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槲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Ⅲ.槲寄生新甙Ⅲ,Ⅴ,Ⅵ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 Nakai)中分离得到五个黄酮甙。经光谱和化学分析确定Ⅰ为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甙,Ⅱ为异鼠李素-7-O-β-D-葡萄糖甙,Ⅲ为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甙;Ⅴ为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1→5)-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甙;Ⅵ为高圣草素-7-O-β-D-(6″-乙酰)-葡萄糖甙。化合物Ⅲ,Ⅴ,Ⅵ为三个新的双氢黄酮甙,分别命名为槲寄生新甙Ⅲ(viscumneoside Ⅲ),槲寄生新甙Ⅴ(viscumneoside Ⅴ)和槲寄生新甙Ⅵ(viscumneoside Ⅵ)。Ⅰ和Ⅱ亦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槲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Ⅲ.槲寄生新甙Ⅲ,Ⅴ,Ⅵ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 Nakai)中分离得到五个黄酮甙。经光谱和化学分析确定Ⅰ为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甙,Ⅱ为异鼠李素-7-O-β-D-葡萄糖甙,Ⅲ为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甙;Ⅴ为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1→5)-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甙;Ⅵ为高圣草素-7-O-β-D-(6″-乙酰)-葡萄糖甙。化合物Ⅲ,Ⅴ,Ⅵ为三个新的双氢黄酮甙,分别命名为槲寄生新甙Ⅲ(viscumneoside Ⅲ),槲寄生新甙Ⅴ(viscumneoside Ⅴ)和槲寄生新甙Ⅵ(viscumneoside Ⅵ)。Ⅰ和Ⅱ亦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从扁枝槲寄生(Viscum articulatum Burm.f.)中分离得到八个黄酮类化合物。由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了四种化合物(F2、F4、F6、F8),分别为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圣草酚-7-O-β-D-葡萄糖甙,槲寄生新甙Ⅰ,槲寄生新甙Ⅴ。四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自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中分离得到六个黄酮类化合物。确定其中的F_4、F_(10)为两个新黄酮甙,分别命名为槲寄生新甙Ⅰ(Viscumneoside Ⅰ)和槲寄生新甙Ⅱ(Viscumneoside-Ⅱ)。另外四个为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鼠李秦素3-O-β-D 葡萄糖甙(F_1);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F_2);鼠李秦素(F_6)和高圣草素(F_7)。F_1和 F_6系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槲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乙醇提取物,再经丙酮分离得到八个化合物,其中七个分别鉴定为β-乙酰香树脂醇(Ⅰ)、β-香树脂醇(Ⅱ)、羽扇豆醇(Ⅲ)、齐墩果酸(Ⅳ)、β-谷甾醇(Ⅴ)、白桦脂酸(Ⅵ)和胡萝卜甙(Ⅷ)。后二个化合物系首次从槲寄生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沙苑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沙苑子80%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得八个化合物。其中沙苑子新甙(neocomplanoside,Ⅶ)和沙苑子杨梅甙(myricomplanoside,Ⅷ)为两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它六个为已知成分。  相似文献   

7.
紫红獐牙菜中紫药苦甙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谭沛  刘永漋  侯翠英 《药学学报》1993,28(7):522-525
继续报道从紫红獐牙菜Sivertia punicea Hemsl,全草中分得的另八个化合物(Ⅰ~Ⅷ)的结构,经光谱解析,I的结构推定为6′-O-β-D-吡喃葡萄糖基獐牙菜甙(6′-O-β-D-glucopyranosylsweroside,Ⅰ),为一新的裂环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命名为紫药苦甙(swertiapunimarin),Ⅱ~Ⅷ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獐牙菜甙(sweroside,Ⅱ)、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Ⅲ)、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Ⅳ)、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Ⅴ)、β-谷甾醇(B-sitosterol,Ⅵ)、2,3-二羟基-1,4-苯二甲酸(2,3-dihydroxy-1,4-benzodicarboxylic acid,Ⅶ)及methylswertianin.以上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乌棒子甙甲和甙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美德  茅青 《药学学报》1984,19(12):899-903
从远志科植物乌棒子(Polygala caudata Rehd et Wils)的根皮和茎皮中分得四种(口山)酮类成分和一种甾醇甙,分别鉴定为优(口山)酮(Ⅰ),豆甾醇葡萄糖甙(Ⅱ),乌棒子甙甲(wubangziside A,Ⅲ),乌棒子甙乙(wubangziside B,Ⅳ)和芒果甙(Ⅴ)。本文报道两种新(口山)酮甙乌棒子甙甲和甙乙的结构测定以及三种已知化合物的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知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知母根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采用光谱法和化学方法鉴定其中1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二十九烷醇(Ⅰ)、二十八烷酸混合物(Ⅱ)、β-谷甾醇(Ⅲ)、胡萝卜甙(Ⅳ)、菝葜皂甙元(Ⅴ)、马尔可皂甙元(Ⅵ)、知母皂甙AⅢ(Ⅶ)、知母皂甙BⅠ(Ⅷ)、知母皂甙BⅢ(Ⅸ)、2,6,4'-三羟基-4-甲氧基苯酰酮(Ⅹ)、宝藿甙Ⅰ(Ⅺ)、淫羊藿甙-Ⅰ(Ⅻ)、芒果甙(ⅩⅢ)、7-O-萄葡糖基芒果甙(ⅩⅣ)、知母双糖(ⅩⅤ).其中化合物Ⅷ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Ⅺ,Ⅻ,ⅩⅣ为首次从知母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斩龙剑中新苯丙素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玄参科植物斩龙剑(Veronivastrum sibirica (L.)Pennell.)的根部分得九种化学成分,分别为斩龙剑甙A(sibiriosideA,Ⅰ)斩龙剑甙B(sibiriosideB,Ⅱ),异阿魏酸(isoferulicacid,Ⅲ),6-(4-methoxyferulpol)mioporoside(Ⅳ),scrophularioside(Ⅴ),6-O-阿魏酰梓醇(6-O-trans-feruloylcatalpol,Ⅵ),阿魏酸(ferulicacid,Ⅶ),胡萝卜甾醇(daucosterol,Ⅷ)和β-谷甾醇(Ⅸ)。其中斩龙剑甙A和斩龙剑甙B为新苯丙素甙化合物,应用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测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从兵豆(LensculinarisMedic.)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定与波谱分析测定所分离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Ⅱ),胡萝卜甙(Ⅲ),棕榈酸(Ⅳ),9,10-二羟基硬脂酸(V),乙基-α-D-葡萄糖甙(Ⅵ,3-O-甲基-D-手肌醇(Ⅶ)和兵豆甙(Ⅷ)。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Ⅷ为一新脑酰胺糖甙,命名兵豆甙。  相似文献   

12.
黄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勤  刘永隆 《药学学报》1989,24(7):525-531
本文首次报道自豆科甘草属黄甘草Glycyrrhiza eurycarpa P.C.Li(G.Korshinskyi non Grig.)根及根茎中分得四个黄酮甙,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及CD),化合物Ⅰ的结构推定为芒柄花素-7-O-[D-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formononetin-7-O-[D-apio-β-D-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c),为一新天然产物,命名为黄甘草甙(glycyrosidc,Ⅰ)。化合物Ⅱ,Ⅲ,Ⅳ分别鉴定为甘草甙(liquiritin,Ⅱ)、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Ⅲ)和夏佛托甙(schaftoside,Ⅳ)。  相似文献   

13.
鹰爪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彤梅  余竞光 《药学学报》1998,33(8):591-596
从鹰爪 Artabotrys hexapetalus 叶分得5种黄酮:鹰爪甙-A(1),鹰爪甙-B(2),黄杉素(3),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4),芹菜素-7-O-芹糖(1→2)葡萄糖甙(5),以及琥珀酸(6)和富马酸(7)。其中1和2是新的黄酮甙,其他5种成分为第一次从本植物分得。经光谱解析测定了1和2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槲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 Ⅶ.槲寄生新甙Ⅶ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药槲寄生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黄酮甙,经波谱测定及水解试验,确定其结构为鼠李秦素-3-O-β-D-芹糖基(1→2)-[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半酯)]葡萄糖甙,命名为槲寄生新甙Ⅶ(viscumneoside Ⅶ).  相似文献   

15.
首次从木根黄芩地上部分分离出13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蓟黄素(cirsimaritin),汉黄芩素(wogonin),芹菜素(apigenin),粘毛黄芩素Ⅲ(viscidulin Ⅲ),紫丁香甙(syringin),白杨素-6-C-β-D-葡萄糖-8-C-α-L-阿拉伯糖甙(6-C-β-D-glucosyl-8-C-α-L-arabinosylchry-sin),白杨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甙(6-C-α-L-arabinosy1-8-C-β-D-glucosylchryin),黄芩甙(baicalin),汉黄芩甙(acteoside和martynoside)。其中异甘草甙元,蓟黄素和紫丁香甙均为首次从黄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白花前胡中白花前胡甙和Pd-C-I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根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Pd-C-I(I),白花前胡甙(II),香草酸(III),没食子酸(IV),nodakenin(V),rutarin(VI)和isorutarin(VII)。II为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苯丙酮,命名为白花前胡甙。I为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得的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这对前胡属植物化学分类学有一定意义。还利用2DNMR纠正了文献中关于化合物I和VII的个别碳信号归属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自中药槲寄生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黄酮甙,经波谱测定及水解试验,确定其结构为鼠李秦素-3-O-β-D-芹糖基(1→2)-[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半酯)]葡萄糖甙,命名为槲寄生新甙Ⅶ(viscumneoside 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膜夹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茎叶中首次分离出两个黄酮甙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确定了结构。为鼠李柠檬素3-葡萄糖甙(Rhamnocitin-3-glucoside,Ⅰ)及檞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clc,Ⅱ)·  相似文献   

19.
山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赵世萍  薛智 《药学学报》1992,27(11):845-848
从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果实中分得一新的双环烯醚萜甙化合物,命名为山茱萸新甙(cornuside)。通过波谱分析(IR,MS,1HNMR和13CNMR)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了它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从兵豆(Lens culinaris Medic.)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定与波谱分析测定所分离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Ⅱ),胡萝卜甙(Ⅲ),棕榈酸(Ⅳ),9,10-二羟基硬脂酸(V),乙基-α-D-葡萄糖甙(VI),3-O-甲基-D-手机醇(Ⅶ)和兵豆甙(Ⅷ),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Ⅷ为一新脑酰胺糖甙,命名兵豆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