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和研究愉快及非愉快气体激活相应脑区的情况并对嗅觉中枢及其通路进行功能定位。方法12名右利手、无嗅觉障碍健康志愿者参加实验。采用乙酸戊酯为愉快刺激气体,吡啶为非愉快气体,组块设计,1.5T MRI行EPI序列扫描,用Matlab5.3及SPM99、Talairach等软件数据后处理。结果愉快及非愉快气体刺激海马回钩,丘脑内侧背核、眶额回皮质均出现明显激活,两种气味均表现为右侧大脑半球优势激活,即右侧额叶上、中、下回、右侧眶额回、右侧海马回钩以及右侧丘脑背内侧核均较左侧半球相应脑区激活明显;与情绪相关脑区亦发现激活,即额内侧回、海马旁回、扣带回、颢上回以及右侧额叶上、中、下回。愉快气体激活大脑前区为主,非愉快气体激活大脑后区明显。结论BOLD-fMRI是研究人类嗅觉功能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海马回钩、丘脑内侧背核和眶额回为嗅觉中枢及其重要通路,并且右侧大脑半球为嗅觉“优势半球”;气味嗅觉还引起与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并且愉快情绪主要与大脑前部区域有关,不愉快情绪主要与大脑后部区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差分回归分析技术适用于生理学相关函数未知的复杂脑高级功能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实验应用差分回归分析技术观察人脑嗅觉活动时相关中枢的动态激活区。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1完成。选择对13例右利手、无嗅觉障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嗅觉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①实验方法:刺激方式采用组块设计,先给予30次Scan(S)刺激,再给予第二次刺激15次S,之间有55次S作为控制任务;每位被试先给予愉快气体(乙酸戊酯),间隔足够长时间后,再给非愉快气体(吡啶)。采用GE Signa 1.5T echospeed MR/i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功能图像扫描。②数据分析:在AFNI平台上,数据经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空间平滑等处理后,再用差分回归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得嗅觉实验脑激活图。阈值P=0.005。结果:11例受试者的数据进入结果分析。①嗅觉实验激活脑区(双侧皆有)为海马、眶额回、丘脑背内侧核、扣带回的背侧及喙、杏仁核、前额叶及额内侧回、颞叶、岛叶、枕叶、脑干和小脑,各脑区反应时间均较刺激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后。②愉快气体与非愉快气体激活的脑区无显著差异(P>0.005),均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明显(P<0.005)。结论:差分回归分析技术是嗅觉等复杂的脑功能研究可行的实验分析方法,人脑嗅觉刺激是复杂的延迟反应过程,右侧大脑半球为嗅觉"优势半球"。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发现脊髓功能激活区域和电生理等理论对应区域相一致,多数学者认为使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检测脊髓神经功能是可行的.目的:检测电针刺激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激活区特征,验证使用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来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电针同时刺激3例脊髓损伤患者和5名健康志愿者的右手合谷穴和曲池穴,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使用SPM2软件得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脊髓内真实的激活区,分析激活区在矢状位和横断位上的分布特征,并与健康志愿者的激活分布对比,找出患者的激活分布差异.结果与结论:5名健康志愿者在脊柱C2、C5段均重复出现激活信号,在C6段4名出现激活;3例脊髓损伤患者在脊柱C2,C6段均出现均重复出现激活,其中1例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激活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可以观察到针灸刺激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激活,因此可以根据功能激活区的分布及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的MR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的MR影像表现.方法 28例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嗅球、嗅束、皮层损伤情况及测晕嗅球体积,与15例年龄匹配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 17例原发外伤部位为后枕部.损伤的表现主要为软化灶和慢性期出血改变.损伤部位常见于额叶皮层(92.9%)、嗅球嗅束(82.1%)和颞叶(42.9%).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嗅球体积小于正常志愿者(P<0.05).结论 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影像学表现足额叶底部、嗅球嗅束和颞叶的软化灶、慢性期出血改变.MRI是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的一种必要的补充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视嗅觉刺激对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嗅觉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12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垂体瘤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视嗅觉刺激,包括磁共振嗅觉刺激、室内嗅觉刺激、视觉想象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并观察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功能训练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伴有心理障碍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愉快因子刺激疗法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情绪状态(HAMD)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16周治疗后,2组情绪状态(HAMD)评分和(FIM)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可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心理状态,愉快因子刺激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抑郁患者自我注意的大脑皮层功能变化,探讨自我注意是否与抑郁情绪相关。方法:选取8名抑郁患者和9名健康志愿者进行fMRI。采用BOLD组块设计,受试者接受与自我注意相关的3种任务刺激,原始数据经SPM8脑功能MR软件包处理,获得受试者的脑激活图,并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抑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脑激活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三种靶刺激条件下,抑郁患者比正常志愿者均存在较多激活脑区。抑郁患者在“我”靶刺激条件下脑区激活显著多于“*”和“他”靶刺激条件。结论:抑郁患者可能存在自我注意偏向,抑郁情绪可能与自我注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刺激健康志愿者面部不同部位其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s)特点。 方法对11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CHEPs检测,检测时志愿者取仰卧位,采用CHEPs刺激器分别刺激志愿者右侧眉弓上、鼻翼旁、口周及耳前区部位,当刺激器温度达到51℃峰值时改为可调节脉冲输出。入选志愿者在每次刺激后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刺激强度进行分级;同时采用Keypoint型肌电图仪记录志愿者CHEPs波潜伏期及N-P波波幅。 结果刺激入选志愿者右侧眉弓上、鼻翼旁、口周及耳前区时,其CHEPs引出率分别为87.93%、87.93%、82.75%及84.48%,各刺激部位CHEPs引出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引出CHEPs者在刺激上述部位时,其N波潜伏期、P波潜伏期及疼痛VAS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N-P波波幅分别为(20.52±7.06)μV、(23.15±7.09)μV、(19.55±7.65)μV及(19.70±7.68)μV,以刺激右鼻翼旁所引出的N-P波波幅最高,与刺激其它部位所诱发N-P波波幅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面部其他部位比较,鼻翼旁有髓Aδ纤维兴奋性相对较高;CHEPs检查有助于评价颅神经小纤维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电针刺激合谷穴和曲池穴的脊髓fMRI的可行性。方法 8名健康志愿者,电针同时刺激右手合谷穴和右肘曲池穴,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使用SPM2软件得到功能激活的t检验图,在矢状位上分析脊柱不同区的激活总像素数和最大强度值,在横断位上观察激活区的位置,并对比不同刺激时间对激活分布和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 8名志愿者脊髓中均存在激活,矢状面上激活点分布在脊柱C2~T1段,但主要集中在脊柱C2、C4、C5和C6段。横断面上主要激活区域位于同侧,尤其是在脊髓的后角及前角(功能区),同时发现对侧后角有少量显著激活区。与刺激5次组相比,刺激3次组的最大激活信号强度较高,且伪激活数较少。结论使用电针刺激合谷穴和曲池穴,通过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观测到脊髓的功能激活区,而且激活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5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患病组)纳入研究,其中14例嗅觉功能丧失,11例嗅觉功能减退。以25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Sniffin' Sticks嗅觉功能测试及3D MRI。患病组中11例于2~6个月后复查嗅觉功能及MR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病组双侧嗅球体积显著减小(P均<0.05)。患病组中,嗅觉丧失患者的嗅球体积小于嗅觉减退者(P<0.05)。11例复查患者中,4例嗅觉功能好转,嗅球体积较前增大;7例嗅觉功能及嗅球体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具有相关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体积减小可以反映嗅觉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人脑视觉皮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脑视觉皮质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18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在光刺激和非刺激的两种对比条件下,采用EP1技术,采集视觉皮质血氧水平依赖(BOLD)图像。t检验分析得出光刺激状态和非刺激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fMRI图像显示光刺激下脑功能活动激活区主要位于双侧视觉皮质区。结论fMRI可用于在活体人脑上研究各功能区活动,光刺激下的fMRI可对人脑视觉皮质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下简称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情况,并探讨脑卒中后脑功能重组特点及其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GEI.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对9例急性期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行Bold—fMRI检查。fMRI检查以被动对指运动(以下简称运动)为刺激任务,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离线后处理。比较健康志愿者与急性期患者fMRI结果的异同点,计算脑激活区体积和单侧化指数(LI),考察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健康志愿者单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话增多,健手运动的fMRI结果与健康志愿者基本一致。LI值也进一步确定,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活增多。统计学分析表明,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的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fMRI检查能客观地反映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改变,提示存在脑功能代偿与重组。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提示fMRI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并观察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功能训练的疗效。方法将80例伴有心理障碍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愉快因子刺激疗法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情绪状态(HAMD)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16周治疗后,2组情绪状态(HAMD)评分和(FIM)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佃〈0.011。结论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可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心理状态,愉快因子刺激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RMNS)促醒疗法对健康人脑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将RMNS促醒治疗模式作为任务刺激,采用Block实验设计,给予受试者30 s刺激-30 s休息共重复6次,并同步采用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进行成像扫描。使用SPM 1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时将同一受试者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的脑功能成像互为对照,分析其脑区激活情况。 结果 fMRI检查显示,RMNS促醒治疗模式下健康人脑正激活区主要集中在左侧初级运动皮质(M1)、皮质运动前区(PMC),双侧初级体感皮质(S1)、双侧次级体感皮质(S2)及左侧岛叶。与静息态相比,RMNS促醒刺激模式下上述激活脑区BOLD信号强度变化较大,T>5.84,P<0.05(FWE校正)。 结论 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治疗能通过激活右手运动及感觉功能相关脑区,兴奋局部大脑皮质,产生一定促醒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指揉合谷穴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12例健康志愿者指揉左侧合谷穴的脑激活情况.应用统计参数图5进行图像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指揉健康志愿者左侧合谷穴信号升高区:双侧小脑,双侧豆状核,右侧尾状核,右侧颞叶,左侧额下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顶叶,左侧额中回等脑区.结论:穴位刺激与脑区的激活密切相关,指揉合谷穴可激活头面及肢体的相关运功、感觉中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刺激不同下肢穴位对岛叶皮质的激活效应.方法 纳入健康右利手受试者20例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采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功能像.扫描时受试者放松闭眼,但不能入睡.穴位刺激采用组块方式.采用一块海绵以2 Hz频率分别刷拂右下肢不同穴位.以SPM5软件包分析数据,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组分析,以小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缓解颅脑外伤患者慢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收集颅脑外伤出现慢性头痛患者人生经历中值得愉快的事件作为愉快因子,通过交谈将愉快因子反复传递给患者,观察其接受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前后的疼痛情况和睡眠状态.结果 经愉快因子刺激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睡眠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愉快因子刺激治疗能减轻颅脑外伤患者慢性头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穴位刺激与非穴位刺激的正常颈脊髓对针灸信号效应特征,初步探索脊髓针灸效应的作用机制,为探索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方法.方法:16名健康志愿者按要求随机分成2组(每组8名)分别进行电刺右手合谷穴位和伪穴位,采用“静息-任务刺激-静息”的时段设计模式,共4次刺激,5次静息,各长35 s.获得的fMRI信号用AFNI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激活信号与解剖信号的叠加图、激活信号值曲线.结果:神经功能激活区域大部分位于高位与低位颈脊髓平面,主要集中于C5~T1和C2~C3;5位志愿者在C2、C3、C5与C6平面脊髓前角出现神经功能激活;同时在C2、C5及C6平面对侧脊髓后角出现神经功能激活.电刺伪穴位组的脊髓fMRI激活结果:神经功能激活区域主要集中于C5~T1,高位颈脊髓未发现神经功能激活区;激活部位主要位于同侧脊髓后角.结论:利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技术能检测电刺合谷穴及其伪穴位时正常脊髓功能变化的信号,穴位刺激能引起更广泛的脊髓激活区域,高位脊髓激活区可能是针灸经络的特定激活区域;使用1.5T医用核磁共振机和常规颈线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能检测到受损脊髓对电刺合谷穴时的神经信号,有助于评估脊髓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在愉快和悲伤面部表情刺激下的脑功能机制.[方法]对20例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症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愉快和悲伤面部表情刺激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在愉快和悲伤表情刺激下,相对正常对照,重性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在前额脑区(包括前扣带)和边缘脑区(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的激活.[结论]前额和边缘脑区的损害可能参与了重性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嗅觉功能MRI评价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的嗅觉功能损害情况。材料与方法15例正常老年人(NC)和12例VaD患者进行MMSE、MOCA、CDR及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分,采用西门子3.0 T MR扫描仪、32通道头线圈行嗅觉fMRI扫描,采用Matlab 7.11.0及SPM 8软件处理数据,NC和VaD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NC和VaD两组之间组分析结果显示,NC组(28簇,共1486个激活体素)激活明显多于VaD组(13簇,共149个激活体素),激活区域主要位于额叶、颞叶及中央前回等区域。结论 VaD患者存在嗅觉损害,嗅觉fMRI可以评价VaD患者的嗅觉功能,对进一步嗅觉损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