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5 - 0 1~ 2 0 0 2 - 12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分娩合并子宫肌瘤患者 89例 ,平均年龄 33.2 1岁± 4 .2 7岁。手术指征 :6例因子宫肌瘤较大且位于子宫下段影响阴道分娩 ,前置胎盘 6例 ,18例有不孕史 ,臀位 5例 ,中重度妊高征 10例 ,高龄初产 35例 ,巨大儿、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等 9例。 89例剖宫产术中5 9例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观察组 ) ,30例未行肌瘤剔除术(对照组 )。肌瘤分为浆膜下、肌壁间及粘膜下 3种 [1 ]。两组情况见表 1。表 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组别 n 年龄(岁 )孕周(周 )肌壁间肌 瘤浆膜下肌 瘤粘…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樊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036-1037
对我院1991- 10~2 0 0 3- 10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83例,按时间前后分为前6 a为 组、后6 a为 组,发病年龄2 3~4 2岁,平均32 .4岁;肌瘤直径(0 .5~10 .0 ) cm不等,单发性肌瘤5 7例,多发性肌瘤2 6例。1.2 方法 诊断根据体检、B超及剖宫产术中发现而确诊。比较两组发生率、发现时间、分娩方式、手术指征及术式。2 结果两组例数、发生率(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及发现时间见表1。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见表2。平均出血量单纯剖宫产为(30 2±132 ) ml,剖宫产 肌瘤剔除术为(35 7±185 )…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约占同期妊娠0.3%-7.2%,剖宫产术中是否剔除子宫肌瘤尚有争议,我科创建了简便且出血少的肌瘤剔除方法。现将我院2003-01/2008-01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5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28-41(平均33.53)岁,孕周(38±0.26)周。 1.2手术方式剖宫产术中胎儿、胎盘取出后,将子宫体娩出腹腔,然后根据肌瘤位置,采用本科自行创建的手术方式将其剔除。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妊娠合并肌瘤的发生率约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1.2%。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产前检查的重视及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因肌瘤可以生长在子宫的各个部位,目前临床上对剖宫产术中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意见仍不一致。本文对本院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 999年 1月~2 0 0 1年 5月共施行二次剖宫术 5 3例 ,占同期剖宫术总数 2 5 92例的 2 .0 5 % ,占同期分娩总数1 3 2 5 0例的 0 .4% ,现就其临床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年龄分布 :本组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者 3 9岁 ,其中 2 6~ 3 5岁者占 81 .6%。二次剖宫产术间隔时间 :二次剖宫产术间隔时间 2年以上共 43例 ,占 81 .6% ,最长间隔者 1例为 1 2年 ,而 1年以内 (9个月 )者仅 1例。二次剖宫产术妊娠周数分布 :在本组病例中 ,妊娠 3 5~3 6周者 7例 ,占 1 3 .2 % ;妊娠 3 7~ 3 8周 42例 ,占79 .3 % ;妊娠 3 9~ 40周 4例 ,占 7.5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手术方式、适应症和疗效。方法 :应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5 2例。结果 :术中共发现肌瘤 6 7个 ,肌瘤直径 3~ 10 cm,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93.7min和 79.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6 .2 d,肌瘤直径≥ 6 cm者比肌瘤 <6 cm者出血量明显增加 (P<0 .0 5 ) ,但手术时间无明显区别 (P>0 .0 5 ) ,术后无 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 ,创伤小 ,恢复快 ,术后患者月经正常 ,不影响妊娠。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病率约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2.6%,由于肌瘤小,又无临床症状,实际发病率远远超过以上数字,对剖宫产同时是否行肌瘤剔除术,一直有争议,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在讨论此术式的利弊,本院对1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见单发肌瘤55例,多发性肌瘤41例,肌瘤数目最多5枚,肌瘤直径最大9 cm.手术时间55~170min,平均81 min.术中出血60~330ml,平均105ml.术后91例患者最高体温≤37.9℃,术后体温2次超过38℃有5例,2~3 d后恢复正常,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25 h,平均15h.术后住院时间3~6 d,平均4.5d.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年轻、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妇产科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妇产科近5a来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34例,约占0.42%(34/8095),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就其防治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9~66(平均43)岁。妇科术后16例,其中子宫全切除术12例,异位妊娠2例,卵巢囊肿1例,盆腔脓肿1例;剖宫产术后18例,其中二次剖宫产4例。本组中合并肥胖19例(BMI指数大于25),合并贫血9例(Hb〈90g/L),妊高征低蛋白血症水肿(中度以上)6例,滞产3例,产程延长2例,胎膜早破2例,术后咳嗽4例,糖尿病2例。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病率约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2.6%[1],由于肌瘤小,又无临床症状,实际发病率远远超过以上数字,对剖宫产同时是否行肌瘤剔除术,一直有争议,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在讨论此术式的利弊,本院对1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技术检测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血流信号 ,为二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方法。资料与方法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患者 71例 ,其中子宫肌瘤 45例 ,子宫腺肌瘤 16例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 10例 ,年龄 2 0~ 5 5岁 ,平均 3 9岁。子宫肌瘤瘤体 61个 ,最大约 7.6cm ,最小约 1.1cm ;子宫腺肌瘤 2 6个 ,直径最大约 3 .4cm ,最小约 1.6cm。正常对照组 2 0例。用ATL超 9彩色超声诊断仪 ,经腹及经阴道探头频率分别为 2~ 4MHz、5~ 9MHz…  相似文献   

12.
缑静  张丽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Z1):75-75
临床对于剖宫产时是否行肌瘤切除术有两种观点:一种不主张手术,另一种则认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行。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2月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7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7~43岁,平均(36±4)岁;孕周35+1~40+3周;初产妇12例,经产妇5例。B超检查肌瘤直径5~10 cm。肌瘤位于子宫前壁11例,其中5例位于子宫前壁横切口上方,2例位于子宫前壁横切口处,4例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宫颈肌瘤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肌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由于宫颈间质平滑肌成分含量极少 ,所以发病率低 ,占全部子宫肌瘤数的2 .4 %~ 7% [1] ,宫颈肌瘤术前易误诊 ,而且手术比较复杂、困难。现将本院收治的 10 2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宫颈肌瘤 10 2例 ,均经病理切片证实 ,占同期子宫肌瘤的3.1% (10 2 / 32 90 )。发病年龄 2 2~ 5 7岁 ,平均 4 2 .1岁 ,生育期妇女 97例 ,绝经期妇女 5例 ,生育期妇女中8例未生育 (3例原发不孕 )。肌瘤最小 1cm× 1cm×0 .5cm ,最大 35cm× 2 2cm× 2 2cm。1 .2 …  相似文献   

14.
刘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948-394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9-01我院妊娠合并子宫肌瘤94例剖宫产同时剜除子宫肌瘤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妊娠合并肌瘤同时行肌瘤剜除术,术后恢复、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均在正常范围中。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中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静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309-13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12例,其中72例于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为A组,40例剖宫产中未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为B组和同期行单纯子宫下段剖宫产112例为对照组(C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剖宫产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产后出血情况、术后产褥感染率、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术后产褥感染率及住院天数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选择合适病例及正确术式的前提下,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宫颈妊娠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异位妊娠。因受精卵种植于子宫组织学内口以下宫颈内膜 ,故早期诊断困难 ,病情危重常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本院 1996年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宫颈妊娠 5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占同期收治异位妊娠的 0 .74 % (5 / 675 )。平均年龄 30 (2 3~ 4 2 )岁 ,均为已婚妇女 ,孕产次 2~ 6次 ,平均孕产次 3.8次 ,刮宫次数 1~ 5次 ,平均 3.0次。其中 2例有剖宫产史 ,1例有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史 ,1例带有宫内节育器 ,1例合并子宫肌瘤。1.2 症状和体…  相似文献   

17.
我院 2 0 0 0年 2~ 12月 ,分娩总数 14 86例 ,剖宫产 430例 ,合并子宫肌瘤者 6例 ,发生率为 1.4%,其中 2例患者肌瘤多达8~ 12个 ,现报道如下。1 典型病例例 1,41岁 ,第 1胎 ,以孕 41 3 周入院分娩。孕 4个月开始定期产前检查、B超检查 2次未发现异常。入院当日再次B超检查提示子宫前壁低回声肿物 4.6cm× 3.3cm大小 ,胎儿无异常 ,考虑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选择性剖宫产分娩 ,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 ,助娩一女婴 ,脐带绕颈 1周 ,新生儿体重35 0 0g ,Apgar评分 10分 ,羊水清 ,约 6 0 0ml,胎盘、胎膜自娩完整无异常 ,子宫…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伴发子宫肌瘤 ,国内报道较少 ,国外报道发生率为 0 .3%~ 2 .6 % ,若不手术治疗 ,肌瘤可变性、扭转或造成产道阻塞 ,自然流产发生率为 4 0 % [1] ,而手术剜除肌瘤可导致不可控制的出血、流产、宫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危险性很大。 2 0 0 1年 4月我院成功施行了 1例妊娠期子宫肌瘤剜除术 ,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2岁 ,停经 5个月 ,发现右下腹包块 1个月入院 ,入院诊断 :妊娠 2 2周 ,子宫肌瘤。 2 0 0 1年 4月 7日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剜除整个肌瘤 ,手术历时 1h。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在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中可减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5-01/2007-10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8例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手术方法及其止血效果。结果:38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均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减少出血,效果满意。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止血有效、迅速,无并发症,是一种控制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妊娠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占子宫肌瘤患者的0.5%~1%,约占妊娠的0.3%~7.2%。随着晚婚、晚育、高龄孕妇的增多、孕期超声检查的开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发现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在孕晚期的诊断可高达80%,在剖宫产术中发现诊断,尤其是小肌瘤的诊断,可达28%~55%。临床上经常要面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尤其在妊娠各期选择好手术时机、手术中要点的掌握及其术后妥善的处理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