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对181例头颈部皮肤黑瘤,伴有可疑或确诊颈淋巴结转移而采用改良性颈廓清术治疗者进行了术后非随机的回顾性分析。原发病变在耳部、头皮、面上部者,颈廓清时多一并将腮腺浅叶切除。对切下的淋巴结的病理特征作了检查。全部颈廓清病例至少保留了副神  相似文献   

2.
伴有颈部转移的头颈部较小的或原发部位不明的肿瘤治疗是个棘手的问题。虽然原发部位仅用放疗常能取得较好效果,但根治肿瘤常需手术加放疗。对1986~1996年间26例采用放疗后行颈部廓清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方法:首先对肿瘤原发部位和颈部行放疗(原发部位剂量约7000cGy,颈部剂量约6000cGy,个别尚需辅以化疗),其后6~8周对肿瘤原发部位反复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活检,如活检冰冻切片阴性即行颈廓清术。4例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7例行改良颈部廓清术(MRND)保留第颅神经(CN),5例行MRND保留CN和胸锁乳突肌(SCM),8例行MRND保留CN和SCM及颈…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晚期肿瘤伴有大于3cm直径或被膜破裂的颈淋巴结转移,其有效治疗通常包括原发肿瘤的广泛切除和根治性颈廓清,并随之行术后放疗。这些病人中有肿瘤侵及颈动脉者,颈廓清时应同时切除颈动脉;这就可能会由于脑缺血而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作者于1972~1991年间为7例病人作了根治性颈廓清伴颈动脉切除术,并同时用自体静脉(8例次)和动脉(1例次)进行血管移植重建术。所有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岁,6例为上呼吸一消化道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另1例原发部位不明。为了评估咽旁间隙及颈部肿瘤的浸润,检查包括C…  相似文献   

4.
1965~1986年,为1 081例连续的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头颈部鳞癌病人施行了1 119次根治性颈廓清术。通过分析转移性颈淋巴结的分布情况来探讨上呼吸道鳞癌颈淋巴结的转移方式,为改良性颈廓清术提供理论基础。1 081例中,男性占71%,女性占29%,年龄12~95岁,中数59岁。原发肿瘤的部位如下:位于口腔者501例,口咽207例,喉咽126例,喉247例。343例临床N_0的病人接受了选择性根治性颈廓清术。其中33%(113/343)经组织学证实颈部有微转移(micrometastasis);776例N+的病人接受了治疗性根治性颈廓清术,其  相似文献   

5.
自60年代以来,关于根治性颈廓清术控制颈部转移癌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有人提出怀疑。为了评价这种手术的远期效果,作者回顾了1948~1983年经治的307例因罹患头颈部鳞癌而施行单纯根治性颈廓清的病例(不包括手术前或手术后放疗者)。307例中,男232例,平均年龄60.4岁,女75例,平均年龄78.6岁。双侧颈廓清术31例,因此,307例病人共接受338次根治性颈廓清术。肿瘤的原发部位包括龈、舌、口底、喉、唇、扁桃体、腭、颊、鼻、耳、腮腺等,其中Ⅰ期病变53例,Ⅱ期43例,Ⅲ期162例,Ⅳ期80例。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4月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1970~1982年13年期间颈廓清术的临床资料。有171例病人共做186侧颈廓清术,其中单纯颈廓清39例,原发肿瘤切除同时颈廓清132例。原发肿瘤部位在口腔61例,口咽部10例,下咽部10例,鼻咽部4例,喉部29例,涎腺18例,皮肤16例,甲状腺13例,不明10例。触及颈部包块者150例,其中同侧包块126例,对侧包块9例,双侧包块15例。颈部无包块者21例行选择性颈廓清。139例术前均接受过放  相似文献   

7.
作者为探讨头颈部大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低血钙的发生率,对三组病例作了回顾分性析。第1组17例,曾行全喉切除并保留或部分保留甲状腺;第2组6例,行全喉切除术后曾有气管造口处复发而行纵隔廓清术或全喉切除术同时行纵隔廓清术;第3组30例,曾行喉咽食管切除和咽-胃吻合术,其中3例加做纵隔廓清术。全邮患者术前血钙、磷、蛋白质均正常。全部53例中术后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_2者24例,仅需补充钙剂者3例。总计27例术后持续性低血钙,平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为51%。第1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最低(12%),17例中仅2例需同  相似文献   

8.
根据显微病理学研究,对于五年以上头颈恶性肿瘤经历颈廓清手术患者的颈部标本进行了回顾性综述。患者术前行放疗或化疗的除外,在135例患者的164个颈部标本中,(2例行双侧颈廓清术),85个右侧,79个左侧颈部标本。由显微镜记录淋巴结数目,根据颈廓清类型分为4组,第一组为58例行根治性颈廓清术;第2组为SO例保留了副神经的颈廓清术;第3组为保留了副神经和颈内静脉的15例;第4组33例保留了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功能性颈廓清术,其余的8例行不同的改良性颈廓清术。术后每个标本发现淋巴结的数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第1组34…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提高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总结颈廓清术中保留颈内静脉的临床经验。方法 :88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中 ,在原发灶切除同时 ,共进行 146侧 (双侧 116例 ,单侧 30例 )颈廓清术 ,其中改良颈廓清 (MND)10 6侧 ,根治颈廓清 (RND) 4 0侧。双颈廓清术 5 8例 ,其中同期双颈廓清 32例 ,18例保留双侧颈内静脉 ,14例保留一侧颈内静脉 ;分期双颈廓清 2 6例 ,第一次均为 RND,第二次均为 MND。 30例行一侧颈廓清术 ,术中均保留颈内静脉。结果 :患者 3年生存率同期双颈廓清 81.5 % (2 2 / 2 7) ,分期双颈廓清 6 0 .9% (14/ 2 3) ,一侧颈廓清 75 % (15 / 2 0 )。5年生存率同期双颈廓清 6 1.5 % (16 / 2 6 ) ,分期双颈廓清 40 .9% (9/ 2 2 ) ,一侧颈廓清 70 .6 % (12 / 17)。 MND最大淋巴结直径≤ 3cm,术后复发率 12 .9% (11/ 85 ) ,>3cm者复发率为 47.6 % (10 / 2 1) ,总复发率为 19.8% (2 1/ 10 6 )。 RND术后颈淋巴结复发率为2 2 .5 % (9/ 40 )。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常有双颈淋巴结转移 ,需行双颈廓清术 ,并必须保留一侧颈内静脉。在淋巴结小于3cm ,肉眼观与颈内静脉无粘连时保留颈内静脉 ,不增加淋巴结复发率 ,减少并发症 ,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17年(1969~1986)间因颈部、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伴颈淋巴结转移而施行根治性颈廓清术的394例(男293,女101;年龄12~88岁,平均58.8岁),作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83例(No)根据原发肿瘤范围或部位估计有微小转移,施行了选择性颈廓清术。167例(42.4%)原发肿瘤和颈部曾接受放疗。其中有些接受有计划的术前放疗,有些在放疗失败后行抢救性手术。伤口裂开54例(13.7%)。伤口裂并与 T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头颈部晚期恶性瘤有固定淋巴结者,不适于手术切除,应在原发病区及颈淋巴结处,采用足量灭瘤剂量放疗。治疗后6周复查.淋巴结常显著缩小,其活动度亦增加,所以可进行常规的颈廓清术。另一种不常用的方法为:为了便于固定淋巴结的标准颈廓清术及局部病变切除术,作良好的癌肿切除术,术前不用放疗。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均认为手术将有效地改进其存活率。以往文献对此并无专题讨论,为此,作者对  相似文献   

12.
费声重 《耳鼻咽喉》1994,1(4):251-251
在根治性颈廓清术中,副神经属于常规切除之列。但是否完全必要?有人曾经观察研究。如Skolnic通过对51例头颈癌(喉癌40例,梨状窝癌2例,口腔癌9例)颈廓清术切除的标本进行研究,无1例有颈后三角转移。说明这些部位癌瘤不向颈后三角转移。因此氏认为,在选择性颈廓清术时,颈后三角和副神经可全部保留,不会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06年Crile首倡采用切除颈部淋巴组织及其周围的非重要结构来治疗头颈部癌以来,关于选择性颈廓清的指征、时机及其治疗头颈部癌的价值等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选择性颈廓清术的国外文献,以期得到新的启发。临床上无颈淋巴结转移时,在切除原发癌的同时,切除一侧或双侧的颈淋巴结,称为选择性颈廓清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缩写为END)或预防性颈廓清术。 60年代提出把病变超出真声带的喉癌作为END的指征,曾是许多学者一致赞同的观点。近10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放疗技术的改进以及重视原发癌切除术后的随访工作,持不同意见的学者逐渐增多。重新讨论END在治疗头颈部癌中的作用,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颈廓清术目的在于尽可能彻底地清除来自头颈部癌的转移的淋巴结。经典性手术需要牺牲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不少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头颈部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临床摸不着或淋巴结大小不超过3cm直径者,采用改良根治性颈廓清术是可取的,即术中保存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其术后效果与标准根治性颈廓清术相当,而对其预后无不良影响。作者们自1977年以来为48例各种头颈部鳞癌  相似文献   

15.
根治性颈廓清术切除的范围一般包括颈部的六个三角区内的淋巴组织及邻近的颈内静脉、副神经、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等。根据头颈部淋巴系统的解剖特点、喉癌病人的临床观察以及国内外对喉癌颈廓清手术治疗中有关文献报道,我们在1989-1991年间对21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病人做了喉部分切除、全喉切除及保留颌下三角区组织的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期实施双颈淋巴廓清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可能性.方法头颈部癌伴双颈淋巴转移,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一期行双颈淋巴廓清术.根据淋巴结的大小及分布范围,分别采用4种术式,(1)经典性全颈清扫术;(2)改良性全颈清扫术;(3)分区性颈清扫术;(4)颈扩大清扫术.结果经随访,3年生存率为62.1%(23/37),5年生存率为37.8%(14/37).并发症有乳糜漏2例,血肿2例,颈皮瓣延期愈合1例,严重面部软组织水肿5例.无因手术而死亡或偏瘫者.结论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至少)保留一侧颈内静脉,同期行双颈淋巴廓清并发症不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喉癌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因素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应用χ2检验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14例喉癌的临床复发因素并分析其中23例复发喉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χ2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喉癌术后复发与原发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以及T分期有关,与首次手术方式无关;Loge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是喉癌复发的高危因素。23例复发性喉癌中,喉癌局部复发13例,颈淋巴结转移7例,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3例。治疗采取放疗、部分喉切除、(扩大)全喉切除及(或)颈廓清术。局部复发组随访5年13例中8例生存,3例死亡,2例失访;颈淋巴结转移组7例中4例生存,2例死亡,1例失访;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3例,1例存活,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 喉癌手术后复发与原发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阳性切缘有关;喉癌术后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明确有无复发;对复发性喉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总结颈廓清术中保留颈内静脉的临床经验,方法:88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上,在原发灶切除同时,共进行146侧(双侧116例,单侧30例)颈廓清术,其中改良颈廓清(MND)106侧,根治颈廓清(RND)40侧,双颈廓清术58例,其中同期双颈廓清32例,18例保留双侧颈内静脉,14例保留一侧颈内静脉;分期双颈廓清26例,第一次均为RND,第二次均为MND。30例行一侧颈廓清术,术中均保留颈内静脉,结果:患者3年生存率同期双颈廓清81.5%(22/27),分期双颈廓清60.9%(14/23),一侧颈廓清75%(15/20),5年生存率同期双颈廓清61.5%(16/26),分期双颈廓清40.9%(9/22),一侧颈廓清70.6%(12/17),MND最大淋巴结直径小于等于3cm,术后复发率12.9%(11/85),>3cm者复发率为47.6%(10/21),总复发率为19.8%(21/106),RND术后颈淋巴结复发率为22.5%(9/40),结论:声门上型喉癌常有双颈淋巴结转移,需行双以基廓清术,并必须保留一侧颈内静脉,在淋巴结小于3cm,肉眼观与颈内静脉无粘连时保留劲内静脉,不增加淋巴结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保留耳大神经及枕小神经的功能性颈廓清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在颈廓清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及枕小神经对病人术后耳廓及面颈部皮肤感觉功能及颈淋巴结复发转移癌的影响。方法将60例已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需切除原发灶加功能性颈廓清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保留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组(A组),与不保留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组(B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术后A组病人主诉耳颞部麻木感明显低于B组(P<0.01),对温觉和痛觉敏感性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淋巴结再发转移癌A组为15.6%,B组为17.9%,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颈淋巴结廓清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可以保护病人的耳颞部皮肤感觉,减少麻木不适感,并不增加淋巴结转移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们结合同侧标准的根治性颈廓清术探讨对侧肩胛舌骨肌上颈廓清术的价值。手术范围包括颏下,下颌下,颈动脉三角及肩胛舌骨肌前腹以上的颈内静脉淋巴结和腮腺下极淋巴结。临床材料:对侧肩胛舌骨肌上强廓清术共247例,原发部位包括口腔、咽、喉的恶性疾病。57例因资料欠缺,13例因对侧颈部手术前临床检查不详剔除。剩余177例,均为对侧颈部临床检查阴性者。66例手术前曾接受颈部放疗,其中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