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在恶性肿瘤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在恶性肿瘤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作为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指标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对 1 0 0例正常健康者 ,2 63例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的IS %值 (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 )进行分析。结果 :外周血T淋巴细胞IS %值在正常人与肿瘤患者之间的表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带瘤的和不带瘤的恶性肿瘤患者之间、健康者中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不同性别的健康者及恶性肿瘤患者中、不同部位肿瘤之间、不同细胞类型肿瘤之间、肿瘤组中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IS %值与肿瘤细胞的存在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与性别、不同部位肿瘤、不同细胞类型无关 ,可以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及监测病情发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恶性肿瘤8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体(rDNA)转录活性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有无临床价值,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全部经病理证实的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80例,以122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对照,采用微量全血培养72小时后制片,计算机分析细胞核的银染核仁积分面积/细胞核积分面积(I.S),银染核仁积分光密度/细胞核积分光密度(I.O.D).[结果]非肿瘤组I.S(9.01±2.34)%,I.O.D(8.05±2.03)%;肿瘤组I.S(5.98±1.82)%,I.O.D(4.56±1.95)%,差异显著(P<0.01).非肿瘤组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颗粒大,数目多,染色深,大部分超过5个/核.而肿瘤组颗粒较小染色浅,在1~3个/核,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消化系恶性肿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的嗜银强度明显低于非肿瘤患者,说明消化系恶性肿瘤rDNA转录活性明显低于非肿瘤患者.因此,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即I.S%),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88±6.05%)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8±0.72%)和乳腺炎症患者(9.58±0.68%)(P=0.000);乳腺炎症患者AgNOR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P=0.000);健康人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AgNOR阳性率(65.00%)明显优于CA153(17.50%)和CEA(12.50%)的阳性率(P=0.000).AgNO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AgNOR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客观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在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制作银染T淋巴细胞涂片 ,显微镜下选取转化良好的T淋巴细胞 ,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Ag NORs含量 (Ag NORs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 ,即I /S % )。结果 检测 6 6例正常人、11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 2 5例良性肿瘤患者 ,发现 :(1)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Ag NORs含量与良性肿瘤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均值分别为 :7.0 9± 0 .79、6 .31± 0 .75、5 .4 4± 1.13。 (2 )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与鼻咽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鼻咽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 6 2 .86 %、71.4 3%、6 6 .6 7%、70 %。 (3)观察 6 7例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的不同阶段 ,发现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患者的T淋巴细胞Ag NORs均值分别为 4 .38± 1.16和 4 .16± 1.2 7,较放疗前 (均值 5 .5 5± 1.2 0 )低 ,但放疗一年后有所上升 (均值 5 .75± 0 .4 8)。 (4)观察 2 8例食管癌患者的不同治疗阶段 (术前、术后七天和术后一月 ) ,发现其T淋巴细胞AgNORs值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分别为 :5 .2 3± 1.16、5 .11± 1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探讨其对乳腺癌术后随访和预后监测的意义。方法利用CIAS-1000型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及相关的细胞培养、银染等技术,对20例健康人、20 例炎症患者和11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以核仁积分面积与细胞核积分面积的比值(I.S%)和核仁银染积分光密度与细胞核银染积分光密度的比值(I .O.D%)表达。结果炎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升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转移和/或复发时,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可以做为乳腺癌术后随访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附11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 ,探讨其对肺癌辅助诊断、治疗结果判定和预后监测的意义。方法 利用CIAS 10 0 0型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及相关的细胞培养、银染等技术 ,对 2 0例健康人、2 0例炎症患者和 112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分析 ,结果以核仁积分面积与细胞核积分面积的比值 (I .S % )和核仁银染积分光密度与细胞核银染积分光密度的比值 (I .O .D % )表达。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下降 ,与健康人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肿瘤转移和 /或复发时 ,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一步下降 (P <0 .0 5 )。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可以做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治疗疗效的判定和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8.
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LAK细胞表型和杀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玉宁  杨科 《白血病》1997,6(1):7-9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及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别检测了30例脐血和30例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LAK细胞表型及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脐血CD3、CD2及HLA-DR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而CD4、CD8、CD4/CD8、CD16、CD25及CD50的表达与成人外周血相似。经IL-2诱导后,脐血LAK细胞表型较诱导前CD8、CD16、CD25及HLA-DR表达均明显增加,脐血LA  相似文献   

9.
胡继旺  顾益群 《肿瘤》1997,17(2):107-108
不同个体淋巴细胞转化成LAK细胞活性观察胡继旺顾益群吴吉勇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肺科医院肺癌免疫研究室(上海200433)关键词淋巴细胞LAK细胞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经淋巴因子激活后能转化成具有较高抗瘤活性的杀伤细胞[1]即LAK细胞,用MT...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I林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探讨其对乳腺癌术后随访和预后监测的意义。方法利用CIAS-1000型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及相关的细胞培养、银染等技术,对20例健康人、20例炎症患者和11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以核仁积分面积与细胞核积分面积的比值(I.S%)和核仁银染积分光密度与细胞核银染积分光密度的比值(I.O.D%)表达。结果炎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升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转移和/或复发时,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可以做为乳腺癌术后随访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及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别检测了30例脐血和30例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LAK细胞表型及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脐血CD3、CD2及HLA-DR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而CD4、CD8、CD4/CD8、CD16、CD25及CD56的表达与成人外周血相似。经IL-2诱导后,脐血LAK细胞表型较诱导前CD8、CD16、CD25及HLA-DR表达均明显增加,脐血LAK细胞杀伤活性较成人外周血LAK细胞低。  相似文献   

12.
用^3H—TdR掺入法测定了6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并与20例健康成人血清对照,结果:20例健康成人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65.85&;#177;3.55%,62例恶性肿瘤患者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49.34&;#177;6.27%,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lt;0.01);48例有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49.60&;#177;6.60%,与健康成人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lt;0.01);14例无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48.47&;#177;5.11%,与健康成人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lt;0.01);与有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gt;0.05)。  相似文献   

13.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1085-1087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患者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检测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检测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正常人、73例初治、11例复发和(或)转移及32例放射治疗后随诊鼻咽癌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并对部分初治患者放射治疗前、期间及后的Ag-NORs含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以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I.S%)表达。结果 各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复发与初治和随诊患者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Ⅲ、Ⅳ期患者Ag-NORs含量低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射治疗期间Ag-NORs含量较放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放射治疗后与放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在鼻咽癌患者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甚至诊断和分期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LAK细胞的发现解决了以往难以得到足够量的抗肿瘤效应细胞,获得了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的新进展。本文进行了LAK细胞治疗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对3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进了评价,其杀瘤效应取得了令人鼓午的成果,证明LAK细胞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5例胸腺肽α1治疗组 :胸腺肽α1用法为 1.6mg/次 ,皮下注射 ,每周 2次 ,中位疗程为 3.5个月。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含量 (I .S %值 )作为为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状况的指标。对照组 :15例正常人。未治疗组 :15例恶性肿瘤但未接受胸腺肽α1治疗患者 ;对其45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含量进行检测 ,并对治疗组应用胸腺肽α1前后的Ag NORs含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含量显著高于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患者 (P <0 .0 1) ,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 ;治疗组患者应用胸腺肽α1后Ag NORs含量较用药前明显提高 (P <0 .0 5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下降 ,应用胸腺肽α1可调节和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v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eNORS)嗜报染色方法,研究了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活性。结果发现该癌的PCNA指数分别为:Ⅰ级11.7%(n=17.x±1.93),Ⅱ级21.95%(n=17.x±2.11),Ⅱ级48.63%(n=17,x±1.85),三组比较,经H检验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每核AgNORS平均数分别为:Ⅰ级4.56(n=17,x±0.06),Ⅱ级6.63(n=17,x±0.09).Ⅲ级9.73(n=17,x±0.34),三组比较,经H检验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51个膀胱癌标本的每核AgNORS平均数和PCNA指数作相关性分析,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r=0.646,p<0.005)。结果证明PCNA指数和每核AgNORS平均数与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PCNA指数和每核AgNORS平均数越高。提示PCNA和AgNORS染色可提高膀胱癌组织学分级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评估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层、交叉对照法将 13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 (70例 )和B组 (6 7例 ) ,其中A组第 1周期化疗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 ,即A1组 ;第 2周期单纯化疗 ,即A2组。B组第 1周期单纯化疗 ,即B2组 ;第 2周期化疗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 ,即B1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化疗前 1周内、化疗后第 3、8、15天进行AgNORs检测 ,计算 2 5~ 30个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核周银染面积的比值。结果 :化疗前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下调 (5 79± 0 6 6、5 6 1± 0 5 8) ;化疗后T淋巴细胞AgNORs随时间的推移而显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第 3~ 8天下降最明显 ,第 15天开始恢复至化疗前的水平。而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宜于第 8天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明显升高 (5 34± 0 77) ,与同期单纯化疗组 (4 6 2±0 6 3)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与第 15天AgNORs水平 (5 6 8± 0 4 9)对照分析 ,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艾迪注射液具有缩短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T淋巴细胞AgNORs下调的时间 ,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0.
王骏  张锦坤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2):907-90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DC)是一种高效的抗原呈递细胞,它在抗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已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成功分离获得人外周血DC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浓度的DC对LA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旨在探索DC提高LAK细胞活性的最适剂量,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