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依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设健康对照组共4组。测定空用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AER、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Ⅳ型胶原、血肌酐等。结果 健康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DN组尿Ⅳ型胶原递增;尿Ⅳ型胶原与UAER、糖化血红蛋白、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病程、舒张期血压成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尿Ⅳ型胶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UAER、病程、舒张期血压;正常白蛋白尿期有33.3%患者尿Ⅳ型胶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尿Ⅳ型胶原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在正常白蛋白尿期可能有前瞻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β2--微球蛋白(β2--MG)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②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120例高血压患者和83例正常健康者的尿液中的MAU和β2--MG,并对高血压患者分成3组进行比较。③结果高血压I级患者尿MAU(13.5±7.0)mg/L、β2--MG(0.59±0.05)mg/L;Ⅱ级患者尿MAU(18.6±11.8)mg/L、β2--MG(0.78±0.15)mg/L;Ⅲ级患者尿MAU(23.5±14.6)mg/L、β2--MG(0.85±0.12)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阳性率有增高的趋势。④结论检测晨MAU和β2-MG与血压瞥插富有暑窘切的姜泰.舯高血压肾桶害患者旱期发觋、旱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黄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黄芪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治疗组:24 h UAER有显著的减少(P<0.05);对照组24 h UAER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黄芪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早期DN的微量白蛋白尿(MAU),可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DN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血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及糖代谢、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探讨不同糖尿病前期患者肾功能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60例对象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及空腹血糖并糖耐量减低(IGR)组、正常对照组,检测CysC、β2MG、UAER、Scr、BU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HbA1c、hsCRP等指标,统计各组指标差异。结果各糖尿病前期组β2MG、CysC、HbA1c%、hsCR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GT组、IGR组β2MG、CysC较IFG组显著升高,P〈0.05。IFG组HOMA-IR显著高于CON组,P〈0.05;hsCRP与FPG、2hPG、HbA1c%、CysC、β2MG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肾损伤,餐后血糖、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前期肾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β2-微球蛋白(β2-M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5例糖尿病(DM)患者尿中的MAU和β2-MG,并以3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中的MAU和β2-MG明显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尿MAU和β2-MG与DN有着密切的关系,对DN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力  王会琴 《中原医刊》2011,(15):119-121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探讨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及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54例,同时检测其清晨空腹血CysC、β2-MG、CRP和uA水平,并同时收集24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三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24h);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UAER30—300mg/24h);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UAER〉300mg/24h);并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CysC、β2-MG、CRP和UA水平在单纯糖尿病组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UAER增加而增高,呈正相关。三组之间各指标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CysC、β2-MG、CRP和u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其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判断指标,这4种指标同时运用于临床,能更好地反映肾功能的早期损伤,对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84例高血压患者依尿有无微白蛋白分为2组:微白蛋白尿组(MALB)与非微白蛋白尿(NMALB)组,测定其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脂蛋白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高血压MALB组与NMALB组或正常对照组比较,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TG、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NMALB组,而血清HDL—C均显著低于NMALB组(P均〈0.05);经C对数转换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病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重指数、血清TG、LDL—C、OX—LDL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伴MALB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可能与其所伴发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老年EH患者6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将其分为MAU组及正常MAU(NMAU)组,并对所有患者测定血清脂质各项指标、空腹血糖(FBG)、血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 EH合并MAU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 (TG)(3.59±0.9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04±0.71)mmol/L显著增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20±0.10) mmol/L较低(P<0.01).ISI(-2.28±0.21)显著低于MAU阴性组(NMAU)(P<0.01).结论:在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老年EH患者合并MAU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血压负荷及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的变化。方法:运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原发性高血压患筛选分组,分为勺型组与非勺型组,并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Alb)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非勺型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勺型组(P<0.01);血、尿β2-MG、Alb亦显高于勺型组(P<0.01)。结论:提示血压负荷结合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的变化能更好地反映血压水平与肾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52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未合并微量白蛋白尿(NMAU)组(P<0.01).结论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 UAER组),分别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结果①两组比较,DM UAER组WHR、FPG、2hPG、HOMA-IR均高于DM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FPG(r=0.521)、2hPG(r=0.397)、HOME-IR(r=0.26)成正相关(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r=0.521、P<0.01)是影响UAE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空腹血糖是影响尿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2例拟诊冠心病的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I组(单支病变组)、Ⅱ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2)、单纯高血压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组别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的差异及其所代表的临床意义。结果冠心病Ⅱ组的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较冠心病I组、单纯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I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冠心病I组与单纯高血压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有助于判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早期肾损害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中β2微球蛋白浓度持续显著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和(或)加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涛  张凡  魏萌  郭东阳  王英 《西部医学》2012,24(11):2086-2088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2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76例在厄贝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检测血压(SBP和DBP)、空腹血糖水平(FB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B2微球蛋白(B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除BUN、SCr、TG和TC外,SBP、DBP、FBG、UAER和G2-M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除BUN和SCr外,SBP、DBP、FBG、UAER、B2-MG、TG和T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治疗组降低UAER、β2-MG、TG和TC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血脂、UAER和β2-MG,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斯匹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10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48例口服阿斯匹林100mg/晚;B组59例维持原抗糖尿病治疗方案.经过12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血清hs-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INS)、空腹C肽、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FBG、HbA1c、INS、C肽、TG、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s-CRP降低(P<0.05),UAER升高,但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s-CRP、UAER升高(P<0.01).B组较A组hs-CRP、UAER升高(P<0.01).结论阿斯匹林可以降低T2DM患者血清hs-CRP,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拉西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脉压、尿β2微球蛋白、尿酸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68例老年ISH患者,按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拉西地平4 mg/天,厄贝沙坦150 mg/天,均在早餐后服用;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天,早餐后服用,疗程12周.治疗期间均予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并戒烟酒.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脉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酸(UA)、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空腹血糖(FBG)的水平.结果 经12周治疗,观察组脉压、尿β2-MG、UA及Hcy水平明显下降(P〈0.05),FBG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脉压比治疗前降低(P〈0.05),尿β2-MG、UA及Hcy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无明显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脉压、尿β2-MG、UA、Hcy水平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FB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4(5.8%),对照组为3/34(8.8%)(P〉0.05).结论对于老年ISH患者,拉西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可以平稳降低脉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状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梅  林静 《中国医刊》2004,39(8):25-26
目的通过观察肥胖和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了解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2组,肥胖组48例(BMI≥25kg/m2)和非肥胖组40例(BMI<25kg/m2).测定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酸(BUA).结果 2型糖尿病肥胖组SBP,TG,LDL-c, F-ins, UAER, BUA明显高于非肥胖组, HDL-c较非肥胖组明显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ch, FPG, HbA1C水平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紊乱.BMI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脂代谢、血压、胰岛素水平、血尿酸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重要因素.对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的患者应予以重视,对其代谢异常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脏损害与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组58例,正常组32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并对两组间血、尿β2-微球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为(2.679±1.274)mg/L,较正常对照组(1.725±0.547)mg/L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高血压组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为(137.2±130.0)μg/L,较正常对照组(52.0±32.0)μg/L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与血、尿β2-微球蛋白有密切的关系,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改变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抵抗对冠脉血管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清脂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9例冠心病同时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按冠脉主要分支最大狭窄程度和斑块病变类型不同分为明显病变组(SG)和轻度病变组(MG),另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非冠心病者16例为对照组(CG).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清脂质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胰岛素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清脂质水平,冠心病同时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P<0.01),且冠脉明显病变组显著高于冠脉轻度病变组(P<0.05).结论上述各参数变化可能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可严重影响冠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正常对照组60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高血压病患者110例,糖尿病(非胰岛素治疗)患者92例,分别测血尿陉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Alb),在降压降糖基础上并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周,测血尿β2-MG和尿微量Al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血尿β2-MG、尿Alb均较高,抗氧化剂普罗布考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后,血尿β2-MG、尿Alb、较治疗前减低(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均使血尿&MG和尿微量Alb升高,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更甚,抗氧化剂普罗布考有助于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