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胃小区异常对黏膜病变的X线诊断.方法 选择350例优质胃双对比造影片,男186例,女164例,年龄16~68岁.取胃窦相应部位约2 cm直径范围区域,用放大镜观察测量胃小区胃小沟的形态变化.结果 胃小区胃小沟的形态异常,随年龄增长及性别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则年龄愈大,异常改变愈重.青年组胃小区>3 mm,形态不规则占22%,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15%;中年组胃小区>3 mm,形态不规则占64 %,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56%;老年组胃小区>3 mm,形态不规则占89%,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80%.结论 作为胃黏膜状态主要标志的胃小区异常,能在精细双对比造影造影优质片上显示出来,对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100例慢性胃炎低张双对比造影片进行了X线测量分析,同对以20例正常胃低张双对比造影片作对照。提出了胃低张双对比造影诊断慢性胃炎的标准,并且对胃小区作了分型。重点探讨了胃小区显示与否在诊断慢性胃炎中的价值,认为:①正常胃由于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尤其是胃粘液屏障作用元胃小区显示。②胃小区的出现或(和)胃小区大小不均,形态不规则;胃小沟增宽、粗细不均,边缘模糊不清是诊断慢性胃炎的可靠依据。③胃粘膜纹增粗,且有局限横行不消失的粘膜皱壁是诊断慢性胃炎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经X线钡剂造影检出、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11例,讨论了各型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并就各型早期胃癌的X线钡造影显示技术作了探讨。认为应用精细法双对比造影,显示胃粘膜面的细微结构——胃小沟和胃小区,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与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双对比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徐荣天双对比造影是将硫酸钡和气体同时充入胃内,借气体托衬薄层硫酸钡对粘膜表面结构做以细致描写的一种X线检查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双对比造影可以显示胃小区和胃小沟这些微小固有...  相似文献   

5.
胃双对比造影,即胃内的气体及钡剂形成双重对比。应用双对比造影,对于胃肠内面微细结构的显示和浅表病变的诊断已是不可缺少的手段。是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措施。满意的胃双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统计的163例胃双重对比造影片中,无胃小区显示者37例,有胃小区显示者126例。根据胃小区及胃小沟的形态,主要是胃小沟的形态,可将胃小区分成Ⅰ、Ⅱ、Ⅲ及Ⅳ型,其中Ⅰ型又分成Ⅰ_a、Ⅰ_b两亚型。 在无胃小区显示组中,14.3%的胃粘膜活检为正常,12.5%为轻度浅表炎症,其余为慢性浅表炎症;胃窦部显示有胃小区者,其病理活检均有慢性炎症存在,因此胃窦部胃小区的出现是X线诊断慢性胃炎的可靠依据。 胃小区从Ⅰ型到Ⅳ型,其粘膜炎症改变、肠上皮化生及固有腺体萎缩等病理变化,也由轻到重而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胃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法(以下简称“双对比”)是把作为阳性造影剂的硫酸钡和用作阴性造影剂的气体同时注入胃腔。利用胃壁上附着的薄层钡剂与胃内气体形成的鲜明对比,对胃进行X线检查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鲜明对比,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胃粘膜面上的微细结构和微小病灶,特别是对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价值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近年来“双对比”检查已在国内较普遍开展。我们通过800余例双对比检查,初步体会到双对比检查优于常规钡餐检查。现将手术、胃镜、病理、X线检查资料完整的胃癌病例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七十年代初开始应用胃双对比造影术。这种方法能够使胃粘膜的微细结构充分显示,提高了胃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但由于检查前的准备方法不一致,使检查效果差别很大。自1988年我院开始对400例患者应用胃双对比造影术。并分为两组,一组300例在检查前冲洗胃腔,另一组100例在检查前未冲洗胃腔,即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用解剖显微镜观察消化系统手术切除组织和活检标本,可以看到胃粘膜表面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小沟交织成网状,将粘膜分割成许多小区,称为胃区,在胃区内及胃区间的小沟均有很多粘膜凹陷,称为胃小凹,每个胃小凹底有3~5条胃腺共同开口于此.当胃粘膜形成溃疡或发生癌变后,这些微细形态会发生特征性的改变.作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放大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应用方面有很大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线形溃疡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低张双对比的造影方法,对20例线形溃疡患者隔期1个月复查随访,内镜病理对照分析。结果线形溃疡X线表现为线形龛影或一端与线形龛影相连的圆形龛影的复合体,边缘可模糊。周围粘膜皱壁向龛影集中纠集于一线,胃小区,胃小沟紊乱消失,胃变形。胃角区胃体后壁是好发部位。结论双对比造影方法是诊断胃线形溃疡主要首选的检查方法;线形溃疡是圆形溃疡愈合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并阐述了其临床意义;通过双对比造影与胃镜病理对照是发现和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透视下观察钡剂流动在胃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胃双对比造影过程中,透视下观察钡剂在胃粘膜表面的流动变化,发现病变或排除病变并点片.结果检出经胃镜、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诊证实的微小病变40例,包括早期糜烂性胃炎8例,胃溃疡22例,胃息肉3例,平滑肌瘤2例,胃癌5例;另有6例除外胃部病变.结论透视下钡剂流动的观察在胃双对比造影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胃部疾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主人双对比造影检查中“晕征”及其他各征象对胃粘膜下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及胃粘膜下占位病例各100例,均做过双对比造影检查,对“晕征”在两组病例中的颁布以及各种征象对胃粘膜下占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晕征”在胃癌和胃粘膜下占位两例病例中出现率分别为28%和9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晕征”对胃粘膜下占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95%)明显高于其他征象(P<0.01),其特异性与雾状影单悬滴、桥形皱襞、猎帽征、牛眼征等胃粘膜下占位的典型征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范围“晕征”在诊断胃粘膜下占位方面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其对各征角(P<0.01,0.05)。结论 双对比造影检查中,“晕征”是一种诊断胃粘膜下占位病变的可靠、实用征象,对胃癌与胃粘膜下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双对比造影 (Double Contrastbariumenema,DC)是在胃内既服入钡剂 ,又充以足量的气体形成对比分明的影像。这种检查通常在透视下摄取一系列的照片 ,以阅片为主。由于胃腔扩张 ,粘膜皱襞展平 ,可显示出胃壁的微细结构 ,可发现常规造影所不能发现的病变。对早期胃癌 ,糜烂性胃炎、细小溃疡等有特殊的诊断价值。1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 :胃常规造影发现的可疑病变而难以定性者 ;临床怀疑有肿瘤而常规造影又无所发现者 ;胃镜检查发现早期肿瘤者。禁忌症 :同胃常规造影 ;低张药物使用禁忌者。2 造影技术2 1 术…  相似文献   

14.
胃双对比造影对浅小病变的诊断价值合肥铁四局中心医院放射科刘尊清常规钡餐检查,对胃部浅小病变的诊断受到很大的限制,以往被认为广合理”的漏诊。本文根据“1500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从中选取了病变范围在互厘米左右,高/深度小于0.5厘米的栈小病变。着重分析...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双重造影可以充分显示胃小区结构,对于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等细微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胃小区的显示程度已成为衡量双重造影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许多因素可影响胃小区的显示,其中粘液干扰可能是主要因素。已经证明正常时胃粘膜表面覆有0.5~2.5mm的粘液层,它的存在阻碍钡颗粒在粘膜面上的附着。但一  相似文献   

16.
一、慢性胃炎 [图像特征] 胃钡餐造影片(负像):显示成串珠状排列的"颗粒息肉样"病灶,粘膜皱襞增粗、扭曲. 胃钡餐造影片:充盈相示狭窄的胃窦部,粗锯齿状的轮廓. 胃钡餐造影片(同病例):双对比相示已舒张的狭窄段及增粗的环行皱襞. [影像诊断] 慢性胃炎;慢性胃窦炎. [临床提醒]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变一般局限于粘膜表层而腺体结构无变化,钡餐造影无异常改变,须依靠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但就此认为X线造影无甚价值,则有失偏颇.对于因炎症使胃粘膜水肿、冗长、活动性增加,随胃蠕动经幽门脱入十二指肠球部,这种动态的胃炎征象只能由X线检查观察到.此外,胃炎常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存,检查时应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17.
胃双重造影能显示胃粘膜细微结构,提高微细病变特别是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国外现行的胃双重造影方法不少,但操作均较复杂,摄片较多,目前在我国尚难普遍采用。作者设计并在实践中应用一种简便、有效的胃双重造影法,共进行了226例检查,分析探讨如下。以1.年龄在40岁以上者,2.未满40岁、但临床症状体征典型或严重者,或3.常规检查疑有病变或常规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者为检查对象。检查程序为:常规胸腹透视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本院2018年6至12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50例分别进行胃镜和病理活检检查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显示,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相较于胃镜和病理活检检查能够清晰的对患者的病变位置等情况进行表示,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上的诊断符合率两种检查方法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胃肠道超声检查与胃镜病理活检检查在诊断的准确率上差异较小,且胃肠超声检查具有安全、便捷、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胃十二指肠等疾病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者集中收集了100例残胃普查病例,进行了x线双对比检查并与胃镜检查相对照,重点观察残胃粘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可清晰的显示残同各部情况,着重讨论了残胃炎、溃疡、结节样(息肉样)病变、残胃癌的粘膜改变情况及x线、胃镜对照观察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80例、309例次上消化道双重造影的检查效果作初步评价。均使用200毫安X线机。无高速增感屏等辅助设备。163例发现各种不同的病变,阳性检出率58.21%,优质片约占三分之二。胃内壁轮廓线连贯者占88.67%,胃小区显示率57.92%。双重造影可发现一般钡餐检查难以诊断的疾病,如疤痕、溃疡、胃粘膜糜烂、早期胃癌等,提高阳性检出率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