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7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血肿钻孔引流治疗,应用CT、MRI定位,用电钻钻孔将硅胶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引流冲洗,24 h复查CT酌情拔出引流管,术中注意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物颜色。结果:本组7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大部分患者当即感头痛、头昏减轻,肢体肌力恢复,精神好转,74例患者全部治愈,1例复发。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引流术操作简单,居部麻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佳,在基层医院完全能开展,并能纳入单病种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福鼎市医院神经外科2006-07-2009-12共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随访0.5~2 a均无复发。结论采用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的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7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术中可控下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后,加入尼莫地平注射液排空,术后低渗或等渗液体维持脑灌注压。结果:2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经上述措施处理后,经随访均达到满意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冲洗、排气,及规范化术后处理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自制硬膜下导针的制作和临床应用,探讨创新和改进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给予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2例施行钻孔冲洗引流术,导针组(使用硬膜下导针置入硬膜下引流管)47例,对照组(传统经验直接置入引流管)45例,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使用自制硬膜下导针组发生的脑穿刺损伤发生率、血肿复发、CSF漏、癫痫发作等严重并发症有大幅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硬膜下导针引导放置引流管,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治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血肿腔有分隔,术前MRI和T1像表现为非高信号的血肿术后已易复发,再次钻孔冲洗闭式引流,开颅包膜切除术是治疗复发血肿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7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血肿量40~150 ml,均行钻孔置管引流术。结果 7例出现并发症,颅内血肿3例,张力性气颅4例。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创伤小,疗效好,但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对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钻孔引流术后发生并发症的8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血肿复发4例,张力性气颅1例,硬膜下积液1例,癫痫发作1例,心力衰竭1例。其中治愈7例,死亡1例,死于术后继发心衰。结论:只要合理掌握适应证,严格手术操作规范,重视术后治疗及护理,可以取得较理想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钻孔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4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4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3例,病情缓解但未治愈15例,死亡5例;试验组患者治愈13例,病情缓解但未治愈9例,死亡1例。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病情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患者的治愈和病情缓解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48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其中2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46例治愈,2例复发,经原钻孔再次引流手术后治愈。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对于包膜肥厚或骨瓣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宜采用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结果:48例病人经手术治疗皆临床治愈。结论: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确诊率,一旦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治疗,首选钻孔冲洗引流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治.方法 对2002年~2011年收治的1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以头昏头痛、肢体肌力下降、精神症状、大小便失禁、癫痫症状为主.治疗上167例采取钻孔引流术,29例采取开瓣血肿清除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CT示血肿消失或明显减少.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正确诊断并行钻孔引流术或开瓣血肿清除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方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7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22例复发,复发率为12.50%(22/176):患者年龄≥60岁者复发率高于<60岁者;血肿引流量<100 mL复发率高于100 mL者;引流时间<3 d者复发率高于>3 d者;双侧血肿者复发率高于单侧者;高密度、混杂密度者复发率高于低密度者,且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临床疗效显著,但应针对术后复发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以减少患者术后复发,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内膜下积液CT表现。探讨临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手术证实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内膜下积液快速形成病例资料。分析其形成机制、CT表现特征及与硬膜下积液的鉴别要点。结果:2例患者术前CT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首次钻孔引流术后第3天和第4天CT复查发现残存高密度的血肿下方见弧形低密度积液影,可见分隔征象,外缘较弓状稍平直,积液密度较高。15~22HU;第6天和第7天复查CT见弧形低密度积液明显增多,分隔征象显示清晰,中线结构又明显移位。第二次骨孔扩大开骨瓣手术证实积液位于血肿内膜与蛛网膜之间腔隙内,分隔征象是血肿内膜在CT上的表现,清晰程度与内膜厚度有关。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快速形成血肿内膜下积液为一少见并发症,机制尚不明确。CT表现分隔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占同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7.4%(8/108).表现为颅内积气6例,术后癫痫发作、血肿复发各4例,继发性颅内血肿3例,脑脊液漏2例.予引流管抽气、镇静、钻孔引流、开颅清除血肿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均缓解,恢复良好.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中应注意操作轻柔以减轻对脑组织的刺激,彻底清除积血,尽早拔除引流管,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慢性硬膜下血肿108例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6~2004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108例,其方法简单有效,创伤小,治愈率高,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钻孔冲洗引流术(BHID),YL-1型血肿穿刺针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65例CSDH患者临床资料:BHID组88例和后者77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BHID组二次手术少但引流、住院时间长;二者术后颅内积气、血肿清除情况一致。结论:YL-1型血肿穿刺针引流术治疗CSDH较BHID操作简单、经济,但二次手术多。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患者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机制。方法:对我科2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3例患者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伤后22~96 d,演变为血肿后症状均加重,23例患者经颅骨钻孔引流术均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来源之一,其演变机制有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采用钻孔引流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Bander分级:Ⅰ级16例,Ⅱ级41例,Ⅲ级5例,Ⅳ级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53例气颅和2例脑脊液漏,拔管后自愈。结论:钻孔引流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0岁以上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在常规钻孔引流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其余34例在钻孔引流术后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残留血肿腔均于8周内消失,治愈率为100%,复发率为0;对照组34例患者,17例术后残留血肿腔于8周内基本消失,14例明显减少、症状消失,3例复发、再次手术,有效率为91.2%,复发率为8. 8%,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明显促进残留血肿吸收、促进脑复张,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冲洗并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患者中,67例进行了钻孔引流术,仅2例血肿复发后需再次手术处理,2例经历了开颅清除血肿。结果:另1例老年脑萎缩患者在再次手术前死于伴随疾病其余均痊愈。结论:颅骨钻孔冲洗并闭式引流术是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即使对术前发现血肿包膜增厚者亦适用。骨瓣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适用于血肿壁坚厚、脑萎缩致脑膨起困难者及分隔型血肿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