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 (CAD)是目前最常见也是严重威胁中老年身体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 ,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成熟、可靠的方法。近年随着CAD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 ,CAD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单一药物治疗 ,发展到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而冠状动脉造影为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我院自 1998年 8月开展CAG至今为 14 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4 7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10 6例 ,女 4 1例 ,年龄 30~ 81岁…  相似文献   

2.
研究冠状动脉内直接置入支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5 5例患者 ,男 4 4例 ,女 11例 ,年龄 32~ 74岁 ,平均年龄 (5 5 .6 0± 8.88)岁。不稳定性心绞痛 2 0例 ,稳定性心绞痛 16例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病后 1~ 4周 ) 18例 ,急性心肌梗死 1例。合并吸烟 31例 ,高脂血症 12例 ,糖尿病者 4例 ,高血压病者 2 5例。冠脉造影示 :单支血管病变 2 4例 ,2支血管病变 19例 ,3支血管病变 12例。入选标准除外下列情况 :1严重钙化病变。2血管近端严重扭曲成角 >4 5°。3血管直径 <2 .5 mm或 >3.0 m m的弥漫性病变。 4冠脉开口…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心病危险因素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义娟  李永强 《临床荟萃》2003,18(6):347-348
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orteriograph ,CAG)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方法 ,现就 15 2例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CAG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及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2例患者 ,男性 10 4例 ,女性 48例 ,年龄 3 4~ 81岁 ,平均 (5 6± 8.4)岁 ;①冠心病组 111例 :包括心肌梗死组 43例 ,心绞痛组 68例 ,呈现典型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②非冠心病组 41例 :包括心肌病 ,心律失常和心瓣膜病 ,高血压 ,脑梗死。1.2 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 ,…  相似文献   

4.
背景:支架扩张不充分以及与操作相关的异常病变形态是支架内再狭窄以及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目的:观察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支架置入能否获得更大的支架内管腔面积,能否发现更多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01/2005-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进行.对象:选择50 例患者的52 处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支架置入的病变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为自体冠状动脉非弥漫性病变,血管直径≥ 2.5 mm,严重的左主干病变除外.方法:50 例患者的52 处病变在支架置入前后分别用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的直径以及置入的终点.主要观察指标:分析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对支架置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最终获得的管腔面积大小的差别.结果:①血管内超声判断的平均支架直径大于血管造影(P=0.011),支架囊的最终峰值压力明显增大(P < 0.001),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测得的支架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小(P =0.044).②首次高压扩张后支架满意率血管造影达96.2%,而血管内超声只有37.7%.③血管内超声指导后最终的球囊压力更高(P < 0.001),获得的管腔直径更大(P < 0.001),管腔面积也更大(P < 0.001),面积狭窄百分比更小(P < 0.001).④所有患者支架的近段和远段血管造影均未发现明显的狭窄.而血管内超声却发现支架近段血管有39 例(75.0%),远段血管有23 例(44.2%)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⑤支架置入后非脂质斑块较脂质斑块获得的管腔面积更大(P < 0.001),其中脂质斑块血管面积增大较非脂质斑块小1.30 mm2,斑块压缩程度却增加0.48 mm2.结论:血管内超声能更好地指导支架选择,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也能更精确地发现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采用Judkins法和桡动脉法对118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80例病人有严重或非常严重冠脉病变,38例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栋  李志勇  何平  肖敏  王光耀 《临床荟萃》2011,26(12):1057-1059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性猝死(SCD)、急性心力衰竭等恶性事件,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及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苏瑞瑛  张海军  肖文良  申艳霞  田帅 《临床荟萃》2008,23(16):1168-1170
近年来,采用无创影像学方法,对冠状动脉支架进行评价备受关注.目前,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成像已逐步应用于临床[1],它的优势在于安全、简便和无创伤,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同时,越来越多地用于支架术后的随访[2-6].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内支架置入 (CASI)治疗对冠状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10 82例冠状动脉造影及 434例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检出 12例冠状动脉夹层患者 ,均行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12例冠状动脉夹层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内支架 ,夹层闭合 ,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夹层的最佳方法 ,而内支架置入对治疗冠脉夹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分支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但有时部分节段被心肌纤维所覆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肌表面,覆盖在该段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MB),而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CA或tunnelled artery),这一复合体为“MB—MCA”,即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一般被认为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不表现症状。近年有关MB—MCA引起心肌退变、与动脉硬化相关、心律不齐、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甚至与猝死相关联等均有报告,这引起人们对MB—MCA临床意义的再关注。因此需要一种敏感、可靠、客观的方法来确定活体心肌桥的存在,以便对MB—MCA做出早期诊断,并对其是否引起心肌缺血机制及其与动脉硬化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明确MB—MCA临床意义。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技术在这些方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志亮  曹兰菊  毛巧玲  李培菊 《临床荟萃》2005,20(23):1349-1350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介入治疗技术,弥补了经股动脉CAG的不足,在国内大、中型医院已较广泛应用,但在基层医院开展较少,我院新近共完成经桡动脉CAG 32例,且与经股动脉CAG进行了比较,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403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04~2007-03住院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403例,对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心肌桥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曾被认为是诊断心肌桥(MB)的金指标,但有些MB由于其近端的冠状动脉血管几乎完全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固定性狭窄限制了冠脉的血流灌注而掩盖了收缩期狭窄,或由于血管痉挛的存在,造影很难发现,这些MB往往在经皮经腔冠脉成形术(PTCA)后或冠脉内注入硝酸酯类药物才得以暴露[1].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MB的检出率为0.5%~2.5%,而尸检报道发生率为15%  相似文献   

13.
背景:支架扩张不充分以及与操作相关的异常病变形态是支架内再狭窄以及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目的:观察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支架置入能否获得更大的支架内管腔面积,能否发现更多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01/2005-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进行。对象:选择50例患者的52处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支架置入的病变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为自体冠状动脉非弥漫性病变,血管直径≥2.5mm,严重的左主干病变除外。方法:50例患者的52处病变在支架置入前后分别用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的直径以及置入的终点。主要观察指标:分析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对支架置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最终获得的管腔面积大小的差别。结果:①血管内超声判断的平均支架直径大于血管造影(P=0.011),支架囊的最终峰值压力明显增大(P〈0.001),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测得的支架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小(P=0.044)。②首次高压扩张后支架满意率血管造影达96.2%,而血管内超声只有37.7%。③血管内超声指导后最终的球囊压力更高(P〈0.001),获得的管腔直径更大(P〈0.001),管腔面积也更大(P〈0.001),面积狭窄百分比更小(P〈0.001)。④所有患者支架的近段和远段血管造影均未发现明显的狭窄。而血管内超声却发现支架近段血管有39例(75.0%),远段血管有23例(44.2%)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⑤支架置入后非脂质斑块较脂质斑块获得的管腔面积更大(P〈0.001),其中脂质斑块血管面积增大较非脂质斑块小1.30mm^2,斑块压缩程度却增加0.48mm^2。结论:血管内超声能更好地指导支架选择,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也能更精确地发现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是诊断冠心病十分准确的方法。通过对469例SCA进行总结,认为术前了解患者病情,术中按操作规程进行插管.动作轻柔,并密切观察患者主动脉压力、心电图变化及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征象,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对减少SCA的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并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方法5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共92枚支架),同期行64SCT冠状动脉扫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用64SCT的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与64SCT诊断支架开通或再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和一致性。结果64SCT对92枚支架显影良好72枚支架中直径≥3.0mm者57枚(79.2%),64SCT显示支架内狭窄程度〉50%有21枚,CAG证实17枚,CAG和64SCT对其余51枚支架均显示无再狭窄或支架内狭窄程度为0~50%。在64SCT不能进行影像学评价的20枚支架中,支架直径〈3.0mm者8枚(40.0%)。64S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腔内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和90.9%,一致率为91.7%,阳性预测值76.2%,阴性预测值98.0%,因其无创性特点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64S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形态、支架远近端血管及支架腔内情况,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尤其对大直径支架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优势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04~2005-06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340例,随机分为改良冠状动脉造影组170例(未用三联三通,简称改良组)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组170例(用三联三通,简称常规组)。比较两组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并发症(冠状动脉痉挛、导管嵌顿阻塞冠脉开口)、材料费用。结果:两组患者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4.62±3.05)m in和(5.28±3.26)m 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2.23±8.45)m in和(19.46±9.21)m in(P<0.01);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0.05);冠状动脉并发症分别为3例和2例(P>1.05);材料费用分别为(1 146.35±166.56)元和(1 546.35±186.84)元(P<0.05)。结论: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一样安全、有效和可行,且比常规组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672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冠状动脉造影672例影像学诊断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7例,女285例,年龄28~85(平均58.6)岁。检查前临床均疑诊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586例影像学资料发现异常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高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老年冠心病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80例,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中年组(〈60岁),普通老年组(60岁≤年龄〈75岁),高龄老年组(≥75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调查既往史;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1975年分类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的危险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冠状动脉积分较中年组高,高龄老年组最明显(P〈0.01);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RCA)病变比例均升高,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积分高于普通老年组(P〈0.05)。②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中年组明显减低(P〈0.05),高龄老年组比普通老年组更低(P〈0.05)。③年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与冠状动脉积分明显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而严重,且心功能差,高龄老年患者更明显;年龄因素不可控制,因此积极干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磁共振心脏成像(心脏MRI)由心肌活性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硬化型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MRI灌注及延迟强化扫描,间接诊断冠脉病变,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心脏MRI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与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冠脉造影相比,心脏MRI对于左前降支病变,诊断符合率92.7%,灵敏度91.8%,特异度100%;对于右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符合率80%,灵敏度89.7%,特异度56.2%;对于回旋支病变,诊断符合率81.8%,灵敏度84.6%,特异度75.0%.结论心脏MRI由心肌活性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晶玮  赵敏  杜凤和  徐秀英 《临床荟萃》2007,22(17):1245-1246
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中年人患冠心病人数的增加,不仅降低了患者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过早地消耗了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增加了社会成本。因此,探讨中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40~60岁的中年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