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汉密顿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测,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焦虑79例占79%,其中轻度40例占51%(40/79),中度25例占32%(25/79),重度14例占18%(14/79);脑卒中后焦虑与社会支持比较,除支持利用外,非焦虑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等平均分均高于焦虑平均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焦虑情绪是值得重视的,加强社会支持能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焦虑与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汉密顿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测,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焦虑79例占79%,其中轻度40例占51%(40/79),中度25例占32%(25/79),重度14例占18%(14/79);脑卒中后焦虑与社会支持比较,除支持利用外,非焦虑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等平均分均高于焦虑平均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焦虑情绪是值得重视的,加强社会支持能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脑卒中后患者肌力、瘫痪与焦虑情绪的关系,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肌力分级表进行评定。结果100例患者中79例(79%)肯定有焦虑,轻度焦虑40例,中度焦虑25例,重度焦虑17例,脑卒中后不同肌力患者焦虑例数比较χ2=19.44,P=0.56。脑卒中后有瘫痪患者HAMA平均分14±7,无瘫痪患者平均分为10±6,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7,P>0.05)。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焦虑与瘫痪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脑卒中后患者肌力、瘫痪与焦虑情绪的关系,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肌力分级表进行评定。结果100例患者中79例(79%)肯定有焦虑,轻度焦虑40例,中度焦虑25例,重度焦虑17例,脑卒中后不同肌力患者焦虑例数比较x^2=19.44,P=0.56。脑卒中后有瘫痪患者HAMA平均分14&;#177;7,无瘫痪患者平均分为10&;#177;6,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7,P&;gt;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老年人急性脑卒中 (ACA)并发心肌梗死与假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例老年人急性脑卒中轻、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型组 84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4例 ,占 2 8.6 % ,轻型组116例并发AMI 4例 ,占 3.4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重型组与轻型组假性AMI的心电图 (ECG)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并发AMI与假性AMI心电图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吕文国  张分明  王济民 《临床荟萃》2003,18(15):858-859
目的 探讨几种相关因素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 19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分别以不同家庭背景、脑损害部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积分情况分组 ,观察其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结果 丧偶、离婚或单身独居组 4 7例 ,夫妻同居组 14 8例 ,其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 6 0 .87% (2 8/ 4 7)及 4 0 .2 7% (6 0 / 14 8)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 .2 19,P <0 .0 5 ) ;病变在左半球者 92例 ,右半球者 6 6例 ,双侧半球者 37例 ,其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 8.70 % (5 4 / 92 ) ,37.88% (2 5 / 6 6 )及 2 4 .32 % (9/ 37) ,病变在左半球者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半球及双侧半球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6 .6 6 1、12 .4 77,P <0 .0 1) ;ADL积分 >6 0分者 79例 ,≤ 4 0分者 72例 ,其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 9.11% (2 3/ 71)及 6 2 .5 0 % (4 5 / 72 )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6 .96 2 ,P <0 .0 1)。结论 不同家庭背景、脑损害部位及ADL积分均明显影响脑卒中后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10/2004-10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并同时用计算机对其发病后头颅CT图象进行标准化处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CT图象标准化后病变位置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3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病1个月后检出卒中后抑郁患者67例(41.1%),其中轻度抑郁35例(52.2%)中度抑郁22例(32.8%),重度抑郁10例(14.9%)。①不同半球病灶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左半球病灶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右半球病灶患者(左半球病灶:4.2±2.1,1.7±0.3,5.6±1.9,3.4±0.9,24.2±5.7;右半球病灶:2.5±1.0,0.8±0.2,3.8±1.1,1.7±0.3,18.6±4.1,t=2.291~3.152;P均<0.05~0.01)。②不同位置病灶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前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前40%)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昼夜变化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后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后60%)患者(t=2.197~3.302;P均<0.05~0.01)。③皮质和皮质下病灶的脑卒中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分布接近(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经常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并发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早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其与病变性质、部位、ADL能力及预后等的关系.方法425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卒中后10 d内有无尿失禁分为2组,A组157例,伴尿失禁;B组268例,无尿失禁.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卒中部位、病变性质及卒中后1个月时的病死率; 10 d及 30 d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与功能独立性测定(FIM)评分.结果脑卒中后10 d内尿失禁的发生率为 36.9%,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P>0.05),而随年龄增长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左侧半球病变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P<0.01);同侧皮层+皮层下病变发生率与单纯皮层或皮层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01),而出血性或缺血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脑卒中后 30 d时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1).存活患者中A组在脑卒中后10 d及 30 d 时MBI及FIM评分显著低于B组(P< 0.001).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尿失禁的发生与脑卒中的部位及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伴有尿失禁的患者生存和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认知障碍和ADL能力下降是尿失禁的重要因素,随着认知功能和ADL能力的提高,尿失禁状态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抗焦虑治疗对降压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文风  张培信 《中国康复》2003,18(3):153-154
目的 :观察高血压伴有焦虑的患者中 ,抗焦虑治疗对药物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117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 (SAS)分为无焦虑组 72例 ,伴有焦虑 4 5例中再随机分为焦虑组 2 3例和抗焦虑组 2 2例。 3组患者均给予依那普利 5mg ,每日 2次 ,抗焦虑组同时加服抗焦虑药物治疗。 4周后比较 3组降压效果。结果 :无焦虑组及抗焦虑组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均有明显下降 ,而焦虑组下降较小 ,与前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降压有效率 ,无焦虑组与抗焦虑组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80 5 %与 81 8%。而焦虑组为 5 2 17% ,与前 2组比较 (P <0 .0 5 )。结论 :焦虑情绪明显影响着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消除焦虑可明显提高药物的降压作用。提示高血压伴有焦虑的患者给予抗焦虑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病变部位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首次脑卒中患者(脑梗死患者269例,脑出血患者94例)考核,并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用头颅CT或MRI确定病变部位。结果:患者脑卒中后3个月VD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17.8%(48/269);脑出血组为19.2%(18/9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82,P>0.05)。脑卒中后痴呆及非痴呆患者病变部位经Logistic分析提示:脑梗死患者丘脑梗死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依次为梗死伴皮层下白质脑病、颞叶及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丘脑出血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颞叶出血。结论:血管性痴呆在首次脑卒中患者中常见,脑卒中后VD的发生与否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