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观察分析经CT、MRI诊断为DAI87例病人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按GOS评分结果;治愈28例,中残23例,重残或植物生存24例,死亡12例。结论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脑CT无明显改变也不能排除DAI;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仍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2例DAI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62例DAI伤者中治愈16例,好转26例,病死20例。结论:DAI越重、昏迷越深、时间越长,则预后亦越差,病死率越高。我们临床采取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华北石油总医院近5 a来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死亡57例,植物生存22例,重残23例。结论 DAI患者诊断主要依据于头部CT和临床表现,患者昏迷时间愈长,死亡、残废率愈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评分:治愈23例(31.1%),中残27例(36.5%),重残或植物生存16例(21.6%),死亡8例(10.8%)。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动态影像学检查,GCS评分、昏迷时间、瞳孔变化、出血灶部位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综合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DAI治疗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保守治疗25例,手术治疗11例,根据GCS评分,治愈9例,中残11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 DAI患者做到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提高DAI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赵虎  杨成 《华西医学》2010,(6):1045-1047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3月间65例临床诊断为DAI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0.7%,其次为坠落、坠物伤(10.7%),其他(18.6%)。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结果 3~5分18例,6~8分15例,9~12分32例;治愈43例,轻残15例,中残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死亡7例。结论 DAI具有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交通事故是导致DAI的主要原因,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由于80%以上患者往往是多发伤,故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促醒、亚低温治疗、防治并发症、钙离子拮抗剂应用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总结96例DAI的临床特点,如受伤原因、影像学变化、诊断入院后GCS、瞳孔、血糖的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AI患者多发生于车祸与坠落滚动伤,96例患者恢复良好30例,中残14例,重残12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37例。结论:DAI应根据受伤机制、临床特点、CT或MRI影像及早正确诊断,DAI死亡率高。其轴突损伤严重程度,GCS高低,昏迷持续时间,血糖和瞳孔变化有助于DAI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确诊为DAI患者96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为1~2分者为预后不良组,3~5分者为预后良好组。记录分析患者临床、影像学指标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各项观测指标与预后分级关系,将与预后相关的各项观测指标与预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电解质紊乱、双侧瞳孔异常、住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原发性昏迷时间、合并其他脑伤、有影像学特征性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创伤程度(GCS分级)、双侧瞳孔异常、电解质紊乱、原发性昏迷时间是DAI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DAI属于重型颅脑创伤,预后较差。脑创伤程度(GCS分级)、双侧瞳孔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方法 分析68例DAI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伤后持续昏迷的时间与DAI的诊断、治疗关系。结果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55例(81%),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CT发现出血灶者55例。恢复良好17例,轻残12例,中残9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23.5%)。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h,临床表现严重,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为DAI。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治疗预后.[结果]本组DAI患者按GOS预后评分,死亡18例(32.14%),植物生存3例(5.36%),重残10例(17.86%),中残12例(21.43%),恢复良好13例(23.21%).[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以保守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正>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病情较重,昏迷时间长,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目前致伤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及MRI),临床结合影像学诊断DAI已不在困难,但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及措施。遂平县中医院自2008年5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27例DAI患者,结合有关文献探讨DAI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27例DAI患者中男20例,女7  相似文献   

12.
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DAI25例,均做了CT、MR检查。结果25例中CT共发现65个病灶,MR共发现263个病灶,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R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优于CT(P<0.05)。损伤部位与患者临床预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MR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石巧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50-2651
目的: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临床特点、分组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科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9例DAI病人,主要根据其伤后昏迷时间分为轻、中、重3度,分析这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22例占病例总数的75.9%,死亡6例,植物生存3例,中-重残8例,良好5例.伤后24 h CT扫描46.5%的病例中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中度组4例占病例总数的13.8%,中残1例,余恢复良好.轻度组3例占10.3%,全部恢复良好.轻-中度组病例伤后24hCT扫描仅2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3组比较,年龄间无明显差异;中度组和重度组的GCS明显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原发昏迷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死亡6例,均发生在重度组,总病死率为20.7%.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 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为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6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DAI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60例中保守治疗48例,手术治疗12例,死亡26例,死亡率为43.5%.[结论]DAI属重型脑损伤,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入院时GCS评分和瞳孔变化情况是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74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伤(61/74),本组74例,经治疗:良好21例,中残17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21例.[结论]DAI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CT、MRI表现,目前治疗以综合治疗及高压氧等康复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井慎  李莫振  高静 《临床医学》2011,31(7):52-5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伤(D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分析71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诊断标准、及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71例,死亡例13例(18.3%),植物生存状态12例(16.9%),苏醒38例(53.5%)。结论以亚低温冬眠疗法、神经节苷脂、安宫牛黄丸等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改善DAI患者预后有明显的的疗效,显著提高了重型DAI的苏醒率。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具有病情重,治疗护理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常是重型脑损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伤后长期昏迷的唯一确切因素。随着CT、MPd的应用,已受到重视。作对本院1999年8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37例DAI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神经节苷脂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DAI患者62例,分为常规组和GM1组。分析比较昏迷时间、死亡率、GOS等神经功能指标。结果:GM1组昏迷时间和GOS明显优于常规组,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GM1可缩短DAI患者的昏迷时间,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9.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T与临床的表现(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临床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诊断及价值。方法对41例DAI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范围从15~67岁,平均年龄为30.5岁。据临床症状,把病人分轻、中、重3组。结果轻度组10例,CT表现以单侧脑肿胀、单纯脑实质点状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中度组15例,CT表现以弥漫性脑肿胀和大脑深部灰质点状出血为主;重度组16例,CT表现以重度弥漫性脑肿胀合并灰白质交界处点状出血及硬膜外、下出血为主。结论CT表现能反应DAI临床表现的轻重,对DAI的诊断及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标准、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7年诊治的44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DAI患者中86.4%(38/44)为交通事故致伤,13.6%(6/44)为坠落伤;按格拉斯哥顸后评分(GOS)标准:良好4例,中残和重残12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16例.2例好转后放弃继续治疗.结论 除目前的CT诊断标准外,基底池、四叠体池和环池结构不清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应成为DAI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之一;在康复期,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患者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年龄及脑出血灶部位等有关,高血糖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