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实验感染小鼠的特异性抗MCMV抗体,CBA系小鼠在感染后第7天就可以测出,其滴度在第28天达到高峰,105天以后开始下降。昆明系小鼠也有相似的免疫应答,但由于对照组有较高的自然感染率,实验感染后的高滴度抗体可能反映了对MCMV感染的二次抗体应答。实验结果表明,IFA可用于MCM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以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低剂量的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以期了解在模拟人体内潜伏感染状态下病毒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LDL receptor-1,LOX-1)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讨MCMV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高脂饮食apoE-/-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经腹腔感染MCMV,分别在感染后14周、18周和24周截取主动脉;另1组不感染MCMV。通过HE染色观察2组动物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数目、分级和内膜/中膜比值,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动脉壁和唾液腺中的MCMV含量以及LOX-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研究显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明显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但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该作用逐步减弱。小鼠动脉壁中没有MCMV mRNA的表达。血浆MCMV抗体含量、唾液腺MCMV DNA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没有相关性。感染后14周,病毒组LOX-1mR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可以明显加重apoE-/-小鼠主动脉AS病变,并使重度AS病变提前出现,但在血管壁局部并无MCMV活动性感染的证据。MCMV感染后可增加动脉壁LOX-1基因表达,LOX-1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双股DNA病毒,其感染后的特点之一是形成潜伏感染。近十几年来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已广泛用作研究人CMV潜伏感染和激活的实验模型。我们已经发现在我国普通级小鼠群中MCMV抗体阳性率达50%以上,但对334只小鼠颌下腺病毒分离则均为阴性。这种情况是否表明MCMV的自然感染是以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的方式存在呢?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MCMV潜伏感染和免疫抑制激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来源的50只普通级小鼠免疫抑制后分离病毒。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毒MCMV-Smith株自美国引进,在鼠胚纤维母细胞内传代滴度为10~(4.5)TCID_(50)/0.2ml。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蒜新素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鼠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的影响,探讨大蒜新素的抗CMV机制。方法:建立非免疫抑制性鼠巨细胞病毒(MCMV)全身播散性感染小鼠模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感染后1,3,7,14,28,45,60,75,90,120d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药物治疗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和IL-10水平的时序性变化。结果:MCMV感染后,TGF-β1和IL-10分泌均显著升高,并呈现出急慢性期两次高峰的特点。大蒜新素治疗对MCMV感染鼠各时间点TGF-β1水平均有下调作用,且对其急性期分泌高峰的抑制更明显。大蒜新素治疗对IL-10的急性期分泌高峰影响不明显,却显著下调慢性期IL-10的分泌高峰。结论:大蒜新素能显著抑制MCMV感染后TGF-β1和IL-10分泌,进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有利于机体清除MCMV病毒,这可能是大蒜新素抗CMV的另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精子凋亡的影响,探讨MCMV感染诱导小鼠精子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睾丸MCMV急性感染模型(n=15),以正常小鼠作为对照(n=15),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CSM)对不同感染时段的小鼠附睾尾部成熟精子进行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同时应用电镜观察不同感染时段的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MCMV感染第2天起精子凋亡率开始升高,第4天达最高值(39.3±1.0)%,随后逐渐下降(F=362.822,P<0.05).而感染第1天的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增加至74.0±1.4,第2天开始下降至63.0±2.2,第4天降至最低40.2±2.3,随后缓慢回升(F=32.257,P<0.05).MCMV感染可引起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以感染第2~6天为重.结论 生殖器官MCMV急性感染可诱导附睾尾部成熟精子的凋亡;精子线粒体主动参与并调控了精子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6.
小鼠睾丸巨细胞病毒感染对精子顶体反应与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iong JW  Xiong CL  Tian YH  Li S  Xu HM  Hu L  Ding X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714-1717
目的探讨小鼠睾丸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附睾尾部精子顶体反应与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无MCMV感染史的BALB/c雄性小鼠48只作为实验组,睾丸直接接种MCMV,分别于感染后第1、2、4、6、9、14天处死小鼠,用地高辛标记的MCMVM83mRNA寡核苷酸探针对睾丸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睾丸MCMV感染情况,同时取附睾尾部成熟精子进行精子顶体反应与精子膜低渗肿胀功能检测。另设平行对照组雄性小鼠30只(同法随机选择),睾丸接种不含MCMV的细胞培养液,其他处理方法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48只雄性小鼠睾丸组织间质及(或)生精细胞中均出现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实验组精子顶体反应与膜功能在接种病毒后的第2天、第4天,精子顶体反应率(58%±9%、56%±9%)低于平行对照组(71%±6%、70%±7%)(P均<0.05),精子膜尾部低渗肿胀率(48%±9%、38%±8%)低于平行对照组(60%±7%、50%±4%)(P均<0.05)。结论小鼠睾丸MCMV感染模型成功建立。小鼠睾丸MCMV急性感染可导致精子顶体反应与膜功能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胎盘感染后胎盘病理学改变。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筛选无MCMV感染史性成熟期雌性小鼠,雌雄同笼受孕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孕龄12.5 d时经胎盘显微注射MCMV悬液,18.5 d时处死,观察胎盘组织标本病理改变;对照组胎盘注射细胞维持液。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胎盘感染率高(P<0.05)。其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增生、合体细胞结节增生、纤维素样坏死等病理学变化,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胎盘感染MCMV后出现的病理改变可能在MCMV宫内感染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经鼻腔急性感染同种异型皮肤移植BALB/c小鼠间质性肺炎模型.方法 ① 25只供体C57BL/6雌鼠与100只受体BALB/c雌鼠背部皮肤移植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12 mg/kg),连续14 d.② 移植受体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每只鼻腔接种30 μl不同剂量MCMV悬液(102、103、104、105 PFU/只),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小鼠鼻腔接种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30 μl/只.在接种后第5、9、14、21天处死小鼠,无菌取肺组织分别做HE染色、透射电镜、PCR、RT-PCR检测MCMV Smith毒株的即刻早期(IE)和晚期基因糖蛋白B(gB)基因转录产物,并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 104、105 PFU实验组小鼠肺组织有局灶性的病理损害,并发现感染后第14天肺组织病理改变最明显;透射电镜检测到疱疹样病毒颗粒;PCR、RT-PCR检测实验组MCMV IE和gB基因及其转录产物均为阳性;两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可见肺间质上皮细胞中存在病毒核酸和蛋白;并在感染后的21 d内,105 PFU组小鼠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结论 成功建立同种异型皮肤移植后MCMV急性感染所致的小鼠间质性肺炎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蒜新素对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小鼠脾细胞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抗MCMV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大蒜新素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于MCMV感染后48 h开始分别给予大蒜新素一般剂量(25 mg·kg-1/d)和等量9.0 g/L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另设大蒜新素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不接种病毒,分别给予大蒜新素一般剂量(25 mg·kg-1/d)和等量9.0 g/L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MCMV感染可导致BALB/c小鼠Th1类细胞因子IL-2表达明显下降(P《0.01),Th2类细胞因子IL-10表达显著增高(P《0.01).大蒜新素能诱导正常BALB/c小鼠和MCMV感染模型鼠脾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Th2类细胞因子IL-10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大蒜新素能显著上调正常和MCMV感染模型小鼠脾细胞 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表达,并抑制Th2类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通过诱导和促进特异性Th1优势应答反应来发挥抗CMV效应.  相似文献   

10.
小鼠臣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是最早分离并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的一种巨细胞病毒(Smith,1954)。小鼠群中的 MCMV 感染,在急性感染时的发病过程、潜伏期,以及在免疫抑制、输血或组织移植后的激化过程等很多方面,都与人类的相应感染很相似(Hudson,1979;Jordan,1983;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精子凋亡的影响,探讨MCMV感染诱导小鼠精子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建立小鼠睾丸MCMV急性感染模型(n=15),以正常小鼠作为对照(n=15),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CSM)对不同感染时段的小鼠附睾尾部成熟精子进行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同时应用电镜观察不同感染时段的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体内外水平研究大蒜新素对小鼠巨细胞病毒 (murine cytomegalovirus, MCMV) 感染导致调节性 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异常扩增的抑制作用。方法 72 只 MCMV 感染小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大蒜新素治疗组;并设 72 只同期模拟感染小鼠为对照,随机分为模拟感染对照组和大蒜新素对照组。分别于大蒜新素处理后 1、7、14、28、60、120 d 处死小鼠,获得脾细胞待测。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脾细胞中 Foxp3 的蛋白表达强度;流式细胞术分析 CD4+CD25+Foxp3+Treg 细胞在脾细胞中所占比率的变化。采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对大蒜新素的最大耐受浓度处理 MCMV 感染的胚胎成纤维细胞 3 d 后,采用 Realtime PCR 法和 Western blotting 法分别检测 T 细胞中 Foxp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整体研究发现,大蒜新素对正常小鼠脾细胞中 Foxp3 蛋白表达和 Treg 细胞比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是在 MCMV 感染小鼠,大蒜新素可在感染慢性期显著减少 Foxp3 蛋白表达强度、降低调节性 T 细胞比率。体外细胞模型发现,最大耐受浓度的大蒜新素加入共培养体系后可部分拮抗 MCMV 诱导的 Foxp3 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大蒜新素在体内外均可显著纠正 MCMV 感染导致的 Treg 异常扩增。大蒜新素通过影响 Treg 增殖进而增强抗病毒免疫而有利于机体清除 CMV 病毒,可能是大蒜新素诱导抗 CMV 免疫的另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三叶因子(ITF/TFF3)在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小鼠结肠中的表达及更昔洛韦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8只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病毒组及更昔洛韦(GCV)组,每组8只。病毒组和GCV组分别腹腔接种致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105.31/mL)的MCMV病毒悬液100μL,GCV组在接种MCMV 24h后GCV 50mg/kg,每天1次,腹腔注射,连续14d,同时病毒组和空白组分别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定量PCR检测肝脏、结肠MCMV-DNA;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TF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毒组小鼠明显出现食欲差、活动少;皮毛稀松、对刺激反应迟钝、生长迟缓、体质量不增等表现。病毒组肝脏、结肠组织有MCMV-DNA表达,GCV组亦有表达,但弱于病毒组。GCV组与病毒组相比ITF 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空白组相比ITF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F是一类较新的肠黏膜保护因子,在MCMV感染后所导致的急性肠道炎症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蒜新素在体内对鼠巨细胞病毒 (m urine cytom egalovirus,MCMV)感染小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 BAL B/c小鼠 MCMV重组病毒 (插入 L ac Z基因 )性肝炎模型 ,采用 X- gal染色测定β- gal在肝、肾及肺组织中的表达。 70只雌性 BAL B/c小鼠随机分为大蒜新素预防 +治疗组 (n=2 0 ) ,大蒜新素治疗组(n=2 0 ) ,更昔洛韦治疗组〔6 0 m g/(kg· d) ,n=10〕,安慰剂组 (n=10 )及空白对照组 (n=10 )。其中前两组又各均分为低、高剂量组〔2 5 ,75 m g/(kg· d)〕,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 (AL T)水平和评估肝组织组织学活动性指数(HAI) ,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 MCMV DNA水平。结果 大蒜新素预防 +治疗组及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较 ,AL T、肝脏 HAI评分及 MCMV DNA杂交的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降低 (P<0 .0 5 ) ,与更昔洛韦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大蒜新素预防用药及加大用药剂量并不能显著降低 AL T、肝脏 HAI评分及 MCMV DNA积分光密度水平。结论 大蒜新素能减轻 MCMV性肝炎模型鼠肝功能损害 ,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和降低肝组织内病毒 DNA负荷量 ,其治疗效果与更昔洛韦无显著差异 ,大蒜新素预防用药及加大用药剂量不能增加其病毒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应用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AIDS)生物样本库确诊的HIV感染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期不同分为早期感染组69例与中晚期感染组5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早期感染组与中晚期感染组的检测阳性率、漏诊率。结果:早期感染组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漏诊率低于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感染组核酸检测阳性率低于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漏诊率高于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感染组抗体检测阳性率低于中晚期感染组,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中晚期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HIV感染行核酸检测诊断准确性较高,中晚期HIV感染行抗体检测准确性较高。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疾病所处的发展阶段选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Li YN  Wang H  Liu XL  Dong YS  Fa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8):1995-1998
目的 在细胞水平研究大蒜新素对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鼠胚肺成纤维细胞(MEF)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异常扩增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MEF和T淋巴细胞的共培养体系,采用MEF对大蒜新素的最大耐受浓度(MTC)处理MCMV感染的MEF 3 d后,再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细胞中叉头蛋白3(Foxp3)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效应性T细胞哑群杀伤性T细胞Ⅰ型(Tc1)、杀伤性T细胞Ⅱ型(Tc2)、辅助性T细胞Ⅰ型(Th1)和辅助性T细胞Ⅱ型(Th2)的百分比,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自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蛋白表达,标准蚀斑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的病毒负荷量,并与安慰剂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MEF对大蒜新素的MTC浓度为9.83μg/ml.MTC浓度的大蒜新素可部分拮抗MCMV诱导的Foxp3基因表达上调(87±5比114±8,P<0.01);分别上调Tc1、Tc2和Th1百分比至(12.42±1.23)%、(4.28±0.56)%、(13.25±0.68)%,与安慰剂组[(6.85±0.92)%、(2.34±0.42)%、(9.32±0.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使IL-10和TGF-β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至(29.98±3.15)pg/ml和(3.48±0.23)ng/ml,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水平[(38.21±4.02)pg/ml和(5.31±0.59)ng/ml,均P<0.05];同时将体系中的病毒负荷量由(6.79±0.39)降至(5.03±0.08)(均P<0.01).结论 大蒜新素在体外可通过抑制Treg途径来增强抗病毒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整体水平研究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急慢性感染对小鼠脾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比率和Th1/Th2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MCMV播散型感染模型,60只模型鼠分别于接种病毒后第1、3、7、14、28.45、60、75、90和120天各处死6只,分离脾细胞;另设60只正常小鼠作为模拟感染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比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T-bet/GATA-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eg比率在急性感染末期(28 d)明显低于模拟感染对照组[(1.46±0.27)%vs(2.78±0.29)%,P<0.05];在感染慢性期持续表达上调,60 d时显著高于模拟感染对照组[(4.51±0.24)%vs (2.69±0.12)%,P<0.05].T-bet和GATA-3蛋白表达在感染后3 d分别增至(0.618±0.053)和(0.836±0.061),均显著高于模拟感染对照组水平[(0.205±0.026)和(0.398±0.022)];但是进入感染慢性期后均持续表达下调,在75、90和120 d时均明显低于模拟感染对照组水平.结论 感染急性期McMV上调T-bet和GATA-3的蛋白表达;感染慢性期McMV诱导Treg增殖活化,抑制Th1和Th2分化扩增,CMV诱导Treg扩增可能是其抑制宿主抗病毒免疫,导致慢性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内感染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以明确经脑内感染MCMV后小鼠ABR是否出现异常改变,从而验证经脑内感染MCMV能否建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4只新生小鼠按窝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3组,对照组经脑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 μl,模型组与干预组经脑内接种TCID50为1×105 U/ml的MCMV病毒悬液10 μl,同时干预组在接种MCMV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更昔洛韦60 mg/(kg·d),连用2周.2周后在小鼠麻醉状态下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在电屏蔽装置中检测小鼠的ABR,并记录ABR的波形以及Ⅰ波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9.151,P=0.011;F=5.095,P=0.043),更昔洛韦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F=13.797,P=0.003;F=14.58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脑内感染MCMV可以引起小鼠ABR的异常改变,脑内感染MCMV可建立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婴幼儿CMV感染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进行性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侵入性诊疗前血清学感染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初筛、酶联免疫吸附法复检,对我院3 260例进行侵入性诊断、治疗的患者,检测甲型肝炎(HAV)抗体、丙型肝炎(HC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和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结果经胶体金法初筛、酶联免疫吸附法复检,双阳性患者476例(14.6%),其中:HAV抗体阳性22例(0.7%),HCV抗体阳性56例(1.7%),TP抗体阳性68例(2.1%),HIV(1+2)抗体阳性2例(0.0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328例(10.1%)。结论进行侵入性诊疗的患者进行相关血清学感染指标检测,可明确患者感染状况,杜绝医源性传播疾病而引起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门诊建卡的1 650例孕妇进行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联合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抗体。结果 1 650份标本中HBsAg阳性134例,占8.12%,抗-HCV抗体阳性2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0例,占0.6%,抗-HIV阳性0例。结论孕妇产前进行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减少垂直传播,也有利于防止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