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 ,国内外关于凝血酶原时间 (PT)测定的报告方式 ,已统一采用以秒数 (s)、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或患者PT的秒数与正常对照秒数的比值报告。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ICSH)、国际血栓止血委员会 (ICTH)和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CCLS) ,早已建议不再使用所谓“凝血酶原活动度 (% )”报告PT结果[1 3 ] 。但至今仍有不少单位 ,特别是临床肝病科室 ,坚持要求检验科室报告PT活动度 ,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先进的指标。殊不知凝血酶原活动度是一种不科学、过时的报告方式 ,多数发达国家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淘汰。1 所谓“凝血酶原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于2002年10月至2004年7月应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对应用纤溶酶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I,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测定结果的变化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对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对于重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越来越被广大临床工作者所重视。因此,本文就北京第二传染病院近年收治的24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报告如下。对象、方法与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分型与诊断按1983年12月(郑州)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专题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均经肝穿病理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将8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从年龄、临床分型、血清病原学指标、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与年龄、临床分型、血清病原学指标、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胆碱脂酶、前白蛋白及并发症有关(P〈0.01或P〈0.05),而与ALT、AST、ALB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是多方面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是提示预后的重要指标,重叠感染会加重病情,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重型肝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认为只有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可将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标准化,我们试图对100例肝炎患者血浆PT值用3种不同计算方式所得到的PT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凝血酶原活动度是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评价肝脏储备功能及评价凝血功能的指标[1],同样,胆固醇,胆碱酯酶也是评价肝功能破坏严重程度及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急性乙型肝炎病人,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病人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胆固醇(CHO  相似文献   

7.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比较王缚鲲田惠芬吴玉暖候正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检验科,石家庄050082)关键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手工法仪器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是临床常做项目之一。我科自1995年第一季度首次参加全国PT测定质控已连续四次,为了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溶剂对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活动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检测的影响。方法利用SysmexCA530测定仪检测蒸馏水、重蒸馏水和去离子水溶解DadeBehring公司的PT、INR、PTR、活动度、Fbg试剂,并同时检测30例标本,与SysmexCA6000测定仪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种溶剂对PT、INR、PTR、活动度无影响,r=0.997~1.000,但重蒸馏水对Fbg有明显影响,r=0.074~0.184,蒸馏水、去离子水的检测结果与SysmexCA6000测定仪的结果高度相关。结论不同的溶剂对PT、INR、PTR、活动度、Fbg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重蒸馏水对Fbg的影响明显。因此,蒸馏水是凝血指标检测的理想溶剂。  相似文献   

9.
严重肝病维生素K纠正试验后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严重肝病维生素K纠正试验后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的意义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胆道疾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疾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应用价值刘菲彭俊云廖若男(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检验科,贵阳550004)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PT)依赖维生素K因子胆道疾病胆道疾病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当肠道维生素K吸收和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时,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异常。本...  相似文献   

11.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人选标准包括:(1)2004-09~2005—03收人心内科的冠心病患;(2)年龄在45~78岁,其中男76例,女24例;(3)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包括正在服用小剂量抗血小板聚集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4)经患本人同意.  相似文献   

1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及在抗凝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及在抗凝治疗中应用程烽,朱忠勇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一期法)是一种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PT延长多见于先天性VII、X、V及凝血酶原缺乏症,获得性缺乏多见于肝病、阻塞性黄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  相似文献   

13.
MARS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2002年1月~2004年10月对12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ARS人工肝治疗。在MARS人工肝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等指标。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清除显著(P<0.05),而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12例患者7例存活(存活率58.3%)。结论MARS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部分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浆置换治疗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PE),对治疗前后的症状、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汁酸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E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胆红素、总胆汁酸及转氨酶下降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显著,总有效率达82.85%,且首次治疗时间不同,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82.98%,中期53.33%,晚期1250%)。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少。结论PE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以早、中期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认知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16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5例)和对照组(76例).研究组在常规抗凝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凝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6个月后应用Morisky-Green测评表(MG)评价两组患者的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并记录统计两组患者定期抽血检验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百分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百分率为97.65%,对照组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百分率为85.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患者定期抽血检验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百分率为94.12%,而对照组定期抽血检验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百分率为80.2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认知护理可明显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抗凝,达到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预防血栓栓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血凝分析仪Sysmex CA 500是一种的全自动分析仪,能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元活动度测定外,还有能同时对5种参数进行分析和内在的质量控制功能,其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在出血性疾病诊断、抗凝治疗监测、术前检查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结果的准确与否和多种因素有关。异常结果的分析,更有利于医师结合临床检查的结果及其他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患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从而指导临床诊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乙肝病患150例进行检验分析观察。随机分为观察A组和B组各75例,同时以我院75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照组分析。对比分析三组病患的IgG、IgM、[gA的水平情况。而后又将患者治疗情况划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两者之间的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总胆红素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A组高于B组。在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总胆红素的水平方面,有效组低于无效组。结论: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情况是乙肝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此外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总胆红素的相关指标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异常凝血酶原结构、功能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原(prothrombin)即凝血因子Ⅱ是最早被提纯和测定氨基酸序列的凝血因子。它是单链糖蛋白,在正常人血浆中的浓度为150~200mg/L[1]。凝血酶原属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被磷脂膜表面形成的因子Ⅹa、因子Ⅴ...  相似文献   

19.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本采集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本采集的问题探讨邓太美解放军第44医院550009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对肝实质性损害、维生素k不足、出血性疾病以及各种先天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等都具有诊断和辅助诊断的作用,如何保证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是关系到病人正确诊断和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96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例.两组患者分别记录心包及纵隔引流量,两组间进行比较;术前及术后返回监护室即刻抽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凝血功能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增高,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术后FB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引流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较多,密切注意两种手术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给予针对性监护,可保证病人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