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给药剂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剂型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中药方剂的临床效果都是以一定的剂型应用而体现的,所以中药剂型的研究和开发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的重要方面之一。我国在很早以前,人们在《金匮要略》,《千金方》,《证治准绳方》等巨著中就记载了栓剂。栓剂最早主要用来代替肛门液体灌肠给药,如导泻、痔疮等局部治疗。随着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中药剂型也在不断的改革。早在夏禹时代(公元前2140年),就发明了酿酒法,后来利用多种药料制成药酒治病,并有原始的散剂和外敷药。汤剂始于商代(公元前1766年),《黄帝内经》已收载了12个方剂,包括丸、散、膏、丹和酒剂等,并有“汤醪醴论”,专章重点讨论与药剂有关的问题。东汉张仲景(公元150~219年)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的定型处方达375种,制订了严密的汤剂操作规程,还发展了栓剂、洗剂、软膏、糖浆和脏器制剂等10多种中药剂型,并首次提出浸膏的制法。在给药方法方面,有口服、含咽、导法、坐药、  相似文献   

3.
《本草纲目》在中药剂型学方面的成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草纲目》对祖国医药学的巨大贡献已为世人所公认,有关研究论文很多,但《本草纲目》在中药剂型学方面的成就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文献均记《本草纲目》收载中药剂型40余种,至今一直未见有确切的研究报告,笔者依照经典药剂学剂型的综合分类法对《本草纲目》收载的剂型进行汇综整理,确认有约60种,多数剂型现在仍在广泛使用,部分剂型被改进,对现代药物剂型的设计影响极为深远,是祖国医药学  相似文献   

4.
五防布纸包煎法在中药汤剂的应用郭显明王秀娟山东省平度市中医院266700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个中药剂型。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中就有记载。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论》中共有113方,其中95方为汤剂。可见汤剂在历代应用已很为广泛。现在中药剂型也...  相似文献   

5.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浅析湖南省湘潭市中医院(411100)刘英辉主题词中药炮制学中药加工炮制是祖国医药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中医辨证用药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加工技术。历代医学家对药材的加工制作都非常重视,明代医学家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一书中指出:...  相似文献   

6.
古人由使用天然药材过渡到使用经提炼加工的药剂,是医药科学一大进步。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推崇使用药剂来治病的记载。自夏商出现酒剂、汤液以后,继有丸、散、膏、丹、煎、饮、曲、露等剂型。从《本草纲目》中所载的一万多个方剂中,就有三十多个剂型,除注射剂等少数剂型以外,其它常用的制剂基本齐全,且大多数至今还在应用。总之,我国古代中药制剂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沿革和发展,为现代药剂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仍须发掘、整理、提高。  相似文献   

7.
梳理中药调剂发展的历史脉络,在传承的基础上促进当代中药调剂学的发展。搜集历代中医、本草文献以及律法中有关“合药分剂”、“合和”、“合剂”的内容,分别按照中药调剂理论、技术操作和法律规范整理归纳。《汤液经法》是最早记载中药调剂的文献,标志着中药调剂的萌芽;中药调剂理论形成于《神农本草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详细地记载了中药调剂的技术操作,而《唐律》对调剂的规定是中药调剂发展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中医文献对方药的记载中,可见有丸、散、膏、丹、饮、汤等不同的剂型。并且,这些剂型是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丰富演化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药剂史的发展沿革。中药丸剂是我国临床医学应用最早的剂型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其中已有以酒、油脂和醋等为粘合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成药剂型的种类和应用方法亦是丰富多样,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中成药的新品种、新制剂、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了促进制剂技术的交流,现就中成药剂型的特点及其发展概况作一综述报导。一、传统剂型特点及其新发展中药传统剂型种类很多,各具应用特点,仅作概括讨论。1.中药传统剂型重视复方应用,具有药物的多效性、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有利于发扬中医辩证论治,重视扶正固本和本标兼  相似文献   

10.
<正> 方剂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方剂最早出现的剂型是“汤液”(即现在的汤剂)。如晋代皇甫谧《甲乙经》就记载有:“伊尹(为商汤的厨师,后任宰相)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这是最早记载有关方剂起源——伊尹创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整理收集含海洋中药的文献,分析古代文献记载的含海洋中药方剂用药规律,了解海洋中药方剂的概况,为挖掘海洋中药用药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海洋中药的药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相关文献,筛选含海洋中药方剂,抽取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初步分析挖掘含海洋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和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16 715 首含海洋中药的方剂,包含144 014 条数据,涉及海洋中药218 味,汤剂是最常见的剂型,明、清两朝代的海洋中药方剂数最多;每首方剂中海洋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3 味,全部由海洋中药组成的方剂占8.065%,其他的都是与陆地中药进行配伍,其中各占一半的达到7.754%,所有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海洋中药是牡蛎,海洋中药方剂中最常见的陆地中药是甘草和当归。结论:含海洋中药方剂数量庞大,配伍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特色,可以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发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药灌肠剂近年来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中药灌肠剂是将中草药或中成药制成液体,直接灌入或滴入直肠而起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剂型。早在一千多年前,《伤寒论》中就有:“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的记载,实为最早的中药灌肠剂。但历代医家并不重视这个剂型,近年来,许多学者用中药灌肠剂对临床各科急、慢性疾  相似文献   

13.
一、中药的传统煎煮方法汤剂是我国药物学中最普遍、最古老的剂型之一,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直沿用到现在。汤剂在祖国医药学中占有一定地位,历代劳动人民都很重视煎药方法和汤剂质量。《本草纲目》中曾这样记载:煎煮中药须用深缶密封,新水活火,先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药炮制传统经验“三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197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省安陆市中医院从事着中药加工炮制工作,1985年由于工作的需要调到湖北省安陆市中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任教,2000年又由于人才引进调到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任教。自毕业到现在从事中药加工炮制工作和中药专业课(《中药炮制学))理论教学工作20余年,对中药加工炮制研究颇有心得,本丈是根据历代祖国医药学中丈献记载及笔者长期中药加工炮制的体会,展开了中药炮制传统经验“三看”的论述。中药加工炮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要想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必须将中药加工成合格的炮制品。要想得到合格的炮制品就必须在中药炮制过程中严格掌握传统的炮制经验“三看”。中药加工炮制历史悠久,是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中药炮制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与疗效。宋代《太平圣惠方》一书中旱有论及“炮制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足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这就是说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本草蒙筌》中亦论及“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这就说明严格掌握炮制法则和操作技术,对保证药物功效有着直接的关系,精辟地论述了中药炮制的理论与意义。传统经验为了保证中药饮片质量达到配方用药要求的标准和治病目的,总结了中药在炮制工艺过程中的“三看”即看水性、看火候、看色气。  相似文献   

15.
一、加工炮制的概念和“炮制”一词的沿革中药的加工炮制是指根据中医临床治疗、中药制剂和调剂的需要,对药材所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处理操作。它是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是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炮制,古时又称“炮炙”。最早见于烹调食物。远古时代,自从有了火,我们的祖先便逐渐由生食改为熟食,即将肉类放在火上烤或放在火灰中烧来吃。这种烧肉为食的方法古  相似文献   

16.
<正> 地龙又名蚯蚓,为常用中药,其药用历史已有数千年。我国蚯蚓的最早记载大约是《诗经》,《礼记·月令》有孟夏之月“蚯蚓出”,仲冬之月“蚯蚓结”之观察记录。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下品,以后历代医药学著作均有记载,近代对地龙进行了广泛的药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从八十年代开始,全国各地出  相似文献   

17.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下面简称《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专著,它以丰富的资料向人们展示了先秦时期祖国医药学发展的盛况。在这部内容丰富的古医方书中,有关骨伤疾病的诊治方法记载较多,全书所记述的五十多种疾病中,有关骨伤的就有19种;在全书所用药物247种里,骨伤科用药就达133种,包括动,植、矿、金石四大类,所用剂型达十数种之多。从书中对骨伤科疾病的病名、分类及症状描述,特别是丰富多彩的疗法来看,先秦时期的骨伤诊疗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骨伤科疾病的命名及分类《病方》中疾病的命名主要是根据病因、症状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在急性热病的治疗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药剂型改革工作得到广泛开展,使急性热病的中医治疗工作又有了突破性进展。现就改革中药剂型对中医治疗急性热病的重要性及适应治疗急性热病的中药剂型改革现状作一简介,并就目前中药剂型改革存在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一、改革中药传统剂型是开展中医治疗急性热病的重要措施在祖国传统医药学中,有许多治疗急性热  相似文献   

19.
对中药剂型改革及质量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制剂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祖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所收集的十三种方剂中就包括了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以后不断发展.种类非常丰富,如露、锭、饼、条、线,以及熏烟、熏洗、灌肠、坐药等剂型。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又推出新的剂型,除有针剂、片剂、冲剂、糖浆、浸膏、流浸膏及橡皮膏等外,  相似文献   

20.
锭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自东汉以来历代医书典籍均有记载,并不断发展演化,其独特的制药方式和适用范围是其出现、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时至今日,锭剂以独立的剂型一直被收录于《中国药典》。现代中药药剂学也赋予了锭剂剂型新的涵义,值得进行溯源和价值挖掘。该文梳理了锭剂的源流与发展,对比了锭剂与类似剂型,分析了现代锭剂与古代锭剂的剂型特点,并结合现代中药制剂的需求发展,论述了锭剂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为拓展锭剂的现代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