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依那普利, n=45),辛伐他汀组(依那普利+辛伐他汀, n=45),于开始服药前以及服药后3、6个月时分别采用无创超声法和比浊法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FMD均显著上升,3月时测得辛伐他汀组FM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6月时两组FMD无统计学差异。用药后两组vWF水平均明显下降,且3、6月时辛伐他汀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辛伐他汀具有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Q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mg/d口服,血压下降不理想者则增加至80mg,连用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并进行血浆ET-1、NO水平的测定,并采用超声方法检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收缩压(108.2±9.1)mmHg、舒张压(78.6±8.4)mmHg、NO(127.8±34.6)mmol/L、ET-1(61.9±12.8)ng/l、肱动脉FMD(15.9±3.7)%。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172.8±14.5)mmHg、舒张压(114.5±12.7)mmHg、NO(54.7±12.4)mmol/L、ET-1(120.4±27.3)ng/l、肱动脉FMD(7.4±2.5)%;治疗后收缩压(110.6±9.4)mmHg、舒张压(82.9±7.6)mmHg、NO(105.2±27.4)mmol/L、ET-1(72.5±18.9)ns/l、肱动脉FMD(12.6±4.9)%。患者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且肱动脉FMD明显降低(均P〈0.01);经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ET-1水平明显下降,且肱动脉FMD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浆NO/ET-1平衡紊乱,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替米沙坦具有良好降压效果,能纠正血浆NO/ET-1平衡紊乱,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廊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响。方法氯沙坦组为年龄在60岁以上,经应用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治疗后,收缩压仍≥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的患者,共48例。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mg/d,共6周,观察加用氯沙坦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经氯沙坦治疗后ET明显下降,血浆NO水平比加药前升高。与对照组比较,ET加药前后均高于对照组;NO加药前比对照组低,加药后比对照组高,而ET/NO的比值,加药后比加药前降低,并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氯沙坦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的收缩与舒张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给予氯沙坦50 mg口服、每日1次,血压下降不理想者则增加至100 nag口服、每日1次或2次,连用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并进行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肱动脉测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测定.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氯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P<0.05或P<0.01),而心率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NO和FM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经氯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NO和FMD水平明显升高,而ET-1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氯沙坦具有良好降压效果,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酸对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1例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检测尿酸,分为高尿酸组(男≥390umol/L,女性≥310umol/L)、低尿酸组,测定二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HOMA-IR,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高尿酸组LDL高于低尿酸组,与低尿酸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尿酸组空腹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低尿酸组,两组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1),高尿酸组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5±1.5)%低于低尿酸组(12.1±2.2)%(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晓真  黄梅  张梅  张运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20-142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高频血管超声技术测量卡维地洛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流及内径的变化,根据患者左室几何形态参数,将治疗组分为左室肥厚组(A组)及无左室肥厚组(B组),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改变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的最大血流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肱动脉的基础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改善高血压忠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内皮非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减轻内皮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替米沙坦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肥胖性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 MA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变化。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唵.50%和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MAP、MDA、ET-1、vWF、TXB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NO、VEGF、6-Keto-PGF1a、FMD、N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05),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性高血压疗效良好,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杨瑛 《中国药房》2012,(8):705-707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mg,qd,血压下降不理想者则增加至100mg,qd或50mg,bid,连用16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并进行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测定。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T-1、hs-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经氯沙坦治疗16周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正常,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ET-1、hs-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但血浆NO水平仍低于对照组,ET-1、hs-CRP和IL-6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具有良好降压效果,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且具有抗炎作用,但无法完全逆转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和血浆炎症因子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肥胖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流速增加达56.7%,F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mmHg=0.133kPa),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奥利司他能降低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已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不仅是血液与血管腔组织之间的一层屏障,同时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可通过分泌血管活性物质来发挥生物学作用[1],如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1(ET-1)。内皮功能损伤与高血压的发展密切相关,大部分报告已经证实在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2-4],若高血压患者合并内皮功能障碍则预后较差,因此如何逆转这种异常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缬沙  相似文献   

12.
刘岩  马爱武  王存龙  冯宗承  刘逸飞  王晔 《中国药房》2007,18(14):1087-1089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5例BPH合并EH患者,口服非洛地平5mg,qd,治疗6wk,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37名健康男性)ET-1、NO、vWF及FMD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ET-1、NO、vWF及FMD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ET-1、NO、vWF及FMD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I-PSS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非洛地平在降压治疗同时缓解BPH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1例,所有入选者停用或未服用降压药物至少2周以上.随机分为5组分别服用5种降压药12周,其中有6例患者因血压高或失访未纳入本研究:氨氯地平组(n=51),氨氯地平片5mg1日1次;培哚普利组(n=54),培哚普利片4mg1日1次;缬沙坦组(n=50),缬沙坦胶囊80mg1日1次,倍他乐克组(n=48),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1日1次;吲达帕胺组(n=52),吲达帕胺1.5mg1日1次.比较治疗前后5组患者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5组患者心率、血压、Ba-PWV、ABI、ET-1、NO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后,各组血压均有降低,但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别(P>0.05),倍他乐克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P<0.05);氨氯地平组、培哚普利组、缬沙坦组、吲达帕胺组较治疗前Ba-PWV下降、ABI上升、ET-1下降、NO上升(均WTBXP<0.05),各指标变化均以培哚普利组最显著,缬沙坦组次之,氨氯地平组第三,吲达帕胺组第四,而倍他乐克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倍他乐克相比,培哚普利、缬沙坦、氨氯地平、吲达帕胺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及内皮功能,以培哚普利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袁凯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67-268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造成血管硬化和周围血管阻力增高,是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1].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栓调节蛋白(TM)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从而维持血管张力[2-3].本研究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VEGF、vWF、GMP140和TM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健军  余贤广 《中国药房》2012,(12):1106-1107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予以氯沙坦片50mg,qd,口服,血压下降不理想增加至100mg,qd,连用16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并检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肱动脉F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尿U-MALB和β2-MG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经氯沙坦治疗16周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正常,肱动脉FM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尿U-MALB和β2-MG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肾脏功能损害,氯沙坦具有良好降压效果,有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晓红  朱蕾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42-1144
目的 评价普罗布考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64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3例,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加服用普罗布考:B组31例.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甘油三酯(TG)浓度则变化不明显(P〉0.05)。A、B两组FMD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脂、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布考可改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ET-1、NO、FMD均明显改善。结论美托洛尔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肥胖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奥利司他120 mg,3次/d,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计算BMI。并行肱动脉高解像度超声检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 mg,测定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NMD)程度的变化。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基线的特征具有可比性。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前与非肥胖高血压患者的NMD无差别,但BMI及腰围明显增加(P均〈0.01)。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BMI、腰围、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NMD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16.2%vs15.5%,P〉0.05)。结论:奥利司他短期治疗能降低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血压,但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永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00-10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行血液透析的56例尿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于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治疗后6个月测量血管基础内径(D0)、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并进行比较。结果 56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后6个月,患者D0较治疗前略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D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能够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功能损害,需进行积极干预,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吲达帕胺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抗高血压利尿剂吲达帕胺缓释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经吲达帕胺缓释片(1.5mg,po,qd或bid)或西拉普利(2.5mg,po,qd或bid)治疗8wk前后的高血压病人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值(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值(NMD)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浓度,并以1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高血压病人FMD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NMD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病人ET-1和vW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高血压病人经西拉普利治疗8wk后FMD显著改善[(7.9±s1.7)%vs(5.4±1.2)%,P<0.01],同时ET-1浓度[(59±10)ng·L-1vs(67±10)ng·L-1,P<0.05]和vWF浓度[(121±26)%vs(140±29)%,P<0.05]均显著降低;病人经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后,FMD显著改善[(7.7±1.4)%vs(5.8±1.9)%,P<0.01],ET-1浓度显著下降[(57±10)ng·L-1vs(69±11)ng·L-1,P<0.05],vWF浓度虽然也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128±24)%vs(142±31)%,P>0.05]。直线相关性检验发现,FMD与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P<0.05),ET-1浓度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并有血浆ET和vWF因子浓度升高。血压的升高对内皮功能有一定影响。吲达帕胺缓释片能显著改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使血浆ET浓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