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论张从正之寒凉攻邪论的补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其学术思想上承《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 ,私塾金元寒凉派代表刘河间 ;临床上擅用汗、吐、下三法 ,并将之扩充和发挥而作为攻邪治病的主要手段 ,成为金元攻邪派代表。张氏的邪为百病之源和以三法概括攻邪百法的治疗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 ,张从正强调攻邪治病 ,如同刘河间倡导寒凉大法 ,皆针对当时滥用温补之弊 ,为纠其偏而设 ,并非以寒盖温 ,以攻统补。而且 ,寒凉攻邪论是以辨证论治之基本原则为前提的 ,是基于邪正交争之病机观而立论的 ,其中尚包含着丰富的补益思想 ,具有重要价…  相似文献   

2.
提出痛风是毒邪致病的代表病症,认为毒邪与痛风存在以下关联:(1)外受之毒是引起或诱发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2)禀赋不足及内生之毒是痛风发病的内在因素;(3)毒邪所致痛风可因其属性不同而有风、寒、湿、热、痰、瘀、虚毒之分(简称七毒辨证法);(4)痛风可用毒攻疗法即祛毒、泄毒、解毒、制毒、搜毒、攻毒的治疗原则及基本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的药物。它们虽具有毒烈峻猛之性,却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支“奇兵”,是“治病攻邪”的良药。善用毒药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瘤疾,不善用者,则祸见须臾之间。有毒止痛中药是有毒中药之一,目前对其应用和研究亦日见增多,许多顽固性疼痛经加用毒剧止痛药治疗,疗效显著。但因其毒性,多数医者仍不敢放服用之,而中药配伍的优越性就在于通过药物合理的有机结合,以达既提高药物疗效,又削弱其毒副作用之目的。笔者就有毒止痛中药配伍作一探讨,拟为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从子和之见,病实可攻 金·张子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以攻为主,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并再三告诫:老年诸病,断不可补。认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地”,“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这一治疗思想,对于诊治老年性痴呆症属实证者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毒剧中药是中药内“治病攻邪”的最佳良药,乌头即属毒剧中药。近二年我院收治8例民间应用乌头浸酒口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引起中毒致心律失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毒性中药是中医"治病攻邪"的常用药物,古代所谓的"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来纠正脏腑的偏胜偏衰。毒性药物需减毒或去毒才能药用。故有毒药物的炮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由毒性中药导致的事件时有发生,强化毒性中药的炮制和使用成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必要强抓的内容。减毒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辅料去毒、制霜去毒等。  相似文献   

7.
李亚琳  冷伟  刘春莹 《中医学报》2021,36(5):956-959
慢性肾脏疾病病程长久,常因水瘀相互搏结而出现水饮、痰浊、血瘀等病理因素,应用药力平和或药性温和之药物疗效一般。临床可应用以毒攻毒之法,选取药性峻猛或有小毒之药物,准确把握药物使用原则及剂量,使药效有针对性的攻伐慢性肾脏疾病之本,如应用附子温阳补肾以攻水饮之毒;应用雷公藤除湿化痰以攻痰浊之毒;应用水蛭活血通络以攻血瘀之毒,可以降低肾脏疾病复发率,延缓肾脏替代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药能治病,妇孺皆知;但若用之不当,药亦能致病,这就非尽人皆知了。中医学把与药物运用失当直接相关的致病因素称作“药邪”。《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提出了要严格控制有  相似文献   

9.
仲景治病,十分注意顾护正气。《伤寒论》中具有扶正作用的药物就有22种。六经病证治法中,处处体现了攻邪不忘正气,扶正驱邪的思想。一、治病重视保护正气人体患病过程中,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治病的目的在于驱除邪气,保护正气。因此,攻邪的同时,应时时注意勿伤正气。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癌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出发,通过对王笑民老师癌毒理论的探析,总结出临证治疗癌病的一种思路。由于癌毒其性炎热,易流窜充斥全身的特殊性,因此治疗癌病应从根源上清解癌毒。此外,王笑民老师认为癌毒是异常的邪火,所以治疗上应相应适当增加解毒药物的剂量,从而提出了大剂解毒攻毒的治疗方法。文中介绍了王笑民教授临证使用大剂量解毒抗癌药的治病经验,并列举了相关病案进行浅析,证明了对症逐步增加解毒的药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并在有限的时间内降低相关肿瘤指标。  相似文献   

11.
毒邪为中医病因学说之一。近年来 ,由于临床实践的发展和现代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 ,使得对传统毒邪的认识得以深化和拓展 ,并逐渐成为现代病因学与治疗学研究中新的视点与热点。现将近年来毒邪研究相关文献概述如下。1 毒邪的概念毒的本意是指毒草 ,《说文解字》释 :“毒 ,厚也 ,害人之草。”在古代医药典籍中 ,毒具有多重含义 ,或言病邪 ,或言病证 ,或言药物 ,或言治疗等。就病因学而言 ,毒是指病邪。传统毒邪是指六淫之甚及六淫之外的一些特殊致病物质 ,如“风气相搏 ,变成热毒”及疫疠之毒、蛇毒等。随着现代医家对毒邪认识的深化 ,毒邪…  相似文献   

12.
张子和攻邪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张从正攻邪学术思想.其理论来源于<内经>,明确提出了天邪、地邪、人邪的概念,据此提出治病攻邪论.张从正祛邪理论有因邪致病、论病重邪、祛邪安正三个要点.创立了"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攻邪学说.治法以寒凉立论,提出阴阳损益并进的补益法则,体现出其以攻邪论为基础的补法特点.张从正根据病邪所在的处所,提出了汗、吐、下三法的具体运用,丰富和发展了<内经>的有关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顽固性失眠主要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脏腑气血亏虚为其本,痰毒、火毒、瘀毒、郁毒等邪为其标,毒聚络损、神机不宁为其病理过程。治疗应标本兼治,根据主次缓急不同或以攻毒为主,或以扶正为主,铲剔浊毒,使邪祛神自安。  相似文献   

14.
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是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擅长以汗吐下三法攻邪治病,疗效显著。其所倡导的攻邪论要点有三:认为邪气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主张治病当以攻邪为首务,当邪气存在之时,切勿补正,以防助纣为虐;邪气祛,则病愈,正气自复。张氏此论,寓意深远,发人深省。奈何后世医家未能深究,不明所以,而诋毁者多。致使戴人攻邪疗疾之法渐渐湮没,良可叹也。张氏以攻为补,体现了精辟的辩证法思想。其云“下中自有补”、“陈祛而肠胃洁,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其治李德卿妻产后病泄年余,羸弱不堪,四肢瘦乏,无力以动,卧不能起,诸医皆以为…  相似文献   

15.
张玉  胡皓  赵一  蔡小平 《中医学报》2016,(12):1845-1848
食道癌的发病主要在于患者正气亏虚,不能内守,加之七情六淫失常、饮食失节,终致邪毒侵袭。病初正气尚盛,久则正气亏甚,邪毒炽盛,因此初期治疗以驱邪为主,扶正为辅,随着病情变化,当改为扶正为要,驱邪次之。同时坚持辨证与辨病互参,内服与外敷相辅的原则,治病求本,循时而治。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药辨治肿瘤的若干理念问题进行了探讨。基于临床审证求因及应用祛毒——解毒、攻毒药物治疗肿瘤的客观实际,提出癌毒致病说;认为瘤体是在脏腑气化功能逆乱的基础上,进而结成有形之物,痰瘀郁毒是肿瘤的核心病机病证;临床辨证与辨病应予互补,把握邪正的消长变化,瘤体与整体病变的相关性;解毒与攻毒要因证、因人而异,从肿瘤病位求其病理特性,倡导复法大方是治疗肿瘤的基本对策,同时提示肿瘤的用药要点;提出要重视标急从权、缓其所苦、预防复发转移、贵在养正等观念。  相似文献   

17.
1 对“毒药”的认识毒药的概念,在历代本草中有广义、狭义之分。如《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官篇》:“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内经》有“毒药攻邪”之说。这里的毒药是指药性所偏,这种偏性就是毒。正如张景岳所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这就是说,广义的毒药是泛指一切中药。张景岳所谓“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之说,即是此意。狭义之毒药,是专指那些本身有毒的中药,对机体组织、器官具有较强烈的作用,用之不当,常可导致中毒,甚则可危及生命。如《诸病源候论》曰:“凡药物云有毒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周仲英提出伏毒论。"伏毒"是伏而后发的毒邪,潜藏人体,待时而发,具有伏时不觉,发时始显的特点。肺癌的发生发展可看作是"伏毒"潜藏人体,暗耗正气,逐渐正邪不能相安共处,或因新邪引触,导致伏毒暴戾发病的过程。肺癌之伏毒主要以热毒、痰毒、瘀毒为主,正虚为伏毒潜藏、致病的基础。治疗上可在伏毒理论的指导下,辨病、分期、辨证论治,把握时机,攻毒扶正。  相似文献   

19.
邵朝弟教授认为,狼疮性肾炎(LN)的发生多因先天不足,毒邪侵入,阴阳气血失调,导致毒邪内蕴于脏腑经络,血脉凝滞而致.正虚邪实是LN的主要病机特点,正虚以阴虚为主,攻注于肾,肾脏受损,致封藏无权,失于固摄,邪实以热毒最为关键.治疗过程中重视阴虚之病机,并且贯彻整个病程之中.同时重视稳定期的治疗,此期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之证,针对稳定期的特点,自拟“狼疮肾方”,以“滋阴清热,补肾益气”为大法,随证加减;同时配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利于激素减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张从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他“论病重邪”,强调治病必须攻邪,邪去则正安,是历史上攻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渊源于《内经》、《难》、《伤寒》,又受刘河间火邪致病之影响,成为医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