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 I、II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n =10)、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G+E组,n =10)和单纯全麻组(G组,n =10)。E组与G+E组术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G组术后采用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维持VAS评分小于3分。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24 h(T2)和72 h(T3)采集静脉血测定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E)与肾上腺素(E)]和凝血参数[血小板(Plt)、凝血活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结果G组病人围术期NE,E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础值及其它两组(P <0.05,P <0.01),G+E组与E组的NE水平围术期无明显变化且无组间差异。3组病人围术期Plt,PT和APTT均在正常范围波动;三组病人FIB水平术毕(T1)均明显降低(P <0.05),术后期则显著升高(P <0.05),且在T3达到高峰,G+E组和G组病人在T3的FIB水平均明显高于E组(P <0.05)。G+E组与G组病人的TAT水平在T1明显高于T0(P <0.01);而E组则无变化,但在术后期E组病人的TAT水平明显降低(P <0.05);E组及G+E组病人在T1,T2的TAT含量明显低于G组(P<0.01);E组病人围术期的TAT含量较G+E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及  相似文献   

2.
涂杰  张炳东  吕静  粱东科  李涛 《海南医学》2011,22(24):21-24
目的比较不同分子量和取代级羟乙基淀粉(6%羟乙基淀粉200/0.5和6%羟乙基淀粉30/0.4)对心肺转流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6%羟乙基淀粉200/0.5组(A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B组)。A组预充6%羟乙基淀粉200/0.5 800ml和复方乳酸钠400ml,B组预充6%羟乙基淀粉130/0.4 800ml和复方乳酸钠400ml。分别于诱导前(基础状态)、CPB15min、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术毕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CVP)和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高、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并同时抽血检测凝血功能(PT、APTT、FIB、ACT、Plt)。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转流后全血高、低切粘度和血浆黏度明显下降(p〈0.05),PT、APTT均有所延长(P〈0.05),FIB、Plt均有所减少(P〈0.05),HR、MAP、CVP、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组间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200/0.5或6%羟乙基淀粉 130/0。4作为CPB预充液,均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但对凝血功能有可耐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PT、APTT、FIB、PLT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以及静脉血血小板记数 (PLT)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 :PT、APTT、FIB测定采用COATPONⅣ-Plus血液凝聚仪 ,PLT测定采用SysmexKX -2 1血球记数仪 ,对 97例肝硬化患者和 5 0例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P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 ,APTT两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FIB两组差异极显著 ( P <0 .0 0 1) ,PLT两组差异极显著 ( P <0 .0 0 1)。结论 :四项指标的检测对于防治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 (CPB)中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 2 1例先心病心内畸形矫治术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n =7) ;抑肽酶组 (B组 ,n =7) ,给予抑肽酶 5 0 0万U ,CPB前给予 1/ 2量 ,余加入预充液 ;乌司他丁组 (C组 ,n =7) ,给予乌司他丁 2万U/kg ,1/ 3量用于CPB前 ,1/ 3加入预充液 ,另 1/ 3复温时给予。于麻醉后CPB前 (T1)、CPB 30min(T2 )、停CPB(T3)、停CPB后 3h(T4 )、2 4h(T5 )、72h(T6 )采集静脉血 ,观察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和内皮素 - 1在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vWF三组变化趋势一致 ,T2已开始上升 ,与T1相比 ,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抑肽酶组与乌司他丁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T3、T4、T5、T6与T1相比 ,三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B组与C组上升幅度较小些 ,T2与T3两时间点 ,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与 P <0 .0 5 )。CPB时ET - 1有增高趋势 ,A组T2已明显上升 ,CPB后 3h达高峰 ,以后有下降趋势 ,但CPB后 72h仍高于CPB前 (P <0 .0 5 )。B组与C组ET - 1总体无增高趋势。结论 CPB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激活 /损伤 ,CPB导致的某些继发因素使此损伤持续数天 ;乌司他丁对CPB中内皮细胞有一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HL患者初诊化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与28例健康体检者上述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分析病情分期、分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等因素对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 1NHL患者较健康对照组APTT延长、FIB增高(P均<0.01)。2NHL患者化疗后1、3周期APTT、PT、FIB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化疗6周期较初诊、1、3周期FIB均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较治疗有效组APTT延长、FIB增高(P<0.05);复发较初诊时APTT延长、FIB增高(P<0.05和P<0.01),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侵袭性淋巴瘤组较惰性淋巴瘤组APTT延长(P<0.01),III~IV期患者较I~II期患者,FIB增高(P<0.05)。IPI评分各组间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FIB较低危、低中危、高中危组均增高(P<0.05);LDH升高组较正常组FIB增高(P<0.05)。结论 NHL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化疗过程中APTT、PT变化不明显,FIB随病情好转而降低,且APTT、PT、FIB凝血指标变化可能与病情分期、分型、IPI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止血带下肢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下肢手术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应用下肢气囊止血带(压力480 mmHg,持续60 ~ 90 min).缺血预处理:A组未作处理;B组患者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交替循环3次,再灌注10 min;C组患者缺血10 min,再灌注10 min,A组不做缺血予处理.分别检测用止血带前(T0),松止血带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 PT、TT、APTT、FIB数值;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 果与T0比较,A、B、C组患者T1时MAP、HR显著降低,PT、APTT明显升高,TT显著降低(P<0.05),与T1时点比较,A、B、C组患者T2、T3时MAP、HR明显升高(P<0.05),FIB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T1时间点MAP、HR明显升高,B、C组患者T2时间点,B组患者T3时间点FIB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T1时间点MAP、HR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两种缺血预处理都可以有效减轻止血带所致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CPB)中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琥珀明胶对心脏手术患儿胶体渗透压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1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万汶组)和对照组(琥珀明胶组)各20例,测定CPB前血液预充液、CPB 10 min、30 min、CPB结束时的胶体渗透压(COP),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结果对照组CPB中COP明显降低,且低于观察组(P〈0.01),PT、ACT无明显性延长。结论万汶对小儿凝血功能影响不显著,可安全应用于小儿CPB预充液中。  相似文献   

8.
新凝灵注射液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凝灵注射液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治疗组(T组)。T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新凝灵注射液0.4mg。分别于手术前、开颅手术180分钟,360分钟取静脉血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检测。结果 C组PT、APTT、TT随手术时间延长均明显增加(P<0.0l,P<0.05,P<0.05);T组PT、APTT、TT未见明显改变(P>0.05)。FIB在两组自始至终无显著变化。结论 术前常规剂量应用新凝灵注射液(0.4mg),可有效地便进凝血过程,发挥快而持久的止血作用,防止凝血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与控制性降压对年老患者手术时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6例,随机分为H组(17例)和C组(19例),均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H组输注4%琥珀酰明胶15 ml/kg,40~50 min完成,同时给予硝酸甘油(SNG)控制性降压;C组按常规予复方乳酸钠每小时6~8 min/kg输注。测定入室后(T0)、AHH完毕即刻(T1)、AHH后30 min(T2)、60 min(T3)的BP、HR、CVP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结果:T1~T3时H组CVP高于T0时及C组(P〈0.05),PT值长于T0时(P〈0.05),Hct值低于T0时和C组(P〈0.05),全血黏度高、中度切变率低于T0时和C组(P〈0.05)。结论:4%琥珀酰明胶用于AHH结合控制性降压,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甚小,且可改变血液流变学,有助于围术期微循环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库血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婴幼儿体外循环 (CPB)下心脏直视手术时ACD库血预充对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浆白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 (VSD) 32例患者 ,CPB前机器预充枸缘酸 (ACD)库血以维持患者术中红细胞比积 (Hct) 2 3~ 2 7% ,检测库血及患者转流前、转流 10min、停机前、停机后 15min及术毕时血K+ 、Na+ 、Hct、HCO3 -、Be、PCO2 、PO2 、Ca2 + 及血浆白蛋白浓度。结果 与患者转流前相比 ,转流中患者血钾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Be值明显下降 (P <0 .0 5 ) ,血浆白蛋白浓度转流后较转流前下降 (P <0 .0 5 ) ,手术完毕时逐渐恢复正常 ,转流后ica浓度较转流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CPB过程中预充ACD库血可升高患者血钾 ,降低血Be值 ,而ica浓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6%HES130/0.4)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预充对心脏手术患儿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CPB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性别不限,年龄≤6岁,随机分为实验组(6%HES130/0.4预充,n=20)和对照组(血浆预充,n=20)。分别于术前一日(110)及手术结束时即刻(T1)取患儿静脉血2ml分别装入两个试管送生化室检测患儿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肌酸酐(CRE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LT、TBIL、CREA明显下降(P〈0.05),PT、APTT明显延长且Fbg明显降低(P〈0.05)。结论CPB预充6%HES130/0.4对心脏手术患儿的肝肾功能无损伤,而有保护作用,对凝血功能有影响,但未见临床明显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妊及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测定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妊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PT、APTT、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值增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产组与中妊组、健康非孕妇组比较,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IB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临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KX-21N)和全自动血凝仪(CA-6000)测定430例肝硬化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PLT、MPV、PDW、PCT)和凝血指标(PT、AVTT、TT、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PT、AF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其PLT、MPV、PDW、PCT、PT、APTT、TT、FIB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及其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正常新生儿和324例合并肠闭锁等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与50例随机选取的正常成人凝血四项对照比较。结果先天性疾病组新生儿中的PT、AFFF、TT、FIB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疾病组中的门、APTT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临床参考区间:PT:12.28~14.57S,APTT:30.31—47.05S,TT:13.80~20.94S,FIB:1.61—3.07g/L。结论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处于低凝状态,建立新生儿常规凝血功能参考区间,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可早期干预及指导新生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凝血与纤溶实验室指标,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D二聚体(DD),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共检测158例标本(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4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正常妊娠组5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DD、PAI-1明显升高(P〈0.01或P〈0.05),tPA无显著差异;妊娠期高血压各组间除tPA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参数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疾病的加重,参数变化越显著。结论检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T、APTT、FIB、DD和PAI-1等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首次化疗前的凝血指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首次化疗前的老年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并结合患者的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及其他)、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TNM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及淋巴结转移(N0、N1及N2)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癌患者血浆FIB、D—D及PLT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APTT与PT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鳞状细胞癌及大细胞癌患者的FIB、APTT、PT、D-D优于腺鳞癌、腺癌与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肿瘤分化程度患者的FIB、APTT、PT、D—D均优于低分化程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FIB、APTT、PT、D—D及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优于Ⅲ、Ⅳ期;N0、N1、N2期两两之间FIB、PT、APTT、D—D及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与淋巴结转移具有负相关性(P〈0.05),FIB、D-D及PLT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系,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也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的信号;肺癌患者极易发生血栓。  相似文献   

17.
郭先锋  时雨  苏爱芳  张会永 《安徽医学》2015,36(10):1216-12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抗凝血酶Ⅲ和 D-二聚体在新生儿重症肺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普通肺炎97例、重症肺炎43例及健康新生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重症肺炎组患儿,按照外周血 PCT 水平分为 PCT <2.00 ng/ mL 组和 PCT≥2.00 ng/ mL组。对全部新生儿采集静脉血分别测定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与健康新生儿组比较,普通肺炎组、重症肺炎组 TT 、PT、APTT延长(P <0.05),PCT、DD、FIB水平升高(P <0.05),AT-Ⅲ和 PLT 水平降低(P <0.05)。与普通肺炎组比较,重症肺炎组PCT、AT-Ⅲ和 PLT水平降低(P <0.05),DD、FIB 水平升高(P <0.05),两组 PT、APTT、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PCT <2.00 ng/ mL组比较,PCT≥2.00 ng/ mL组的患儿 DIC的发生率高(32.0% vs 11.1%),ATⅢ活性降低,PLT水平降低,而 DD的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在新生儿重症肺炎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慧  朱昭琼  王钊  韩明 《重庆医学》2012,41(19):1951-1953,1956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S40)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UHS)大鼠凝血功能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HHS40组。NS组和HHS40组在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0mm Hg时,分别给予NS和HHS40输注,使MAP维持在50mm Hg。复苏1h后,两组均给予手术止血、回输血液及给予足量的液体输注,保持MAP在90mm Hg。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大鼠的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NS组和HHS40组的Hct在T2~T4时明显低于T1时(P<0.05),HHS40组大鼠在T3、T4时Hct明显高于NS组(P<0.05)。NS组和HHS40组在T2~T4时PT、APTT明显长于T1时(P<0.05),FIB明显低于T1时(P<0.05);HHS40组在T2~T4时PT、APTT均短于NS组(P<0.05),两组之间FIB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和HHS40组在T2~T4时,与T1时比较,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NS组大鼠相比,HHS组在T2~T4时的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 HHS40能防止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血液过度稀释,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虽对凝血功能有影响,但尚未超过机体的代偿范围,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