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有人提出由屯积于肺的白血细胞为主组成的微聚物对肺的损伤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已肯定在失血性休克过程有肺损伤出现是以RES抑制为前提的。此过程中,白血细胞有何作用是值得探讨的。本文以“肺扣押”、“肝释放”和肺结构改变为指标,观察正常时、单纯失血性休克、单纯RES封闭和RES封闭后休克过程的白血细胞动态变化及其和肺损伤的关系。用胶性碳封闭RES可引起循环白细胞数降至封闭前的39%,有显著统计差异(P<0.0001)。在封闭后休克10’和30’见到白血细胞由肝释放(P<0.001和0.005),在肺扣押(P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在网状内皮系统封闭后休克过程见有循环白细胞入肝囤积,再由肝“释放”,进而入肺“扣押”。此外,还可见到肺系数增大和相应结构改变,肺系数和肺扣押呈正相关。单纯封闭过程除有白细胞入肝囤积外,别无所见。单纯失血性休克则上述变化均未见到。本文对这些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们前一工作已经肯定,RES功能抑制后失血性休克可引起肺的损伤,肺切片镜检见到血栓形成。本文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元时间和三P试验为指标,用家兔34只,观察用印度墨水抑制RES功能后,再造成失血性休克过程中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以了解肺损伤与血小板在肺部扣押以及凝血异常之间关系。实验结果主要如下: 1.单纯失血性休克组:休克前肺扣押血小板为1.2万±0.54/mm~3。休克30分钟内,扣押数与休克前相比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血小板入肺扣押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三 P试验)为指标,观察失血性休克、网状内皮系统封闭和封闭网状内皮系统后失血性体克过程中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以了解休克过程肺损伤与血小板扣押数和血凝状态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在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抑制后的失血性休克过程,方可出现肺对血小板的明显扣押和血液变为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5.
已证明用胶性碳封闭RES的基础上,失血性休克可造成肺损伤。用这种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全血转注入单纯封闭RES的动物,可以复制出和供血动物基本相同的病理变化。但用正常动物的门静脉全血转注时,则不能。说明RES封闭后休克动物的门静脉全血中确有引起肺损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家兔40只,平均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用交叉灌流的方法,研究了体液因素对循环白细胞的“肝释放”和“肺扣押”、血凝改变、肺系数及肺组织学改变等项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状内皮系统封闭后失血性休克动物的门静脉血中确有引起以上变化的发病学因子存在。本文对引起这些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肺系数、肺组织镜检、血气变化以及存活率为指标,比较失血性休克、网状内皮系统封闭和封闭网状内皮系统后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一般不引起肺的损伤,但在网状内皮系统抑制背景上,不仅有肺损伤发生,而且休克动物死亡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胶性碳封闭家兔RES功能,观察在休克过程肺损伤的意义。实验用兔192只,用北京产印度墨水每公斤体重0.5、1.0和1.5ml耳缘静脉注射,0.5和1.0ml组在封闭1、3、6、12、18和24小时后再造成失血性休克二小时,以肺系数、肺切片镜检和血气变化,以及实验动物休克二小时存活率为观察指标,比较单纯失血性休克,单纯封闭和封闭后休克过程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对封闭的最佳剂量和最有效的封闭时间作一探索。实验结果如下: 一、正常家兔肺系数为3.93±0.125。  相似文献   

9.
休克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尽管针对病因和发病环节进行了积极治疗,过程仍循恶性循环进行性地加重以至死亡。关于休克的这种不可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许多学者注意到休克时缺血的腹腔内脏对休克不可逆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利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 shock,简称SMAO休克)模型,以H_2O_2,654-2,POB作实验性治疗,对小肠缺血在休克发病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分析了654-2抗休克的机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唾液酸(SA)与急性肺损伤(ALI)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油酸型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外周血血小板,肺灌洗液(BALF)中的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S进行测定,并与肺病理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损伤动物外周血血小板减少,BALF中PAF活性和SA浓度增加,肺循环内有微血栓形成。结论:在急性肺损伤时,肺循环内有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血小板膜上的SA是平时保持肺循环正常状态的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肠道吸附剂对家兔失血性休克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在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上,研究了中分子物质的动态变化和肠道吸附剂对中分子物质的吸附作用,并通过监测自由基清除系统活力变化,进一步探讨中分子物质与脂质过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肠道吸附剂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上,研究了中分子物质的动态变化和肠道吸附剂对中分子物质的吸附作用,并通过监测自由基清除系统活力变化,进一步探讨中分子物质与脂质过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肠道吸附剂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浆中分子物质的增加比丙二醛(MDA)出现早,它能及早地反映失血性休克过程内源性中毒的时相和严重程度;使用肠道吸附剂可有效地清除中分子物质和提高GSH一PX(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氧化酶)活力并减轻细胞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休克是一种危急的综合征,病理生理变化较复杂,70年代曾提出微循环障碍学说,认为休克是由于微循环障碍,导致组沢血液灌流量不足和细胞缺氧所致。而近年来对休克时细胞代谢、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的实验研究,使之从微循环障碍学说逐渐进展到细胞、亚细胞结构及其分子的水平。外科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主要是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三类。休克救治成功的决定因素在于早期快速诊断、治疗及对心、肺、肾功能系统地监测。为了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对休克的认识,本刊特邀省内外专家、教授卢兴、巢振南、华积德、张贞乾、周育民等撰写了休克专题笔谈,内容新颖,临床经验丰富,广大读者将从中得多教益。  相似文献   

14.
人体肠道多种微生物菌群可以维持宿主的内环境稳态。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中起着不同的保护性作用或致病性作用。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了解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有助于临床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及治疗。而微生态制剂对人体能发挥保护作用,可用于预防及辅助治疗结直肠癌。肠道菌群对于人体健康关系重大,值得更多、更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在止血带休克发病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止血带休克发病学中的意义。(2)方法:本实验采用了Rosenthal法复制大鼠止血带休克(tourniquet shock,ToS)模型,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氨基胍(AG)及一氧化氮(NO)合成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对ToS的影响。(3)结果:ToS时,平均动脉压(MAP)进行性降低,局部骨骼肌组织NOS活性增强,血浆NO含量增高;给予AG后虽能增强动物血压松带后血压早期的回升,但晚期血压迅速下降,骨骼肌组织W/D比值,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组织蛋白酶D(CD)活性增高,而给予L-Arg能减轻ToS晚期血压降低,并能减轻组织及血浆的上述损伤变化。(4)结论:ToS时内源性一氧化氮升高对机体具有适应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发病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为预防与控制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11月至2010年12月间诊断的哮喘患儿,通过问卷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各100例),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哮喘发病有关的家庭因素.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被动吸烟(2岁内及母孕期)、入住房屋潮湿、经常接触厨房油烟、煤炉取暖、入住房屋油漆味、玩毛绒玩具及泡沫制品,父母管教分歧、依赖母亲、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结论 提示平时及时控制及纠正与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对儿童哮喘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为预防脑卒中提供气象学依据.方法:收集巢湖市2008~2012年11 100例脑卒中住院病例资料,并对脑卒中发病时间的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脑卒中发病时间与同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用圆分布分析其发病集中趋势.结果:脑出血发病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相对湿度无相关关系(P>0.05);脑梗死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气压及相对湿度均无相关关系(P>0.05);脑出血5年间每年发病均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5),5年合计发病也有一个集中趋势,平均角是12.222 8°,相当于每年的1月13日;脑梗死在2008年、2010年和2012年3年的平均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相当于7月8日、8月11日、9月20日,但5年合计平均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巢湖市脑出血发病有明确的季节性,冬季好发,年度发病集中于冬季的3个月(12月至次年2月),夏季低发.脑梗死的发病趋势倾向于夏季及秋季多发,春冬季低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不良行为因素与慢性胃炎发病关系,结果表明吸烟,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酸,辣,硬,烫及冷食)与慢性胃炎发病有关(P〈0.05),两种不良行为因素同时存在时,发生慢性胃炎危险性(OR)普遍提高。提示我们戒除吸陋习,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是预防慢性胃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胃癌在江苏省前十位癌瘤位次中居第二位(CMR30.33/10万 SRD25.85/10万),是严重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疾病。为了探索胃癌病因,我们于1983年5—7月在胃癌高发地段(杨中县和靖江县)作了450例胃痛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研究,选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Case—Controi studies),探讨若干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休克肺一词系指在休克过程中,因非心源性广泛肺损伤所致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综合征,也称之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肺充血、间质水肿、肺泡水肿、出血、微血栓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等。近年来随着治疗休克的进展,发现不少休克患者在血液动力学变化恢复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因休克而死亡的患者中,有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