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肝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及注射该因子后对肝纤维化的干预。方法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分3组,每组16只,其中2组于感染6wk后分别隔日注射(ip)IL-2和TNF-α连续4wk,另设未感染正常鼠为对照组,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观察相关因子活性。结果感染未处理组小鼠肝脏中IL-2和TNF-α含量随感染时间(8、11、14、18wk)延长而缓慢下降,而感染6wk后经腹腔注射IL-2或TNF-α组小鼠则随着相应因子的补充而显著上升,末次注射后1~8wk,肝内IL-2或TNF-α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肉芽肿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小鼠6wk后(成虫排卵后)给予外源性IL-2或TNF-α注射,能诱导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增强,并有减轻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观察 IL-10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急性期的作用及其机制,为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腹部贴片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 于小鼠感染后第 2 天开始,实验组注射 IL-10R 阻断抗体,对照组注射 Rat IgG1,每 2 周注射 1 次,6 周后取血清和肝脏样本检测分析肝脏纤维化相关指标。 血清用于检测 ALT;肝脏用于 HE、天狼星红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巨噬细胞亚群变化,定量 PCR、ELISA、CBA 检测肝脏局部炎症因子变化。 结果 实验组小鼠较对照组的血清 ALT 升高( t= 5. 505,P<0. 05),单个虫卵肉芽肿变大( t= 4. 817,P<0. 05),胶原沉积变多,肝脏促炎性 Ly6Chi 巨噬细胞增多( t= 27. 63,P<0. 05),肝脏局 部炎症因子 CCL2、CCL3、CCL4、CCL5、TNF-α、IL-1b、IL-6、IL-12a 和 IL-12b 均升高。 结论 经 IL-10R 阻断抗体处理的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表现出更加严重的炎症和纤维化表型,说明 IL-10 在调节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今后以 IL-10 为靶点治疗血吸虫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肝纤维化有关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研究消退素RvE1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探讨合理的防治策略。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感染5wk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对照组(血吸虫感染+NS.)、治疗组(血吸虫感染+RvE1),以正常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感染10wk后取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采用ELISA 法测定RvE1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TNF-α和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感染10wk后,各组小鼠未见自然死亡,各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感染10wk后,RvE1治疗组小鼠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包括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10wk后,RvE1治疗组小鼠血清中促炎介质TNF-α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中抑炎介质IFN-γ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们认为给予外源性RvE1可以通过抗炎及促进肝脏炎症消退,发挥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和分析C57BL/6J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病变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10只6周龄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和日本血吸虫感染组。感染组每只小鼠感染(1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在感染后的第7周解剖小鼠,取肝脏组织,1)经石蜡包埋后进行HE和Masson染色检查;2)采用比色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3)提取肝组织的mRNA,采用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1b和TGF-b的mRNA水平;4)留取小鼠粪便,委托华大基因公司进行微生物多样性检测。结果 小鼠肝脏切片经HE和Masson染色后检查,感染组平均单个肉芽肿和胶原面积在感染后7周分别为148 532μm2和193 209μm2。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18和0.34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炎症因子IL-1b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6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化因子TGF-b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和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纤维化以及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健康对照组、感染组和干预组,感染组和干预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4±2)/只,感染后6周,干预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10 mg/kg)腹腔注射,2次/d,连续7 d,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注射12 h后剖杀小鼠,分别取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肝脏固定、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或天狼星红染色后镜下观察。检测3组小鼠肝脏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α1链(typeⅠcollagenα1,Col1α1)和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ing sequence 2,Ect2)的mRNA水平。采用原位灌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星状细胞,检测α-SMA、Col1α1和Ect2的mRNA水平。结果感染组小鼠肝内汇管区和虫卵肉芽肿周围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及相关炎症因子在棘球蚴感染免疫损伤中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2个组:对照组(40只)、模型组(40只)。采用原头蚴腹腔注射制备细粒棘球蚴感染模型,腹腔接种后2 d、8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每组取8只小鼠行内眦静脉取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试剂盒(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取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腹部未见异常。模型组小鼠腹部出现明显膨隆,腹腔中有包囊。对照组小鼠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6个月时肝脏有大片肝细胞坏死变性,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肝组织PD-1、PD-L1表达均呈阴性,模型组小鼠3个月时肝脏开始出现明显PD-1表达的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肝损伤区域,6个月时小鼠PD-1的表达主要集中于肝坏死区域周围,可见明显增多的阳性细胞存在。模型组2 d和8 d时均可见PD-L1表达的大量阳性细胞,1个月肝脏PD-L1呈低表达,3个月开始表达又升高。模型组小鼠TNF-α在感染2 d时高于对照组(t=15.587,P<0.05),后开始下降,从3个月开始时TNF-α升高,至6个月时达高峰,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17A在感染8 d时高于对照组(t=0.067,P<0.05),后一直呈上升趋势,至6个月时达高峰,IL-6在感染2 d开始即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达高峰。结论IL-6、TNF-α、IL-17A参与了细粒棘球蚴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细粒棘球感染模型小鼠肝脏出现高表达的PD-1/PD-L1,随着时间延长,PD-1表达逐渐增强,尤其是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PD-L1高表达,PD-1、PD-L1在感染前期、中期就开始发挥负调节作用,可进一步促进棘球蚴组织在体内迅速生长,参与肝脏的损伤作用。在细粒棘球蚴感染早、中期,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将有助于抗棘球蚴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芍药苷预防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A~E5组,A组不感染血吸虫尾蚴,为正常对照组;B、C、D、E4组小鼠感染尾蚴后6周以吡喹酮灌胃杀虫,剂量为400mg/(kg·d),连续2d。B、C、D3组杀虫后给予芍药苷,剂量分别为30、60、120mg/(kg·d)),E组不给芍药苷,为感染对照组。5组小鼠均在芍药苷给药8周后处死,取血及肝脏。HE及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肝虫卵肉芽肿面积及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TGF和PDGF蛋白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芍药苷高剂量的D组与感染对照E组相比,肝组织中CTGF和PD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血清中TNF-α水平也明显下降(P均〈0.05);而中、低剂量B组和C组的CTGF、PDGF和TNF-α水平亦较E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芍药苷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吡喹酮杀虫处理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剂量芍药苷,可通过减少肝组织CTGF和PDGF蛋白表达,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正常6-8周龄♀C57BL/6J小鼠6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组+UDCA1、感染组+UDCA2、感染组+UDCA3,每组13-14只.小鼠经腹部感染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浓度UDCA溶液,灌胃8 wk后,检测血清损伤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胶原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胶原纤维面积比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l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 wk后,UDCA处理后,血清AST、ALT、HA和LN有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结节减少,胶原面积比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用药后Col1及α-SMA阳性表达减少,图像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这种结果有浓度依赖性.结论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途径减弱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E)在压力超负荷诱导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观察该过程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昆明(KM)小鼠49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腹主动脉结扎(TAC)组和假手术组,8周后再将TAC组小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TAC对照组、TAC+PE组、TAC+哌唑嗪(Praz)组、TAC+普萘洛尔(Prop)组和TAC+卡维地洛(Carv)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3周后,测定小鼠左心室组织胶原容积积分(CVF)、羟脯氨酸含量以及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TAC 8周后,小鼠出现明显心肌纤维化,左心室组织CVF、羟脯氨酸含量以及IL-1、IL-6和TNF-α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与TAC组相比,TAC+PE组、TAC+Prop组和TAC+Carve组的左心室CVF、羟脯氨酸含量及IL-1、IL-6、TNF-α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而TAC+Praz组的左心室CVF、羟脯氨酸含量及IL-1、IL-6、TNF-α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与TAC+PE组相比,TAC+Prop组左心室CVF、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L-1、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PE通过激活α_1-AR,可改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和炎症因子IL-1、IL-6及TNF-α的表达,α_1-AR可能是心肌纤维化的防御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活性维生素D3联合α-干扰素(IFN-α)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纤维化程度、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蛋白3(Smad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为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100μL)、单药1组(口服灌胃活性维生素D3 50μg/kg)、单药2组(皮下注射IFN-α800 U)、联合组(给予活性维生素D3+IFN-α),每组各5只,另选取5只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100μL)。通过组织病理学对各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查,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各组小鼠TGF-β、TNF-α及IL-6含量进行检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RT-qPCR)对各组小鼠Smad3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单药1、2组及联合组肝纤维化程度接近,无显著性差异;但阴性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较其他组明显加重。单药1、2组及联合组TGF-β和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单药1、2组IL-6含量较其他组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IL-6含量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但较单药1、2组明显升高(P0.05)。单药1、2组及联合组Smad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IFN-α单独或联合治疗肝纤维化小鼠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联合治疗并无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柯里拉京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病所致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的疗效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并观察其对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3(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21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7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同时感染日本血吸虫,感染6周后治疗组小鼠给予柯里拉京生理盐水溶液灌胃30天,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结束后比较各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纤维化评分,同时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与IL-13含量。结果:柯里拉京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纤维化评分、肝组织羟脯氨酸及IL-13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柯里拉京能明显减轻血吸虫虫卵肉芽肿所致肝纤维化,减少促纤维化型细胞因子IL-13的分泌,延缓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夏枯草硫酸多糖对异烟肼所致小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雄性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实验组每日定时予以异烟肼100 mg/kg灌胃1次。实验组于异烟肼灌胃前予以夏枯草硫酸多糖100 mg/kg灌胃预处理,每4 d灌胃1次,共3次。异烟肼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脏匀浆后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RT-qPCR技术检测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组织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血清AST、ALT活性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P0.001),肝组织SOD活性降低(P0.001),IL-6和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肝组织病理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AST、ALT活性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P0.001),IL-6和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夏枯草硫酸多糖对异烟肼所致小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蓉  欧阳敏    萍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768-277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MG)诱导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E2(PGE2)及一氧化氮(NO)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关系。方法 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腹腔注射百草枯;对照组2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小鼠行为活动。分别于腹腔注药后3、6 w处死小鼠,高效液相法测定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部位MG胞数、TNF-α、IL-1β、PGE2及NO表达。结果腹腔注药后3 w和6 w模型组小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6 w后模型组小鼠黑质致密部MG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NF-α及IL-1β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3 w和6 w后模型组与对照组PGE2及NO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MG增生、活化及其表达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是导致PD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吡喹酮治疗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前后血清 TNF-α,IFN -γ水平的变化。方法 制备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应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在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吡喹酮治疗组 TNF-α含量较感染组显著降低 (P<0 .0 1) ,吡喹酮治疗组 IFN-γ含量较感染组显著增加 (P<0 .0 1)。结论 吡喹酮可通过降低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血清 TNF-α的含量 ,提高 IFN-γ的含量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婴儿双歧杆菌与秋水仙碱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婴儿双歧杆菌组和秋水仙碱组,正常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婴儿双歧杆菌组和秋水仙碱组静脉注射12.5 mg/kg刀豆蛋白溶液,1次/周,每日给予正常组和模型组蒸馏水灌胃给药,婴儿双歧杆菌组给予0.5 g/kg婴儿双歧杆菌溶液灌胃给药,秋水仙碱组给予0.75g/kg秋水仙碱溶液灌胃给药,持续7周后,检测小鼠肝脏重量指数,小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LB)、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的浓度,小鼠肝脏组织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质蛋白金属酶-1(MMP-1)、MMP-2、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的浓度。结果婴儿双歧杆菌与秋水仙碱均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小鼠的肝脏重量指数(P0.05),改善肝纤维化小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P0.05),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HA、PCⅢ浓度(P0.05),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ColⅠ、ColⅢ、MMP-2、MMP-9、TIMP-1浓度(P0.05),提高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MMP-1浓度(P0.05),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TNF-α、IL-6浓度(P0.05),升高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IL-10浓度(P0.05)。结论婴儿双歧杆菌与秋水仙碱均具有明确的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均可应用于治疗小鼠肝脏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和吡喹酮的联合治疗对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TGF-β/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前3组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5条,感染8 wK(后,第一组小鼠以吡喹酮500 mg/(kg·d)治疗2 d(吡喹酮组),第2组小鼠以吡喹酮500 mg/(kg·d)治疗2 d后用芦荟大黄素0.3 mg/(kg·d)治疗8 wk(吡喹酮+芦荟大黄素组),第3组不作任何治疗(实验对照组),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第16周末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应用HE染色法、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分析各组小鼠肝脏病理改变与Smad2 mRNA、Smad7mRNA、TGF-β1、TIMP-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芦荟大黄素治疗后血吸虫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肝组织中Smad2 mRNA、TGF-β1、TIMP-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和吡喹酮组(q=6.20,4.38;q=6.22,4.41;q=6.30,4.52;q=6.25,4.44;q=6.29,4.48,P<0.01或0.05);肝组织中Smad7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和吡喹酮组(q=6.32,4.62,P<0.0 1或0.05).结论:芦荟大黄素可通过降低肝组织中TGF-β1、TIMP-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抑制Smad2基因的表达,促进Smad7的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C3H/HeN小鼠共152只,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32只)、高脂饮食组(32只)、标准饮食感染组(44只)、高脂饮食感染组(44只)。标准饮食组及标准饮食感染组持续予以标准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持续予以高脂饮食喂养。喂养第12周末,标准饮食感染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予以腹腔注射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病毒性肝炎。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肝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7A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小鼠出现代谢异常。感染后第4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仅IL-6表达上调,而高脂饮食感染组TNF-α、IL-1β、IL-6、IL-17A表达上调(P均<0.05)。感染后第8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TNF-α、IL-1β、IL-6、IL-17A表达上调,且高脂饮食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标准饮食感染组(P均<0.05)。感染后第12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TNF-α、IL-17A表达回落至未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测Con A注射后8 h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评估肝损伤;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α、IFN-γ、IL-4水平;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预防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转氨酶水平(P0.05),且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肝脏炎症坏死程度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预防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4的水平(P0.01);槲皮素预防组肝组织NOX4、COX-2和i NOS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槲皮素对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发挥有益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人参皂苷Rg3和IFN-α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ICR小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10周后顿服吡喹酮杀虫,以人参皂苷Rg3灌胃治疗和IFN-α皮下注射治疗,肝组织染色,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观察和计算各组小鼠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及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人参皂苷Rg3和IFN-α的治疗效果。结果肝纤维化小鼠分别经人参皂苷Rg3和IFN-α治疗8周后,肝脏仍有不同程度增大,暗褐色,质地略韧,肝脏内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等病变比模型组减轻。Rg3治疗组和IFN-α治疗组小鼠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均降低(均P<0.05);SSS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2分以上(均P<0.05),低于实验对照组5分以上(均P<0.05);两治疗组间胶原面积百分比及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喹酮治疗后,人参皂苷Rg3和IFN-α均具有改善日本血吸虫小鼠病肝纤维化作用,因此可以考虑将鲜见毒副作用的人参皂苷Rg3用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黄芪总苷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芪总苷(AST)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和虫卵肉芽肿的影响.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ICR小鼠制作肝纤维化动物模型,5 wk末随机分为:AST高剂量组20 mg/(kg·d)、AST低剂量组10 mg/(kg·d)、阳性药护肝片组540 mg/(kg·d)和模型对照组,各组均于感染40 d后,吡喹酮杀虫2 d 500mg/(kg·d).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30只.感染后6、10和14 wk每组随机处死10只,观察肝脏指数,应用HE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虫卵结节大小及纤维化程度;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虫卵结节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感染后10、14 wk, AST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肝组织中血吸虫虫卵结节显著缩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MOD)明显减低(10 wk: 0.093±0.002、0.084±0.003 vs 0.134±0.004,P<0.01;0.074±0.002、0.104±0.005 vs 0.146±0.008,P<0.05;14 wk: 0.099±0.004、0.095±0.004 vs 0.141±0.007,P<0.01;0.070±0.003、0.077±0.003 vs 0.101±0.004,P<0.05).感染10 wk,AST高、低剂量组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ST通过抑制虫卵结节、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发挥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