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无菌体液中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药敏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患者无菌体液标本用BD 9120、BD BACTEC FX血培养仪进行培养,阳性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VITEK-2 COMPACT YST鉴定卡进行鉴定,并用ATB FUNGUS3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12587份标本中,分离出真菌149株,阳性率为1.18%,以念珠菌属为主,有110株(73.8%),其次为隐球菌属32株(21.5%)。分离的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97.9%,两性霉素B 99.3%,氟康唑76.8%,伏立康唑72.5%,伊曲康唑88.0%。结论白色念珠菌是本院无菌体液培养分离的最主要真菌,新型隐球菌主要分布于脑脊液中。5种抗真菌药物中,伊曲康唑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泌尿系感染住院患者尿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1 560例标本中共检出真菌164株,检出率为10.5%,前3位菌株分别是白色念珠菌(41.5%)、光滑念珠菌(23.2%)、热带念珠菌(21.3%).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两性霉素耐药率最低(4.9%).对益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最高,分别是36.0%、33.5%、32.9%.结论 住院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临床标本中真菌分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目的调查目前我院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 20C AUX鉴定系统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3 260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真菌476株28种,其中前3位为白色念珠菌64.7%,热带念珠菌12.4%,光滑念珠菌3.78%,检出真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真菌标本的68.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真菌感染在临床上显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重视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目的对350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对于少见的念珠菌采用PCR技术鉴定;对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50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属329株,占94.00%;真菌(丝状菌)21株,占6.00%;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92.40%、两性霉素B 97.57%、伊曲康唑93.01%、5-氟胞嘧啶88.10%。结论院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他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氏培养基培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念珠菌.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的2891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总结,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IFI的发病率为4.12%,患者年龄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为多,均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其中白念珠菌占67.29%,霉菌占6.20%.4年间细菌、真菌检出率及真菌检出率占细菌和真菌检出率的构成比、标本来源、菌种以及科室分布的构成比、抗真菌药物和抗细菌药物的使用率均有所不同,采用χ2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标本来源、菌种和科室分布的构成比在不断发生改变,I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念珠菌仍是主要的致病真菌,但各种念珠菌的菌种构成比有所变化,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6.
侵袭性真菌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他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氏培养基培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念珠菌.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的2891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总结,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IFI的发病率为4.12%,患者年龄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为多,均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其中白念珠菌占67.29%,霉菌占6.20%.4年间细菌、真菌检出率及真菌检出率占细菌和真菌检出率的构成比、标本来源、菌种以及科室分布的构成比、抗真菌药物和抗细菌药物的使用率均有所不同,采用χ2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标本来源、菌种和科室分布的构成比在不断发生改变,I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念珠菌仍是主要的致病真菌,但各种念珠菌的菌种构成比有所变化,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
全自动血培养仪分离菌株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调查全自动血培养仪分离菌株的特征. 方法从1999~2002年2月我院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的16 322瓶临床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中1 788瓶生长菌,药敏试验按NCCLS纸片扩散法进行,数据分析用BacT/Alert仪中的分析软件及WHONET-5软件. 结果血培养阳性率10.2%,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率30.2%;共检出34个属、87个种,需氧菌 620株(83.8%),厌氧菌30株(4.0%),真菌90株(12.2%);需氧菌中最常见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最常见的细菌是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真菌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血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率高于非血标本,且ESBLs阳性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株;血标本中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血标本;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苯唑西林耐药(MRSA)率62.5%,对苯唑西林耐药的CNS产生率为82.7%. 结论血及无菌体液中可分离培养出多种细菌和真菌,包括一些不常见细菌和真菌,注意监测血标本中菌株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188株真菌医院内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崇州市医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院内真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确诊为医院内感染菌株 ,按真菌培养分离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  1997~ 2 0 0 0年发生院内真菌感染菌株数为 188株 ,感染构成比由 1997年的 2 9.8%降至 2 0 0 0年的 2 1.3 % ,引起院内感染的 188株真菌共分为 6个种 ,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 ,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占 88.8%。标本来源中 ,痰标本真菌检出率最高为 112株 ,占 5 9.6%。被检出的真菌中 ,对制霉菌素敏感菌株最高为 187株 ,对咪康唑耐药 3株 ,对两性霉素耐药 1株 ,对酮康唑耐药 4株。院内真菌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原发病、大量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应用、抗生素反复长期使用等有密切关系。 结论 肺部念珠菌病最常见 ,有严重基础疾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发病率较高 ,治疗原发疾病 ,临床上应早诊断、早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剂 ,以减少多重耐药和降低院内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培养真菌阳性标本,寻找深部真菌感染特点。方法 血培养使用Bact/Alert血培养仪,分离使用沙保弱培基,真菌和细菌鉴定使用VITEKAMS-60自动微生物分析仪,HCMV检验使用PCR和RT-PCR方法。结果 血培养阳性57株,以念珠菌属为主92.08%;阳性结果时间平均35.06h,72h内获得结果者53株占92.98%;65%患者从血以外的其他标本获得真菌阳性结果,真菌感染多见于免疫低下者,本组40例患者中各种肿瘤占33例(82.5%)。结论 真菌血培养阳性是患者真菌感染的确证依据,多系统真菌感染为临床致死原因;部分患者还可在标本中同时检出其他疫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分析其药敏性,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经血培养基或沙保罗培养基培养后,挑取酵母样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435株真菌,居前三位者分别为白色念珠菌(54.9%),近平滑念珠菌(20.5%),葡萄牙念珠菌(11.3%)。这些真菌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ICU)(32.6%)和痰标本中(74.8%)。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7.5%、96.8%和95.8%。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益康唑耐药性较高,分别为47.4%、43.0%和21.2%。结论真菌临床分离菌株以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为主,临床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了解我院18个月血培养中分离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方法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Alerti 120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系统进行鉴定和K-B法做药敏.结果在1 821份标本中,分离菌株246株,阳性率为13.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32%,革兰阳性菌占37%,念珠菌属占31%.结论对血培养中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某综合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该院2014年1-12月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细菌鉴定采用Bio-Merieux生产的API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分离出的166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主要是呼吸道分泌物,达70.5%;其次是血液,占6.6%;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38.0%;对粘菌素的耐药率最低,为1.2%。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稍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应做好细菌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某院近7年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相关信息的参考。方法 病人血液标本经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阳性标本培养后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实验,数据汇总后应用WHONE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该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7.07%,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36.36%和16.60%,68.77%血流感染患者来源于ICU;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分离率分别为13.44%,10.47%和9.2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7年间分离率呈上升趋势,近平滑假丝酵母酵母菌分离率呈下降趋势;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较高的耐药率,对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耐药率达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好;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分离率分别为54.17%和77.36%,2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而对呋喃妥因,利福平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较低,均低于20%,未出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是该院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应定期进行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提出应对策略. 方法提取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4年中,自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数量占前4位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性资料,采用API生化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严格按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标准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 结果 4年中分离数量占前4位的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1 290 株;耐药性分析显示:4种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皮葡萄球菌对16种抗菌药物中的9种耐药率均>70.5%,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3.1%),其次为呋喃妥因(21.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菌药物中的10种耐药率>40%,仅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22.0%,主要病原菌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 结论继续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2005-2006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了解2005年1月-2006年12月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其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统及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K-B法及VITEK2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70%,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低,约3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仍是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医院7506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2003~2008年血培养中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WHONET 5.3软件对6年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年共检出革兰阴性菌441株,革兰阳性菌300株,真菌53株,厌氧菌3株,复数菌7株;各占总数的54.85%、37.31%、6.59%、0.37%和0.87%;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的药物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的药物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结论 应加强疑似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365例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Bactec 9120血培养仪及凤凰-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门诊和住院的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006年1月-2007年7月血培养共分离菌3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6株(31.8%),革兰阴性菌197株(54%),真菌37株(10.1%)。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55.8%,110/197),其次为非发酵菌(22.3%,44/19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流行率分别为44.8%(30/67)和20.7%(6/29),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细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培养阳性分布前三位的科室是血液科、小儿科和新生儿科。结论本院血培养阳性结果中条件致病菌所占比例及其耐药性较高,临床医生应及时了解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 195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阳性病原菌356株,阳性率为11.14%,其中革兰阴性菌215株(占60.39%),革兰阳性菌122株(占34.27%),真菌19株(占5.34%)。革兰阴性菌分离菌株数较多的是大肠埃希菌(90株,25.28%)、肺炎克雷伯菌(60株,16.85%)及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24株,6.74%);革兰阳性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11.8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8株,10.67%)及链球菌属细菌(33株,9.27%)居多。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于10.00%。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00%。主要革兰阳性菌未检测出耐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近期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离率较其他地区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全院血流感染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acT/Alert 3D 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全院2012 年至2015年收集的9 923份血液标本进行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T 60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9 923份血标本中,656份检出微生物,阳性率6.6%。共分离出6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1.2%;革兰阴性菌占37.1%;真菌占21.7%。病原菌种类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2%)、新型隐球菌(14.9%)、大肠埃希菌(13.5%)、沙门菌属(6.7%)、马尔尼菲青霉菌(5.8 %)。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8.8%和100.0%,两者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2.8%和11.1%;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6.6%和100.0%,二者头孢西丁筛查阳性率分别为85.8%和13.6%。结论 全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新型隐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属的检出率也较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了解医院2007年9月~2008年12月住院与门诊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5045套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K-B法按CLSI规定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对于送检的5045套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8株,占8.1%;其中革兰阳性菌193株,占47.3%;革兰阴性菌197株,占48.3%;真菌17株,占4.2%;厌氧菌1株(0.2%);分离最多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1株,占29.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76株,占18.6%、肠球菌属36株,占8.8%、克雷伯菌属29株,占7.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4.4%;12 h内报警的病原菌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12~18 h主要为肠杆菌科和肠球菌属细菌;18~24 h主要为葡萄球菌属;24 h后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真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及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分离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屎肠球菌,值得注意。结论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愈率,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