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丹东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1种,发病数为6209例,发病率为254.69/10万;死亡13例,死亡率为0.53/10万;病死率为0.21%。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5264例,发病率为215.93/10万;丙类传染病6种945例,发病率为38.76/10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鲁山县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做好疫情预测和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鲁山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鲁山县共报告传染病20种,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数3 320例,报告发病率383.83/10万,报告死亡病例9例(艾滋病8例,狂犬病1例),死亡率1.04/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5种,报告发病数1 502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45.24%,年发病率为173.65/10万,报告发病主要病种为乙肝、肺结核、丙肝;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报告发病数1 818例,年发病率为210.18/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54.76%,报告发病主要病种为手足口,其他感染性腹泻;2010年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手足口、乙肝、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结论应加强对鲁山县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麻疹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郑绍军  秦继龄  董双 《河北医药》2016,(8):1253-1256
目的:分析昌黎县2004至2013年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昌黎县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整理,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昌黎县10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2种8059例,其中乙类15种5684例,丙类7种2375例,年均发病率145唵.10/10万。死亡12例,年均病死率0.22/10万,病死率0.15℅,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为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农民以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为主,散居儿童和学生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病种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3∶1。6~8月份为发病高峰,1~2月和10月份发病较低。结论昌黎县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是重点防控人群,需进一步采取疾病监测、预防知识宣传、疫苗接种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辽宁省义县的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进而将依据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及时防控提供。方法采取描述式的流行病学受到计算和研究义县2011年~2015年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疫情信息报告。结果义县2011年~2015年不存在甲类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有2565例,记载死亡的疫情信息报告有3例,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年发病概率是116.59/10万,其死亡概率是0.14/10万,而病死概率是1.19%。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45.77/10万),乙型肝炎(25.09/10万),甲型肝炎(12.23/10万),出血热(11.45/10万)和布病(8.00/10万)。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中最主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有1069例,占据41.68%;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826例,占发病总数的32.20%;肠道传染病共报告396例,占发病总数的15.44%;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共报告274例,占发病总数的10.68%。结论对呼吸道相关传染病、血液传播相关疾病和性传播相关疾病、肠道相关传染病予以积极防控为义县之后进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需增强对布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5.
韦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531-532
目的了解靖西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法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7~2011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口资料来源于靖西县统计局县5年平均人口数62.98万。5年来该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9301例,发病率为612.95/十万;其中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6种15252例,年均发病率为484.36/十万。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4049例,年均发病率为128.59/十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15.92/十万,居各类传染病分类构成首位,占全部法定传染病的51.54%,呈逐年上或趋势;分类构成位居第二的是呼吸道传染病,5年报告4282例,年均发病率为135.98/十万。肠道传染病5年发病率升降不明显。主要病种为乙肝、肺结核、感染性腹泻病3种。结论靖西县5年来的传染病以乙类为主,血源性传染病上升最快的是梅毒,淋病、艾滋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乙类应加强对乙肝、病梅毒,淋病、艾滋病、肺结核的控制;丙类传染病应加强对腮腺炎、水痘、病毒性感染性腹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揭西县2009至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9种13 03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18.69/10万,年平均死亡率0.73/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年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梅毒.结论 5年间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8年阳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阳春市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8年阳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阳春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12种1519例,死亡17例,发病率为163.00/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为57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依次是:肺结核(948例)、肝炎(285例)、痢疾(104例)、梅毒(100例)、淋病(27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6.38%(1464/1519)。结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肺结核、乙型肝炎、性病的监测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8.
洪波  吴少辉  刘霞  黄亚铭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377-378,381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2004—2011年乙丙类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乙丙类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全县2004—2011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4种,患者数18 427例,年均人群报告患病率为269.39/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患者数13 416例,年均人群报告患病率为196.13/10万,年均人群报告患病率居前5位的是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痢疾。传染病死亡人数171例,年均人群死亡率为2.50/10万,其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死亡人数占65.50%,狂犬病死亡人数占26.90%。结论该县2004—2011年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特别是梅毒和AIDS病例数增多明显,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磐安县近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区域传染病防控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磐安县2004—2013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磐安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4509例,死亡11例,年均发病率为240.6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59/10万。2004—2007年磐安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8—2013年呈波动状态,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淋病和梅毒居前五位。结论掌握区域内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特征,有助于科学防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2年某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发生水平及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县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某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1448例,死亡2例,报告率为257.15/10万,死亡率为0.35/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0种;乙类12种830例,死亡2例;丙类传染病6种658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数量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肝、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结论: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肝、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是严重危害某县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该区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方法疫情资料来自该区2010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该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5086例,死亡16例,发病率为1539.50/10万,死亡率为4.84/10万,病死率为0.31%,与2009年相比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上升5.48%、218.42%、201.82%。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2种3455例,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1631例,居前5位的病种为乙型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丙型肝炎、梅毒,其中7月发病数相对较多,0~9岁组发病数最高。血源及性传播类传染病与2009年相比上升37.66%;肠道传染病下降20.43%;呼吸道传染病下降16.10%。结论病毒性肝炎仍为该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大重点人群监测;继续开展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发热患者的管理和监测,加强肺结核的归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书贤  刘洋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114-2117
目的:了解和分析2018年苏州市姑苏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8年度苏州市姑苏区法定传染病5 860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8年所报告的法定传染病5 860例中,其总发病率为523.2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为211.51/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11.69/10万;全区8个街道均有病例分布,肠道传染病发病例数为最多,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顺位位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梅毒、乙型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淋病;全年度的第一个发病高峰在6月份,而9月份则出现次高峰;男性人群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商业服务人群为主。结论:除加大对手足口病和梅毒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之外,还需进一步加强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及其他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  相似文献   

13.
王立杰  赵芳 《北方药学》2012,9(7):81-81
目的:掌握集安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态势,为我市制定传染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对集安市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种988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414.9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细菌性痢疾;丙类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最高。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及细菌性痢疾及手足口病是我市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该区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方法 疫情资料来自该区2010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该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5086例,死亡16例,发病率为1539.50/10万,死亡率为4.84/10万,病死率为0.31%,与2009年相比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上升5.48%、218.42%、201.82%.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2种3455例,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1631例,居前5位的病种为乙型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丙型肝炎、梅毒,其中7月发病数相对较多,0~9岁组发病数最高.血源及性传播类传染病与2009年相比上升37.66%;肠道传染病下降20.43%;呼吸道传染病下降16.10%.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为该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大重点人群监测;继续开展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发热患者的管理和监测,加强肺结核的归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白云区2011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现况研究)对白云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白云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9种1104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97.02/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0种1470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661.51/10万。2011年白云区法定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434.52/10万)、病毒性肝炎(221.90/10万)、肺结核(168.63/10万)。按发病系统分,发病最高的是肠道传染病(占50.51%),第二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6.40%),第三是呼吸道传染病(占21.88%)。传染病总体发病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组在0~1岁;高发月份在5~7月。结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肠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某部驻地阜新市传染病发病规律,给驻阜部队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阜新地区1996~2005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驻地传染病流行概况1996~2005年阜新市共报告发生甲、乙类传染病17种,10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5.15/10万。甲类传染病中霍乱4例;乙类传染病16种共33541例,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174.71/10万。甲类传染病无死亡;乙类传染病死亡28例,死亡率为0.15/10万,病死率为0.08%。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74.50/10万)、细菌性痢疾(56.35/10万)、肺结核(31.23/10万)、淋病(9.96/10万)、猩红热(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集安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集安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51068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449.57/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三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细菌性痢疾,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的37.45%、16.10%和8.80%,丙类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最高,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0.97%.结论 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及细菌性痢疾及手足口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永仁县2004~2008年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规律及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结果:5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1174例,死亡10例(乙型肝炎2例,艾滋病8例),年平均发病率0.22457%,死亡率0.00191%,病死率0.85000%;丙类传染病6种435例,无死亡,年均发病率为0.08321%;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6种739例,占发病总数的45.93%;肠道传染病共报告5种443例,占发病总数的27.53%;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4种421例,占发病总数的26.17%;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共报告3种6例,占发病总数的0.37%。结论:永仁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评价本地区传染性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防控体系。方法对2011年本地区传染病传染性疾病报告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全年本地区报告传染病11种1250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280.09/10万,总死亡率4.12/10万。乙类传染病即时报告率为89.4%,丙类传染病为61.1%,而报告时间间隔最长的为丙类传染病。结论本地区传染性疾病突发事件主要为乙类与丙类传染疾病,应急防控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我们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硬软件设施,做到早发现和早报告等有效措施,就能很好的防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市传染病发病情况,制定相应控制措施,特对我市1987-1998年法定传染病进行初步分析,报道如下。l对象与方法1987~1998年牡丹江市居民从口数来自市统计局)根据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上报市站的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月报,年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2调查结果1987-1998年我市报告法定传染病病种12-14种,共计60273例,死亡30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77if0万,死亡率为0.87110万,病死率为0.50o/o12年疫情统计结果表明,我市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987年报告发病率为268.68/10万,到!998年报告发病率149‘1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