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经抗感染、免疫球蛋白支持及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配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用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风热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本院就诊的50例风热血热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风热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皮炎汤 [组方]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生甘草6克。 [功能]清营凉血,泄热化毒。 [主治]药物性皮炎,按触性皮炎(包括漆性皮炎、油彩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  相似文献   

4.
<正> 特应性皮炎,曾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多形性皮损,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成人期,主要累及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严重困扰患儿及其家长[1]。流行病学资料[2-3]显示,近10年来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增长迅速,2002年我国10个城市学龄前儿童患病率可达2.78%,到2014年我国12个城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增长至12.94%,而1~12月龄婴儿 的患病率高达30.48%。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 势[4],徐辉甫教授经过长期儿科临床积累,治疗儿童 特应性皮炎经验丰富,认为其发病与肺脾两脏关系密切,提出从肺脾论治特应性皮炎,重用补肺健脾药物治疗本病,获得了良好临床疗效,广受患儿及家长认可。  相似文献   

5.
张赤  吴宁 《中外医疗》2008,27(24):56-57
目的 了解儿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性皮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47例小儿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最多见,占61.9%,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占13.0%,磺胺类,占12.5%,生物制品,占7.3%,中成药,占2.8%,,抗癫痫药,占2.0%.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主),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双黄连粉针剂、鱼腥草注射液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组)与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对比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5%。[结论]两种药物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类化妆品或药物引起的面部皮炎,主要表现为面部红肿、潮热、皮肤干燥、起皮、疼痛、皮肤痒、红疹、皮肤毛孔粗大等~[1-2]。临床常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但是长时间应用会出现口干、恶心、头疼、嗜睡等不良发应~[3-5]。笔者采用加减五花饮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6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择。方法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1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措施及药物的合理选择情况,并且对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进行细化分析。结果 71例小儿腹泻患者经治疗后,显效55例(77.46%),有效15例(21.13%),无效1例(1.41%),总有效率98.59%,且平均住院时间为(2.9±0.3)d。小儿腹泻患者在合理用药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不良情况发生。结论临床上积极倡导"预防与纠正脱水,恢复饮食,用药合理"的小儿腹泻治疗原则。在小儿腹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合理的选择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儿童药物性皮炎眼部并发症的治疗北京儿童医院眼科王建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100045)赵佩云药物性皮炎是小儿皮肤科常见病。小儿重症药物性皮炎常有不同程度的眼部并发症。1992年我院皮肤科收治重症药物性皮炎12例,均并发眼部损害。现将有完整资料的8例报...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咪唑斯汀治疗30例特应性皮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标准:符合Williams和Bumey[1]提出的特应性皮炎临床诊断标准;年龄12~65周岁;1个月内未曾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志愿作为受试对象且能如期复诊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为对照组患儿提供头孢唑林钠药物治疗,为实验组患儿提供五水头孢唑林钠药物治疗,在一定周期后,对两组患儿的病症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咳嗽、流涕、发热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减情况明显较好[对照组治疗效率为72.0%(36/50),实验组治疗效率为92%(46/50)],且治疗所需时长显著减少;另外,实验组患儿不良症状发生机率较低。两种药物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头孢唑林钠相比,五水头孢唑林钠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更好,药物安全性较高,更适合用于临床医学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揉捏牵转法配合家庭护理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揉捏牵转法配合家庭护理组(治疗组)与常规推拿手法组(对照组),10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以症状、体征为观察指标,评价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76.67%,对照组治愈率为4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揉捏牵转法配合家庭护理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具有治愈率高的特点,有利于患儿的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13.
红皮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临床上多见于磺胺类、抗生素类(青、链霉素)、镇痛解热剂、巴比妥类及重金属(砷、金、汞)等。但由于某些药物临床应用减少或己被淘汰(如磺胺类、重金属类)及临床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由急性药物性皮炎演变或剥脱性皮炎病例明显减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气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麦滋林s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变,胃粘膜炎症的改变,幽门螺杆菌(HP)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减轻患儿症状并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改善胃粘膜炎症及杀灭HP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小儿药疹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伴多个系统损害[1]. 小儿药疹较常见,其特点与成人不同,且需与小儿发疹性疾病相鉴别.现将我院儿科1998年12月~200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6例药疹病儿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搜集犀角地黄汤治疗热毒炽盛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评估疗效及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检索Pumbed、Medline、ScienceDirect、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WF、VIP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9年2月的以犀角地黄汤治疗或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RCT,数据提取和验证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偏倚风险评估。结果:纳入8个文献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共816例样本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犀角地黄汤治疗或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提高治疗疗效[RR=3.68,95%CI(2.48,5.46),P0.000 01],且犀角地黄汤治疗或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在ESR [WMD=-1.51,95%CI(-2.86,-0.16),P=0.03]、WBC [MD=0.91,95%CI(0.74,1.08),P0.000 01]、RBC [MD=0.22,95%CI(0.09,0.34),P=0.000 7]、PLT [MD=11.03,95%CI(6.86,15.21),P0.000 01]、IgG [WMD=-0.56,95%CI(-0.74,-0.38),P0.000 01]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在补体C3 [WMD=1.34,95%CI(-0.17,2.85),P=0.08]、抗ds-DNA [WMD=-1.32,95%CI(-3.25,0.60),P=0.18]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纳入文献研究有6个提及不良反应,2个未提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犀角地黄汤联合抗风湿药物在改善病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疗效可靠、用药安全,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重度疾病,其特征是弥漫性红斑和鳞屑累及≥90%的体表面积[1]。引起剥脱性皮炎的病因有很多,药物相关性剥脱性皮炎为第二常见病因,占所有剥脱性皮炎的10%~20%[2],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研究表明最常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有抗痛风类(如别嘌醇等)、抗感染药物(如抗结核类、青霉素类和磺胺类等)和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和巴比妥类等)等[3],由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引起剥脱性皮炎的相关文献报道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中药治疗吡嗪酰胺药物引起尿酸增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吡嗪酰胺药物引起尿酸增高症的86例病人分为2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继续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痨治疗,并给予别嘌呤醇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利湿中药(四妙散加减),1剂/d,每疗程14d,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服用中药。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尿酸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8例(占65.12%),有效12例(占27.91%),无效3例(占6.97%),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临床痊愈16例(占37.21%),有效17例(占39.53%),无效10例(占23.26%),总有效率为76.74%;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的血清尿酸水平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尿酸增高症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60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分成治疗纽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外涂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3.3%和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治疗可提高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卡马西平导致56例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导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6例卡马西平所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药物性皮炎中剥脱性皮炎25例(45%),斯-章氏综合征(Steven-Johnson综合征)11例(20%),大疱性表皮松解型5例(9%),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8例(14%),荨麻疹型7例(12%);前三型重症药疹均伴有系统性损害.结论:卡马西平药疹大多为重症药疹,具有多器官受累、临床症状严重、病程长的特点;及时、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辅以支持疗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