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潜在的可能导致体外授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单卵双胎(MZT)高发生率的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ET的2 885个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2 184个周期(常规IVF-ET周期1 473个,ICSI周期711个)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701个,统计各个周期MZT妊娠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 885个周期中临床妊娠1 102例,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为20.78%(229/1 102),其中MZT(双绒毛膜双胎及单绒毛膜双胎)妊娠20例,占临床妊娠的1.81%(20/1 102),占多胎的8.73%(20/229)。MZT中单卵双绒毛膜双胎5例,占MZT的25%(5/20),单卵单绒毛膜双胎15例,占MZT的75%(15/20)。ICSI中MZT的发生率为1.76%(5/284),高于常规IVF-ET周期(1.56%,9/57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701个周期中临床妊娠243个周期,多胎34例,MZT 6例,占多胎发生率的17.65%(6/34);新鲜移植的2 184个周期中临床妊娠859个周期,多胎195例,MZT 14个周期,占多胎发生的7.18%(14/195),FET组和新鲜周期移植组间多胎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囊胚移植204个周期中妊娠95例,多胎12例,MZT3例,占多胎发生的25%(3/12),非囊胚移植2 681个周期中妊娠1 007例,多胎217例,MZT 17例,占多胎发生的7.83%(17/217),囊胚移植组与非囊胚移植组间多胎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冻融囊胚移植发生MZT的几率显著高于冻融非囊胚移植(P0.05)。IVF-ET中MZT妊娠与非MZT妊娠患者的年龄、促排卵方案、促排卵天数、促性腺激素(Gn)剂量与时间、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ZT的发生率IVF/ICSI-ET明显高于自然妊娠;冻融囊胚移植明显高于冻融非囊胚移植,这可能与体外培养条件和冷冻复苏技术的应用有关,使其透明带硬度有所增加,致使囊胚在孵出时较易嵌顿,从而导致了MZT的发生。单纯显微授精技术不会明显增加MZ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单卵双胎妊娠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单卵双胎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及防治方法及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对我院2000年1~10月接受IVF-ET治疗后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75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330例临床妊娠,其中4例(2例为接受ICSI治疗)病人在妊娠7周超声检查发现为单卵双胎;常规IVF及ICSI后单卵双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别.其中2例单卵双胎合并单胎妊娠患者接受选择性减灭单卵双胎孕囊治疗.结论IVF-ET后单卵双胎的发生率增加,但其原因尚不清楚,选择性减胎术是有效的方法.要警惕单卵双胎的产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发生单卵双胎(MZT)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VF/ICSI)-胚胎移植(ET)治疗后获得临床妊娠患者的资料,统计MZT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年龄、透明带操作、囊胚培养、移植胚胎数与MZT发生的相关性及MZT的妊娠结局。结果:8510个临床妊娠周期中发生MZT 145例,发生率1.70%。囊胚移植组的MZT发生率高于D3胚胎移植组,辅助孵化组的MZT发生率高于未行辅助孵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鲜胎移植周期不同授精方式、移植胚胎数与MZT发生无相关性(P0.05)。与未行减胎术的非MZT双胎妊娠相比,MZT双胎妊娠的流产率高,足月产率、活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率、新生儿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行减胎术的非MZT双胎妊娠相比,以MZT之一为减胎对象保留双胎妊娠的伴MZT的多胎妊娠流产率、早产率、足月产率、活产率、新生儿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ZT中自然减灭一胎的发生率为18.52%,以MZT之一为减胎对象行减胎术后另一胎发生停育的发生率为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ZT的发生与辅助孵化、囊胚培养相关;未行减胎术的MZT妊娠结局差,以MZT之一为减胎对象的减胎术不增加另一胎停育的发生率,并且可改善MZT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单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可行性。方法对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1999-01-2006-06实施的所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及冷冻周期中仅有单个胚胎可供移植的共455个周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和比较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与年龄、不孕时间、受精方式、胚胎卵裂球数、胚胎评分、内膜厚度、移植胚胎的天数及新鲜或冷冻胚胎移植的关系。结果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18.68%(85/455),无单卵双胎。妊娠与否(1)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2)与不孕时间相关,妊娠者平均不孕时间为5.53年,未孕者6.73年,P<0.01。(3)与移植时胚胎的卵裂球数目与评分明显相关,妊娠者的平均卵裂球数及评分显著高于未孕组分别为(5.58±2.09)、(4.79±2.19)个;(2.31±0.69)、(2.56±0.73)分,P均<0.01。(4)与移植时胚胎的天数相关,第2(D2)、第3(D3)及第5(D5)天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58%,22.75%及26.47%。D3妊娠组所移植胚胎的平均卵裂球数及评分显著高于D2组、P<0.01;另外D5组胚胎达到囊胚的临床妊娠率为40%,而未达囊胚组仅20.83%。(5)IVF与ICSI的单胚胎移植结局无明显差异,临床妊娠率为IVF:20·25%(49/242)及ICSI:16·90%(36/213)。(6)新鲜胚胎(416例)与冷冻胚胎(39例)的单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8.27%和23.08%,P>0.05;冷冻组的平均卵裂球数明显多于新鲜胚胎组(P<0.01)。结论IVF-ET周期选择第3天优质胚胎或囊胚行单胚胎移植,可以达到较高的妊娠率并减少多胎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异常受精胚胎的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包括常规IVF和ICSI)的955个周期的实验室和临床数据。结果:ICSI周期双原核(2 PN)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周期2 PN受精率(88.20%vs 72.04%,P0.01),而ICSI周期的未见原核(0 PN)、单原核(1 PN)及多原核受精率均低于IVF周期(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5天(D5)0 PN的囊胚形成率和可利用囊胚率显著高于2 PN和1 PN组(P0.01)。新鲜移植周期和冻融卵裂胚移植周期,0 PN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2 PN组(P0.01),但是冻融囊胚移植周期,0 PN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与2 PN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ICSI周期中没有2 PN胚胎可供选择移植时,可选择0 PN胚胎,囊胚培养是合理利用异常受精胚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行多胎妊娠减胎术中单卵双胎(MZT)的发生和三胎妊娠行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减胎术保留双胎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ART治疗后行经阴道多胎妊娠减胎术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MZT在不同分组中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其中伴单绒毛膜双胎的三胎妊娠减单绒毛膜双胎之一者(A组)与不伴单绒毛膜双胎的三胎妊娠减胎后保留双胎者(B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1)196例患者中MZT所占比率为44.39%(87/196)。MZT占比率在体外受精(IVF)组(0.85%)、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组(0.66%)、冻融胚胎移植(FET)组(0.78%)和人工授精(AIH/AID)组(0.16%)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辅助孵化(AH)组(1.48%)和无AH组(0.44%)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MZT占比率在高龄(≥35岁)和非高龄患者中(P=0.330)及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和囊胚期胚胎移植组组间(P=0.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新生儿的平均胎龄、平均胎儿出生体质量、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足月产率、活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和妊娠并发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行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患者中MZT所占几率很高,为减少MZT的发生,尽量选择单胚胎移植;A组和B组患者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减胎术可能是安全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灵活、低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 RH-A)方案和标准的Gn RH-A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质单精子注射(ICSI)的超促排卵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IVF-ET周期,其中58例使用灵活而低剂量Gn RH-A方案(A组),50例使用标准Gn RH-A方案(B组)。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结局。结果:A组Gn RH-A使用天数、剂量均少于B组(P0.05);A组h CG注射日E2峰值、优质胚胎数、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累积临床妊娠率均高于B组(P0.05);但促排卵天数、Gn用量、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移植胚胎数、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累积着床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标准Gn RH-A方案相比,灵活而低剂量的Gn RH-A使用方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胚胎并降低Gn RH-A的使用总剂量和天数,提高累积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采用长方案胚胎移植h CG注射日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内膜转化日的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共59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移植周期按胚胎是否冻融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n=173)和FET组(n=419)。比较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和异位妊娠率有无差异。结果新鲜胚胎移植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4)枚,与FET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5)枚比较,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移植胚胎数分为3个亚组,新鲜胚胎移植组1枚胚胎者,妊娠率为7.7%,2枚者为30.2%,3枚者为23.8%;FET组1枚胚胎者15.6%,2枚者为34.9%,3枚者为41.6%,新鲜胚胎移植组与FE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3枚胚胎新鲜组多胎率(80.0%)高于FET组(29.7%)(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多胎率3个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妊娠率和流产率3个亚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移植胚胎数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结果变量进行分析,说明周期类型与临床妊娠率间无显著相关性(OR=0.726,95%CI=0.504~1.104)。结论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内膜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和FET妊娠结局相似,选择新鲜周期移植不影响妊娠结局并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总费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广泛开展,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自然妊娠单卵双胎(MZT)占总妊娠的0.4%,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占3%~5%[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CSI)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 ,行IVF ET获得妊娠的 14 3例 (IVF ET组 )及行ICSI获得妊娠的 173例 (ICSI组 )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生化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多胎分娩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胎儿孕龄、先天性畸形、围产儿死亡率的情况 ;并对两组单胎、双胎妊娠的结局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IVF ET组与ICSI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产次、移植胚胎数、流产率 (16 1%、13 3% )、分娩率 (6 5 7%、74 6 % )、多胎分娩发生率 (2 7 3%、31 8% )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单胎妊娠中 ,IVF ET组与ICSI组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为 1 8%、6 8%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 7 3%、8 1% ,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 5 5 %、14 9% ;双胎妊娠中 ,IVF ET组与ICSI组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为 34 2 %、4 2 6 %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 30 3%、38 0 % ,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 4 2 1%、4 6 3%。两组间上述各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双胎妊娠中 ,上述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两者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 ,IVF ET组与ICSI组分别为 2 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IVF/ICSI治疗中影响单卵双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OVID、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Sino Med、Open Grey等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15年4月13日所有公开或未公开发表的中文及英文文献,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制定纳入标准,综合研究方法相似的研究,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单卵双胎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IVF/ICSI治疗中行透明带操作与未行透明带操作的患者的单卵双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ICSI、辅助孵化、囊胚移植、冻融胚胎移植治疗发生单卵双胎率分别为1.44%、1.51%、1.51%、2.17%和1.36%。结论:透明带操作并非导致单卵双胎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体外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5%的常规IVF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04.12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35例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取卵后体外受精培养16-18h,发现卵母细胞完全未受精或受精率低于25%,立即行ICSI再授精。结果:在24个常规IVF低于25%的周期中,共有197个未受精卵,其中159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159个,受精123个,最终形成胚胎96个,受精率为77.4%,卵裂率为78.1%,在22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由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胚胎组成),共有4例临床妊娠;在8个冷冻移植周期中(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有1例临床妊娠。在11个常规IVF完全失败周期中,共有89个未受精卵,其中78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78个,受精63个,卵裂51个,受精率为80.7%,卵裂率为80.9%,在10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共有2例临床妊娠;在2个冷冻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有1例单胎妊娠,妊娠早期流产。胚胎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8%;胚胎完全来源于补行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0%。结论:ICSI可作为常规IVF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胚胎移植策略对高龄低可利用胚胎患者体外受精/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解放军第105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年龄≥40岁且可利用胚胎≤3枚的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9个周期;其中受精后第2天(D2)行胚胎移植87个周期(D2移植组),受精后第3天(D3)行胚胎移植122个周期(D3移植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同时对本次D2移植与自身既往D3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D2移植组的获卵数及胚胎耗损率均显著低于D3移植组(P0.05),优胚率则显著高于D3移植组(P0.05);两组间促性腺激素(Gn)用量和天数、移植日内膜厚度、成熟卵子(MⅡ)率、受精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对照结果显示,本次D2移植组的获卵数、胚胎耗损率及周期取消率均显著低于既往D3移植组(P0.05),而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既往D3移植组(P0.05)。结论:对既往D3移植失败且低可利用胚胎的高龄不孕患者,选择行D2移植不失为一个可供选择、有价值的胚胎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发生单卵双胎(MZT)的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IVF-ET行单胚胎移植活产患者4537例,将其中76例MZT患者纳入MZT组;通过5∶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将380例单卵单胎患者纳入单卵单胎组。采用单因素与Lasso回归分析校正MZT的影响因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MZ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影响权重,再对其进行相乘与相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受精方式、辅助孵化、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方式、胚胎培养时间、绒促性素(HCG)日雌二醇(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胚移植(OR 2.847,95%CI 1.559~5.199)、冻融胚胎移植(OR 2.640,95%CI 1.354~5.145)、HCG日E2(OR 1.783,95%CI 1.033~3.077)为MZT独立危险因素(P<0.05),影响权重依次为囊胚移植(11.60)>冻融胚胎移植(6.54)>HCG日E2(4.32)。胚胎移植类型与HCG日E2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指数(S)为4.690(95%CI 1.896~11.598)、超额危险度(RERI)为4.128(95%CI 2.236~6.019)、归因比(AP)为0.661(95%CI 0.536~0.786)。结论:囊胚移植、冻融胚胎移植、HCG日E2为影响MZT发生的危险因素,胚胎移植类型与HCG日E2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接受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卵巢功能正常患者的ABO血型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新鲜胚胎移植的2323例IVF/ICSI周期,根据血型分为A组(n=637)、B组(n=803)、O组(n=664)、AB组(n=219)。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患者血型与活产及临床妊娠结果的关系,同时控制混杂因素,估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结果:ABO血型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流产率、OHSS发生率、孕龄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是临床妊娠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477(1.222~1.785)、1.255(1.057~1.490)。年龄是活产的危险因素,Gn总剂量、Gn天数是活产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为1.380(1.145~1.662)、0.808(0.670~0.976)、0.763(0.614~0.946)。结论:卵巢功能正常接受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IVF/ICSI助孕患者的ABO血型与妊娠结局无关。考虑如年龄、BMI、卵巢刺激持续时间、促性腺激素剂量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多种混杂因素后,结果不变。这些结果需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或前瞻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形态无改变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VF/ICSI-ET治疗伴单发或多发肌壁间子宫肌瘤且宫腔形态正常的93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行胚胎移植104个周期(研究组);按对照组与研究组1:3比例随机抽取同期行IVF/ICSI-ET且无子宫肌瘤的3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行IVF/ICSI-ET周期312个,分析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体外受精参数和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获卵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Gn用量、双原核(2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单胎活产率、双胎活产率、早产率、低体质量儿率、出生缺陷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形态无改变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对IVF-ET的临床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口服避孕药预处理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拮抗剂方案中对卵泡平均径线变异系数以及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0月2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周期(IVF/ICSI)采用拮抗剂方案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264例,分为口服避孕药预处理组(40例)和非预处理组(224例),在启动日、中期(第1次返院行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h CG日3个点分析两组人群卵泡发育的均一性与相关指标,及其IVF/ICSI结局。结果口服避孕药(OC)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组的患者基线资料,启动日、中期和h CG日的卵泡最大平均径线、卵泡平均径线和卵泡的平均径线变异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成熟卵子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新鲜周期移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正常反应人群,拮抗剂方案中使用OC预处理对改善卵泡发育的均一性作用和IVF/ICSI周期结局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大样本数据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08-2005-05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对261例患者进行275个周期治疗(IVF-ET181周期,ICSI94周期),比较两组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ICSI平均每周期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63个、6.69个、6.70个、2.27个和44.68%,而IVF-ET组分别为9.34个、7.07个、7.35个、2.21个和36.46%,两组各项结果相似,但ICSI组流产率(21.43%)明显高于IVF-ET组(13.64%).结论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IVF-ET治疗主要由女方不孕因素引起不孕症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随机选择与早期补救ICSI组患者同一日或前一日因男性因素而直接进行ICSI的204例患者纳入ICSI组(204个周期)。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的单双胎比例、男女性别比例、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与ICSI组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新生儿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较ICSI组略长,双胎比率较ICS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分娩孕周分为单胎和双胎分别进行比较,则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的活婴中出现1例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ICSI组的活婴中未发现出生缺陷。结论:早期补救ICSI没有增加胎儿流产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双胎率明显下降,怀孕周期略长,可作为常规IVF失败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接受人类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IVM)技术、常规体外受精技术(IVF)及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技术(ICSI)治疗后妊娠的病例,分析妊娠和产科结局,从而评估IVM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4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IVM35例、IVF369例和ICSI298例治疗后妊娠的7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组的多胎妊娠发生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除外流产和继续妊娠外,IVM、IVF和ICSI治疗后出生婴儿数分别为34、321和243例,比较3组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常规IVF、ICSI比较。IVM并不增加妊娠风险、产科并发症和新生儿异常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