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DP治疗仪加喜疗妥对于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行PICC置管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置管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TDP治疗仪联合喜疗妥乳膏,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ICC置管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TDP治疗仪联合喜辽妥乳膏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发生率,减轻了静脉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ICC置管肠外营养并发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以126例PICC置管行肠外营养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穿刺部位、合并症、输液成分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对静脉炎患者实施个体化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 年龄≥60岁者静脉炎发生率(21.9%)显著高于年龄<60岁者(8.1%)(P<0.05).左侧静脉穿刺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8.6%(8/28),右侧为11.2%(11/98),左侧显著高于右侧(P<0.05),其中右侧贵要静脉发生率最低(2.0%).输注脂肪乳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21.2%)显著高于未输注脂肪乳患者(8.3%)(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静脉炎(30.8%)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11.0%)(P<0.05),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静脉炎发生率(26.7%)显著高于无高脂血症患者(11.5%)(P<0.05),而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龄、输注脂肪乳、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增加了PICC置管行肠外营养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右侧贵要静脉为PICC首选.对该类患者应实施个体化预防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癀片外敷预防化疗后静脉炎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于化疗第1天开始于输液静脉外敷新癀片,直至化疗结束;对照组如出现静脉炎常规于患处给予外敷喜疗妥。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癀片能有效预防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IVAP)与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后血栓发生率,选择更加合适的化疗静脉输液通路。方法将收治的16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研究组80例均实施IVAP置管,对照组80例均实施PICC置管。将两组患者置管后的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完成置管后,研究组患者均为发生血栓并发症,比例为0.00%,而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7.50%,研究组明显性偏低(P<0.05)。结论和PICC置管相比,IVAP的置管后血栓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 IECG)定位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B超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的PICC置管患者127例作为观察组,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行超声引导穿刺的PICC置管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的首次成功率、置管2周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80 d内PICC导管累积技术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PICC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的首次成功率为96.85%,对照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ICC置管术后2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60%,对照组为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观察组180 d内PICC导管累积技术生存率达到90.4%,对照组为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年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经B超引导穿刺联合IECG定位技术操作简单,可提高置管的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首次成功率,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风险,且180 d累积技术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肿瘤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临床可行性.方法:180例需行化疗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组(E组)及传统PICC置管组(C组),每组90人,均采取贵要静脉为穿刺血管,观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穿刺置管时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E组并发症较C组低(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置管输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PICC及63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的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置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4.9%(75/79),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堵管高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而导管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的机率小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两组在导管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输流治疗中有简单易行、护理方便,留置时长等优点,相比较而言,PICC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刘莉红  李芳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222-1223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酸甘油局部湿敷治疗氟尿嘧啶化疗后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按治疗开始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静脉化疗用50%硫酸镁加硝酸甘油局部湿敷;对照组23例,单用硫酸镁溶液浸湿的纱布湿敷于渗漏处,观察两组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痊愈时间为(4.39±1.31)d;对照组为(5.48±1.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严重程度:Ⅰ度16例,Ⅱ度7例;对照组:Ⅰ度8例,Ⅱ度13例,Ⅲ度2例,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酸甘油局部湿敷可明显减轻化疗后静脉炎的程度,促进静脉炎的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ICC置管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将本院2010~2012年行PICC置管的6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并发症情况和舒适度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舒适度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PICC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概率且增加其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余丽娟 《西南军医》2010,12(6):1272-1273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PICC的置管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0年1月34例PICC置管患者病历资料,探讨肿瘤患者PICC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 34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1.2% 静脉炎发生率5.9% 经贵要静脉PICC置管,静脉炎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PICC是肿瘤患者理想的输液治疗通道,经贵要静脉置管成功率高,导致的静脉炎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4月60例首次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4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为A组,20例PICC置管为B组,两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中观察记录留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A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为1~5 d,中位时间3.7 d,B组PICC置管保留时间为15~280 d,中位时间157.5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主要并发症有局部渗出、静脉炎及管腔堵塞。A组发生局部渗血18例、静脉炎29例及管腔堵塞10例,B组发生局部渗血4例、静脉炎1例及管腔堵塞0例。A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B组日常生活无需人照顾。结论PICC置管安全、保留时间长,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肿瘤病人的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显著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接收需要进行PICC植入术患者120例收入本试验中,基于双模拟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分别开展传统PICC置入术与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对两组导管异位率、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状况、穿刺次数、VAS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置管费用进行观察。结果 (1)在导管异位率和置管一次成功率方面,观察组(1.67%、98.33%)比对照组(11.67%、86.67%)优,组间差异明显(P<0.05)。(2)在置管第2 d疼痛、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6.67%、8.33%)与对照组(20.00%、11.67%)相比,组间差异较小(P>0.05);(3)在置管第5 d手指肿胀和静脉炎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67%、1.67%)均比对照组(11.67%、13.3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穿刺点渗血,观察组(8.33%)与对照组(13.33%)无明显差异(P>0.05)。(4)在置管第6d局部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  相似文献   

13.
白雪  宋瑾  林雪  范慈勃  常嘉涵  韩丽丽 《人民军医》2020,63(12):1201-1204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乳腺癌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UEVT)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某医院化疗前给予PICC置管的乳腺癌470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观察组)156例、低分子肝素组(对照1组)155例及空白对照组(对照2组)159例。观察组和对照1组在PICC置管后分别给予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对照2组给予常规深静脉护理,每周1次普通肝素冲管。均连续治疗30天。观察比较3组UEVT发生率、UEVT发生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研究顺利完成试验466例,其中,观察组155例,对照1组152例,对照2组159例;脱组4例。(1)行抗凝治疗的两组共发生UEVT 7例,占2.3%(7/307),其中,观察组为4例(有症状血栓1例、无症状血栓3例),占2.6%;对照1组为3例(有症状血栓1例、无症状血栓2例),占2.0%。对照2组发生UEVT 15例(有症状血栓8例、无症状血栓7例),占9.4%。观察组、对照1组UEVT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2组(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1组U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护理方法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2-03-2013-02住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16例为观察组,以2011-01-2012-02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0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由连续护理小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对护士满意度及导管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前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防治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的血液高凝状态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PICC置管及维护期间行同步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防治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置管后1个月,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1例(3.33%),为穿刺的上肢浅静脉栓塞;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8例(26.7%),其中上肢浅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4例,颈静脉1例。结论:对高凝状态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后采取中西医同步抗凝治疗可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维持导管通畅,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骆春林 《西南军医》2015,(3):335-337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287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分为两组,PICC组(n=140例)经PICC化疗治疗,VAP组(n=147例)经VAP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导管留置率、意外拔管率、留置时间、生活质量及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P组患者置管后第6、12个月导管置管率及留置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PICC组(P<0.05),而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PICC组(P<0.05);VAP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ICC组(P<0.05)。结论 VAP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等优点,可作为化疗理想的深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7.
探讨PICC并发症的防护措施。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PICC治疗的9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置管患者中发生相关并发症11例,除1例患者堵管再通失败,其他经正确处理后,均顺利恢复。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换药、妥善固定、正确封管以及置管后加强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求应用湿润烧伤膏防治婴幼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于手背静脉常规留置静脉留置针,观察组在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向涂抹湿润烧伤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5.92%,两组相比较χ2=17.52(P<0.05),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6.75(P<0.05).结论:局部应用湿润烧伤膏可有效预防婴幼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体表测量公式计算,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胸部CT上腔静脉定位得出。比较2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PICC置管精确率,患者满意度及置管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置管精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CT上腔静脉在肿瘤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PICC置管精确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骆春林 《西南军医》2016,(2):192-19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价值。方法160例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8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置管静脉、置管次数、置管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及CRBSI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置管静脉、置管次数及置管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RBSI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1.25%)(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