出血量增多(P<0.05),但所有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好,罗哌卡因浓度,剂量,给药时机与停药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