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霰粒肿是儿童眼科疾病之一,李江全教授认为素体脾胃功能失调、痰瘀阻滞、脾胃积热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治疗方面主张标本兼顾,初期以清热解毒、活血消痰为治法,后期则以健运脾胃,调理脏腑功能为主。文章旨在通过一则验案,总结李江全教授治疗小儿霰粒肿的经验;并讨论小儿霰粒肿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小儿霰粒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用吴茱萸散外敷涌泉穴、内服小儿健胃消食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8.8%。结论:吴茱萸散外敷联合小儿健胃消食片口服治疗小儿霰粒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小儿睑板腺分泌较成年人旺盛,临床具有多发性和复发性的特点。霰粒肿虽然有自愈倾向,但能否自愈及其自愈时限,都没有确切的标准。西医治疗霰粒肿常采取激素注射、手术等手段,虽然起效快,但副作用较多。中医对小儿霰粒肿的认识由来已久,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脾胃、肝有关,多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同调,运用中医内治法、外治法或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小儿霰粒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故查阅相关文献将近年来中医对小儿霰粒肿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为清泻升散脾胃郁火的代表方剂。喻闽凤教授多年来临床运用该方加减辨证治疗小儿口疮、上下眼丹、多发性抽动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霰粒肿的复发与脾气虚相关关系.方法:将186例6岁以下霰粒肿患儿进行辨证,伴有脾气虚的患儿纳为脾虚组,不伴脾气虚的患儿纳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随诊6个月,进行复发的判定.结果:脾虚组117例中有62例复发,对照组51例中有13例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脾虚组中病例,脾虚症状积分越高,其复发率越高.结论:小儿霰粒肿的复发与脾气虚明显相关,因此在预防儿童霰粒肿复发的治疗上应重视健脾胃.  相似文献   

6.
王道涵  王素梅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62-1163
王素梅教授认为小儿口疮的病因病机起于外火,引触中焦伏火,发于脾胃,上炎口舌;治则以散风热、清里热为纲,辅以泻肝胆、运脾胃、舒经络诸法.循经辨证,擅化古方,多秉“散外火、清里热、安五脏”之圭臬.口疮因于热者,十居八九.热者寒之,故择药宜清凉,少温热,常选芳香化湿之品,对于积滞已成者,佐以消积导滞药,行通腑泄浊之功.小儿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案例对临诊治疗小儿霰粒肿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理、法、方、药,阐述了黄连温胆汤在治疗小儿霰粒肿中的作用,为中医治疗小儿霰粒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郭建玲  余凤慈 《中医药学刊》2005,23(8):1530-1531
目的:探讨小儿霰粒肿的复发与脾气虚相关关系。方法:将186例6岁以下霰粒肿患儿进行辨证,伴有脾气虚的患儿纳为脾虚组,不伴脾气虚的患儿纳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随诊6个月,进行复发的判定。结果:脾虚组117例中有62例复发,对照组51例中有13例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脾虚组中病例,脾虚症状积分越高,其复发率越高。结论:小儿霰粒肿的复发与脾气虚明显相关。因此在预防儿童霰粒肿复发的治疗上应重视健脾胃。  相似文献   

9.
答;霰粒肿相当于中医之胞生痰核,是常见之胞睑疾患,多发于小儿,每可自行消散,如大而不消多以手术治之,实小疾也。然反复发作或一眼多发或两限齐发者,不但苦痛且碍容貌,为手术所不及。余运用中药治疗此疾每可获效。治当详其病机,精于辨证。其病发子上下胞睑,故病位在脾胃,既为痰核,亦当责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尤薄,用药稍有不当,极易损害脾胃;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脾胃既损,生化乏源,正气难充,邪必不除。合理运用运脾、健脾、醒脾、理脾、健胃、和胃法,结合病程、病位,重点突出的辨证治疗小儿脾胃病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小儿素有"脾常不足"之生理特性, 故脾胃疾病尤为高发, 脏腑图点穴法以调理中焦脾胃为施治核心, 同时顾护他脏, 对小儿脾胃疾病疗效尤为突出。文章从小儿脾胃观入手, 于督任调气、首开中焦、辨证取穴三方面探讨脏腑图点穴法之脾胃观思想, 并总结杜春雁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 以突显此疗法的对小儿脾胃病的治疗特色与优势, 并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丁樱教授近期所治3例发热患儿,探讨丁樱教授临证用药特点:辨证奇准,处方轻巧,用药多兼顾小儿体质特点,尤重顾护小儿脾胃,并进一步论述丁樱教授关于小儿体质及用药特点的认识,临证应根据小儿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等情况灵活掌握,在正确辨证基础上,处方应轻巧灵活,不可重浊呆滞,要注意顾护脾胃,重视饮食调理。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运脾消积散治疗不同证型的小儿厌食症 6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8例中男性 42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2岁者1 8例 ,2~ 4岁者 37例 ,>4岁者 1 3例 ;病程 1个月~ 2年 ;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胃积滞型者 31例 ,脾胃气虚型者 2 8例 ,脾胃阴虚型者 9例。  相似文献   

14.
董氏开胃散外敷治疗小儿厌食症17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玉琳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600-600
董氏开胃散由胡黄连、三棱、莪术、陈皮、枳壳、谷芽等组成 ,治疗小儿厌食症 170例 ,1个月为 1疗程 ,痊愈为 77例占 4 5 3% ,好转 80例占 4 1% ,无效 13例占 7 7% ,总有效率为 92 3%。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成 3型 :湿热食滞型、脾胃阳虚型、胃阴不足型。其中 ,湿热食滞型 14 7例占 88%。提示小儿厌食多为饮食所伤 ,引起脾胃运化功能紊乱。治疗当以消为补 ,运脾为主  相似文献   

15.
陈雪丽 《陕西中医》2006,27(3):265-26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肝郁脾虚4型,分别采用平胃散、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逍遥散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6%。提示: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泻黄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脾散",主治脾胃伏火引起的小儿口舌生疮。方中石膏辛寒治其热,栀子苦寒泻其火,共成清上彻下之功;然脾胃伏火与胃中实火不同,仅用清降难彻伏火积热,故又用防风开散脾中伏火,即体现了《内经》"火郁发之"治则,更与石膏、栀子同用,则清降而不伤脾胃之阳,升散而解伏积之火;藿香芳香醒脾,以振复脾胃气机,又助防风开散脾胃伏火;甘草泻火和中。诸药相伍,清中有  相似文献   

17.
王军瑞  王仁嫒 《河南中医》2006,26(12):16-17
陆长清为青海省中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学科带头人。陆老从医50余载,擅长小儿脾胃病、癫痫、肾病、痹证、夜啼等病证的辨证论治,创立小儿止泻散、小儿清热散等方剂,对小儿腹泻、发热、脾胃等病药到  相似文献   

18.
加味异功散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异功散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加味异功散治疗;对照组30例以健儿素冲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味异功散具有健脾理气、消食和胃之功,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明代医家万全所著《幼科发挥》中对小儿泄泻的阐述系统全面,他认为泻分五种,但其总的病因源于湿浊不化;在辨证中,以四时辨证为纲,以脏腑辨证为要,且治疗时尤重脾胃的顾护;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对于久泻不止者,在顾护脾胃的同时注重保存津液,防生他变;后世医家总结的"治泄九法",皆在万氏临床实践中有所体现,为后世治疗小儿泄泻丰富了理论。《幼科发挥》对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认识、理法治则、遣方用药,对当今临床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德芬 《新中医》1995,27(3):3-4
王希知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黄德芬主题词厌食/中医药疗法,儿童,王希知王希知系重庆市著名老中医,擅长诊治小儿脾胃疾病。对小儿厌食症的论治,王老辨证用药具有独到之处,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多与过食肥甘、生冷杂物损伤脾胃、或病后中气未复、或素禀脾虚胃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