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凋亡、增殖状态和肿瘤微血管生成及其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间 45例上皮性卵巢癌石蜡组织切片采用DNA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应用FⅧ相关抗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采用SABC法,检测卵巢癌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细胞增殖状态(PI)。结果 不同的组织类别,临床分期,组织分级中AI、PI差异无显著性(P>0.05)。卵巢癌中的AI/PI平均值为 0.0621±0.0281,临床Ⅲ ~Ⅳ期肿瘤AI/PI显著低于临床Ⅰ ~Ⅱ期肿瘤(P<0.05);MVD在不同组织类别,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6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AI/PI与MVD均高于未复发者。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凋亡的发生远低于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的相对减少与细胞增殖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展。随着卵巢癌的进展,肿瘤血管生成是增多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AI/PI与MVD均高于未复发者。  相似文献   

2.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3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及 3 0例Ⅰ期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按 1999年WHO的组织学标准核对诊断。结果  64例患者中 ,符合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诊断者 3 7例 ,其中 6例微浸润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曾被误诊为Ⅰ期卵巢癌 ,1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为非浸润性腹膜种植。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以黏液性和浆液性为主 ,95 %为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临床分期的Ⅰ期。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 11例行保守手术者复发率为9% ;2 6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给予环磷酰胺 +阿霉素 +顺铂 (CAP)方案为主的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已随访 5年、10年患者的生存率均达 10 0 %。经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 ,组织学类型和是否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P <0 0 1)。结论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 ,应适当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3.
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3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VEGF和MVD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VEGF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0.00%,MVD为26.43±10.40,显著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率(36.67%)及MVD值4.11±2.31.VEGF表达阳性的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的MVD值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5);VEGF阳性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与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而与手术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VEGF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有关,并可能成为卵巢癌临床生物学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3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我院及福建省安海、永春县等医院1983年6月-1993年6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肿瘤微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肿瘤微血管生成状态及肿瘤微血管生成与卵巢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1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肿瘤和45例上皮性卵巢癌石蜡组织切片采用F Ⅷ相关抗原,应用SABC法,检测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45例上皮性卵巢癌中MVD均值为31.7±11.2(400倍镜下),高于同时检测的交界性卵巢上皮肿瘤(P<0.05).MVD在不同的卵巢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临床Ⅲ~Ⅳ期肿瘤MVD高于临床Ⅰ~Ⅱ期(P<0.05).②不同组织分级中MV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血管生成是卵巢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临床Ⅲ~Ⅳ期的MVD比Ⅰ~Ⅱ期高.MVD与组织分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其原因与癌组织血管丰富,易发生转移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1].卵巢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是评价血管生成的重要指标[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评价端粒酶作为卵巢癌诊断及预后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端粒酶PCR-ELISA法对2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包括8例良性(5例浆液性、3例粘液性)、3例交界性(浆液性)和14例恶性(8例浆液性,4例粘液性,2例内膜样),6例正常卵巢表面上皮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结果 2例良性、2例交界性和12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例正常上皮存在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的吸光度(A)平均值分别为0.080±0.070、0.408±0.208、1.659±0.930和0.086±0.060,统计学分析表明恶性卵巢肿瘤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交界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和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证明端粒酶活性增高在卵巢癌的无限增殖中是一重要环节,并提示端粒酶表达有可能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肿瘤标志物。端粒酶PCR-ELISA法具有定性又定量、特异性较高、敏感性强、简易快速、可避免同位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5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平均 41.2岁 , 期 45例占 83.3% ,粘液性 30例 (5 5 .6 % ) ,浆液性 17例 (31.5 % ) ,混合性 7例(13.0 % )。治疗后仅 1例 (1.9% )复发。治疗以手术为主 ,31例术后辅以化疗。 2 3例 (4 2 .6 % )行保守性手术 ,其中 4例在随访期间正常妊娠及分娩。结论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预后良好 ,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临床 期 ,尤其需保留生育功能者 ,保守性手术较安全有效 ,而对 期及以上患者 ,仍主张行根治性手术以减少复发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和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p53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卵巢癌和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在发病机制上的联系。方法分析45例卵巢癌(卵巢癌组)和5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肿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中cyclin D1、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①年龄:交界性肿瘤组平均年龄为42.5岁(14~82岁),中位数年龄41岁;卵巢癌组平均年龄为53.5岁(26~80岁),中位数年龄51岁。②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交界性肿瘤组Ⅰ期48例、Ⅱ期3例、Ⅲ期3例;卵巢癌组Ⅰ期6例、Ⅱ期8例、Ⅲ期26例、Ⅳ期5例。③病理类型:交界性肿瘤组以黏液型为主[占56%(30/54)],其次为浆液型[其中普通型11例,微乳头型5例;占30%(16/54)];卵巢癌组以浆液型(其中低度恶性19例,高度恶性3例)为主[占49%(22/45)]。④病理分化程度:卵巢癌组高分化5例,中分化17例,低分化或未分化23例。⑤预后:交界性肿瘤组5年生存率为98%,卵巢癌组为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cyclin D1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和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卵巢癌组cyclin D1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14/45)和56%(25/45),p53蛋白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20,P=0.032);交界性肿瘤组cyclin D1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7/54)和6%(3/54)。其中,普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高度恶性浆液性癌比较(两者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和26%,p53蛋白分别为0和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而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低度恶性浆液癌比较(两者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和2/3,p53蛋白分别为1/5和1/3),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 D1蛋白的过度表达常见于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及低度恶性浆液性癌组织中,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更多见于高度恶性浆液性癌组织中。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高度恶性浆液性癌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而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低度恶性浆液性癌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卵巢上皮性肿瘤cyclinE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yclinE的表达 ,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cyclinE在 2 0例良性、10例交界性、55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yclinE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 30 %、50 %、78.18% ,强阳性率分别为 10 %、2 0 %、4 3.6 % ,差异均有显著性。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yclinE阳性表达与低组织分化 ,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显著有关 (P <0 .0 5) ,cyclinE阳性的肿瘤细胞多发生转移 ,预后差。结论 :cyclinE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 ,可作为估计卵巢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卵巢浆液性及粘液性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自1973年被WHO列入卵巢肿瘤分类以来,对其病理诊断标准尚有不同见解,导致临床处理困难,特别是近年有关交界性肿瘤病理学上提出了新的亚型以及微浸润和浸润性种植等概念,更促使了人们对此类肿瘤组织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本质的探讨。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992至2005年诊治的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  相似文献   

13.
14.
抗细胞凋零基因bcl-2和bax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凋零基因bcl-2和bax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用抗bcl-2及抗bax抗体检测卵巢上皮肿瘤76份(良性27份、交界性24份、恶性25份)中bcl-2和bax的表达产物,并以正常卵巢12份做对照。结果:正常卵巢组织12份中bcl-2和bax阳性检出率为0,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组织中bcl-2和bax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2/27)、16.7%(4/24)、36.0%(9/25),22.2%(6/27)、45.8%(11/24)、56.0%(14/25),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bax的表达率比bcl-2高(P<0.05),bax在恶性肿瘤组Ⅰ级与Ⅲ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细胞凋零基因bcl-2和bax过度表达可能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有关,推测bax不仅参与细胞凋零的调控,而且可能与肿瘤分化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234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探讨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4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0.1岁(14~80岁).其中,浆液性肿瘤101例(43.2%),黏液性肿瘤94例(40.2%),混合性肿瘤19例(8.1%),子宫内膜样肿瘤12例(5.1%)及透明细胞肿瘤8例(3.4%);Ⅰ期161例(68.8%),Ⅱ期19例(8.1%),Ⅲ期54例(23.1%),无Ⅳ期病例.182例(77.8%)患者行开腹手术,45例(19.2%)行腹腔镜手术,7例腹腔镜改行开腹手术.119例(50.9%)患者行保守性手术(保留子宫及至少1侧附件),115例(49.1%)行非保守性手术(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平均随访时间为40个月(8~78个月),26例(11.1%)患者术后复发,无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与手术方式、肿瘤径线大小、是否为双侧病变、囊肿破裂与否、分期、是否为微乳头浆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是否为微浸润及腹膜种植与否有关(P均<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2.304,P=0.024)、囊肿破裂(OR=2.213,P=0.038)、分期(OR=4.114,P<0.01)、微浸润(OR=2.291,P=0.046)及腹膜种植(OR=2.101,P=0.016)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虽预后好,但部分患者仍存在复发风险,应重视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对组织学上和临床上界于良恶之间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已引起关注.发现这类肿瘤预后比恶性肿瘤好,细胞成份上与恶性也有明确不同,年轻人多见.其主要疗法是手术.化疗和放疗文献中尚未见充分讨论.为了确定化疗和放疗辅助治疗的作用,收集马萨诸塞总医院1962年至1979年期间675例卵巢癌,进行了复习.资料齐全的所有上皮性交界性肿瘤都列入:粘液性25例;浆液性36例和子宫内膜样1例,共62例.组织学分类根据FIGO和WHO规定.切片由同一位病理学家复习.根据FIGO规定、手术记录和病理报告而定期别.病史、临床症状、随访情况及详细疗法均作了小结.8%卵巢粘液性交界性囊腺瘤(以下皆称粘液性瘤)和12%卵巢浆液性交界性囊腺瘤(以下皆称浆液性瘤)是复发病例,因无法估计原期别而在存活率计算中未计入.  相似文献   

17.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3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证实。且经正规肿瘤术后随访12~240个月。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42.3岁;Ⅰ、Ⅱ、Ⅲ期分别为106、6、18例;浆液性、黏液性和其他病理类型各48、63、19例;49.0%(51/104)的患者CA125升高;1%有微乳头浸润,0.05%有浸润性种植;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2.3%保留生育功能。复发率为6%(8例),其中18例行卵巢肿物剥除术2例复发,34例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未见复发。肿瘤分期手术与一侧附件切除及单纯肿物剥除术的5年及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5%。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Ⅰ期为主,黏液性肿瘤多见,预后良好,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早期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需长期随访。FIGO分期、微乳头型病变,浸润性种植及初次术后是否残留是影响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否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存在相关性。方法 :以多克隆抗VEGF抗体和单克隆抗CD34抗体分别标记 4 5例FIGOⅠ~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术后标本的VEGF和MVD。用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测定VEGF的相对含量 ,MVD采用人工计数。分析VEGF与MVD、肿瘤期别、组织学类型、腹水量以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1)VEGF的平均吸光度为 0 .178± 0 .14 9(中位数 0 .16 7)。MVD值平均为 72 .2 6± 5 8.5 2 /mm2 (中位数 6 8.4 7/mm2 ) ;(2 )VEGF表达水平与MV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r =0 .92 6 ,P <0 .0 1) ;(3)盆腔淋巴转移(n =12 )VEGF平均吸光度 (0 .193± 0 .15 3)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转移组 (n =32 )的 0 .138± 0 .0 90 ,(P <0 .0 5 )。不同期别 ,组织学类型和腹水量之间的VEGF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VEGF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血管生成的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主要病理亚型包括低级别浆液性癌、高级别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黏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及恶性Brenner瘤。低级别浆液性癌的特征性分子改变为BRAF和KRAS基因突变,而高级别浆液性癌为TP53和BRCA基因突变。近年来,随着对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起源,尤其是对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癌这两个病理亚型在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1例卵巢上皮性癌、17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pa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①卵巢上皮性癌组织、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Hpa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4%、29.41%和22.73%。癌组织Hpa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组及正常组(P〈0.01),良性组与正常组Hpa 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Ⅲ~Ⅳ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Hp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低分化肿瘤组织中Hp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③Long-rank分析显示Hpa mRNA表达阳性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中Hpa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并与卵巢上皮性癌病情进展有关,可作为卵巢上皮性癌转移和预后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