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人类许多疾病有关,它与口腔鳞癌的关系也已受到关注.目前研究认为,高危型HPV的E6、E7蛋白分别作用于p53和Rb,继而影响其它调节因子,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引起细胞恶变.本文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改变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HPV16 E6、E7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53、p21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16 E6、E7诱导的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中野生型和突变型p53的表达;Westem印迹检测HIOEC HPV16 E6、E7、p53、p21蛋白表达,并以正常口腔上皮细胞和转染空白载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为对照。结果:HIOEC细胞表达HPV16 E6、E7蛋白.野生型p53和p2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和转染空白载体的口腔上皮细胞。结论:p53的失活可能不是HPV16 E6、E7诱导口腔上皮细胞永生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口腔鳞状细胞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口腔鳞癌及口腔粘膜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与临床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73例口腔鳞癌及40例正常口腔粘膜石蜡包埋组织中HPV16、HPV18的DNA。统计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口腔鳞癌HPV16/HPV18 DNA阳性率为74%(54/73),正常口腔粘膜为55%(22/40)。口腔鳞癌与正常口腔粘膜HP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0)。统计分析显示:HPV感染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有关,与其它因素(肋瘤发生部位、嗜烟酒情况、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有关。口腔粘膜中HPV感染普遍存在,提示HPV在口腔肿瘤的发生中并非独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 16 /18型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状况 ,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 8例正常口腔粘膜、13例疣状癌、10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低分化鳞癌组织中HPV16 /18E6蛋白和HPV16 /18DNA的表达。结果 ①疣状癌HPV16 /18E6蛋白及HPV16 /18DNA阳性表达率均为 6 9.2 % (9/13) ,E6蛋白平均染色强度高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 (P <0 .0 5 )。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 /18E6蛋白与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 /18DNA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HPV16 /18型感染是口腔疣状癌的重要致病因子 ,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相比 ,HPV16 /18型感染与疣状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oavirus,HPV16)E6,E7诱导的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方法:正常口腔上皮细胞转染pLXSNHPV16E6,E7,G418筛选阳性细胞,连续培养建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PV16E6,E7蛋白表达;生物学特性检测。集落实验;成瘤实验,结果:细胞连续培养达18个月余,命名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HIOEC) ,HIOEC表达HPV16E6,E7蛋白,角蛋白阳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有丰富的张力原纤维,细胞之间形成桥粒,克隆形成率0.77%,裸鼠未成瘤。结论:成功建立了HPV16E6,E7诱导的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 16 / 18型、p5 3、p16蛋白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状况 ,探讨它们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 8例正常口腔粘膜、13例疣状癌、10例高分化鳞癌、10例低分化鳞癌组织中HPV16 / 18E6、p5 3、p16蛋白和HPV16 / 18DNA的表达。结果  1.疣状癌HPV16 / 18E6蛋白和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为 6 9.2 % (9/ 13) ,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 2 3.1% (3/ 13) ,过度表达率为 6 9.2 % (9/ 13) ,平均染色强度与高分化鳞癌和低化分鳞癌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 / 18E6蛋白与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 / 18DNA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3.疣状癌HPV16 / 18E6蛋白与p5 3蛋白、p5 3蛋白与p16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P <0 .0 5 ) ,而HPV16 / 18E6蛋白与p16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 (P<0 .0 5 )。结论  1.进一步证实HPV16 / 18型感染是口腔疣状癌的重要致病因子。 2 .疣状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p5 3基因突变。 3.p16基因变异在疣状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用疣状癌中p16蛋白过度表达与HPV16 / 18型感染有关。 4 .HPV16 / 18、p5 3、p16蛋白在疣状癌与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证实疣状癌是一种独立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mi/HtrA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20例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20例口腔乳头状瘤、20例癌旁组织切除标本中Omi/HtrA2 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口腔正常组织标本中Omi/HtrA2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作比较.结果 Omi/HtrA2蛋白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表达,在口腔鳞癌组(高、低分化)与口腔乳头状瘤组织中均有表达.Omi/HtrA2蛋白表达在高分化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分化鳞癌组织、口腔乳头状瘤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Omi/HtrA2基因在高分化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分化口腔鳞癌组织、口腔乳头状瘤组织以及癌旁和正常组织(P<0.05).结论 Omi/HtrA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表达,表明Omi/HtrA2可能参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侯炜  杨占秋  龙星  申元英  曲虹 《口腔医学》2000,20(4):180-181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疱疹病毒I型 (HSV -I)和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和PCR技术检测 32例口腔鳞癌、14例口腔白斑和 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HPV1 6 、HSV -I及HCMVDNA。结果 :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HPV16、HSV -I及HCMVDNA感染率分别为0%、35.7%、50.0 % ,40.0 %、50.0%、43.3%和0%、14.3%、28.1% ,口腔鳞癌及白斑组织中HPV1 6 -DNA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口腔 ,且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05) ;但HSV -I和HCMVDNA在口腔疾患中的检出率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别 (p >0.05)。结论 :HPV1 6 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相关 ;HSV -I和HCMV可能参予口腔鳞癌的发生及发展 ,并且与HPV1 6 有协同致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癌中HPV16、18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p53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16、18型D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p53蛋白产物在细胞核中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组中HPV16、18 DNA总阳性率为48.89%(22/4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22%(28/45).HPV16、18型感染组及p53蛋白过度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期、生存率均低于无HPV感染组(P>0.05)及无p53过度表达组(P<0.05).结论 HPV16、18型感染、p53基因突变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在一定程度上与HPV感染、p53表达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关系.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PCR技术检测32例口腔鳞癌、14例口腔白斑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HPV16、HSV-Ⅰ及HCMVDNA.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HPV16、HSV-Ⅰ及HCMVDNA感染率分别为0%、35.7%、50.0%,40.0%、50.0%、43.3%和0%、14.3%、28.1%,口腔鳞癌及白斑组织中HPV16-DNA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口腔,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但HSV-Ⅰ和HCMVDNA在口腔疾患中的检出率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PV1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相关;HSV-Ⅰ和HCMV可能参予口腔鳞癌的发生及发展,并且与HPV16有协同致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致癌因子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极大关注,目前已分离鉴定出50种类型。本文综述了两年来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癌中关于HPV的研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口腔癌症病因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小型无包膜的双链环状DNA肿瘤病毒,根据其伴随上皮损伤的恶性程度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形成的最重要因素,75%的OSCC中可检测到高危型HPV16。HPV16全长基因组分为早期区(E区)、晚期区及非编码调节区,其中E区包括8个开放阅读框,即E1~E8。HPV16E5基因引起细胞融合并形成双核细胞,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征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HPV16E5蛋白作用机制中的关键部分,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进程。肿瘤细胞中存在着EGFR过表达现象,一些抗癌药物抑制EGFR表达可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环加氧酶(COX)2是一种可在人体中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和促进血管形成的酶,HPV16E5蛋白与EGFR协同诱导COX2表达,共同参与肿瘤的恶性转化进程。本文就HPV与口腔肿瘤、HPV16E5基因的功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黏膜高危型HPV-16、HPV-18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且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口腔鳞癌中HPV的感染率和亚型的分布尚不十分清楚。作者系统查阅了目前已经发表的有关HPV在正常口腔黏膜或口腔鳞癌中感染率和亚型分布的文献资料,对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s)是头颈部癌的病因之一。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恶变是由HPVs与癌发生因子持续作用引起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口腔疣状癌、扁桃体癌和舌癌与HPVs密切相关。本文对HPVs作为致癌因子及其分子和细胞学基础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曾同 《口腔医学》2015,35(12):993-998
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属于乳头状瘤病毒科,与人类疾病紧密相关,对它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百年之久,但在口腔黏膜病领域尚属起步阶段。该文就口腔黏膜病的HPV感染情况、HPV+口腔黏膜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某些型存在于正常或异常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中。已证实HPV—2,4,6,7,11,13,16,18.32,57型与口腔粘膜增生有关,如:乳头状瘤、寻常疣和局部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本文作者用Southern印迹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从正常人、发生异常以及患口腔粘膜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口腔活检组织中检测出HPV—4,16,18型DNA。在39份原发性口腔癌患者的口腔活检组织中,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出HPV-16 DNA1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乳头状瘤(SC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炎症、增生及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在20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单纯增生10例,伴糜烂10例)、20例口腔乳头状瘤(单纯增生10例,伴糜烂10例)、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Fromowitz法计数阳性细胞。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OX-2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舌背斑块型扁平苔藓中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糜烂型扁平苔藓中50%为中度阳性表达,40%为强阳性表达。在口腔乳头状瘤中,同样发现单纯增生的乳头状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合并炎症的乳头状瘤组织中均有COX-2的高表达。本实验结果显示,糜烂型扁平苔藓组及乳头状瘤组与鳞癌组相比较,COX-2的强阳性表达无率明显差异。但COX-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细胞与糜烂型扁平苔藓组及乳头状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扁平苔藓组和乳头瘤组炎症程度与COX-2的高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随着炎症加重,COX-2的表达加强。口腔鳞癌中炎症程度与COX-2的高表达无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口腔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的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V16-E6基因在口腔粘膜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地高辛标记的HPV16-E6的寡核酸探针分别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口腔粘膜白斑组织,宫颈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进行原位杂交,以检测各组织中HPV16型的DNA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HPV16阳性率46.67%;口腔粘膜白斑组织阳性率60%。HPV16E6基因阳性信号集中分布于癌细胞胞核中。结论:原位杂交方法可用来检测OSCC组织中HPV16型DNA的存在并能准确组织定位;较高的阳性率进一步支持高危型HPV16型的感染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在癌前病损组织中的高危型HPV16的检m率高于口腔鳞癌组织,说明HPV在口腔鳞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病毒之一,研究表明HPV与某些人类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对HP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在口腔中的表现和可能性致病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6型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对口腔上皮细胞Rb,p16 ,CyclinD1表达的影响,以明确HPV16在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Western印迹检测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中HPV16E6、E7、Rb,p16,CyclinD1蛋白表达,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偶联检测HIOEC中HPV16E7-Rb复合物形成情况。结果HIOEC表达HPV16E6,E7蛋白;HIOEC出现去磷酸化Rb堆积,HPV16E7和去磷酸化Rb形成复合物;p16,CyclinD1蛋白表达无改变。结论 HPV16E7在HPV16诱导的口腔上皮细胞永生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