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活事件(lifeevents,LE)和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探讨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方法83例初发心肌梗死患者按相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以及相同危险因素与同期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配对,并用LES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估和分类。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1年遭遇的LES频度和强度均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t分别为2.132和2.341,P均<0.05。同时前者中遭遇负性LE的频度和强度,也显著多于正性LE的频度和强度,t分别为2.847和2.378,P均<0.05。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中回避应对方式的心肌梗死患者遭遇LES频度和强度明显高于面对和屈服应对方式患者,t=2.296~3.096,P均<0.05。结论LES和应对方式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681-4681,4683
为总结原发性肝癌发病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调查39例2型原发性肝癌发病前1年遭遇的生活事件,分别计算出生活事件频度和强度。结果表明35例遭遇不同的生活事件,遭遇率为90%(35/39),明显高于对照组(X^2=26.152,P&;lt;0.01)。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和强度平均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413,t=2.267,P均&;lt;0.05)。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病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和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胃癌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life events,LE)、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胃癌发病的关系,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诊断确诊的胃癌患者(胃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和居住地区与正常对照组1:1配对,并调查人选对象发病1年前遭遇的LV(杨德森,LV量表),评估应对方式(Feifel,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和社会支持(肖永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共配成65对,胃癌组发病前1年有61例遭遇不同LV,遭遇率94%,而对照组分别为28例和4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18.717,P&;lt;O.001)。胃癌组遭遇的LV频度(3.64&;#177;1.14)件/例.强度(20.40&;#177;7.66)/例,正性生活事件频度(O.80&;#177;O.19)件/例.强度(2.88&;#177;O.47)/例,负性生活事件频度(2.84&;#177;1.07)件/例.强度(17.52&;#177;8.2)/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832—3.265。P均&;lt;O.01)。在应对方式评估中,胃癌组的面对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23&;#177;1.62和4.09&;#177;O.87;t=2.234,P&;lt;O.05),而屈从和回避应对方式评分无明显区别(P均&;gt;O.05)。胃癌组的客观支持(9.83&;#177;2.65)、主观支持(21.52&;#177;4.71)、支持利用(6.54&;#177;2.80)和社会支持总分(40.26&;#177;11.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83~2.390;P均&;lt;O.05)。结论:LV、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与胃癌发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各类生活事件的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1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脑卒中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硬化患者(对照组)1:1配对,并调查两组入选对象发病前1年遭遇的生活事件,并分别计算出生活事件频度和紧张值。结果:137例脑梗死组患者发病前1年有129例遭遇了不同的生活事件,遭遇率为94.2%,而对照组分别为45例和32.8%,前者遭遇例数和遭遇率明显高于后者(F=48.765,P&;lt;0.001)。脑梗死组发病前1年遭遇生活事件频度(4.26&;#177;1.02)件/年、正性生活事件频度(0.92&;#177;0.25)件/年、负性生活事件频度(3.68&;#177;0.94)件/年、生活事件紧张值(26.52&;#177;7.05)、正性生活事件紧张值(3.17&;#177;0.83)、负性生活事件紧张值(21.68&;#177;7.9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519-4.272,P&;lt;0.05-0.01)。男性脑梗死患者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和负性生活事件紧张值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t=2.379和2.031,P均&;lt;0.05),中年脑梗死患者(&;lt;60岁)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和生活事件紧张值明显高于老年患者(t=1.971和2.105.P均&;lt;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遭遇生活事件关系密切,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有可能降低前者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患者遭遇生活事件对个性行为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遭遇生活事件后的个性行为变化,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85例初发性食管癌患者和79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了C型行为问卷调查,并与他们近1年遭遇的生活事件频度和紧张值比较。结果:C型行为问卷的分项比较中,食管癌组的焦虑(44.5&;#177;9.8)、抑郁(46.3&;#177;11.6)、愤怒向内(28.4&;#177;6.7)理智(48.6&;#177;11.5)、自我克制(25.3&;#177;3.2)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乐观(20.5&;#177;7.8)和社会支持(16.9&;#177;5.1)明显低于对照组(t=2.146~2.490,P均&;lt;0.05)。食管癌组发病前1年遭遇生活事件频度为(6.54&;#177;1.37)件/年,生活事件紧张值为27.08&;#177;9.16/年,而对照组同期分别为(1.15&;#177;0.41)件/年和8.89&;#177;2.06/年(t=2.284和2.209,P均&;lt;0.05),在食管癌患者按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分组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高组(31例)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等项得分明显高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低组(54例),而前者中的乐观和社会支持得分明显低于后者(t=2.109~2.343,P均&;lt;0.05),在按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分组后,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大组(31例)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理智和自我克制等项得分明显高于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小组(57例),而前者中的乐观和社会支持得分均明显低于后者(t=2.178~2.358,P均&;lt;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有浓厚的C型行为特征,并与其遭遇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发病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英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808-280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按相同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和居住地与健康人(对照组)1:1配对对照,并调查两组入选对象发病前3年遭遇的生活事件,分别计算出生活事件频度(lifeevents frequency,LEF)和强度(life events intensity,LEI)。结果: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3年有87例遭遇不同的生活事件,遭遇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例和40.0%;X^2=56.15,P&;lt;0.01)。糖尿病组遭遇LEF(5.92&;#177;0.48)件/例,负性LEF(5.21&;#177;0.41)件/例,LEI平均值(20.80&;#177;4.36),负性LEI平均值(17.49&;#177;3.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8&;#177;0.21,0.29&;#177;0.04,6.65&;#177;1.73,3.27&;#177;0.40)(t=2.527—2.836,P均&;lt;0.05),但两组间正性LEF和LEI平均值无明显区别(P均&;gt;0.05),糖尿病组遭遇生活事件内容排序前3位分别是家庭生活环境变化、自我健康情况和不良人际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与遭遇LEF,LEI平均值和负性LEF,LEI平均值密切相关,对前者的治疗和预防中,心理干预也应被重视。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对配偶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对配偶的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100例配偶的SDS和SAS得分分别为45&;#177;6和39&;#177;7,分别明显高于国家常模(t=5.0,2.58,P&;lt;0.01);男患者配偶的SDS得分显著高于女患者配偶的得分(t=3.49,P&;lt;0.01),SAS得分两者无差异(t=1.48,P&;gt;0.05);农村患者配偶的SDS得分明显高于城市患者配偶的得分(t=3.59,P&;lt;0.05),而SAS得分两者患者配偶的得分无差异(t=1.52,P&;gt;0.05);在SCSQ得分中。男女患者配偶间及农村城市患者配偶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无明显差异(t=0.78与1.8,P&;gt;0.05);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中,男患者配偶得分明显高于女患者配偶得分(t=3.43.P&;lt;0.01)农村患者配偶得分明显高于城市患者配偶的得分(t=2.43,P&;lt;0.05);相关分析可见患者消极应对方式分与抑郁和焦虑得分均呈正相关(t=0.507,P&;lt;0.0l和r=0.215,P&;lt;0.05),积极应对方式分与一般状况及焦虑抑郁等无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病可导致配偶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尤以男患者配偶和农村患者配偶为重);配偶的情绪影响(尤其是抑郁)会加重其消极应对方式,建议给予其适当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首诊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时心理状态与前2年遭遇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并与健康组做1:1配对分析。方法:选择2002-12/2004-12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中老年(平均年龄54.3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为观察对象(高血压组),对照组为同期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两组根据相同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1:1配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作为心理症状调查问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抑郁和焦虑症状。患者得分越高,心理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调查发病前2年所的遭遇的生活事件,分别计算生活事件频度及强度指标,分值越高,遭遇生活事件越多、频度越大。量表均由受试者填写,测评地点选择在办公室内,全部测试在治疗前完成,对照组在常规体检后进行量表测定。时间为30-40min,量表当场收回。结果:190份问卷均完整合格。①高血压组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心理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4-6.708,P均〈0.05)。②高血压组患者中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者占35%(33/95),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46.92&;#177;10、75),(42.58&;#177;10.36),t=2.833,P〈0.05]。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者占65%(62/95),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51.32&;#177;11.04),(40.78&;#177;10.57),t=6.721,P〈0.05]。③高血压组遭遇生活事件频度,负性生活事件频度,生活事件强度,负性生活事件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647~2.762,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与发病前2年遭遇的生活事件频度和强度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对事件意义的认知和评价有关。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53例冠心病患者中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西亚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一些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2.50,P&;lt;0.05;t=2.73~8.51,P&;lt;0.01)。心绞痛组SCL-90多项评分(焦虑2.08&;#177;0.76,精神病性1.64&;#177;0.53,总分184.74&;#177;51.54,躯体化2.19&;#177;0.49,强迫2.25&;#177;0.66,人际关系2.09&;#177;0.77,抑郁2.35&;#177;0.82,恐怖1.66&;#177;0.72)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1.68&;#177;0.67,1.34&;#177;0.31,145.45&;#177;36.92,1.78&;#177;0,58,1.70&;#177;0.59,1.61&;#177;0.49,1.72&;#177;0.64,1.18&;#177;0.23)(t=-2.02,-2.60,P&;lt;0.05;t=-2.77~-3.52,P&;lt;0.01)。心理症状SCL-90各项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无关(P&;gt;0.05)。冠心病患者SAQ中的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敌对两项评分呈负相关(r=-0.2931,-0.2949,P&;lt;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相互影响;心绞痛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症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精神心理症状,探讨其对高血压的影响,寻求可进行靶干预的针对性。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岁)进行评定,并与相同年龄和性别的健康老人1:1配对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在躯体化(1.64&;#177;0.50)、强迫(1.79&;#177;0.59)、人际关系(1.80&;#177;0.61)、忧郁(1.48&;#177;0.44)、焦虑(1.30&;#177;0.46)、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082—2.316,P均&;lt;0.05)。按高血压水平分级后和按有无合并危险因素后及按危险性量化分级比较,依次先后比较,亦同上述结果(t=2.09—2.253,P均&;lt;0.05;t=2.013—2.236.P均&;lt;0.05;t=2.062~2.281,P均&;lt;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精神心理症状是明显的。其发生前位频率依次为强迫、敌对、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可为靶干预所注重。  相似文献   

11.
亓鹏  敬华  李延延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04-740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载脂蛋白及异常形态红细胞变化,为冠心病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О六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5例。心绞痛经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诊断符合胸痛特点、心电图动态改变及酶学改变。陈旧心肌梗死组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1年以上,心电图有梗死Q波。3组患者均除外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内分泌疾病。另选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并自愿参加研究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采用标准实验室方法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结果: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Fg分别为(3.22&;#177;0.62),(4.16&;#177;0.64),(3.73&;#177;0.66)g/L,均高于对照组[(2.76&;#177;0.51)g/L],并有递增趋势(t=3.71,P&;lt;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载脂蛋白A分别为(1.06&;#177;0.28)(1.01&;#177;0.24)g/L(1.03&;#177;0.25)g/L低于对照组[(1.23&;#177;0.26)g/L](t=2.90,P&;lt;0.01);载脂蛋白B高于对照组(t=3.33。P&;lt;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平均异常形态红细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t=4.32,P&;lt;0.01);异常形态红细胞增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5.29,P&;lt;0.05);载脂蛋白B/A比值&;gt;1检出率同时显高于对照组(x^2=3.78,P&;lt;0.05)。结论:血浆Fg的增高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其增高程度与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有关,可预示病情程度;载脂蛋白A减低,载脂蛋白B增高是血浆Fg增高的影响因素,并可能影响红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比较正常人及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方法:实验于2003-02/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完成。符合冠心病标准患者81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6例)和心绞痛组(45例)。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自愿者能与心绞痛组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DTI,测定其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数,比较各组间DTI变化情况。结果:①心绞痛组左室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比(0.9&;#177;0.2)及右室舒张早期的峰值速度Em峰值[(4.8&;#177;1.5)cm/s]较对照组[(1.3&;#177;0.4),(5.6&;#177;1.1)cm/s]低(t=4.2,2,9,P&;lt;0.05),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 relaxation time,IVRT)[(141&;#177;35)ms]显著长于对照组[(89&;#177;38)ms](t=3.3,P&;lt;0.05)。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右心室:Em峰值、Em/Am比值较对照组低,Em峰减速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3.3,P&;lt;0.05)。③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右心室Em峰值、Em/Am比值较心绞痛组低,等容舒张时间较心绞痛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3.6,P&;lt;0.05)。同时左室舒张功能也明显降低,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有显著的相关性(r=0.36~0.62,P&;lt;0.01)。结论:右室舒张功能障碍在冠心病早期即可出现,DTI对评估冠心病患者心室舒张功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再发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再发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0—05/2004—10阜新地区阜新市中心医院、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再发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为再发性心肌梗死组,男33例,女14例。选择同期在3家医院住院确诊为急性首发心肌梗死患者271例为对照组,男169例,女102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分别接受了下面内容调查和检测: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表(包括吸烟、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是否参加体育锻炼、血糖、血脂等)。②症状自评量表,分值越高,代表精神状况越差。③生活事件量表中生活事件精神紧张值评分越高,遭遇负性生活事件越多,精神状况越差。④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再发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47和271例。①再发心肌梗死组的平均年龄、吸烟指数、未参加体育锻炼例数、平均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遭遇生活事件精神紧张值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177;15)岁,(36.3&;#177;13.4)年支,68.1%(32/47),166.4&;#177;44.8,18.6&;#177;5.2;(56&;#177;11)岁,(25.0&;#177;9.3)年支,50.9%(138/271),141.6&;#177;39.6,10.2&;#177;3、3,t=2.249—4.131,χ^2=4.092—4.550,P&;lt;0.05—0.01]。②再发性心肌梗死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平均静息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47—3.383,P&;lt;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3.126.P&;lt;0.01)。结论:首发性心肌梗死后行为因素及遭遇均为再发的危险因子,具有多项高危因子累积者是再发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个性和家庭环境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特殊的个性和家庭环境,以期指导其临床心理治疗。方法:使用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和DSM-Ⅲ-R有关标准,从泉州市实验小学l。6年级l675名小学生筛选出ADHD患儿及其正常对照组7l对,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J)]和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个性和家庭情况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HD儿童情绪较不稳定(5l&;#177;13&;#177;和45&;#177;ll,t=2.7l,P&;lt;0、01),并有一定的精神质(50&;#177;15和42&;#177;12,t=3.43,P&;lt;0、01)。其家庭亲密度(6.3&;#177;2.7),情感表达(4.7&;#177;1.8)和知识性(4.1&;#177;2.3)得分偏低(t=3.19,2.90,0.50,P分别为&;lt;0.05,&;lt;0.05,&;lt;0.01)。而矛盾性(4.5&;#177;2.8)、组织性(7.1&;#177;2.1)得分偏高(t=4.24,2.8l,P分别为&;lt;0.05,&;lt;0.01)。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ADHD患病率。结论:ADHD患儿有其特殊的个性特征及家庭环境,儿科医生在治疗该病时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可提高临床心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m,hs-CRP)的变化,以期发现这种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及病情预测意义。方法:选取西京医院心内科2003-11/2004-05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未患冠心病者22例(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IL-18,hs-CRP水平[(55.90&;#177;25.85)μg/L,(7.22&;#177;6.90)mg/L(64.35&;#177;37.58)μg/L,(18.53&;#177;22.96)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对照组[(33.02&;#177;15.06)μg/L.(1.07&;#177;0.67)mg/L;(19.35&;#177;5.76)μg/L.(0.59&;#177;0.39)mg/L](t=4.23—6.54,P&;lt;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3.22,P&;lt;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IL-18与hs-CRP相似,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指标之一,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减低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减低特征,寻求进行康复干预的可能性。方法:对89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进行了股骨近端(Neck、Troch和Ward’s三角)及正位腰椎(L2-4)的骨密度测定,并与相同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区的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的骨密度值[I2(0.70&;#177;0.21)g/cm^2,L(0.74&;#177;0.18)g/cm^2和L4(0.76&;#177;0.19)g/cm^2]明显低于对照组(t=2.116~2.304,P均&;lt;0.05),但两组间股骨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骨密度值无明显区别(P均&;gt;0.05)。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后,病程长组(≥7.5年,52例)股骨和腰椎大部分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病程短组(&;lt;7.5年,37例)(t=1.947~2.166,P均&;lt;0.05)。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组后,有视网膜病变组(49例)股骨近端和正位腰椎的大部分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40例)(t=2.195~2.392,P均&;lt;0.05)。按有无微量白蛋白尿分组后,有微量白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30—300mg/24h)组(35例)的股骨近端和正位腰椎的全部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无微量白蛋白尿组(54例)(t=2.165~2.308,P均&;lt;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出现骨密度减低表现,后者常与病程、有无视网膜病变和微量白蛋白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50例,其中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梗死组)36例及无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无梗死组)14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endothelium-dependent 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结果:两组相比,其FMD及年龄均有显著差异[FMD:(3.57&;#177;3.05)和(5.95&;#177;2.62)%,P&;lt;0.05;年龄:(56.53&;#177;10.41)和(62.54&;#177;8.05)岁,P&;lt;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提示,仅陈旧性心肌梗死与FMD显著相关(r=0.34,P=0.016,0.031)。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显著低下,提示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内皮功能异常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的临床特征,寻求进行康复干预的可能性。方法:68例大肠癌患者在治疗前1周分别接受了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结果:68例患者中SDS标准分≥50分者33例(48.5%),标准分均值为(46.23&;#177;11.04)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41.88&;#177;8.55,t=2.239,&;lt;0.05)。SAS标准分≥50分者29例(42.6%),标准分均值为43.92&;#177;9.76,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40.06&;#177;10.52,t=2.217,P&;lt;0.05)。大肠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中,&;lt;55岁、男性和病程长患者的SDS和SAS标准分明显高于≥55岁、女性和病程短患者(t=2.192~2.329,P均&;lt;0.05)。在临床特征比较中,Dukes分期4期、肛管癌和非鳞状细胞癌组的SDS和SAS标准分均明显高于Dukes 1~3期、非肛管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t=2.136~2.298,P均&;lt;0.05)。血清癌胚抗原(eare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IL-8浓度高组(≥30μg/L和≥90ng/L)的SDS和SAS标准分明显高于浓度低各组(&;lt;30μg/L和&;lt;90ng/L,t=2.248~2.314,P均&;lt;0.05)。结论:大肠癌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表现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有氧运动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指标的作用,以期发现运动疗法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方法2003—06/2004—06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稳妥定型心绞痛患者139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92例,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①运动组:48例。采用匀速平路步行锻炼方式。②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治疗,未参加锻炼。两组组干预前后,进行左心收缩功能指标测试。结果两组干预前所有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有氧运动6个月后运动组的全部收缩功能指标均较运动前有显著改善(t=2.181~2.274,P均&;lt;0.05),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lt;0.05))。结论匀速步行有氧锻炼方式可显著地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0.
车祸事件脑损伤患者的应激障碍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车祸事件后脑损伤患者进行应激障碍调查,总结其规律性,并探讨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方法:85例脑损伤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分别接受了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估和调查。结果:全部脑损伤患者遭遇车祸事件后3个月时ASD确诊患者29例,患病率为34%。ASD影响因素调查中,ASD组女性、曾遭遇创伤史、重度脑损伤患者均明显多于无ASD组(P均&;lt;0.01)。在SCL-90量表评估中,ASD患者的躯体化(0.89&;#177;0.30)、强迫(0.79&;#177;0.24)、人际关系(0.73&;#177;0.20)、抑郁(0.76&;#177;0.25)、焦虑(0.83&;#177;0.31)、敌对(0.73&;#177;0.22)、恐怖(0.69&;#177;0.23)、偏执(0.75&;#177;0.25)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无ASD组(t=1.982~3.327;P均&;lt;0.01~0.05)。在EPQ问卷评估中,ASD组的神经质(10.52&;#177;3.09)和人格稳定性(11.90&;#177;4.16)显著高于无ASD组[(7.16&;#177;1.73)和(7.52&;#177;2.28)](t=2.448,2.632,P均&;lt;0.05)。结论:遭遇车祸事件后的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很高的ASD发病率,后者较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有女性、病情重和曾遭遇创伤史,ASD患者常有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和不稳定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