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婵  富琦  赵文硕  杨中  张青 《北京中医药》2011,30(12):891-893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胰腺癌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 基于胰腺癌的中医证候要素,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癌毒和气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血瘀证和气滞证,其他证候要素均少见.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胰头癌与胰体尾癌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分布与转变情况,初步揭示肝癌患者手术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特点,为手术后肝癌的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肝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证候进行采集。结果:(1)基本证候分布变化结果:手术后血瘀证、气虚证变化最大,血瘀证较手术前减少6.3%,气虚证较手术前增加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证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基本证候量化评分结果:手术后气虚证增多,气虚证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证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均呈现血瘀和气虚的症状,因此需重视活血化瘀、健脾益气,但术后血瘀证有所减少,气虚证增多,应该对活血化瘀和健脾益气力度有所调整;肝癌术后中医治疗应更重视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五行音乐配合耳穴按压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按压和五行音乐集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中医证候、KPS、生活质量(QOL)等评分变化。结果:两组SAS、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KPS、QOL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音乐集体治疗配合耳穴按压疗法能缓解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其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马少军  孔棣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75-2077
目的:研究胰腺癌中医证候特点及规律。方法:将胰腺癌中医证候要素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胰腺癌早、中期以实证为主,中、晚期多虚证或虚实夹杂证。TNMⅠ期多气滞证,Ⅱ期多湿阻证,Ⅲ期多湿热证,Ⅳ期多各种虚证;胰体尾癌以气滞血瘀证常见。结论:胰腺癌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尤其TNM分期关系密切,且有规律可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血管介入栓塞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行血管介入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12例,应用"肝癌介入前后辨证分型回顾性病历调查表"收集患者介入前后的中医四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舌脉55个变量,对所有症状、体征、舌脉象等四诊信息进行样本频数统计分析,删除各证候指标中出现率2%的变量,其余变量应用分层变量聚类分析确定每类的证候要素,归纳出每类的中医证型,比较介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特点。结果介入前后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均以肝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脾虚证、阴虚证为主。介入前后基本证候整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后肝郁气滞证、湿热证较介入前明显增多,脾虚证、阴虚证较介入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肝癌血管介入栓塞化疗后患者中医病机更倾向于肝气郁滞证、湿热证,临床应重视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安胃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予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胃汤口服。2组均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近期疗效,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41.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近期疗效相当。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胃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能明显减轻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和变化,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对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2015年对相同人群进行第二次调查,共收集有效资料542例,按有无缺血性卒中分为2组,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无、特征、部位、中医证候要素差异,分析3年随访中新增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变化。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既往脑卒中患者比例高于无斑块组,以颈动脉窦部为斑块好发部位、低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为多,2组患者单一中医证候要素无显著差异,气虚+痰、痰+火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颈动脉狭窄较单侧狭窄及无狭窄组既往卒中患者比例高;3年中新发卒中10例,中医证候要素均发生变化且多与火证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及双侧狭窄与脑卒中发生相关,证候要素以气虚+痰、痰+火为其特征;在脑卒中病情变化中火、血瘀、痰等证候要素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确诊NSCLC的化疗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证候变化的对照研究。结果化疗前患者以气虚痰热、气虚血瘀证为多;化疗后气虚痰热型、气阴两虚型减少,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湿、血瘀型,气虚痰湿型变化不明显。鳞癌以气虚痰热型为主,腺癌以气虚血瘀型为主;Ⅲ期气虚血瘀型较多(14%),Ⅳ期气虚痰热型较多(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用药后,证候出现的变化及每个时点的证候分布特点可为化疗期间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间接反映出化疗药物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要素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患者资料。治疗前及治疗后2 d填写《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得出证候要素,运用统计分析,得出该类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本研究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出现频次最多的证候要素为内风,为64频次;血瘀次之,为27频次;而阴虚出现频次最少,为8频次。治疗后出现频次最多的证候要素为内风,为47频次;血瘀次之,为35频次;而阴虚出现频次最少,为8频次。其中内风证、血瘀证治疗前后出现频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手术可能增加血瘀证、火热证,手术后的治疗应注重活血化瘀,同时适当清热、息风、化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散结汤治疗脾虚痰瘀型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脾虚痰瘀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化疗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益气散结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评价两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散结汤治疗脾虚痰瘀型中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启膈化瘀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与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纳入本研究,给予启膈化瘀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30%(42/46);主要临床证候(吞咽困难、呕吐痰涎、消瘦乏力、胸背疼痛、声音嘶哑)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启膈化瘀汤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本源剂量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7例中晚期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柴胡汤本源剂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缓解程度,统计中位生存期.结果: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6MWT)、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55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结果、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衰可以改善中医症状,提高LVEF值及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学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均以化疗,治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1d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判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生活质量、中医证候、体重变化,实验室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能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在原发性肝癌围血管介入期的演变规律。方法:本次研究通过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展开,共收集中医四诊资料400人份,经因子分析及样本聚集,获得构成基本证候的要素,与中医辨证结合,就每例患者所属中医证候进行归纳,对中医证候在血管介入前后分布特点,及证候在不同介入手段下的变化展开总结。结果:5类常见基本证候经血管介入前后整体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分析,较介入前,湿热蕴结证明显增多,肝郁脾虚证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变化不明显。结论:介入后应遵循"急则治标"原则,应用清热利湿法、疏肝利胆法,以化解药毒,祛除湿热毒邪后,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灵活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健脾理气,最终对疗效进行控制,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加味联合替吉奥治疗肝郁脾虚型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化疗组、中药+化疗组,每组20例。中药组采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方治疗,化疗组采用替吉奥治疗,中药+化疗组采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方配合替吉奥治疗。治疗2个化疗周期后观察各组的近期疗效、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化疗毒副反应等。结果:近期疗效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PS评分中药+化疗组优于化疗组(P0.05);中药组及中药+化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中药+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方联合替吉奥治疗肝郁脾虚型中晚期胰腺癌,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精补阳还五汤对中晚期气虚血瘀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例眼压控制的中晚期气虚血瘀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益精补阳还五汤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腺苷钴胺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视野、中医证候、视觉生活质量(VRQ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视力变化评分、眼压变化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视野变化评分、中医症状变化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VRQL总分及各子项评分的增加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精补阳还五汤可改善中晚期气虚血瘀型青光眼患者视野、中医证候、视觉生活质量,疗效优于腺苷钴胺。  相似文献   

18.
郭金洋  杨阳  刘瑶 《光明中医》2015,30(1):31-33
目的观察舒郁合剂对抑郁症肝郁脾虚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对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舒郁合剂,对照组服用盐酸氟西丁胶囊,对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应用HAMD、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表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症状严重程度分级分布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脘胁胀痛、腹胀、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严重程度分级分布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郁合剂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氟西汀作用相当,但中医对肝郁脾虚证候疗效显著,部分疗效优于氟西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证候要素的变化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对200例CHD患者进行证候要素辨证分型,比较PCI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证候要素分布情况。结果:CHD患者PCI术后不同时间点中医症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是:术后1周: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术后1月、3个月:气虚证血瘀者痰浊证;术后6个月: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CHD患者PCI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PCI术前与术后6个月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PCI术后患者证候要素的转化可能始于术后1周,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证候要素与术前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对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20个,常见证候是大肠湿热、脾气虚、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1个。出现较多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脾、大肠、肝、肾、胃,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虚、湿、热、阳虚、气滞。活动期大肠湿热的分布较缓解期明显增多,而缓解期则多见脾胃虚弱、脾气虚和脾肾阳虚证;缓解期的病位多在脾、胃、肾,活动期病位多在大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活动期和缓解期两期的证候、证候要素在总体分布上存在差异,可为揭示该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提供相应的依据,并为临床治疗本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