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32P-玻璃微球(32P-GMS)局部注射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和超微结构影响。建立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后用32P-GMS进行治疗,取治疗后瘤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癌细胞大量坏死(35%~70%),残留的瘤细胞在分化上出现了一些差异,部分癌细胞出现了高分化肝癌的形态特征;肿瘤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但无强烈的急性放射性炎反应;瘤体周围肌纤维和皮肤均无改变。对照组肿瘤示低分化肝癌,其中有少量死亡瘤细胞(4%)。研究表明,32P-GMS抗肝癌作用明显,并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促分化功能,对治疗区周围组织亦无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肝动脉注射32P-玻璃微球(32P-GMS)的肝细胞损伤进行电镜形态计量,为肝癌的放射介入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7只家猪经肝动脉注射直径为46~76μm的GMS,其中4只注射放射性32P-GMS,3只注射31P-GMS(对照)。术后2、4、16周分批取不同部位的肝组织进行常规电镜制样和电镜形态计量分析。结果:32P-GMS术后2周和4周时,核异常率及线粒体变异率均明显高于31P-GMS术后2周、4周及热球术后16周(P<0.001~0.01)。热球术后2周和4周时,线粒体体密度明显低于术后16周(P<0.01~0.02),但与冷球术后2周和4周无明显差异。线粒体的其它形态参数,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吸收剂量低于200Gy的32P-GMS,术后2周和4周时,肝细胞核及线粒体的损伤明显,随后逐渐恢复,至术后16周时恢复正常。说明肝细胞的损伤是短时而可逆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小剂量顺铂联合瘤内注射32P玻璃微球对小鼠S180实体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不同治疗对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荷S180瘤小鼠28只随机分为4组,各组7只.4组小鼠随机定为空白对照组、单纯顺铂组、单纯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组和顺铂联合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组,治疗两周后取出肿瘤称瘤体质量,计算各组抑瘤率.分别取各组肿瘤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不同治疗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单纯顺铂组、单纯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组及顺铂联合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组抑瘤率分别为47%、40%、76%.小剂量顺铂联合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组与两单独治疗组抑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联合组细胞死亡率达75%,绝大部分肿瘤细胞消失,呈大片坏死结构.[结论]腹腔注射小剂量顺铂联合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内放射治疗对小鼠S180实体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较单独应用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肝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人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接种传代培养的人肝癌细胞于裸鼠皮下,接种后24h内局部注射PCNA反义寡核苷酸进行治疗。观察裸鼠的体重变化、瘤体大小,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肝癌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PCNA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裸鼠肝癌的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为72.8%。瘤重、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及对照组。镜下见PCNA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肝癌细胞部分细胞形态呈梭形,核分裂相较少见,细胞的异型性较小。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裸鼠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上调SK-Hep1肝癌细胞中lncRNA-AK058003的表达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将lncRNA-AK058003的重组质粒和空质粒分别转入SK-Hep1肝癌细胞株中,经新霉素筛选出lncRNA-AK058003稳定过表达的细胞株,用定量PCR的方法检测lncRNA-AK058003在SK-Hep1肝癌细胞中的过表达,并且将稳定过表达lncRNA-AK058003的SK-Hep1肝癌细胞和含有空质粒的SK-Hep1肝癌细胞分别注射入裸鼠腋下皮下,定期测量裸鼠移植瘤的长径和短径,从而计算出移植瘤的体积,饲养35天后测量移植瘤的重量。结果 构建稳定过表达lncRNA-AK058003的肝癌细胞株,裸鼠皮下荷瘤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308.4±439.4mm3)、重量(0.464±0.518g)和生长速度均低于空质粒组(1410.0±973.0mm3 ,1.363±0.856g,P < 0.05)。结论 lncRNA-AK058003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组化、免疫组化,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亚硒酸钠对C57BL/6小鼠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研究亚硒酸钠对移植性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ip亚硒酸钠0.75mg/kg对生长肿瘤的抑瘤率为34.1%。给药组小鼠淋巴结中边缘窦及髓窦内充满巨噬细胞,成淋巴细胞应答反应增加。给药组瘤细胞表面平滑,细胞内有自噬泡,变性的内质网较多,染色质颗粒较细较少。结果提示亚硒酸钠抗癌机理主要是加强机体对肿瘤免疫监视作用及其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32P-玻璃微球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8例同期患者随机均分2组:观察组采用^32P-玻璃微球十栓塞化疗;对照组采用栓塞化疗。2组病例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临床疗效有效率:观察组13例(68.496),对照组6例(31.696),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2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观察组14个月,对照组10个月,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发生与^32P-玻璃微球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32P-玻璃微球在治疗中晚期肝癌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疗效;其与介入栓塞化疗结合可以明显增效,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健脾复方对人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健脾复方对人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对60只BALB/C裸小鼠建立人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按1:1:1:1:1随机分入健脾复方+5-Fu组、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5-Fu组和模型对照组,分组治疗8周。观察瘤质重、瘤体积以及肿瘤转移情况,并对肝转移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健脾复方+5-Fu组的瘤质重、瘤体积及肿瘤转移数量低于部分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不同的治疗方案是肝转移唯一的显著性相关因素(P=0.0022)。结论:健脾复方联合5-Fu治疗可降低大肠癌瘤质重、瘤体积和肿瘤转移数量,并且与降低肝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人肝癌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7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一分别移植于BALB/c裸小鼠皮下,1例获得成功,并能在裸鼠体内连续传代。11个月内已传了10代。其潜伏期为11d左右,荷瘤鼠血清可测得甲脂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和酸性同工铁蛋白三种有意义的肝癌血清标记物。移植癌病理结构与瘤原相似,其遗传学特征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同。  相似文献   

10.
钱林华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7):101-106,61
目的 经过临床病理学标本检测人宫颈癌组织FAT10蛋白异常高表达后,探讨上调和下调FAT10基因表达对宫颈癌细胞株SiHa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30例宫颈癌及癌旁组织中FAT10 mRNA的表达水平,FAT10蛋白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电穿孔法分别将FAT10 siRNA和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FAT10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后,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系。转染48h后,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FAT10 mRNA和FAT10蛋白表达水平;CCK-8 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上调和下调FAT10表达对宫颈癌细胞株SiHa的放射敏感度的影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上调和下调FAT10表达联合X线照射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FAT10蛋白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T10下调组宫颈癌SiHa细胞内FAT10基因表达明显降低,FAT10上调组明显升高。FAT10下调组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度升高,FAT10上调组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度降低(P<0.05)。FAT10下调组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FAT10上调组SiHa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FAT10下调组裸鼠移植瘤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FAT10上调组的瘤体平均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20Gy γ射线照射后FAT10下调组瘤体平均体积较照射前明显减小(P<0.05);而上调组裸鼠皮下种植瘤平均体积较照射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下调FAT10表达能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增强瘤体的放射敏感度,上调FAT10表达则使肿瘤辐射抗拒。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化疗对人肝癌原位移植瘤作用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对原发性肝癌的作用及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人原发性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将 23只荷瘤裸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化疗药物治疗组 (B组 ),生长激素组 (C组 ),生长激素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组 (D组 );治疗 2周,观察各组裸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实验前比较,生长激素组裸小鼠体质量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1);实验后,裸小鼠肿瘤组织的平均质量、体积在化疗药物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1),在生长激素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而在生长激素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生长激素可能是通过直接促进肿瘤细胞 DNA合成来刺激实体性肿瘤的生长,生长激素联合有效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方式可以降低生长激素对肿瘤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强TNF抗结肠癌作用的方法。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FCA包裹rhTNF对移植瘤体积、瘤重及抑瘤率等变化的影响。结果: FCA包裹rhTNF对人结肠腺癌裸小鼠移植瘤体积、瘤重、生长及抑瘤率等抑制作用均较rhTNF明显增强;对裸小鼠体重及全身情况的影响较单用thTNF明显减轻。结论:FCA增强rhTNF的抗结肠癌作用、减轻rhTNF的副作用,可能与FCA包裹后使rhTNF在肿瘤灶内持续缓慢释放、半衰期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从厦门同安肝癌高发区所建的裸鼠移植瘤(HHC,HHC15)是否存在p53基因突变。方法 从两移瘤提取的总DNA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测序,如PCR方法扩增p53基因部分第7外显子,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斑点杂交法,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和激光荧光DNA测序等。结果 HHC4细胞DNA有p53基因第250密码子(C→A)的突变;HHC15有p53基因第249密码子(G→T)的突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对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地西他滨组(AZA组)、顺铂组(DDP组)、醋酸甲羟孕酮组(MPA组)、AZA+DDP组、AZA+MPA组、DDP+MPA组、模型组,每组3只,各实验组给予相应药物(1 μg/g单用或各1 μg/g联合),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每3 d一次尾静脉注射给药,共给药8次。处理后观察各组裸鼠瘤体生长情况;取出瘤体后,计算抑瘤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Western blot和TUNEL染色法分别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蛋白表达及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AZA+DDP组抑瘤率最高,而AZA组抑瘤率最低。AZA组、AZA+DDP组、AZA+MPA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显示明显的非甲基化条带,其余组则主要显示甲基化条带。AZA组、AZA+DDP组、AZA+MPA组这三组之间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模型组(P<0.05);DDP组、MPA组、DDP+MPA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指数为模型组<3个单药组<3个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 地西他滨可逆转内膜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恢复RASSF1A蛋白生物学功能,增强DDP与MPA的药效,对临床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紫杉醇对裸鼠人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肝原位移植模型,观察紫杉醇对人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人肝癌裸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自模型建立次日始两组分别给予13mg·kg-1·d-1剂量紫杉醇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第30d处死裸小鼠,观察肿瘤生长、转移情况,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检测癌组织CD34和VEGFmRNA的表达水平,记录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紫杉醇组肿瘤重量、体积、肺转移灶计数、MVD和VEGF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对HCC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并降低肺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石上柏颗粒对肝癌模型小鼠瘤组织中Cyclin D1、CK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肝癌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为模型组、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联合给药组,每组各12例。氟尿嘧啶组给予氟尿嘧啶20 mg·kg~(-1)灌胃,石上柏颗粒组给予石上柏颗粒120 mg·kg~(-1)灌胃,联合给药组同时灌胃氟尿嘧啶20 mg·kg~(-1)和石上柏颗粒120mg·kg~(-1),模型组小鼠给予同体积纯净水,各组小鼠连续灌胃不同药物4周,比较各组小鼠治疗期间肿瘤生长情况,采用RT-PRC法测定各组小鼠瘤组织中Cyclin D1 mRNA、CKS mRNA的表达,采用West-blot法测定瘤组织中Cyclin D1、CKS蛋白的表达。结果:(1)给药1周、2周、3周、4周时氟尿嘧啶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均较模型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给药2周、3周、4周时石上柏颗粒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均较模型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给药3周、4周时联合给药组移植瘤体积均较氟尿嘧啶组小鼠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给药4周时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和联合给药组小鼠瘤组织Cyclin D1 mRNA、CKS mRNA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给药组小鼠瘤组织Cyclin D1mRNA、CKS mRNA较氟尿嘧啶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给药4周时,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和联合给药组小鼠瘤组织Cyclin D1和CKS蛋白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给药组小鼠瘤组织Cyclin D1和CKS蛋白较氟尿嘧啶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上柏颗粒有显著抗肝癌作用,且可以增强氟尿嘧啶的疗效,其抗肝癌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yclin D1和CK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 ,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 MCF- 7人乳腺癌细胞株 ,接种于 2 0只裸小鼠右侧胸壁乳垫下 ,移植细胞总数为 1× 10 6 /只。观察肿块生长情况 ,至 90天处死荷瘤鼠 ,切除肿块作病理切片 ,角蛋白19( KT19) m RNA、雌激素受体 ( ER)检测。结果 :接种后第 10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 ,肿瘤移植成功率 (成瘤率 )为 95 %( 19/2 0 )。切除肿块平均直径为 ( 14± 3 ) mm,平均重量为 1.4 g,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 ,RT- PCR检测表达人角蛋白 19( KT19)、ER阳性。结论 :该方法建立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 ,成功率高 ,肿瘤可部分保持人乳腺癌生物学特性 ,为研究人乳腺癌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肝癌Hep G2裸鼠模型评估EVn-50在体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D31蛋白表达。结果:EVn-50显著抑制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5,10,20 mg/kg的EVn-50对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5%,62%,6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Vn-50(5,10,20 mg/kg)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CNA、VEGF、CD31的表达下调,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Vn-50具有抑制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PCNA、VEGF、CD3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卡氏肺孢子虫发育增殖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卡氏肺孢子虫发育增殖过程的超微结构。方法:用地塞米松诱导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取肺组织制成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肺内虫体的超微结构和发育增殖过程。结果:肺内卡氏肺孢予虫有滋养体、囊前期和包囊三个发育阶段。滋养体的生殖方式有二分裂、外出芽、内出芽及接合生殖,并见到囊前期和包囊内的囊内小体的分裂增殖过程。此外,虫体内有丰富的线粒体,且随虫体的发育和分裂,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和形状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严重感染时虫体以滋养体为主。结论:卡氏肺孢子虫的生活史由滋养体、囊前期和包囊三个发育阶段构成,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32P-玻璃微球肝动脉局部灌注和肿块内直接注射的栓塞和内照射作用,研究中、晚期肝癌和消化道癌肿的治疗方法。方法: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插管行32P-玻璃微球灌注和栓塞,B超引导下行肿块内32P-玻璃微球注射。结果:12例肝癌患者行20次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4例患者6次行B超引导下肿块局部的注射治疗。32P-玻璃微球主要集中分布于肿瘤组织内,治疗后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AFP也有部分下降。该疗法适当的剂量对肝功损害不大,副反应也轻微。结论:32P-玻璃微球局部区域给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中、晚期肝癌和某些消化道癌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