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黏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临床上由于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提供可疑致敏原,导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安全、可靠和简单易行的方法[1].我们于1998年开始应用瑞典化学技术诊断公司研制的标准筛选系列变应(原即瑞敏TH斑贴试剂盒)对接触性皮炎278例进行斑贴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76例湿疹、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贴试验(Patch Test,简称PT)是检测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致敏原的可靠方法,目前已将常见致敏原做成试剂盒用于临床。近来我们对76例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以推测其致敏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6例患者中,男21例,女55例,年龄11~58岁;病程2天~14年(病程在1年以上者的67例);其中湿疹49例,接触性皮炎27例(均有可疑  相似文献   

3.
靳云霞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4.
斑贴试验3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云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5.
对215例门诊接触性皮炎及59例非接触性皮炎患者做斑贴试验。结果列前四位的致敏原分别是0.1%硫柳汞、5%硫酸镍、7%芳香混合物、1%甲醛。这4种致敏原在手部、躯干四肢、面部和脐周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0.1%硫柳汞主要引起面部、手部、躯干及四肢皮炎,5%硫酸镍主要引起脐周和躯十及四肢皮炎,7%芳香混合物主要引起手部、躯干及四肢、面部皮炎,1%甲醛主要引起面部皮炎;乙酸戊酯、松香水的斑贴试验浓度分别为20%、25%。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53-157
目的分析232例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资料。方法应用标准化妆品斑贴试剂盒检测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科232例诊断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分析致敏原及不同致敏部位临床表现之间关联。结果斑贴试验结果显示183例呈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8.88%,面部过敏及一般护肤类化妆品引起的过敏最为多见。居前8位的致敏原依次为:甲基异噻唑啉酮、CL+Me-异噻唑、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虫胶、硫柳汞、叔丁基氢醌、山梨坦油酸酯和没食子酸辛酯,强阳性反应例数居前两位的是甲基异噻唑啉酮和CL+Me-异噻唑。结论化妆品中防腐剂、乳化剂、抗氧化剂、抗菌剂、香料类等是主要的变应原,斑贴试验可以给过敏人群提供购买化妆品的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3种常用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达克宁霜(咪康唑)、联苯苄唑霜及癣敌软膏(益康唑)对185例有外用此类药物史的皮肤病病人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斑试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阳性率分别为3.8%及4.3%,说明此类药物是常见的致敏原及刺激原之一。抗真菌剂致敏可出现急性接触性皮炎,应与真菌病加重相鉴别。斑贴试验可以诊断抗真菌剂接触性皮炎,并区分刺激反应与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8.
斑贴试验(简称班试)可帮助皮肤科医生对接触性皮炎或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进行诊断及防治。目前,国内外斑贴试验的方法有多种,我科参照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研制的标准筛选抗原,对20例接触性皮炎及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显示,有17例呈现一项或两项阳性反应,总阳性率85%,表明本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寻找接触性致敏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几种咪唑类外用抗真菌药接触性皮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3种常用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达克宁霜(咪康唑)联苯苄唑霜及癣敌软膏(益康唑)对185例有外用此类药物史的皮肤病病人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斑试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阳性率分别为3.8%及4.3%,说明此类药物是常见的致敏原及刺激原之一。抗真菌剂致敏可出现急性接触性皮炎,应与真菌病加重相鉴别。斑贴试验可以诊断抗真菌剂接触性皮炎,并区分刺激反应与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0.
57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 以标准筛选抗原斑对57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57例患者中45例对20种标准筛选抗原中的18种出现1种或1种以上抗原阳性反应,总阳性反应率78.9%,其中以硫酸镍阳性率最高,达26.3%,其余依次为重铬酸钾、氯化钴、硫柳汞、芳香混合物.湿疹、脐周皮炎及汗疱疹之间抗原阳性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高于颜面再发皮炎的抗原阳性反应率(P<0.01).结论 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皮炎湿疹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及接触性致敏原及其性质,并有助于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影响约7%的普通人群。为了评估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作者分析了通过1995/2002间皮肤科网络信息收集的斑贴试验结果。分析285例儿童(6~12岁)和2175例青少年(13~18岁)的数据,根据性别和年龄,对30种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的致敏率进行了判定。确定7094例成年患者(60~66岁)作为对照组。儿童的变应原是硫柳汞、硫酸庆大霉素、二价硫酸镍盐、白降汞、二价氯化钴盐、芳香混合物、丁苯羟酸、菊科混合物、丙二醇和松节油。根据斑贴试验结果发现,致敏患者的总发病率在儿童组是52.6%,青少年组是49.7%。这些发现与成人组52…  相似文献   

12.
斑贴试验诊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7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标准筛选系列20类抗原对70例可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进行皮肤斑贴试验。结果:70例受试者斑贴试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68例,总阳性率为97.1%,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是甲醛、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N-环己基硫酞内酯、噻汞撒(硫柳汞)、乙二胺。结论:斑贴试验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和预防中有着重要意义。环境污染、化妆品及外用药的滥用等化学性因素是导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的常见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北京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瑞敏^TM变应原系列斑贴试验试剂盒进行斑贴试验。结果:50例可疑接触性皮炎患者中,41例对20种标准抗原中的19种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抗原的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2.0%,其中以重铬酸钾阳性率最高,占32.0%;其余阳性率较高的抗原依次是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硫柳汞、对苯二胺、二盐酸乙二胺、替可的松新戊酸盐等。结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硫柳汞、对苯二胺是该地区接触性皮炎的重要原因,斑贴试验对拟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查找变应原及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创伤患者常患治疗相关的接触性过敏反应。作者对1999—2004年间德国Essen医科大学皮肤科治疗过的慢性创伤患者的皮肤斑贴试验结果进行研究。总计105例慢性创伤患者接受斑贴试验。检测到其中68例对至少1种物质发生接触性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有秘鲁香脂、布洛芬L-101、芳香混合物、羊毛蜡醇和松香。还有4例患者对创口敷料发生接触性过敏反应。作者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当前慢性创伤患者发生接触性过敏反应的致敏谱,也提示了一旦出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征象,注意伤口敷料成分及进行斑贴试验的重要性。慢性创伤患者的接触性变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500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接收的500例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斑贴试验,计算总阳性率并观察对比斑贴试验与性别、年龄关系。结果阳性患者438例,阳性率为87.60%,阳性反应率较高的变应原为:重铬酸钾(59.36%)、氯化钴(44.98%)、硫酸镍(43.15%)、芳香混合物(35.39%)、卡巴混合物(33.33%);硫酸镍呈阳性患者189例,其中女性118例(62.43%),男性71例(37.57%),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低于40岁硫酸镍呈阳性患者113例(59.79%),超过40岁76例(40.21%),前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而对于芳香混合物而言,超过40岁阳性患者107例(69.03%),低于40岁患者48例(30.97%),前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检测准确安全,患者主要过敏原为重铬酸钾、氯化钴等,且阳性率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2005年7月~2006年7月1 129例疑诊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斑贴试验结果,明确临床常见变应原及各种变应原和性别的关系,为本地区ACD的防治及斑贴试验变应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良的欧洲标准变应原系列对疑诊ACD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 129例受试者中,阳性反应747例,阳性反应率较高的变应原依次是:硫酸镍、硫柳汞、重铬酸钾、芳香混合物、甲醛,阳性反应率较低的变应原有:秋兰姆混合物、硫氢基混合物、咪唑烷基尿素、溴硝丙二醇。女性患者对硫酸镍的阳性反应比男性患者高,而男性患者对卡巴混合物的阳性反应比女性患者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硫酸镍、硫柳汞、重铬酸钾、芳香混合物、甲醛是本地区ACD的常见变应原。男女患者对硫酸镍和卡巴混合物的反应存在差异。斑贴试验用于寻找ACD患者的可疑致病原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手部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美观。有研究显示,手部皮炎患者中,54.4%的患者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27.4%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1]。为探讨手部皮炎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以期更好地诊断与治疗,我科对198例手部皮炎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并分析其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皮炎、湿疹等皮肤病240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因.方法 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制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24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斑贴试验阳性反应者208例,阳性率87%.各病种阳性率:接触性皮炎97.5%,湿疹94.25%,荨麻疹75%,特应性皮炎58%.标准筛选抗原中阳性率较高,抗原有香料、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 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是主要的皮肤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19.
用斑贴试验进行诊断时存在可致患者过敏的危险性。但如果根据国际公认的指导方针进行试验,则这种危险性极低,特别对标准变应原而言。此回顾性研究调查斑贴试验可能致敏病例的临床结果。14年间连续调查7619例做过斑贴试验的湿疹患者,有26例(0.3%)被证实发生了晚期斑贴试验反应,其可能是斑贴试验致敏的征象。其中9例不适合或不能进行随访,3例失访。剩下的14例患者中,1例对金硫代硫酸钠发生反应,经评估为持久性反应而非晚期反应。2例找到明确的导致晚期反应的变应原。其余11例不能排除斑贴试验致敏的可能性,故进一步调查。其中1例患病,对另外10例进行访谈以了解所谓的斑贴试验致敏的可能后果。9例未发生任何皮炎;1例不能排除斑贴试验致敏导致其皮肤疾病加重的可能性,尽管根据全面的临床病史这不太可能存在。尽管病例不多,而且这种回顾性调查有局限性,但研究结果与文献仍表明:斑贴试验致敏导致的临床接触性皮炎很罕见。  相似文献   

20.
35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患者斑贴试验分析汪京峡张晓鸣夏莉我们应用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制,怡达技术装备厂生产)对35例临床拟诊为接触性皮炎、湿疹的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和方法11测试对象自19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