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发生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但据近5年宫颈癌流行病学数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未出现下降趋势。对于仅表现为HPV DNA阳性的患者,缺乏精准、客观的生物学指标来评估发生HPV持续感染及癌前病变的风险。近年来,病毒载量在风险分层、宫颈病变预测等方面显示了不同的临床应用性能,并可以在大范围普查时,同时实现基于风险的二次分流,避免了频繁复查导致的身心焦虑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综述近十来年来HPV病毒细胞内载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以期加深对病毒载量的认识、了解研究现状,为未来病毒载量的研究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定量检测对宫颈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2045例宫颈病变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炎69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 247例、CINII 294例、CINIII 407例、宫颈癌(CC)402例。实时定量荧光PCR法(硕世21 HPV分型定量检测系统)检测高危型(HR)-HPV分型及病毒载量。采用ANOVA检验分析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应用ROC曲线的方法确定预测CINII+的cut off值。结果:CIN人群中最常见的HPV感染亚型依次为HPV16、58、33、52、31、18。CIN及CC中最常见的HPV感染亚型依次为HPV16、58、33、52、18、31。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HPV16、18亚型病毒载量的中位值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V16/18型临床cut off值分别为1.59×104拷贝数/104细胞和1.56×104拷贝数/104细胞时,可预测HPV16、18型感染患者患有CINII+的敏感性分别为77.93%和79.26%,特异性分别为53.51%和67.82%。结论:在中国除了HPV16、18亚型外,HPV33、52、58型感染也应受到重视。HPV病毒载量作为宫颈癌风险标记物具有型别依赖性,通过获取HPV16、18基因型载量的合适阈值,可对CINII+做出风险提示和最佳预测。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HPV)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因。在宫颈癌及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HPV消退在第一年最快,第二年和第三年消退速度减慢。影响HPV消退的因素较多,包括HPV类型、治疗方法、病变级别、术前病毒载量、切缘等。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SIL治疗后残存或复发的一个预测指标,故建议将HPV检测纳入宫颈癌及SIL治疗后的随访常规,以早期识别有复发风险的患者。然而,明确HPV转阴规律,探索宫颈癌术后HPV分型定量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大型研究还很缺乏,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HPV感染后多数可被宿主免疫机制清除,只在部分病例中HPV感染持续存在并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导致宿主细胞癌变。HPV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病毒整合及致宿主细胞癌变中起一定作用。对目前有关HPV表观遗传学特点在影响HPV自身表达和宫颈病变进展中作用的文献加以综述,了解HPV DNA甲基化状态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HPV基因表观遗传学状态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及消退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其病变发展为宫颈癌的必要条件。然而,大多数HPV感染是暂时的,只有少数感染持续存在并进展为CIN和宫颈癌。HPV感染发展为CIN,再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信号。该文介绍了HPV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清除及其影响因素,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随访中高危型HPV检测对预测宫颈病变的疗效及预后有意义。持续高危型HPV阳性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持续和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HPV通过机体的细微损伤入侵,HPV E6和E7癌蛋白中的1种或2种持续表达是高危型HPV感染致瘤的关键所在,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及病毒癌蛋白仍不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研究者们正着手研制针对HPV的病毒疫苗,从源头预防HPV感染,以期实现宫颈癌的一级预防。目前已有针对HPV16/18型的二价疫苗Cervarix和针对HPV16/18/11/6型的四价疫苗Gardasil的认证上市,预防性HPV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新一代预防性HPV疫苗在解决疫苗的成本、持久性和广谱免疫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宫颈癌有望成为人类抗肿瘤史上第一个可以预防的癌症。综述近年HPV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预防性HPV疫苗的应用研究与现状。  相似文献   

8.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有关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的关系引起关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法和杂交捕获法是两种常用检测HPV负荷量的方法。一些研究表明,高负荷量HPV感染可能导致病毒清除率降低及术后病毒感染持续存在,引起宫颈病变、宫颈癌进展,并与锥切术后甚至放疗后病灶残留/复发相关。但也有一些研究有相反观点,两者间的关系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70%~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至少感染1次HPV,但HPV感染中的大多数是一过性的,一般在2年内,HPV会被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如果HPV感染持续存在2年或以上,称为HPV持续感染.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HPV感染能够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并且不同HPV型别的致病能力也存在差异,高危型别HPV的持续感染是促使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HPV感染的早期发现、准确分型对于宫颈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将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常规筛查手段已逐渐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测宫颈病变进展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阴道镜检查的271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镜及病理结果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无病变组89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92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HSIL/CC)组90例,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病毒载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病毒载量、多型HPV感染、病变面积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病毒载量、病变面积与宫颈病变程度有相关性(P 0.05),是预测宫颈病变进展的独立因素。结论 HR-HPV载量和病变面积可预测宫颈病变进展风险。然而,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及明确相关阈值来进行宫颈病变风险分类。  相似文献   

11.
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子宫颈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有关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的关系引起关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法和杂交捕获法是两种常用检测HPV负荷量的方法.一些研究表明,高负荷量HPV感染可能导致病毒清除率降低及术后病毒感染持续存在,引起宫颈病变、宫颈癌进展,并与锥切术后甚至放疗后病灶残留/复发相关.但也有一些研究有相反观点,两者间的关系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组织中不同亚型HPV病毒载量,探讨HPV型别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病理诊断明确的CIN1、CIN2、CIN3与宫颈癌患者各20例,采用微切技术获取宫颈病变组织,以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不同病变单位细胞(10 000个细胞)内的HPV亚型病毒载量。结果(1)宫颈病灶中HPV亚型感染率在CIN1、CIN2/3与宫颈癌分别为88%、100%和100%。HPV亚型在不同级别病变的分布不同,HPV16亚型在CIN3/宫颈癌的感染率(85%)明显高于CIN2(46%)与CIN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52亚型在CIN1、2、3中检出频率相当;HPV58亚型则在低度病变检出频率为高。(2)单位病变组织内HPV载量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感染率占前三位的HPV16、52、58亚型单位病变组织内的病毒载量在CIN2/3明显高于CIN1(P0.05)。(3)HPV多重感染在CIN1、2、3与宫颈癌分别为47.1%、21.4%%、50%和26.7%,多重感染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r=-0.106,P0.05)。结论宫颈病灶组织中HPV16、52、58亚型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病变单位细胞内的HPV病毒载量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必要因子.HPV的病毒样颗粒(由HPV病毒基因组L1基因编码)可产生中和抗体,其结果是HPV病毒样颗粒的注射可有效地预防某个HPV型别的感染.由于HPV16和18两个型别在宫颈癌中具有较高的流行率,这两个型别的病毒样颗粒已被开发成为预防性...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之一,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诱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预防性接种HPV疫苗是宫颈癌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HPV疫苗早在10年前便于我国香港注册上市,其在香港地区的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接受度问题及其所采取的推广方式对于HPV疫苗刚上市的我国内地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未来在HPV疫苗的推广过程中,重视HPV疫苗宣传内容,HPV疫苗接种计划,开展宫颈癌筛查联合HPV疫苗接种,以及加快国产疫苗研发及上市是利于其推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与高危型HPV载量对宫颈液基细胞学阴性妇女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C2 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妇女906例,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高危型HPV检测的RLU/CO值<10、10~99.99之间和≥100划分为病毒低、中、高载量,分析年龄和高危型HPV载量与 宫颈癌及CIN的关系。 结果 906例女性中,病理诊断宫颈癌4例(其中浸润性鳞癌3例、腺癌1例),CIN3 29例,CIN2 50例,CIN1 155例,VAIN1 2例;无CIN妇女666例。30~49岁年龄段 ≥CIN3的患病风险是 <30岁妇女的3.4(1.02~11.40)倍;HPV检测的RLU/CO值 ≥100的患病风险是RLU/CO <10者的12.44(2.89~53.5)倍。30~49岁组HPV病毒低、中、高载量者 ≥CIN3的患病率分别为1.0%、4.0%和8.8%(χ2 =14.978,P=0.001);≥CIN2的患病率分别为4.3%、7.5%和19.1%(χ2 =27.270,P=0.000)。无CIN女性中,年龄<30岁者HPV DNA载量高于较高年龄段女性,HPV平均载量RLU/CO 值分别为244.04±547.20和149.59±328.39(P<0.05)。 结论 宫颈癌及CIN的高发年龄段女性HPV病毒载量随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在高发年龄段,感染HPV病毒而细胞学检查正常者,HPV病毒载量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协助确定是否需要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有利于减少宫颈癌与CIN的漏诊。  相似文献   

16.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目前对HPV感染型别及数量的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对预测肿瘤的恶性化程度及预后作用不大[1]。高危型HPV的持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以诱发生殖器官的癌前病变和癌症。减少HPV感染,预防宫颈癌是HPV疫苗研制的出发点之一。接种预防性HPV疫苗可以减少HPV感染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意义和成本效应。但治疗性HPV疫苗目前研究进展缓慢,缺乏大规模临床Ⅰ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一种高度调节的“自我消化”途径,参与生物的发育、生长等多种过程。细胞自噬的异常导致癌细胞的出现。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但仅有病毒感染不足以致癌,迫切需要更深入地了解HPV生物学行为及其诱发宫颈癌的机制。自噬在HPV感染及诱发癌症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HPV感染后也影响了宫颈细胞的自噬作用。HPV与自噬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旨在抑制HPV感染的新型抗病毒策略的发展。多项研究证明自噬在促进HPV的生命周期和肿瘤进展中起到抑制作用,恢复HPV感染和癌变过程中宫颈细胞自噬反应对于抑制HPV诱发的宫颈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这在构建预防HPV感染和治疗HPV感染的宫颈癌疫苗中也具有临床价值。综述关于致癌的HR-HPV如何影响自噬的最新发现,为今后寻求有效靶向自噬的方法治疗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疾病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全球危及女性生命的第二高发肿瘤。多因素协同作用促使疾病发生发展,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必要条件。现就HPV病毒DNA整合状态、整合位点、病毒载量等因素与宫颈癌发生关系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首要致病原因,高危型HPV阳性增加了CINⅡ、Ⅲ级和宫颈浸润癌的危险性,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CIN进展的必要条件。因此,HPV检测及分型,对预测病变转归、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及诊断标准病例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从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选择了超薄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