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的卵巢癌患者281例,其中符合内异症恶变诊断标准者24例(内异症恶变组),非内异症恶变者257例(非内异症恶变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类型及FIGO分期。结果:与非内异症恶变组相比,内异症恶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早、绝经前诊断比例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恶变组术前CA125值(110.27±112.62)U/ml,腹水量较少、病理类型多为透明细胞癌(45.83%)、FIGO分期早期(87.50%);非内异症恶变组术前CA125值(1242.75±2104.28)U/ml、腹水量较多,病理类型多为浆液性腺癌(72.37%),FIGO分期晚期(74.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癌灶单双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发病年龄小、腹水量少、术前CA125较低、FIGO期别早,组织病理以透明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  相似文献   

2.
罕见的腹壁异位子宫内膜癌肉瘤变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为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10%-15%。尽管内异症为良性病变,但有一定的恶变率。一般认为,内异症恶变主要发生在卵巢,病理类型多为子宫内膜样癌或透明细胞癌,其他部位恶变或恶变的其他病理组织学类型发生较少。本文报道1例卵巢外异位内膜癌肉瘤变,并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其组织发生、诊断及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具有临床病变的广泛性和病理表现的多形性的特点 ,虽属良性疾病 ,但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 ,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内异症发生组织学改变 ,成为癌瘤[1 ] 。因此 ,内异症的恶变及其与癌瘤的关系日趋受到关注 ,并对研究内异症有重要意义。一、内异症的恶性行为和恶变1.内异症的生物学行为 :内异症具有与恶性疾病相似的表现 ,如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 ,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 ,对其他组织或器官侵袭和破坏。但内异症病灶中没有癌细胞 ,即内异症恶性表现只限于生物学行为上。2 .内异症恶变组织学上的连续性 :目前内异症…  相似文献   

4.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2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6例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以痛经和检查发现盆腔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行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者18例,其中10例发现盆腔肿块中含实质性结构。肿瘤组织类型以内膜样腺癌和透明细胞癌常见。58%(15/26)患者的肿瘤显微镜下可见不典型内异症。协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期21例(81%),Ⅱ期3例(12%),Ⅲ期2例(8%)。结论 卵巢内异症恶变早期临床诊断存在困难,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重要参考价值。重视观察异位内膜组织形态变化,有利于认识卵巢内异症恶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疾病,恶变率为0.7%~1.0%.近年来,随着内异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其恶变病例数也相对增加,内异症恶变的预防、治疗等问题在妇科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均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既往的研究显示,两者在患病风险、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疾病进展及转归上相互影响、相互关联。AITD通过失衡的激素代谢及异常的免疫调节可能成为介导内异症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并影响内异症患者的正常月经及受孕;同时,内异症可能作为AITD,尤其是Graves病的高危因素,增加后者的发病及恶变风险。本文对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密切联系进行阐述,以期为探索内异症的潜在病因机制及靶向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并启发临床医师在对两病进行诊治时,进行必要的联动思考和筛查。  相似文献   

7.
Ren F  Wang DB  Li T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22-825
目的 通过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患者的恶变组织、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的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的表观失活在卵巢内异症恶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22例的病理石蜡标本为恶变组(包括11例卵巢内膜样癌、8例透明细胞癌、2例浆液性囊腺癌及1例黏液性囊腺癌),以同期22例单纯卵巢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内异症组)及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对照组)为对照.通过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22份,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5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0份;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22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7份;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6份.通过亚硫酸盐修饰后酶切技术检测各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SPOCK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45%(10/22),显著高于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组患者的癌旁内异症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1/15)与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4%(11/22),显著高于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的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2/15)与内异症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位内膜组织中SOPCK2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OCK2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缺失的关系: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能够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 20/22,P<0.05).结论 SPOCK2基因的表观失活与卵巢内异症恶变相关.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主要讨论内容1.在位内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地位2.内异症的临床病理类型、病变特点与临床症状的关系3.内异症手术治疗的进展和争议4.内异症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前景5.内异症不育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6.内异症恶变问题7.内异症患者绝经后激素替代的现代观8.内异症复发的诊断及治疗在位内膜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地位郎景和教授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不清。近百年来以Sampson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为主导理论,但经血逆流是妇女月经期常见的现象,可发生于80%~90%的月经周期,但临床上仅10%~15%育龄妇女罹患内异症,这是Sampson学说无法解…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内异症恶变与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存在密切联系,甚至被认为是后者的癌前病变。既往临床研究显示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rcinoma,EAOC)患者有某些特殊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相对较好;基础研究发现某些特殊的基因异常表达与其相关。后续研究应着重于从EAOC发现新的分子分型靶点,以便指导临床筛选内异症恶变高危人群、预测疾病进展、实现此类卵巢癌的精准分型和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绝经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由于发生率的降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内异症往往更易被忽视.绝经后内异症的恶变潜能目前已被广泛认可并取得临床证据支持.内异症恶变多数发生在卵巢,少数为卵巢外的内异症相关癌.内异症相关卵巢癌(EAOC)具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但其治疗方案仍然遵循普通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原则.近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灶的分布特点以及腹腔镜用于诊断不同部位、不同类型内异症病灶的准确率及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对62例腹腔镜诊断的内异症病灶行切除术,对肉眼正常的腹膜随机进行活检,并均送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腹腔镜诊断不同类型、不同部位以及不同颜色内异症病灶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62例患者中,55例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取得219份内异症腹膜病灶组织、54份肉眼正常腹膜组织以及71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后半部腹膜内异症病灶占80.8%(177/219),左侧(58.0%,127/219)多于右侧(42.0%,92/219)。盆腔腹膜内异症病灶中蓝色病灶最常见,占39.3%(86/219)。腹腔镜诊断腹膜内异症与病理诊断比较,阳性预测值为67.6%,敏感度为93.7%,阴性预测值为81.4%,特异度为38.3%。其中以蓝色病灶和左侧宫骶韧带处病灶的病理诊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4.2%及84.7%。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左侧占43.6%(24/55),右侧占27.3%(15/55),双侧占29.1%(16/55),其中80.3%(57/71)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被病理诊断证实。肉眼正常腹膜活检54份标本中,10例(18.5%)病理检查阳性。结论 盆腔内异症病灶的分布呈非对称性,盆腔后部多于前部,左侧多于右侧;腹腔镜下所见的蓝色病灶及宫骶韧带病灶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临床病变广泛和疾病表现多样性的特点.内异症虽属于良性疾病,但其浸润及复发等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且有1%的内异症会发生恶变.现将内异症与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传统上被认为发生于绝经前女性,疾病随着卵巢功能的衰竭而“治愈”。内异症应长期管理,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按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对该病分年龄阶段综合治疗给予详细论述。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绝经后内异症,包括绝经前内异症病灶经长期管理至绝经后依旧持续存在甚至进展,以及绝经后新发现的内异症病灶。绝经后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仍待探索,而疾病在此年龄段的特殊性及恶变风险更需接受规范化管理及治疗。目前针对绝经后内异症尚无明确的管理细则。本综述旨在回顾分析国内外研究,对绝经后内异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管理策略进行探索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窄带成像诊断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窄谱成像腹腔镜(NBL)和普通白光腹腔镜诊断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08年9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5例,平均35±6岁,术中首选在普通白光腹腔镜探查盆腔,再用NBI探查。记录所有内异症病灶并照相。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普通白光和NBI腹腔镜对腹膜内异症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腹膜病灶和正常腹膜活检标本共53份,包括普通白光和NBI腹腔镜下发现的内异症病灶38份及NBI腹腔镜下正常的腹膜随机活检15份,均送病理检查。所有病灶取活检后均以电凝烧灼破坏。(1)38份腹膜内异症的标本中,25份病灶标本病理检查发现内膜腺体或间质,病理阳性率65.8%。15份肉眼观察为正常腹膜标本中,仅1份标本病理检查发现内膜腺体或间质(6.6%);(2)与病理诊断比较,普通白光和NBI腹腔镜诊断腹膜型内异症的敏感度(SEN)分别为69.2%(18/26)和92.3%(24/26);特异度(SPE)为63.0%(17/27)和55.6%(15/27);阳性预测值(PPV)为64.3%(18/28)和66.7%(24/36),阴性预测值(NPV)为68.0%(17/25)和88.2%(15/17)。NBI腹腔镜诊断腹膜内异症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白光腹腔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NPV也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BI腹腔镜能提高腹膜型内异症诊断的敏感性,减少漏诊率。但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3,自引:1,他引:92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位)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1院1983-2000年收治的11例会阴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0.5-7.0年。结果:会阴内异症占我院同期内异症的0.37%,我院会阴内异症发生率为0.87/万。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11例均诊断正确。除1例外,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发病潜伏期,30岁以前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多在1年以上,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会阴内异症病灶完整切除10例,随诊6个月至7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身体检查,可以对会阴切口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卵巢上皮性癌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6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确诊的卵巢癌共727例,对其中合并卵巢内异症的67例患者(其中由卵巢内异症恶变的卵巢癌患者34例,为A组;其他仅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卵巢癌患者33例,为B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60例未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卵巢癌患者(C组)进行对照分析.同期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卵巢内异症患者共3890例.结果 卵巢内异症恶变为卵巢癌的发生率为0.87%(34/3890).卵巢癌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发生率为9.2%(67/727).A、B、C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2±1.3)、(47.8±1.2)、(51.2±0.4)岁,3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B组病理类型多为透明细胞癌(分别为67.6%、69.7%),其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C组的18.8%(P=0.000);而C组以浆液性腺癌(50.3%)为主,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的8.8%和B组的12.1%(P=0.000).A、B组手术病理分期多为Ⅰ期(分别为73.5%、63.6%),其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C组的31.4%(P=0.000);而C组多为Ⅲ期(47.7%),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的23.5%和B组的15.2%(P=0.001).A、B、C组高分化(分别为11.8%、6.1%、10.5%)、中~低分化(分别为88.2%、93.9%、89.5%)所占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2).A、B、C组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分别为22.2%(6/27)、31.6%(6/19)、43.9%(136/3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A、B、C组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分别为22.2%(6/27)、15.8%(3/19)、35.5%(110/31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患者总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55.6%,A、B、C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9%、92.8%、51.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卵巢癌患者,具有年轻(尤其是内异症恶变患者)、多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期别早、ER表达水平低、预后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近年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生存质量的常见病。腹腔镜可早期诊断 ,但它是一种创伤性操作 ,费用高。为寻求简便、易行、无创性诊断方法 ,我们对内异症患者、正常及良性疾病对照者血清中的抗子宫内膜IgG抗体及CA12 5值进行了测定 ,并探讨其用于临床诊断内异症的意义。一、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为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10月在我院住院经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内异症的 39例患者 ,按 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修正的内异症分期法 (RAFS)进行分期 ,Ⅰ、Ⅱ期 8例 ,Ⅲ期 16例 ,Ⅳ期 15例 ;对照组 5 2…  相似文献   

18.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3,自引:1,他引:92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3~ 2 0 0 2年收治的 5 7例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结果腹壁内异症占同期内异症的 1 0 4 % (5 7/5 4 78) ,我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内异症发生率为 0 0 4 6 %。 5 7例腹壁内异症患者中 ,1例为原发脐部内异症 ,5 6例有下腹部手术史 ,其中 5 5例继发于剖宫产术后。发病潜伏期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 (P <0 0 0 1)。 5 7例腹壁内异症患者中 ,5 5例接受了手术治疗 ,2例采用药物姑息治疗。术后随诊 1 1~ 2 35个月 ,5例复发 ,其中 1例恶变。复发者的初发病灶往往较大、较深。结论 腹壁内异症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常可正确诊断 ;对无典型症状者 ,超声诊断可辅助排除腹腔内病变。手术是惟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较大、较深的病灶 ,适当扩大切除范围 ,达到切缘干净 ,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典型内异症)较少见,其组织学特征为子宫内膜腺体有细胞学和/或组织结构的异型性。为探讨该症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关系及其意义,自1987~1995年从Jjkei大学医学中心及附院的手术病理资料中选择卵巢内异症或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进行研究,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有些病例还行PAS及Masson染色。 非典型内异症的诊断根据核深染或淡染伴中至重度多形性,核浆比例增大,细胞密集,呈层状或片状排列。所有标本均符合上述标准中的3项或3项以上者。本研究分三组:A组:非典型内异症病灶与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生与患者全身免疫状态异常有关,患者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其中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是内异症的特异性抗体。我们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抗原进行分析,并检测内异症患者血清中针对这些抗原的EMAb,探讨它对内异症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经开腹手术并作病理检查确诊为内异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按照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提出的内异症分期法,Ⅰ~Ⅱ期(轻度) 1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