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盐穗木化学成份的分离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穗木主要生长于盐碱地、沙地、河流及湖泊周围,在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荒漠地区分布较广泛,其化学成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了进一步研究盐穗木中有效化学成份,了解其药用性能,作者将盐穗木全草粉乙醇提取后,采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提取,并采用薄层层析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银杏外种皮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ocarp Extracts,GBEE)中,5种重金属元素和银杏酸的含量。方法: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6个不同产地的GBEE;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铅、镉、铜、砷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原子荧光光度法(AFS)测定汞元素含量;采用HPLC法检测银杏酸含量。结果:6个产地的GBEE中,铅、镉、铜、砷、汞的含量均在《中国药典》限量水平以下;且均不含任何银杏酸。结论:GBEE 中不含银杏酸成分,其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中国药典》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珠子参、人参及三七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珠子参根茎总皂甙接近人参;茎叶总皂甙则与三七的成分相似。又对珠子参全草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精制,薄层层析,从而选捧出较优的提取工艺:60%乙醇提取、精制,总提取物得率达17.5%。  相似文献   

5.
银杏外种皮烃基酚及烃基酚酸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外种皮是银杏 Ginkgo biloba L.种子硬壳外面的肉质部分 ,俗称白果衣胞 ,其中含有大量被称为银杏酸的化合物。根据该类化合物分子中苯环上是否连接有羧基 ,又可以将其分为烃基酚酸和烃基酚两大类。分子中除在苯环上连接有羟基、羧基外 ,还连接有一碳原子数在 1 3~ 1 9之间的烃基链 ,烃基链上常常带有 0~ 3个双键。该类化合物具有致过敏、致突变等毒性 ,是银杏提取物 ( GBE)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成分 [1,2 ]。德国于 1 997年提出药用银杏产品中的银杏酚酸类物质含量必须低于 5 mg/kg[3 ] 。长期以来 ,银杏外种皮一直被作为废物而丢弃…  相似文献   

6.
银杏酸单体化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银杏酸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银杏酸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为银杏提取物中银杏酸的定量分析提供单体对照品。方法银杏外种皮用石油醚回流提取,提取物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得银杏酸混合物,再经制备柱反复分离,得银杏酸单体。结果石油醚回流提取法所得银杏酸得率为4.06%,纯度84.59%,提取率达62.9%。银杏酸混合物经制备色谱多次分离后,得到6种银杏酸单体,其中一种为新发现的化合物,纯度均达95%以上。结论单体制备方法较为简便,可用于高纯度银杏酸单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程怡  聂柯 《中成药》1993,15(9):2-3
本文对归脾口服液进行了三种不同制备方法的实验。通过对样品的正丁醇提取物和正己烷提取部位的薄层层析斑点比较,以及主要成分阿魏酸的紫外吸收图谱的变化,制定出合理的生产工艺.为该药剂改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银杏酸单体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素琴  吉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3):1365-1366
目前银杏叶和白果的开发利用已很多,但银杏外种皮的利用率低。研究发现外种皮中含有较多的银杏酸(ginkgolic acids,GAs),为6-烷基或6-烯基水杨酸,6位上的侧链碳原子数可从13至19、侧链双健数可从0至3个,是一系列同系物的混合物。银杏酸是银杏中除了黄酮和内酯外的另一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组分,具有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等作用,在传统意义上是银杏产品中的有毒成分[1]。而现在对于银杏酸有了新的认识,银杏酸具有多种生理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定蚂蚁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以蚂蚁中游离氨基酸和提取浸膏量为检测指标。结果 筛选制定了确保蚂蚁制剂质量与疗效的提取工艺。结论 黑蚂蚁采用体积分数为25%的白酒浸泡30-40d或白酒回流提取及水提取工艺可提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提取浸膏量。  相似文献   

10.
银杏外种皮中酸性成分的提取与药用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赵成林 《中草药》1997,28(4):250-251
银杏外种皮可作为新的天然资源开发,介绍其中主要成分白果酸、白果酚类的化学及其捉取方法,并综述其药理作用和应用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7,(12)
目的优化新鲜银杏Ginkgo biloba L.外种皮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含有量。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多糖含有量为评价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微孔-平板法测定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DPPH、氧自由基清除、比色法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红细胞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100℃,提取3次,每次4 h,粗多糖提取率3.820%,总糖含有量44.06%。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563 mg/m L,20 mg/m L质量浓度下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论该方法可为新鲜银杏外种皮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桃红丸研制而成的桃红口服液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制样样品薄层层析斑点的比较,以及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的紫外扫描,制定出合理地生产工艺,可为桃红口了液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银杏酸的荧光特征和光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银杏酸的荧光特征,探讨光、热对银杏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荧光扫描研究溶剂、pH值对银杏酸荧光特性的影响,建立检测银杏酸的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 银杏酸在pH 4.0甲醇溶液中荧光强度较强,激发波长279 nm,发射波长404 nm时,银杏酸在0.221~20.31 μg/m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7 5;检测限0.023 5 μg/ml.结论 银杏酸溶液对光不稳定,随光照时间延长浓度降低;银杏酸溶液在5℃时稳定,25℃时稳定性有所下降,并随温度升高或加热时间延长降解率增大.该方法可用于测定光照、加热对银杏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王晖  刘佳佳 《中药材》2003,26(12):887-888
本文研究了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银杏叶原料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浸提,总黄酮得率显著提高,得率可达到2.01%,其酶解过程的最优参数为:料液中酶浓度为0.125g/L,酶与底物配比为1:1200,酶解温度45℃,自然pH值,酶解时间2h。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提取和分离枇杷叶中总三萜酸的工艺。方法以枇杷叶总三萜酸含量为控制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洗脱剂组成等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75℃,提取次数2次,溶剂(80%乙醇)用量4倍,洗脱剂选择60%乙醇及90%乙醇。结论该工艺提取分离效率高、推广性强,适用于枇杷叶中总三萜酸的提取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丹皮酚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丹皮酚最佳提取分离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丹皮酚为考察指标,检测丹皮提取分离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加12倍水,收集10倍馏分,冷藏24h,析晶过滤。结论:此工艺得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柱层析技术提取和分离银杏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银杏提取物中银杏内酯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银杏内酯A、B、C(简称GA、GB、GC)分子极性依次增强,分别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依次溶解银杏提取物,并选择合适的柱层析吸附剂与洗脱液,以分离、纯化银杏内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对所得银杏内酯A、B、C进行测定。结果:本方法可将银杏内酯的纯度由6%以下提高至80%以上,并将其逐一分离。结论:该方法廉价、高效,可用于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桃红丸研制而成的桃红口服液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制剂样品薄层层析斑点的比较,以及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的紫外扫描,制定出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为桃红口服液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厚朴酚提取工艺的正交优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建华  曾稳胜 《中药材》2001,24(3):194-195
以厚朴酚含量和厚朴浸膏收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对中药厚朴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实验选择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次数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65%,乙醇为药材量的8倍,热回流三次,每次120min,厚朴酚收得率高。  相似文献   

20.
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丹皮酚研究的日益广泛,其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及水蒸汽蒸馏法等,其中以水蒸汽蒸馏法最为普遍。将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为筛选优化丹皮酚的提取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