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102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情况,分早期组(发病后24h内手术22例)、中期组(发病后24~48h手术60例)、延期组(发病48h后手术20例)。结果早期组无肠管坏死,住院时间平均9d;中期组局部肠管坏死10例占19.6%,平均住院时间10.5d;延期组肠管坏死9例占45%,住院期间复发再手术2例占9.5%,平均住院时间13d,早期手术组治愈率100%,死亡率为0,中期组治愈率96.67%,死亡率为3.33%,延期组治愈率90%,死亡率为10%。结论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最好发病后24h内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102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情况,分早期组(发病后24h内手术22例)、中期组(发病后24~48h手术60例)、延期组(发病48h后手术20例)。结果:早期组无肠管坏死,住院时间平均9d;中期组局部肠管坏死10例占19.6%,平均住院时间10.5d;延期组肠管坏死9例占45%,住院期间复发再手术2例占9.5%,平均住院时间13d,早期手术组治愈率100%,死亡率为0,中期组治愈率96.67%,死亡率为3.33%,延期组治愈率90%,死亡率为10%。结论: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最好发病后24h内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0例急性肠梗阻诊治情况,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程长短:初期(总共20例,发病后3d内手术12例),中期(总共40例,发病后3~7d手术38例),晚期(20例,发病7d后手术18例)。结果初期组未出现肠管坏死,住院时间平均9d;中期组局部肠管坏死10例占25%,平均住院时间12.5d;晚期组肠管坏死9例占45%,平均住院时间13d,初期手术组治愈率100%,病死率为0,中期组治愈率96.67%,病死率为3.33%,晚期组治愈率90%,病死率为10%。结论根据肠梗阻的病情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诊疗措施对于急性肠梗阻的预后至关重要。腹膜炎体征明显者最好发病3d内手术,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在3~7d内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愈肠梗阻108例,占同期住院肠梗阻病人的17.4%,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108例,男性74例,女性34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9岁,平均36岁。1.2病因粘连性肠梗阻67例,异物堵塞及蛔虫团32例,腹腔结核6例,其它3例。1.3保守治疗时间及结果本组全部治愈,保守治疗时间最长5天,最短6小时。24小时内治愈者38例,24~48小时以内治愈者53例,48小时以上治愈者17例。1.4保守治疗指征①全身情况好,体温、脉搏、血压、血象基本正常。②单纯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早期。③无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和 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 11天内。保守治疗 6例 ,梗阻缓解时间为 7~ 2 4天。手术治疗 3例 ,1例发生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后外院即行粘连肠段切除 ,术后梗阻未缓解并再次手术 ,梗阻亦无缓解 ;1例行 1次肠切除术 ,梗阻无缓解 ,经保守治疗 ,分别于 4 3天和 2 8天梗阻缓解。 1例入院后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肠管呈冰冻样 ,重度水肿 ,充血 ,粘连 ,无闭袢及坏死形成 ,未做进一步处理 ,保守治疗 30天缓解。 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 ,发生于术后 1月~ 10年不等 ,首先试行保守治疗 ,无缓解趋势 ,及时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肠管仅为单纯的粘连或粘连带压迫 ,无肠坏死及广泛的严重水肿 ,充血等症状 ,术后顺利恢复。结论 :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 ,时间 1月左右 ,除非有明确的肠坏死 ,绞窄或嵌顿等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 1~ 2天 ,症状无缓解趋势 ,应及时行手术治疗。预防因过度的保守治疗 ,使肠管发生坏死 ,重度的水肿 ,充血而发生不必要的肠切除、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和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11天内。保守治疗6例,梗阻缓解时间为7-24天。手术治疗3例,1例发生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后外院即行粘连肠段切除,术后梗阻未缓解并再次手术,梗阻亦无缓解;1例行1次肠切除术,梗阻无缓解,经保守治疗,分别于43天和28天梗阻缓解。1例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管呈冰冻样,重度水肿,充血,粘连,无闭袢及坏死形成,未做进一步处理,保守治疗30天缓解。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于术后1月-10年不等,首先试行保守治疗,无缓解趋势,及时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肠管仅为单纯的粘连或粘连带压迫,无肠坏死及广泛的严重水肿,充血等症状,术后顺利恢复。结论: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时间1月左右,除非有明确的肠坏死,狡窄或嵌顿等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2天,症状无缓解趋势,应及时行手术治疗。预防因过度的保守治疗,使肠管发生坏死,重度的水肿,充血而发生不必要的肠切除、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果:20例中有19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5—20天。平均13天。1例病人经非手术治疗16天,病情加重,经手术治疗发现小肠部分粘连,行粘连松解后10天痊愈出院。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有典型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的肠梗阻表现。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加上手术本身的创伤至炎性渗出,肠壁水肿。肠管粘连。对大多数病例来说,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同时术中,术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亦可减少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及术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我院外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2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12~36小时内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再经48~72小时的治疗,逐渐恢复排气捧便,住院5~7天出院.74例绞窄性肠梗阻,26例采取急诊手术治疗,48例经过12~24小时非手术治疗无好转者,中转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结论:针对病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成功的关键.极积有效的预防术后肠粘连,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院1969~1979年间,积累资料完整的成人急性肠梗阻528例,其中经手术证实因粘连、扭转、内疝等所致绞窄性肠梗阻339例。现就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分析。临床资料病程:本组病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较晚,平均3.4天。从入院到手术有时间记载者317例。其中误诊为单纯性肠梗阻,先行非手术治疗者12例,平均9天。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试行非手术治疗者224例,平均19.7小时。有腹膜炎或严重休克81例,平均18.6小时。临床表现:本组病例除具有急性肠梗阻一般表现之外,其特点如下:(1)腹绞痛。突然起病,呈持续性,有时放射至腰背部,病情发展迅速合并早期休克,占88%。(2)脉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的原因、治疗对策,分析再手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的3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再次手术距首次腹部手术为7~38d,平均时间为(18.42±8.91)d。其中,2例患者因术后8d切口缝合部位裂开,占6.45%;1例患者可见肠管紧密粘连,呈明显水肿样,未见明显梗阻点,占3.23%;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者占48.39%;消化系统肿瘤漏诊患者为5例,占16.13%;3例患者为陈旧性肠粘连致肠管卡压,占9.67%;1例患者遗漏肠石,占3.23%;3例患者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梗阻、合并急性阑尾炎,占9.67%;1例患者合并肠套叠,占3.23%。所有早期肠梗阻患者于再次手术后4~26d肠梗阻得到有效解除,平均时间为(12.52±6.86)d,无1例患者出现死亡。再手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占16.13%,经腹部换药等处理后均痊愈。腹部感染占19.35%,其中,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各占9.68%,经抗感染、腹腔脓肿引流等处理后痊愈。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为肠粘连,完善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较好的术后处理及护理可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肠梗阻再手术方式的恰当选择、精细的术中操作可提高肠梗阻再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9岁,平均68.7岁;病史最长为7年,最短为19小时;手术治疗共48例,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20例,占41.7%,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4例,占50%,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4例,占8.3%;住院到手术时间最长30天,最短2.5小时,平均4.2天;24小时内行急诊手术者12例,占25%,经保守治疗72小时内早期手术者16例,占33.3%,保守治疗一周以上择期手术者20例,占41.7%.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曲肽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9月我院72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奥曲肽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肠梗阻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石蜡油胃管内注入,灌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肠外营养,抗感染。奥曲肽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奥曲肽25ug/小时静脉泵入,维持24小时,至梗阻解除。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24小时胃管引流量、住院天数、中转开腹时间。结果:奥曲肽组用药后腹痛、腹胀改善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4小时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小肠内排列术)和对照组(传统肠梗阻手术)各30例。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管损伤、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肠管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优于传统肠梗阻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粘连性肠梗阻的8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粘连性肠梗阻开腹手术治疗,而对于实验组患者则予以肠梗阻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进食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还有住院时间和再发肠梗阻时间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术后的排气时间为20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8 d。此组有1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复发的状况,占32.5%,9例患者的手术创口出现了感染现象,占22.5%,平均住院时间为23.2 d。实验组40例患者在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复发,占20%,5例患者发生手术创口感染的症状,占12.5%,所有患者在术后的排气时间为25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42 d,平均住院时间为9.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有很多的优点,如身体功能恢复快和创口小以及并发症少还有后遗症少等等,而且腹腔镜肠粘松解术在治疗肠梗阻时,不仅能够使再发粘连得以减少,除此之外,还能够使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所以,由此看来,腹腔镜肠粘松解术对于治疗肠梗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197-198
目的观察小切口阑尾切除与局部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的效果和护理。方法 360例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患者,治疗组180例实施小切口手术并术中局部应用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术后均根据个体化给予相应护理。结果治疗组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7.5d。除5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或延期性线头反应外,其余患者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未发生腹腔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残端炎和切口疝等并发症。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0.7d;15例转院、10例形成肠瘘再次手术,12例切口脂肪液化,9例腹腔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切口疝。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及术中应用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效果较传统手术为优,且不增加护理负担。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梗阻患者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196例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占43.4%,肿瘤性肠梗阻占37.8%,嵌顿疝引起肠梗阻占10.7%,其他8.1%;入院后48h内手术102例,48h后手术4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死亡6例,病死率占3.1%。结论粘连和肿瘤是成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病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正确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08~2011年收治的34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病程分为实验组(72h内早期手术)和对照组(早期抗感染处理72h后延期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中转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手术中转开腹10例(5.21%),手术时间(49.6±15.4)min,住院时间(7.2±3.1)d,对照组手术中转开腹14例(9.46%),手术时间(67.6±18.7)min,住院时间(13.6±4.3)d。实验组发生肺部感染、肠梗阻、局部感染等并发症8例(4.1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肠梗阻、局部感染、胆汁漏等并发症11例(7.43%)。实验组患者中转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腹腔镜手术能降低中转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急性胆囊炎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疗原则。方法 分析13例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12例病人经保守治疗治愈,时间3~29天;1例保守治疗3天无效第二次手术,术中发现腹腔内肠管广泛粘连。无法手术,保守治疗8天后缓解。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9.
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11例。结果8例早期炎性粘连梗阻,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5d;1例小肠扭转,再手术复位治愈;1例回盲部肠套叠,再手术复位治愈;1例粘连性索带压榨,小肠绞窄坏死,行小肠切除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为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应警惕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肠绞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早期诊断要点及取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7例,发病后8 h内行手术者;B组17例,发病8 h后行手术者.均行取栓术,术中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术后应用肝素抗凝.根据肠管是否发生坏死,行或不行肠管部分切除.结果 A组取栓术后,4例小肠血运恢复正常,3例行肠切除;B组17例均行肠切除,其中12例为长段肠管切除.A组肠坏死率为42.9%,B组为100%;A组病死率为0,B组为41.2%(P<0.05).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SMAE有助于降低肠坏死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