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类药物存在着过敏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及其二重感染等多种不良反应.做好判断与预防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头孢菌类药物存在着过敏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及其二重感染等多种不良反应.做好判断与预防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96例,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96例患者中过敏反应11例(11.46%),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7例(17.71%),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6例(16.67%),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3例(13.5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5例(15.63%),二重感染19例(19.79%),与乙醇联用产生双硫醒样反应5例(5.21%)。结论:正确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同真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多种抗菌成分之——头孢菌素C,水解得到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7-ACA)接上不同侧链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本类抗生素的活性基团是β-内酰胺环,为抗菌活性重要部分。其优点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风险预防机制探索。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的7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类型的比重,并分析总结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药物不良反应风险预防机制。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据的比重最高(30.00%),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2.86%)、神经系统反应为(20.00%)、血液系统反应(14.29%)、二重感染(12.85%)。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较为显著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在药物使用时应注意剂量与方法的使用,避免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并给出对应的临床应用对策。方法选择细菌感染患者80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对8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细菌感染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80例细菌感染患者中发生了1例死亡事件,死亡率为1.25%(由于戒酒硫样反应);其余79例细菌感染患者均经过对应治疗之后,其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治愈,P0.05,差异显著。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中以过敏反应的发生最为显著,发生率为43.75%,其次是神经精神系统毒性(36.25%)。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细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必须提前掌握好该种药物的使用禁忌证,并应用科学又有效的风险制度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突发事件,以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药、耐酶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进行讨论。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600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调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患者性别、所处环境均不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患者年龄、饮食习惯、治疗前后是否饮酒、是否为过敏体质、是否存在过敏史以及情绪等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有着密切联系。30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有237例患者为过敏反应,占比例的79%,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皮疹、发热、哮喘,无休克死亡病例。有39例患者为消化道反应,占比例的13%;11例患者为泌尿系统反应,占比例的3.7%;6例患者为心血管系统反应,占比例的2%;5例为神经系统反应,占比例的1.6%;2例患者为其他表现,占比例的0.7%。结论: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合理对策,使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得以提高。方法:通过临床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文献调研,根据不同的耐药机制,总结和分析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诱发此类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药物质量问题、患者情绪问题、环境问题、药物用量问题、患者年龄问题、患者过敏问题及患者药后饮酒问题等。结论:临床在对患者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根据诱导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必须对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握,对用药的用量和方法进行严格控制,使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0.
乔新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7-118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因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68例,对其发生的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个品种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频率最高,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发生率为9.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纳。发生率为2.5%,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引起近10个系统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为55.00%;其次为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4.16%。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时,应详细地了解该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因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探讨。结果本研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最多,为52例(33.99%),其次为≤5岁的小儿,共有50例,占比为32.68%;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变态反应,总计66例,占比为43.14%,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共计45例,占比为29.41%,排在第3位的为肾毒性,共计11例,占比为7.19%。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若使用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而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之后应当立即停药,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头孢菌素是一类临床价值较高的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等优点,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过去由于其价值昂贵,临床应用远不如青霉素类广泛,故人们对其毒副作用认识不多。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4.
胡倩 《中外医疗》2008,27(35):170-170
本文通过长时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七大主要原因,同时通过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经验,总结出了预防这些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 是通过经验总结,在以后的临床过程中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而带来的付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喹诺酮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  袁妍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9):935-935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合成抗菌药,其细菌DNA为靶点,阻滞DNA回旋酶,造成染色体不可逆损害,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该类药物疗效可靠,但随着临床的广泛使用,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本文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美华 《中外医疗》2013,(32):18-19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使用对策,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参考依据。方法整合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3月该院内科共收治75例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结果该组75例患者中有1例因出现戒酒硫样反应而导致死亡,74例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后,不良反应已完全消失(P〈0.05)。结论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禁忌证的基础上,合理科学的运用到临床治疗中,同时制定有效性护理风险防范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理方法,以防止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吴向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560-562
头孢菌素属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从头孢菌素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加速细胞壁破坏而起杀菌作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及许多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有杀灭作用,因同时还具有抗青霉素酶、与血清蛋白结合少、毒性低、与青霉素极少交叉过敏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当今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频度在所有各类抗生素中居首位.但因临床广泛应用,由其引发的不良反应日趋显现,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报道不断增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了解各代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贺艰  田萍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16-16
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将头孢菌素分为四代。第1代包括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替唑等;第2代包括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第3代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第4代包括头孢吡肟等。随着头孢菌素临床应厢的增多,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19.
刘光杰 《吉林医学》2015,(6):1101-1102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其他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时均出现不良反应,研究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结果:通过对联合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与治疗前相比,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有二重感染、过敏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此外还会发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虽然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使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做好用药指导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现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68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对造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结论:6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与消化系统反应等;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个体体质、用药期间饮酒、年龄因素、饮食因素及合并用药等。结论:在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需对其药物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充分的了解熟悉,增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将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