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44-545
目的:探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订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四种常见中医证型进行护理,同时实施一般护理,生活起居调护,心理、饮食调护。结果:减轻了病人的症状,在疾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减轻患者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心胶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AⅡ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用药的基础上加强心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情况、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胸闷、气急、尿少、水肿症状的减轻减少及肿大肝脏的缩小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减轻病人的心悸症状方面,治疗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来看,强心胶囊对心肾阳虚型、气虚血瘀型疗效较好,三种证型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互比较,对心气虚型与对其他两型治疗的总有效率有差异(P<0.05)。所有心衰病人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也分别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结论:强心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之一,笔者自 1991年 2月至 1999年 2月,用中药辨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者42例,并设西药对照组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82例均为住院病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在17~62岁。病程5~10年13例,11~15年28例,15年以上1例。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23例,Ⅳ级8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18~61岁。病程5~10年12例,11~15年28例。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24例…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指各种病因而致心脏病终末阶段,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中医对心衰没有专门的论述,该病相当于祖国医学“心悸”、“咳喘”、“水肿”、“腹胀”等范畴,《内经》称本病为“水”。常因劳累、饱餐、受寒、情绪激动等诱发。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衰已成为临床常见病,护理工作显得举足轻重。我院2003年4月-2004年3月共成功抢救18例老年心衰患者,年龄60~94岁。在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及心理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6月治疗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观察组心率、心胸比和左室射血分数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并致组织灌注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理、生理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中医无相应病名,有关心衰的病因病机、脉症方药散见于“喘证”、“痰饮”、“水肿”、“心悸”、“积聚”等论述中,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喘满咳唾、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7.
曹晓娟 《中医药研究》2010,(10):1157-1158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益心舒胶囊1.2g,每日3次。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4%,对照组分别为7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治疗充血心力衰竭有效且安全性较高。并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徐家新  钟志戎 《河北中医》2004,26(10):732-733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 设立正常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 )、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T3)及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浓度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各证型组T3水平下降程度按气阴两亏证、痰饮阻肺证、心肺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顺序递增 ,rT3水平上升程度按气阴两亏证、痰饮阻肺证、心肺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顺序递增(P <0 .0 5 )。结论 T3下降、rT3水平上升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医证型间具有差异性 ,可作为中医证候的客观表现之一。临床辨证时可以根据T3下降、rT3水平上升程度结合临床表现确定其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 (以下简称心衰 )指各种病因而致心脏病终末阶段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 (或 )体循环瘀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中医对心衰没有专门的论述 ,该病相当于祖国医学“心悸”、“咳喘”、“水肿”、“腹胀”等范畴 ,《内经》称本病为“水”。常因劳累、饱餐、受寒、情绪激动等诱发。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 ,心衰已成为临床常见病 ,护理工作显得举足轻重。笔者就对心衰的护理体会 ,论述如下。1 辨证施护心衰中医辨证参照 199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以下 4种常见中医证型施护。1.1 心气阴…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王雁翔 《陕西中医》2002,23(12):1109-11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 ,中医学虽有“心衰”之病名 ,但与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心衰并非完全一致 ,以“心衰”病名论述的专题亦十分少见。大量有关心衰的论治 ,散见于“心痹”、“心悸”、“怔忡”、“喘证”、“水肿”、“心水”等范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心气心阳亏虚是其基本病理基础 ,血瘀、水停为其基本病理改变。病变脏腑以心为主 ,旁及肝、脾、肺、肾。早期心衰多表现为心肺气虚 ,继则逐渐影响脾肾 ,后期则以心肾阳虚为主 ,并伴不同程度的瘀血、水饮 ,形成虚实夹杂之证。有学者系统观察2 1 5例充血性心力…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年对3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予以中医辨证施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物质供应的充足及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导致营养过剩的人群急剧增多,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众多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病死率显著下降。近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逐渐增多。CHF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  相似文献   

13.
辩证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9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总结其临床治疗的的经验;结果本组患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低流量吸氧和对症治疗原发病等治疗,128例中显效64例,有效5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8%,其中死亡5例,占3.9%,死亡原因为泵衰竭3例(60%),猝死1例(20%),心律失常1例(20%);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经系统和合理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病死率,能延缓心室重构,防止心室扩大的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勇 《江西中医药》2004,35(11):12-13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及大血管疾病都可以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充血性心力衰竭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中  相似文献   

16.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为多种心血管疾病末期表现,由于其基础病变及心衰程度不同,因而临床症状不一,可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尿少纳差,下肢水肿,肝脏肿大,颈静脉充盈,口唇紫绀等心功能不全症状。我院中医科自198...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9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充血性心力衰竭96例分为阳气亏虚型及气阴两虚型,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及西药治疗.结果显效58例(占60.4%),有效32例(占33.3%),无效6例(占6.3%),总有效率为93.7%;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心脏收缩时间间期测定均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采用真武汤加减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常规西医治疗。连续用药2周~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加服真武汤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配合西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1997年1月~2001年11月,辩证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