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伏邪学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邪学说,溯源于《内经》,历经王叔和,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柳宝治,刘吉人,雷少逸诸多医家的研究,对伏邪的成因,伏邪的临床表现,邪伏部位,治疗原则,自成一 一种学说。  相似文献   

2.
论伏邪温病     
伏邪温病是由于冬不藏精,伏寒、暑热、暑湿、痰瘀等伏邪自体内外发所致。“冬不藏精”与冬令应寒反温、衣着过厚等多方面原因有关。伏邪温病之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本文除列举了常见症状外,还报道了临床少见的“体虚温邪内伏,上热下冷”验案。用伏邪温病理论可以探讨带状疱疹、乙肝等病的发病机理,指导临床治疗且已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新感与伏邪学说是温病发病学的主要内容,是随着中医外感病学理论发展而产生的,认为外邪侵入可直接发病,也可先潜入体内,过时发病。在系统回顾伏邪、新感学说沿革的基础上,浅析其涵义与特点,围绕如何看待伏邪温病学说,进而提出对伏邪新感学说的研讨应结合现代临床诊治,尤其伏邪学说对于临床辨证以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感与伏邪学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感与伏邪学说是温病发病学的主要内容,是随着中医外感病学理论发展而产生的,认为外邪侵入可直接发病,也可先潜入体内,过时发病。在系统回顾伏邪、新感学说沿革的基础上,浅析其涵义与特点,围绕如何看待伏邪温病学说,进而提出对伏邪新感学说的研讨应结合现代临床诊治,尤其伏邪学说对于临床辨证以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伏邪温病     
伏邪温病是由于冬不藏精,伏寒、暑热、暑湿、痰瘀等伏邪自体内外发所致。"冬不藏精"与冬令应寒反温、衣着过厚等多方面原因有关。伏邪温病之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本文除列举了常见症状外,还报道了临床少见的"体虚温邪内伏,上热下冷"验案。用伏邪温病理论可以探讨带状疱疹、乙肝等病的发病机理,指导临床治疗且已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伏邪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通过观察、分析,根据人体感邪过程推导出来的理论。因而,它不是具体的病因论,而是关于邪气伏藏和发病情况的一种学说。“伏”是隐藏、潜伏之意;“邪”是指随着气候变异所产生的致病因素。伏邪即指人体感受外邪当时并不立即发病,而是邪气伏藏于体内逾时发病。现就其源流、基本特点和治疗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伏邪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通过观察、分析,根据人体感邪过程推导出来的理论。因而,它不是具体的病因论,而是关于邪气伏藏和发病情况的一种学说。"伏"是隐藏、潜伏之意;"邪"是指随着气候变异所产生的致病因素。伏邪即指人体感受外邪当时并不立即发病,而是邪气伏藏于体内逾时发病。现就其源流、基本特点和治疗做一简要论述:1伏邪源流  相似文献   

8.
王鸿士名老中医对于"伏邪温病"学说的历史朔源、内涵机理、发病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依据肝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发病特点,认为肝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转归与"伏邪温病"类似,提出肝病为"伏邪温病"的观点,并用这一思想指导临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形成了完善的肝病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9.
“伏邪”学说根源于《黄帝内经》,肇端于晋·王叔和,定型于明·汪石山,在中医理论中通行了几百年,至今仍被作为温病发病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而写进教科书中。然而,有关伏邪学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就这一问题,发表个人学习研究的一点体会和看法,以就正于同道。 一、“伏邪”说的根据是对《内经》原意的曲解  相似文献   

10.
寒温之争,由来已久,各执己见,争论之焦点无非是伤寒与温病是否为同一类病。伤寒派认为:温病乃伤寒之一部分,不必另立;温病派则认为二者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然而有一点,似乎能为两派所接受,即就病邪传染途径而言,伤寒自皮毛而入,温病自口鼻而入。这一观点在古今许多温病学家的著作乃至今之大专院校的教科书、名家的著作中都有明确记载。然而,事实向这一论点提出了挑战。例如:乙脑属于暑温(高校四版温病学)。大家从现代科学知识中知道,乙脑是被蚊虫叮咬传染所致,怎么能解释自口鼻而入呢?又如,蛔厥(乌梅丸证)是伤寒厥阴病,这个病很清楚是由食用不洁之  相似文献   

11.
新感与伏邪学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感与伏邪学说是温病发病学的主要内容。在系统回顾温病新感、伏邪学说学术渊源的基础止,深入分析其涵义与特点,并对历代有关伏邪学说的学术争鸣进行了归类、汇总,进而提出对新感伏邪学说的研讨应着重于临床实际,分析不同类型温病的病变机理,探讨其演变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温病病因的若干属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病因具有五个方面的属性,即表象性,整体性,定位性,辨证性和物质性。宏观地把握温病病因五个方面的属性,有利于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提出从中医伏邪学说论治的重要意义。认为外感内伏、内伤伏邪是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其病位在脑髓、脊髓、督脉;核心病机为督脉、脑髓、脊髓虚损,风邪内伏,遇感触发;补益肝肾,温通督阳,祛风通络为其大法。  相似文献   

14.
"感而不发"和"伏而后发"是伏邪致病的特点,临床发现部分抽动障碍患儿发病或复发与外感六淫邪气有一定的病程相关性,与伏邪致病机理相似,故而提出抽动障碍之"伏邪致动"学说,该学说认为外感邪气侵袭肌表,伏藏于半表半里而暂时不发作,在外感邪气、情志变化等刺激下再次发病,病位在肺与肝,与风邪关系密切,外风引动内风,治宜肝肺并调,一则宣肺肃降以疏散外风,二则疏肝通络以熄内风,表里同调,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以中医学"伏邪学说"的理论为指导,从病因病机、病位传变、治法治则三个方面论治IgA肾病,提出IgA肾病的病因病机当有外感伏邪、新感引动伏邪、内生伏邪三个方面,其病位传变大多在三焦膜原和少阴肾脉,治疗以扶本逐邪为原则,主张以清热、养阴、透邪、补血、活血为一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试从"治未病"看温病"伏邪"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论述了《内经》“治未病”的含义及“治未病”与温病“伏邪”说的关系,并指出了从“治未病”看温病“伏邪”说的缺陷,提出“治未病”应用于温病“伏邪”说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7.
18.
冠心病属临床常见多发病,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难于辨证论治。运用温病学中的伏邪学说诠释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并对如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冠心病的早期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伏邪学说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学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上多种疾病的辨证论治。文章概述了伏邪学说的基本思想,从白疤的临床特点及目前中医界治疗白疤初期的主要方法说明白疤实为伏邪发病,最後应用本学说的相关思想来探讨白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伏邪学说的理论发展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对伏邪学说的理论做了初步探析,论述了伏邪学说萌芽于先泰,初创于西晋,发展于宋、金、元,鼎盛于明、清的发展过程.并对伏邪学说的现代临床研究做了浅析.结果:伏邪学说可以应用于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肝系疾病、肾系疾病等多个系统的病因病机研究,灵活变通,可以更好指导临床.结论:中医的伏邪学说源于古代而在当代富于强烈的启发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