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术前2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72h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术后24h和72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72h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不用CBX预处理,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72h后有45%的动物出现海马DND,用CBX预处理后.DND发生率降到3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BX干预组的行为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阻断缝隙连接可以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件神经元死亡的发生率,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术后动物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叶皂甙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h组、缺血3h再灌注3h/6h/12h/24h/48h/72h组、缺血3h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药物干预后3h/6h/12h/24h/48h/72h组等大鼠脑组织中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七叶皂甙钠干预治疗后,缺血组缺血侧凋亡阳性细胞减少。结论:七叶皂甙钠有明显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阻断脑血流10min后腹腔注射双氟甲基鸟氨酸(DFMO)大鼠海马CA1区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现象的变化。结果显示:DFMO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与DFMO的剂量有正相关关系。DFMO的上述作用只有在脑缺血后及时给药才能出现。实验还提示:多胺及其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在DND的产生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90 只健康 SD 大鼠随 机分为 3 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50 mg·kg-1),每组各 30 例,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采用颈总动脉 阻断的方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阿司匹林组造模前 5 天连续给予 50 mg·kg-1 剂量的阿司匹林灌胃,第 6 日处死 3 组大鼠,TUNEL 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 Bcl-2、 Bax 蛋白表达及 Cyt-C 释放情况。结果:TUNEL 法检测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明显少 于模型组,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 Bcl-2 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而 Bax 蛋白表达及 Cyt-C 释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减轻因 缺血性脑梗死引发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线粒体 Cyt-C 释放,同时升 高 Bcl-2 蛋白表达量以及降低 Bax 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否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并观察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复制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rhG-CSF干预组连续皮下注射rhG-CSF,50μg·kg-1·d-1,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UNEL染色计数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结果rhG-CSF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hG-CSF干预组缺血周边区的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rhG-CSF可拮抗糖尿病脑缺血之后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神经生长因子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与凋亡之间的关系,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HIBD的保护作用,为用NGF治疗新生儿HIB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后7天SD大鼠40只制成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HIBD模型对照组20只,HIBD模型NGF治疗组20只,观察NGF对HIBD模型新生大鼠体重增长情况、死亡率、左右脑重量的影响,并用原位缺口末梢标记(TUNEL)法检测NGF对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IBD模型NGF治疗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实验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IBD模型NGF治疗组与对照组健侧(右侧)脑重量相近,但治疗组患侧(左侧)脑重量明显重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左右脑重量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左右脑重量差异显著(P<0.01);TUNEL染色所见阳性凋亡细胞,其凋亡特征为胞体缩小、核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NGF治疗组阳性细胞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GF治疗减轻了缺氧缺血后脑萎缩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CerebtDvaSCulax diseases were counted among themost cond causes Of death, 56. 6% ~ 80. 0% Of whichare ischeM cereb~ diseases. Even thO8e patients whO.:.s~ the diSeaSeS will sde motorial, linghstic or captive ~elae of the nervous system. It isthe~ of po siedcance to stody hm ce~ascular ~ by s~ in iSChelnic rat models.Despite that the total synthesis of the Proteins inbarn hsspe ~es tempoedly ac i.hellha[lj, the.~ty Of some Proteins['] as ac-2, c-fOS, heat shockPain etc may inchs, whOSe …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TTC染色和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乙酰胆碱(ACh) 和谷氨酸(Glu) 对梗塞面积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采用皮质脑电图记录方法, 观察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后, Glu、ACh 及ACh 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脑电图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 Glu 可使梗塞面积扩大, ACh 可使Glu 的这种效应放大30% (P< 0.01); 脑缺血后Glu 使缺血区细胞破坏加重,ACh 可加剧细胞的崩解,Glu 致缺血性皮质神经元兴奋性存在量效关系,其阈值为10- 2m ol/L, ACh 可使之降为10- 3 m ol/L, ACh 的这种作用可被阿托品所阻断而不被六羟季胺拮抗, 可被氨甲酰胆碱呈浓度- 效应模拟, 而不被烟碱模拟。可见, 脑缺血时, 乙酰胆碱通过M 型受体降低谷氨酸兴奋毒性的阈值而表现出加强谷氨酸的神经兴奋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致死预缺血强度及保护性时窗。方法 钳夹沙土鼠的双侧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应用尼氏染色观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结果 3.5min前脑缺血再灌流7d,1min的预缺血强度没有保护作用;2min预缺血强度,间隔6h脑缺血没有保护作用,间隔1d、3d、5d、7d脑缺血有保护作用,间隔15d脑缺血保护作用消失。结论2min亚致死预缺血导致脑内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变化,间隔时窗1d~7d区锥体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亚低温(33℃)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DS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即刻亚低温组,采用尼氏体亚甲蓝特殊染色观察存活神经元、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检测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鼠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常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减少(P<0.01);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亚低温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1)。结论 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通过凋亡途径,亚低温对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与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鼠缺血脑组织中Fas抗原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Fas抗原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鼠局灶脑缺血为动物模型,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30min,60min,24h,3d,7d)分别以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动态检测Fas抗原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后30min,Fas抗原呈阳性表达,60min至高峰,24h开始回落,3d时忆为阴性。TUNEL阳性细胞于缺血后60min开始出现,3d达高峰,1周时有回降。结论:脑缺血后有细胞凋亡发生,Fas抗原的大量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时程的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再灌注模型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Longa’s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缺血 3h后再灌注。缺血后即刻分别进行不同时程 (1/2h、1h、3h)的亚低温治疗 ,再灌注后 2 4h断头取脑 ,冠状切片作TUNEL染色。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的凋亡细胞阳性率相比 ,对照组增加 (P <0 .0 1) ;②与对照组的凋亡细胞阳性率相比 ,亚低温 1h、3h组降低 (分别为P <0 .0 5及P <0 .0 1)。结论 ①细胞凋亡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②亚低温 1h以上有抑制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Wistar大鼠原癌基因c-fos、c-jun表达在缺血性脑损害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5h再灌注4h、24h、72h观察c-fos、c-jun表达及神经元坏死、调亡的变化规律。结果 再灌注4h c-fos、 c-jun及神经元调亡明显升高(P<0.01),c-fos和c-jun阳性蛋白表达在4h达高峰(P<0.01),随后在再灌注各时相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fos和c-jun异常表达与神经元坏死、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大鼠原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原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法运用BrdU标记法检测脑局灶梗死大鼠侧脑室下区(SVZ)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SGZ)原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运用荧光双标法检测其分化的细胞表型。结果SVZ BrdU 细胞数量于脑梗死后1 d开始升高(P<0.01),而SGZ BrdU 细胞则于梗死后4 d开始升高。SVZ与SGZ BrdU 细胞均于7 d达到高峰(P<0.01),14 d开始下降(P<0.01),至28 d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半定量显示脑梗死7 d后,SVZ与SGZ BrdU 细胞数分别较假手术组升高5倍和8倍。对原位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发现,脑梗死后35 d在梗死侧大脑半球,BrdU 细胞总数中约(73.5±15.7)%表达神经元细胞表型NeuN,(37.6±9.9)%表达胶质细胞表型GFAP。结论大鼠脑梗死能刺激原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了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5.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ese,nNOS)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变化,从而探讨一氧化氮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采用大鼠4血管夹闭方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nNOS、iNOS在缺血20min再灌注2h、6h、1d、3d、5d、7d时的变化及大脑皮层、海马、丘脑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nNOS在缺血再灌注后2h开始升高,1d达高峰,3d开始下降,iNOS在再灌注2h开始表达,3d达高峰,5d开始下降,并持续至7d。结论 脑缺血再灌流时nNOS和iNOS表达增强,尤其是iNOS在灌注后期表达,提示N0生成增多可能与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在颌骨软骨肉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CDK4)在颌骨软骨肉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K4在20例颌骨软骨肉瘤、8例骨软骨瘤和8例骨质增生中的表达。结果65.0%(13/20)的软骨肉瘤中CDK4呈阳性表达CDK4表达率随病理学分级的升高呈增高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CDK4在骨软骨瘤和骨质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1/8)和0(0/8),且均与软骨肉瘤有显性  相似文献   

17.
马妍  金岩  孙庆妹  李媛  Tipoe GL 《医学争鸣》2001,22(3):262-264
目的 通过检测口腔粘膜的正常上皮、非特异性炎症上皮及鳞癌中cyclin D1与CDK4的表达,探讨其在上皮组织不同状态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临床病理标本,设立对照,选择cyclin D1和CDK4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yclin D1和CDK4在正常口腔上皮与口腔鳞癌上皮、非特异性炎症与口腔鳞癌上皮中的表达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正常组与炎症组间无差别,cyclin D1及CDK4在口腔鳞癌上皮中过表达(P<0.05)。结论 cyclin D1与CDK4过表达的机制可能由于基因扩增或其他因素使其蓄积,口腔鳞癌组分级间的差异性提示其可作为肿瘤分级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方法:结扎新生7d龄大鼠左颈总动脉后吸8%浓度氧2h制成HIBD模型,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DNA电泳分析综合研究新生大鼠HIBD后脑细胞的死亡形式。结果:缺氧缺血(HI)后0hHE染色即发现左侧纹状体有一些神经元呈凋亡早期的改变;HI后18hTUNEL染色在左脑皮质及纹状体见到阳性凋亡细胞;HI后2dDNA电泳见到DNA梯形带;HI后2~3d凋亡达高峰;持续至少21d。结论:3种方法均表明细胞凋亡为HIBD后神经元的主要死亡形式,也是加重脑损伤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尼莫地平对沙土鼠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及Bcl-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沙土鼠短暂脑缺血后海马区细胞凋亡与Bcl鄄2表达的改变及尼莫地平的影响。方法:52只健康沙土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12),尼莫地平组(n=20),对照组(n=20)。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成全脑缺血模型。尼莫地平组及对照组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min,随即分别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mg/kg)及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组分别于再灌注24、48、72、168h断头取脑,海马石蜡切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阳性数及免疫组化法测定Bcl鄄2反应强度。结果:对照组72h见大量凋亡细胞;Bcl鄄2在72h表达最强,168h明显减少。尼莫地平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Bcl鄄2在24、48、72、168h均有较强表达(P<0.01)。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可增强Bcl鄄2的表达;脑缺血后及时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微管运动蛋白活性的变化。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脑缺血10min。将20只土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再灌注Ⅰ组(再灌注6h)、再灌注Ⅱ组(再灌注48h)、再灌注Ⅲ组(再灌注96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神经元微管运动蛋白活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海马CA1区微管运动蛋白活性明显下降,在再灌注6h,48h,96h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