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行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缝合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1年10月至2008年3月对直径〉8mm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采用并行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缝合术63例,其中单纯动脉导管未闭22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4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经积极治疗治愈;63例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无再通,无灌注肺发生。结论并行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缝合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手术风险小。  相似文献   

2.
崔良顺  易建阳 《江苏医药》1994,20(3):150-150
我院自1991年以来,对3例动脉导管来闭患者采用深低温微量准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开缝合未闭导管,手术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7~37岁。其中1例5年前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再通。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均可闻典型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并触及连续性震颤;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一期手术治疗体会,总结分析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7年6月我科治疗的2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围手术期灌注肺,无早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死亡病例,无遗留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结论术前检查完善,术中心内外探查确切,可避免动脉导管未闭漏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可早期同期矫治。体外循环前结扎或体外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动脉导管,同时矫治心内畸形疗效满意,浅低温不停跳下手术能降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导管未闭常规在全麻、常温、左胸后外侧切口或小切口胸膜外结扎。近来不少医院在胸腔镜下手术行未闭导管栓塞法治疗 ,合并心内畸形则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一期手术。我院近年施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12 0例 ,无一例死亡 ,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2 0例中男性 6 6例 ,女性 5 4例 ;最小年龄 1.5岁 ,最大 36岁。单纯动脉导管未闭 94例 ,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 ,2 0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 ,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 11例 ,房间隔缺损 7例 ,法乐氏四联症 2例。2 治疗方法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均采用全麻、常温、左胸后外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共收治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2例,均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体外循环管理,心肌保护为4∶1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后即切开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开口,防止灌注肺的产生。结果本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在60~11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68min,均心脏自动复跳,脱机顺利。结论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管理下成人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心外科1987年10月至1989年2月期间,为4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及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缝闭动脉导管手术,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手术方法、术后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1例,女4例。年龄7~33岁,平均15.6岁。症状:5例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活动后心慌、气短,心功能均属Ⅲ级。杂音:胸骨左缘2~3肋间,Ⅲ级收缩期杂音2例,连续性杂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4月,纠治成人动脉导管未闭13例中男3例,女10例。全组均在深低温低流量(DHLF)体外循环(CPB)下行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心包积液2例,经治疗均痊愈。结论: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成人动脉导管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粗大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保俊  王淦  魏静义 《江苏医药》2001,27(3):189-190
目的:总结粗大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57例粗大动脉导管未闭病人,导管直径1cm-2.6cm,采用单纯结扎导管24例,加垫结扎4例,切断缝合22例,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直接缝闭导管7例,结果:56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选择合理的术式及麻醉方法,采取必要的防治导管破裂出血的措施,粗大动脉导管的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深低温微量灌注法,治疗3例先心病人,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例先天性心脏病人中,有2例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和二尖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技术。方法对2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前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预防发生肺高压危象、伤口护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观察研究和护理。结果通过对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相应降低。结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系统的护理和手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1.
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缝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缝扎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86例粗大的动脉导管、成人动脉导管或动脉导管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病人 ,采用体外循环下降温至 2 1℃ ,低流量下缝扎动脉导管。结果 手术死亡 2例 ,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和肺动脉高压危象 ,存活 84例无脑栓塞、肾功能衰竭或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随访 12~ 5 0个月无复发再通。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下动脉导管缝扎术对于粗大动脉导管、成人动脉病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法乐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在治疗上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院自 1988年 1月至2 0 0 0年 8月共手术治疗 11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4~ 11岁。其中 2例先行过左锁骨下动脉与左肺动脉吻合术。体检 :紫绀 8例 ,无紫绀 3例 ,典型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5例。 X线片示肺野血管纹纤细 9例 ,基本正常 2例 ,肺动脉段突出 1例。心电图示右室肥大 5例 ,左右室肥大 2例 ,右室肥大伴劳损 2例。超声心动图均提示法乐四联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直径在 0 .386~ 0 .90 3cm。其中 2例肺动脉瓣口极度…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 1997年至 2 0 0 0年在体外循环下应用 Foley球囊导管行动脉导管未闭 (PDA)闭合术 2 3例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 9例 ,女 14例。年龄 12~ 2 9岁 ,平均 2 1.3岁。心功能 级 3例 , 级 2 0例。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查体 :脉压差均增大 ,收缩期杂音 5例 ,有典型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18例。心脏远达片示 CTR49%~ 6 5 % ,有明显肺动脉段突出 ,左室增大。心电图示左室肥厚 15例 ,双室肥厚 8例 ,超声心动图示 PDA内径 0 .9~ 2 .1cm,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内径增宽 ,左室舒张末期内 4.7~ 7.3cm…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情较重患儿。各器官功能不完善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心肺功能极不稳定 ,术后及时有效的监护治疗十分重要。我院近年来行小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心内直视术 70例 ,其监护治疗体会如下。临床资料  70例中男 33例 ,女 37例。年龄 7个月~ 4岁 ,1岁以下 12例。体重 7kg~ 14kg。其中室间隔缺损 32例 ,房间隔缺损 13例 ,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 10例 ,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动脉导管未闭 7例。静息时发绀 4例 ,活动时发绀 9例。轻度肺动脉高压 2 1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2 9例 ,重…  相似文献   

15.
王建明  景吉林 《河北医药》1992,14(6):346-347
90例手术闭合动脉导管未闭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结果良好.并着重讨论了非典型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动脉导管结扎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和体外循环下经主肺动脉闭合动脉导管术中气栓及再通的预防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阎兴治  况竹生 《贵州医药》1992,16(2):99-100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与各种心内畸形并存。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导管壁硬化或钙化者采用结扎或切断缝闭导管危险甚大,而应用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缝闭动脉导管则较安全,现将我们施行的3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一,男,42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血压16/8kpa,听诊胸骨左缘连续性机械杂音,枪击音及水冲脉(+)。ECG:左室肥大,心房心室早搏及心肌损害。UCG:降主动脉及左肺动脉间有1.5厘米管道相通。右心导管检查主肺动脉平均压38mmHg。x 线示双肺血增多  相似文献   

17.
鞠樑  钱炜  李红  李琪  沙红  华琦  胡静  胥玲 《安徽医药》2017,38(7):892-894
目的 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无锡市儿童医院住院的3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根据术前经胸心脏彩超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内径大小选择不同的封堵器及手术方法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即刻、术后第24小时及术后1、3、6、12个月随访,进行心脏彩超、胸片及心电图检查,观察疗效。结果 全部患儿均封堵成功,使用国产蘑菇伞封堵器23枚,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8枚。2例术后即刻心脏彩超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3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1例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予激素治疗1周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国产蘑菇伞封堵器对动脉导管未闭进行介入治疗,并发症少,疗效确切,远期效果满意。ADO-Ⅱ封堵器适用于小长管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如适应证及手术方法适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手术处理的经验。方法总结我院1996-05~2000-12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9例,除早期1例采取分期手术外,其余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4~155min,1例术中死亡。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应当考虑同期手术,同期手术并不增加病死率,但应加强术前诊断、术中探查和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98-20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早产儿动脉导管的发生和闭合情况,探讨早产儿发生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出生24 h内至28 d的早产儿464例,分别于出生28 d内、3个月、半年及1年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动脉导管的形态、内径、主肺动脉间最大分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以及房室腔大小、各瓣膜启闭等参数,评估早产儿动脉导管闭合的可能性。结果:首次检查自然闭合385例,3个月后自然闭合19例,半年后自然闭合5例,1年后复查自然闭合1例,其余54例正在继续随访中。2例动脉导管内径较大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分别于1岁6个月、1岁7个月行动脉导管封堵术,术中所选封堵伞型号与术前超声所测导管大小基本符合,术后超声复查,动脉导管均未见残余分流,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房室腔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与其形态、走行、大小以及分流压差具有显著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所测各项参数对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能否自然关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提高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的认识水平。方法:对我院1985年2月至1998年3月70例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6例常温全麻左胸后外侧切口胸膜翻转法及3例胸膜外PDA结扎术,治愈57例,因导管出血中途转体外循环手术1例,压迫止血后中止手术1例,12例体外循环中-深低温低流量经肺动脉缝闭PDA(同期纠治心内畸形9例)治愈10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