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全  冯世海  施耘  刘群 《广东医学》2007,28(4):597-598
目的 探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在修复拇指深度烧伤创面近远期疗效.方法 利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12例拇指背侧或指腹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其中拇指背侧8例,指腹4例.结果 12例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0.5~1年,拇指外观、色泽、皮肤弹性、感觉及耐磨性均良好.结论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是修复拇指背侧或指腹烧伤创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以往对电烧伤缺乏深入了解,在创面处理上一味地保守等待观察,延误时机,不仅截肢率高达50%一71.4%,而且晚期功能恢复差~(J),,本院自1981年11月~1996年11月15年间共选择地对61例电烧伤进行8l例次皮瓣修复治疗,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1例中,男55例,女6例,年龄3~52岁,平均年龄26.5岁。高压电烧伤51例,低压电烧伤10例。共施行81例次皮瓣手术,其中1981年11月~1991年11月10年间只有21例,行27例次皮瓣手术,而1991年11月~  相似文献   

3.
针对胫前骨、钢板外露创面,采用多种方法处理36例、38个创面,创面5cm×4cm~20cm×13cm,骨外露1.5cm×3cm~4cm×15cm,其中12例合并钢板外露。除1例游离皮瓣坏死外,全部成活。认为急症手术缝合困难者,采用减张切口是预防伤口裂开的有效方法。对后期创面修复方法要依据创面大小、骨外露面积及周围皮肤健康情况而定,以供区最小的损伤而获取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烧伤后肉芽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厚皮片修复面部肉芽创面对愈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厚皮片修复面部肉芽创面共 6例。结果与传统的大张中厚皮片及刃厚皮片比较 ,瘢痕增生轻、外观、功能均良好。结论 全厚皮片修复面部肉芽创面 ,可有效地防止愈合后瘢痕增生 ,保证良好的外观  相似文献   

5.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有骨、肌腱等重要组织外露的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往往需要皮瓣或复合组织瓣转移修复,当烧伤创面周围或远位供区同时存在烧伤创面时,修复更为困难。自2001年10月起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对3例手、足及面部深度烧伤引起的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皮瓣全部成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3例,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32岁。修复手、足及面部皮肤缺损各1例,皮瓣最大面积为21cm×14cm,平均为18cm×8cm。皮瓣含1支皮动脉者2例,含2支皮动脉者1例,3例均为肌皮动脉。皮瓣动脉吻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桡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厚皮片修复面部肉芽创面对愈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厚皮片修复面部肉芽创面共6例。结果 与传统大张中厚皮片及刃厚皮片比较,瘢痕增生轻、外观、功能均良好。结论 全厚皮片修复面部肉芽创面,可有效地防止愈合后瘢痕增生,保证良好的外观。  相似文献   

7.
对手指深度烧伤危害性的认识不足或者缺乏良好的修复技术易导致治疗结果不满意[1]。如何合理应用皮瓣技术修复手指深度烧伤创面仍值得探讨。笔者选用安全易行的4种类型带蒂皮瓣修复手指深度损伤,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院遇到低温Ⅲ°烧伤病人,临床误诊为Ⅱ°烧伤居多,面积小者,门诊换药治愈,其中3例经植皮而愈,为加强临床对低温烧伤的认识,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邻近深度电烧伤创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5例严重头部、肩背部电烧伤患者创面扩创后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果 5例斜方肌肌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不臃肿,肩背部供瓣区平整,无翼状或下垂肩胛畸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下斜方肌肌皮瓣血运可靠,手术切取简便安全,皮瓣蒂较长,旋转弧度大...  相似文献   

10.
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深部烧伤创面刘帅明李津军丁宝财李辉建鞍钢铁西医院烧伤科(114012)1992年12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应用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由于电击伤、热轧伤引起的足、小腿深部烧伤创面,手术全部成功,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逆行皮瓣术式的可行性及其对拇趾背侧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10年6月,笔者对6例拇趾背侧烧伤的患者,应用第一跖背逆行皮瓣进行修复。对于第一跖背血管为Gilbert Ⅰ或Ⅱ型的患者,形成靠第一跖背血管远端及其于跖趾关节附近.发出的较大皮支和腓深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共同营养的第一跖背逆行皮瓣;对于第一跖背血管为GilbertⅢ型者,形成仅靠腓深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营养的第一跖背逆行皮瓣。皮瓣面积为4cm×3cm~5cm×4cm,供瓣区移植皮片修复。结果本组移位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次性愈合。4例患者获得1个月-1年的随访,皮瓣色泽、质地较好,拇趾背侧和供瓣区的外形及功能较满意。结论本术式降低了分离难度,还大大降低了对第一跖背血管和第一骨间背侧肌的破坏程度,且可避免遇到Gilbert Ⅲ型血管时放弃手术的缺憾,从而扩大了皮瓣的应用范围,是修复拇趾背侧烧伤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带蒂髂骨皮瓣在急性复杂手外伤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2000年2月~2006年6月应用带蒂髂骨皮瓣并借鉴积水潭医院手外科腹部分层组织瓣手术方法,对合并骨、肌腱、神经损伤缺损等急性复杂手外伤进行一期修复,共实施手术27例.结果 术后4例患者皮瓣远端皮缘坏死,经重新清创、游离中厚皮片植皮后愈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手部植骨部分有骨痂出现;术后4个月手部肿胀消退.经过4~26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经手-前臂手术疗效评价表评分,平均为76.3分.结论 带蒂髂骨皮瓣在急性手外伤手术修复中提供局部皮肤覆盖的同时,能修复掌、指骨缺损,为损伤的肌腱、神经修复、愈合提供良好的软组织条件.  相似文献   

13.
烧伤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其成  谷波  于海洲  温从吉 《河北医学》2009,15(9):1067-1070
目的:分析影响烧伤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为烧伤休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81年至2008年收治的11324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大致以每10年为一个时间段,计算各时间的休克发生率;分析休克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981年至1990年、1991年至2000年和2000年至2008年的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3.5%、9.38%和7.88%。7岁以下烧伤患儿及60岁以上老年烧伤患者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烧伤面积越大,休克发生率越高;〉伤后4 h至≤12 h入院的患者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段入院者(P〈0.01)。烧伤休克患者脓毒症、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明显高于未发生休克的患者(P〈0.01)。结论:应加强对小儿及老年烧伤患者休克的防治。伤后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对防止休克、预防内脏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足背内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3年9月,收治28例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男性23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21 ~ 53岁,平均年龄37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0例,挤压撕脱伤7例,轧伤6例,砸伤5例.应用足背内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24例,顺行转位修复4例.皮肤缺损面积(8.5cm×5.0cm)~(4.0cm×2.5cm).急诊手术16例,二期手术12例.结果 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治疗而愈,其余27例皮瓣完全存活,创口及植皮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9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9个月.末次随访时,转位皮瓣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弹性良好,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无破溃发生.结论 应用足背内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采用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3例指端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计以趾底动脉-甲皱襞血管筋膜蒂为血管蒂的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经过3个月至18个月的随访,23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患者手指功能恢复均良好,外观恢复满意,色素沉着不明显;患者供区趾甲恢复满意,未出现疼痛,侧方皮瓣供区植皮均存活,未发生破溃现象.结论 应用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具有不影响足趾,微创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患指感觉、功能、外形恢复理想的优点,适用于临床上指端缺损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方法的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5年以来68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其中位于下咽者27例,颈段食管者41例。结果:下咽癌切除26例,切除率为96.3%,手术中重建食管包括口底-食管吻合2例;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用颈阔肌皮瓣重建11例、游离空肠代食管3例,全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10例;颈段食管癌切除38例,切除率92.7%,除1例外均采用非开胸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食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用胃重建的47例为27.7%(包括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游离空肠者33.3%,颈阔肌皮瓣重建者为9.1%。随访2~96个月(平均45.5个月),下咽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0%和31.6%,颈段食管分别为68.3%、9.5%和0。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高,下咽癌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段食管癌。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颈阔肌皮瓣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外鼻恶性肿瘤切除后,用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重建外鼻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近10年诊治的30例外鼻恶性肿瘤患者,记录其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30例外鼻恶性肿瘤切除缺损修复后患者鼻外形满意,无并发症,成功率100%。结论: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重建外鼻缺损,操作简便,方法合理,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双蒂颞浅动静脉筋膜轴型扩张皮瓣修复男性颌颈部瘢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ang YX  Fan JC  Liu LQ  Zhan XH  Zheng JW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6):1820-1823
目的 总结以双侧颞浅动静脉筋膜为蒂的额顶部扩张皮瓣修复男性颌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应用双蒂颞浅动静脉筋膜轴型皮瓣为13例颌颈部瘢痕男性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7岁)进行修复治疗.瘢痕面积14 cm×5 cm至32 cm×15 cm.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探测出颞浅动脉及其额、顶分支的位置和走行方向,并选择适当的扩张器备用.Ⅰ期手术:发际缘内正中矢状切口,在额肌及帽状筋膜下进行广泛剥离,形成容纳扩张器的腔隙;置入选定的扩张器.术后1~2周开始向扩张器内注水,间隔3~5d注水1次,注水量与扩张器容量之比为(1.5~3.5):1.Ⅱ期手术:切除颌颈部瘢痕组织,充分松解挛缩,确定瘢痕切除后受区面积;设计以双侧颞浅动静脉为蒂的扩张皮瓣,包括额部皮肤和发际缘头皮,取出扩张器,形成双蒂颞浅动静脉筋膜轴型皮瓣,皮瓣的大小为25 cm × 6 cm至32 cm × 9 cm;将分离好的双蒂颞浅动静脉筋膜轴型皮瓣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形成新的发际线.Ⅲ期手术:Ⅱ期手术后3周,进行皮瓣断蒂和蒂部修整.结果 各期手术顺利.扩张器共注水420-800 ml,平均660 ml;扩张时间3~5个月,平均4个月.皮瓣转移后全部成活,供瓣区均可直接拉拢缝合;颌颈部瘢痕完全切除,重建的胡须自然美观.结论 双蒂颞浅动静脉筋膜轴型扩张皮瓣用于成年男性颌颈部瘢痕修复效果良好,可同时完成胡须重建,修复后面部形态美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吻合第二掌背动脉的食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吻合第二掌背动脉的带血管神经蒂的食指背岛状皮瓣修复7例7个拇指的皮肤缺损。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2个月,皮瓣质地、血供良好。拇指外形、感觉满意。结论 吻合第二掌背动脉的食指背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保温救生衣对低温海水浸泡犬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只中华田园犬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穿上自行研发的保温救生衣,对照组穿上普通救生衣。两组动物置于11.00±0.24℃的海水中,于浸泡前、浸泡后在海水中观察两组动物的生存情况、肛门温度、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并检测凝血指标及血浆乳酸(LAC)。待动物死亡时,取其重要器官(肝脏、心脏、肺等)做HE染色病理切片分析。结果 实验组动物生存时间均超过4h,对照组动物4h内病死率为100%。实验组有更加显著的保温效果,其浸泡后3h的肛门温度、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及纤维蛋白原(FIB)均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乳酸水平(LA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要器官(肝脏、心脏、肺、腹直肌组织)病理炎性反应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保温救生衣能有效改善落水者的低体温现象,明显降低病死率,对维持生命的延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