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明  刘军  张丽娟  张西莹 《现代医学》2001,29(5):312-314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IgE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浆中IL-10、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与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1).哮喘组血浆中IL-10、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浆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患者血浆中IL-10、IFN-γ含量和IgE浓度呈负相关(r1=-0.31,r2=-0.50).结论IL-10、IFN-γ在哮喘患者IgE的产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探讨SLE患者的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5例SLE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PBMC培养上清IL-4、IL-10、IL-2、IFN-γ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患者IL-2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水平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h2型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活动期SLE的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活动期SLE患者存在分泌型Th1细胞因子的细胞活化减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辐射损伤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32只C57小鼠分对照组、单纯辐射组、IL-18 辐射损伤组和辐射损伤 IL-18组进行辐射损伤,2周后取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用试剂盒测定其培养上清中IL-2、γ干扰素(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IL-4和血清中IgG的含量,观察IL-18对辐射损伤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组人IL-18能够提高辐射损伤前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GM-CSF和IL-2的能力,辐射损伤后应用IL-18组细胞因子的水平高于辐射损伤前应用IL-18组;但对IL-4分泌能力和血清中IgG含量没有调节作用。结论重组人IL-18具有促进辐射损伤小鼠脾细胞因子分泌IL-2、IFN-γ和GM-CSF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 IL -12 + IL -2培养的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与 IL-2诱导的 TIL作对照研究观察 TIL的特异性杀伤力、增殖能力、细胞因子的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体外分离 ,分别用含 IL -2的培养液和含 IL-12 +IL-2的培养液培养 ,诱导 TIL的生长。培养 10~ 14天测定细胞杀伤率、细胞因子和增殖能力 ,待细胞扩增达 10 8~ 9· ml- 1 时进行回输 ,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 IL-12 + IL -2组 TIL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杀伤率比 IL -2组明显增高 (P<0 .0 1) ;(2 ) IL -12+ IL -2组 TIL比 IL-2组扩增能力明显增强 (P<0 .0 5 )。 (3 ) IL-12 + IL -2组较 IL-2组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明显增高 (P<0 .0 5 )。 (4 ) TIL 回输后 IL-12 + IL-2组与 IL-2组 CD3+、CD4 +、CD8+均升高 ,以 CD3+、CD8+ 升高为主。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IL-12 + IL-2组与 IL-2组间比较 ,前者 CD3+ 、CD8+ 、CD56 + 上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显著 (P<0 .0 5 )。 (5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6) IL-12 + IL-2组 1年、3年、5年生存率与 IL-2组 TIL回输肝癌患者对比差异均显著且复发率降低。结论 :白介素 12诱导肝癌 TIL可明显增强 TIL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且增殖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sAg携带患儿病理过程中血清IL-10、IL-12及IFN-γ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49例HBsAg携带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均于清晨空腹采血,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结果 HBsAg携带惠儿血清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HBeAg阳性组患儿血清IL-10和IFN-γ含量较HBeAg阴性组患儿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IL-12则无明显变化。IL-10与IL-12、IFN-γ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IL-12与IFN-γ的含量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HBsAg携带惠儿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IL-10、IL-12和IFN-γ均参与了其病理生理过程,并且与HBeAg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百赛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IL-4、IL-10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HB患者给予百赛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抽取全血,同时选择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18±7.43)pg/mlvs(8.24±4.16)pg/ml,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6.25±19.92)pg/mlvs(121.68±44.40)pg/ml,P<0.01)];百赛诺治疗后,在第3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53.19±7.28)pg/mlvs(36.25±19.92)pg/ml,P<0.05],IL-4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9.74±7.75)pg/mlvs(17.18±7.43)pg/ml,P<0.01];HBeAg阳性组百赛诺治疗后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8.74±6.12)pg/mlvs(20.51±9.16)pg/ml,(50.71±30.76)pg/mlvs(26.03±10.48)pg/ml,P<0.05];而HBeAg阴性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百赛诺治疗CHB可提高患者Th1型细胞因子、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在CHB治疗中有一定调节免疫功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疗法的作用机制,用MTT法检测172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IL-2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用葡萄球菌免疫球蛋白间接花环法检测了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阳性细胞数。并观察了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IL-2R阳性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对IL-2的反应性均较正常人低;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治疗后,IL-2R阳性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对IL-2的反应性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真显著性(P<0.01)。提示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作用机制之一为促进了单个核细胞膜IL-2R的表达,促进了病人NK细胞活性及时IL-2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rhIL-24刺激PBMC产生IFN-γ、IL-6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rhlL-24)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的刺激效应。方法 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含有rhlL-24的CHO细胞表达上清刺激48 h、72 h,取其刺激PBMC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IFN-γ和IL-6含量。结果 加含rhlL-24的CHO细胞表达上清的实验组上清中IFN-γ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rhlL-24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6具有刺激效应,说明rhlL-24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导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V DNA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的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PHA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以12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IFN-γ显著降低,而IL-4、IL-10明显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HBV DNA的升高,IFN-γ降低,而IL-4、IL-10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HBV DNA对IFN-γ有抑制作用,对IL-4、IL-10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 方法 采集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制备PBMC并用rHBcAg刺激,培养72h后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4水平. 结果 血清IFN-γ水平,急性乙肝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1和P<0.05),也高于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血清IL-4水平,急、慢性乙肝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1和P<0.05),HBV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FN-γ/IL-4比值,除慢性乙肝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BMC培养上清中,急、慢性乙肝患者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5),急性肝炎组高于慢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HBV感染组的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与使用rHBcAg刺激后的PBMC培养上清相比,血清检测可能更加符合患者的真实细胞因子水平.(2)HBV感染时IFN-γ表达水平和IFN-γ/IL-4比值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和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25例健康生育年龄妇女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分离和培养,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和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的表达水平.结果 (1)在PBMC诱生培养上清液中,内膜异位症组IL-4的表达水平为(33.6±11.7)ng/L,明显比对照组[(23.4±4.8)ng/L]升高(P<0.01),而IFN-γ的表达水平(1 038.8±356.7)ng/L较对照组[(1463.1±348.3)ng/L]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IFN-γ/IL-4比值(38.5±18.2)较对照组(73.2±13.6)也明显下降(P<0.01).(2)在血浆中,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组IL-4水平[(30.1±10.8)ng/L]高于对照组[(21.4±5.7)ng/L](P<0.05)外,IFN-γ的表达水平及IFN-γ/IL-4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存在Th1/Th2失衡,使子宫内膜能够逃避免疫监视及杀伤而在异位种植,引起内异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分离肺结核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涂阳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高于涂阴组与健康对照组,复治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初治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与IL-10,IFN-γ水平相关。结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肺结核的免疫发病机制之一,对诱导或抗凋亡的某些因素进行干预有望为结核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突破。  相似文献   

13.
李庆忠  张秀珑 《重庆医学》2013,42(10):1155-1157
目的通过对卡介苗(BCG)/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的干预,分析干预因素对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0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PPD试验筛选出哮喘患儿70例,按照随机原则选取36例实施BCG/PPD干预(A组:干预组),选择34例仅进行常规治疗(B组:非干预组),同时以31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C组)。疗程结束后,观察前两组患儿的临床控制情况,并采血检测患儿IL-4、IFN-γ、IL-10含量。结果疗程结束后,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和B组血清IFN-γ、IL-10和IFN-γ/IL-4水平较治疗前上升、IL-4水平下降,A组治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G/PPD干预可以升高血清IFN-γ和IL-10水平,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4水平,可作为改善哮喘患儿临床症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离15例克罗恩病、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2刺激,培养12h、24h、48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PBMC或LPMCCD69表达情况;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IL-12刺激后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D69。克罗恩病患者的PBMC和LPMCCD69表达水平及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较溃疡性结肠炎和对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IL-12能直接刺激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促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及释放的Th1/Th2 细胞因子失平衡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4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 ,2 0例慢性鼻炎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和Th2 细胞因子白介素 4(IL -4)、白介素 5 (IL -5 )的水平及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的水平 ,并分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sIL -2R与IFN -γ、IL-4、IL -5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变应性鼻炎组的IL -4和IL-5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鼻炎组和正常组 (P <0 0 1 ) ;而IFN -γ水平却显著低于后两组(P <0 .0 1 )。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清的sIL-2R变应性鼻炎组均显著高于后两组 (P <0 .0 1 )且与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IL -4和IL -5的浓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2 5和 0 .5 95 ,P <0 .0 1 )。与IFN -γ浓度呈负相关(r=-0 .5 80 ,P <0 .0 1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激活的T淋巴细胞是Th2 细胞 ,并释放Th2 细胞因子 ,Th1细胞和Th1细胞因子分泌则受到抑制 ;Th2 细胞因子在调节变应性鼻炎IgE合成及嗜酸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生理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分离肺结核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涂阳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高于涂阴组与健康对照组,复治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初治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与IL-10, IFN-γ水平相关。结论 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肺结核的免疫发病机制之一,对诱导或抗凋亡的某些因素进行干预有望为结核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周文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31-832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10mg口服,每晚1次,连用3个月。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及患者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IL-4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其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健康人、4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BMC,植物血凝素(PHA,P)刺激培养72h后,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4和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以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AnnexinV,FITC/PI)法检测PBMC凋亡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BMC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培养上清液IFN,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PBMC凋亡率呈负相关(r=-0.647,P〈0.01);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PBMC凋亡率正相关(r=0.598,P〈0.01)。结论:淋巴细胞凋亡和Th1/Th2的失衡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乌体林斯对哮喘病儿外周血Th1/Th2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乌体林斯(简称U)对哮喘病儿外周血Th1/Th2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分离20例哮喘发作期病儿和15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经植物血凝素(PHA组)、PHA U1(草分支杆菌混悬物浓度为1×10-2g/L,U1组)、PHA U2(草分支杆菌混悬物浓度为1×10-3g/L,U2组)刺激后,对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哮喘病儿PBMC经PHA诱生后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t=3.05、4.16,P均<0.01);而IL-4水平则明显升高(t′=11.18,P<0.01)。哮喘病儿U1组PBMC诱生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单纯PHA组(F=33.69~262.63,q=7.34~31.76,P均<0.01),也明显高于U2组(q=4.96~21.41,P均<0.01);哮喘病儿U2组PBMC诱生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单纯PHA组(q=10.35、7.38,P均<0.01),而IL-4水平略低(q=3.29,P<0.05)。结论乌体林斯(1×10-2g/L)可明显提高哮喘病儿PBMC诱生IFN-γ和IL-4水平,尤以前者为著,在促进Th细胞成熟的同时上调Th1功能,改善哮喘病儿Th1/Th2功能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lailure CHF)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及其在心力衰竭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6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为心功能Ⅱ级(28例),心功能Ⅲ级(16例),心功能Ⅳ级(18例),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所有被检者外周血CD4^+细胞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同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IFN-γ染色阳性的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为1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9%。IL-4染色阳性细胞比率在两组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ELISA检测显示心力衰竭组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IL-4水平则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与心功能之间有一定关系,且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可能参与了CHF患者的心室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