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0.2 mg/kg,3次/d,于喂奶前30 min喂入,疗程5~7 d.结果 治疗组应用西沙比利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为(110±42) ml/kg,胃潴留量为(1.60±0.61) ml,体重增加(1.12±0.51) 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莫海英  许安民 《华夏医学》2009,22(6):1010-101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8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保暖、口胃管饲、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2~8mg·kg-1·d-1静脉滴注5~10d.结果:①观察组疗效(呕吐症状减少、食管钡餐造影返流次数减少、体重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②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达胃肠道营养时间、增至出生体重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5 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5~7 d。结果:治疗组的呕吐停止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及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时间(P<0.05)。治疗组出现2例腹泻,对照组出现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口服联合眼罩遮光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5-8)μg/(kg·d),疗程为14d,1次/d,口服,于晨起空腹喂奶前1h喂入,同时配合眼罩遮光。结果治疗组应用甲状腺素口服联合眼罩遮光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为(120±40)mL/kg,腹胀消失时间(2.86±0.93)d,达到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11.80±2.74)d,胃潴留量为(1.59±0.57)mL,体重增加(1.21±O.56)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甲状腺素口服或鼻饲联合眼罩遮光可加速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东建亭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58-159
目的观察匿沙比利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胜。方法73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0.2mg/kg,1次/Sh口服,于喂奶前30min喂入,疗程4~6d,同时配合暖箱遮光(暖箱外壁罩上深色布罩)。结果治疗组应用西沙比利联合暖箱遮光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为(110±42)mL/kg,腹胀消失时间(2.66±0.94)d,达到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12.30±2.74)d,胃潴留量为(1.60±0.61)mL,体重增加(1.12±0.51)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西沙比利联合暖箱遮光可加速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四磨汤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73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鼻(口)饲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磨汤3Ml/次,于喂奶前30分钟喂入.结果 应用四磨汤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增加,胃储留量减少,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 应用四磨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好,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叶冯  朱德新  袁丽 《华夏医学》2013,(6):1074-1076
目的:观察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早产儿奶喂养,对于喂养不耐受者,给予微量喂养及红霉素促胃肠排空、抚触、灌肠等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1 g/次,2次/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恢复出生体重、胎便排尽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5.0%和37.5%;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10.11±2.77)d和(12.04±5.42)d,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分别为(7.86±3.26)d和(10.28士5.73)d,胎便排尽所需时间分别为(5.64士2.04)d和(6.46±2.13)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8.
陈翔艳 《四川医学》2014,(3):414-4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功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产儿不同食物早期微量管饲时促胃液素及胃肠道功能变化。方法将3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糖水组、牛奶组,分别管饲5%葡萄糖和早产儿奶,每次喂养2 m l/kg,q3h,每12h增加1 m l/kg,同时予静脉营养。糖水组喂养3 d后逐渐添加早产儿奶。分别于喂养前、喂养后d 1、d 3、d 7测空腹血促胃液素(gastrin,Gas),比较血促胃液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血Gas:糖水组加奶前各时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牛奶组逐日增高,同时牛奶组较糖水组明显增高(P<0.05)。喂养不耐受率:牛奶组较糖水组明显降低(P<0.05)。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牛奶组明显短于糖水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管饲时,奶汁能更好地促进Gas分泌,促进胃肠道成熟。  相似文献   

10.
毛英  陈涛 《华夏医学》2009,22(6):1058-1060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配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的4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洗胃、通便、防治感染、对症支持及口服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和小剂量红霉索5mg·kg-1·d-1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观察两组患儿开奶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胃残留量、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胃残留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S配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好,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怀化市出生体重2500—4000g的足月婴儿305例,其中母乳喂养儿168例,人工喂养儿137例,6mo龄时,用Gesell量表测量发育商。结果两组在婴儿体重、身高数值上母乳喂养组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p〈0.01;患病情况母乳喂养组13.69%(23/168),低于人工喂养组46.71%(64/137)p〈0.01(x^2=40.368);心理发育正常人数母乳喂养组为88.09%(148/168)高于人工喂养组75.99%(104/137)p〈0.01(x^2=7.801)。结论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的免疫物质是婴儿6mo内抗疾病的重要因素;母子交流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Infant Feeding     
  相似文献   

14.
Infant Feeding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有喂养不耐受)22例与对照组(无喂养不耐受)20例,观察组患儿予微量喂养;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喂养。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24h内及7日龄后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测定,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临床状况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入院时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减低,治疗7d后两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P〈0.01),而在住院期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峰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一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的喂养并发症。结论早产儿血清GAS水平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关系密切,微量喂养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70例婴儿腹泻患儿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作一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母乳喂养组总有效率为83.3%,人工喂养组为23.3%,并对其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早期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难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新生儿抚触;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微量喂养。结果:治疗组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发生了肠穿孔,3例发生了吸人性肺炎。治疗组在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胎粪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而蓝光照射的时间(第1天TCB〉6mg/dl、第2天TCB〉9mg/dl、第3天后TCB〉12mg/dl时则予光疗)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不耐受问题,并且可促进胎粪排出,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而对黄疸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