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王婷  马晓莉 《环球中医药》2013,6(2):147-150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中医认为本病是由气滞、血瘀、不通所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法,故配合西医常规治疗,采用中药外治法从通里攻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人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一定疗效。临床运用中药外治主要包括中药敷脐、中药肛滴及中药灌肠三种常见外治方式,药物以理气药、攻下药、活血药多用。本文对中药外治法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哲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626-627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之一,中医辨证多分为气结、热结及疽结三型。疽结型有肠坏死而呈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中药应用较多且效果较佳者为气结和热结两型。  相似文献   

3.
脏腑点穴法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5例266012青岛市立中医院殷鸿春266043青钢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姜美香由于腹部手术损伤腹膜,引起肠粘连,进而发展为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极为多见,手术治疗本病较为困难,且常易再发使病情加重,故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成为人...  相似文献   

4.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从痰湿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东亮  韩廷雨 《新中医》1997,29(1):57-57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2~4周,由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易接受,故发病后外科多要求中医共同治疗。观教材及许多临床报道,治疗本病多为通降法,用大承气汤或麻子仁丸加减。笔者临床发现,除阳明腑实证外,证属痰湿蕴结者亦不乏其例,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燥湿化痰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1 病机分析所治病例中,皆发生于手术2周后,手术原因有肠梗阻、胃穿孔、腹部外伤、阑尾炎等。发病时均有腹胀、腹痛、呕吐、不排气等症状,外科确诊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虽采用胃肠减压、大承气汤胃管注入、补液等措施,症状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5.
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158-158
粘连性肠梗阻是胃肠外科常见病,占各类肠梗阻40%。我院自2004~2010年收住粘连性肠梗阻120例,其中手术治疗52例,占粘连性肠梗阻的43%,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28~82岁,平均67岁。有手术史51例。手术方式均采用肠粘连松解术。2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6.
董坚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33-1633
1资料患者季某,男性,65岁,2008年2月14日初诊。患者行小肠破裂术后1月,平卧,精神萎靡,不睁眼,夜间身热甚,但T36.8℃,口干欲饮,闻饭即哕,水米不进,每日咯出大量黏痰,尤其夜间明显,舌质鲜红,状如杨梅,舌体短缩,舌干无津,右脉细滑,左脉沉细。即日起开始针灸治疗,取穴内关、中脘、天枢、上巨虚、三阴交、解溪、太溪、复溜。经7次治疗闻食即哕减轻,  相似文献   

7.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从湿瘀论治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孙良扬增波(266700)关键词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健脾化湿活血化瘀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易于接受,笔者临床发现其病机乃湿阻中焦,气滞血瘀。按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  相似文献   

8.
粘连性肠梗阻属中医学“肠结”范畴,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瘀血留滞致肠管气血痞结、通降功能失常而发病。自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采用胃管鼻饲及中药直肠滴入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治疗过程中加强观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2003年6月,我们用中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96例,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消化道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治疗以西医为主,缺乏特异性方法,疗效欠佳,如何有效的防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成为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阅读近20年国内外术后胃瘫综合征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在防治此病方面疗效肯定,具有独特作用,特别是中医外治法.笔者通过归纳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择 5 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 ,解除急性梗阻 ;缓解期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根除梗阻。结果 急性期经中西医结合治疗 ,4 9例肠梗阻解除。缓解期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成功 4 5例 (92 % ) ,随访 3个月~ 3a均未再发肠梗阻 ;中转开腹手术 4例。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0 .5~ 3d ,术后平均住院 2~ 4d。结论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 ,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愈29例(80.5%),好转5例(13.9%),无效2例(5.6%),总有效率94.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脾胃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西药疗效欠佳。中医外治法在IBS-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种外治法如针刺、灸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灌肠、耳穴贴压等单法及联合外治法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文章旨在论述IBS-D的多种中医外治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多发病、疑难病。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轻中度内异症、重度内异症的术前准备、术后的巩固治疗。目前临床上无论是蒙药疗法、中药疗法、西药疗法、还是手术疗法都体现着各自的优越性。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某些软组织损伤 ,如肩、肘、腕、髋部扭挫伤等 ,运用中药外敷进行辨证施护 ,早期肿胀、血瘀明显者用损伤膏 ,红热明显者用金黄膏 ;中期分别加用丁桂散、芙蓉粉撒在膏药上外敷 ;后期单用丁桂散或芙蓉粉直接撒在棉花上外敷。尤其是伤筋的早期 ,必须加用硬纸板固定。这样可通过制动以减轻疼痛和加速肿胀的消退 ,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消化系统症状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重要表现,发病率高,临床治疗复杂。寻找有效防治方案已成为当前中医肾病学领域的现实问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式丽教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消化系统症状的中医药防治具有丰富经验,疗效确切。文章就相关特色学术观点予以初步总结,为曹式丽教授中医肾病学术思想的完整阐释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人,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疗程7天。观察腹痛症状、血淀粉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记录第一次排气排便、开放饮食和住院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第3天腹痛评分和血淀粉酶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9)。治疗组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5、P=0.001)。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能够更快地缓解患者腹痛症状及降低血淀粉酶水平,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常见疾病,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可控、可治甚至可治愈的慢性疾病。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有西医药、中医药(包括中西医结合)等医学手段。相对而言,西医药在根除或减少肿瘤病灶方面优势突出;而中医药在辅助西医药发挥增效与减毒作用,在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肿瘤病灶方面优势更加明显。为更好地让读者深入了解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理念、方法、特色、优势、用药特点以及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邀请中医肿瘤界知名专家就"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特色与优势"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对照组30例根据WHO三阶梯给药原则口服给药。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平均止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生活质量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90%,起效时间分别为(24.22±5.61)m in和(27.36±7.52)min,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5.68±1.04)min和(5.89±1.76)min,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是有效且安全的,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疏肝清障方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自拟疏肝清障方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利培酮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医症状分级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治疗后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