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观察评价“伤科Ⅱ号”膏药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并与扶他林软膏作比较。方法:100例急性闭合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外用药物2周,最终伤科Ⅱ号组43例,扶他林对照组45例获得随防统计,观测对疼痛、压痛、肿胀、瘀青、功能活动的影响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综合疗效均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总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伤科Ⅱ号组消肿退瘀作用强,对重度损伤疗效较好,而扶他林止痛作用强,对中度损伤疗效较好。结论:与扶他林软膏相比较,“伤科Ⅱ号”膏药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伤科Ⅱ号膏药对急性筋伤兔模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评价伤科Ⅱ号膏药对急性筋伤的药效作用,建立急性筋伤兔模,分为伤科Ⅱ号组(A组),扶他林软膏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观测对外表损伤指数、血浆黏度、病理学检查、前列腺E2(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伤科Ⅱ号组在消肿散瘀、降低血浆黏度、损伤组织修复方面均优于扶他林组(P<0.05),在抑制PGE2合成上逊于扶他林组(P<0.05),两组与空白药物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伤科Ⅱ号膏药治疗急性筋伤有确切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跌打外敷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收集100例踝关节受急性扭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外用药物两周,最终符合纳入标准且获得统计分析的病例中,实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比较二者对疼痛、压痛、淤青、肿胀、功能活动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跌打外敷散消肿退淤作用强,尤其适用重度损伤,而扶他林软膏止痛作用强,尤其适用中度损伤。结论相比扶他林软膏,跌打外敷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理筋手法联合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膏药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石氏伤科理筋手法和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膏药组采用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当天、3d、7d、10d、14d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得分低于其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疼痛得分低于其他组,7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治疗后仅在治疗组和膏药组发生4例轻度皮肤过敏。结论:石氏伤科经验的理筋手法结合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伤膏能快速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和缓解疼痛,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伤科Ⅰ号敷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5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伤科Ⅰ号外敷,对照组使用扶他林外涂,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治疗后Povacz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疗效评分变化,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差异及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 2组在治疗后3 d、7 d、2周、4周Po-vacz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疗效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在治疗后第1天、8周Povacz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疗效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疼痛及肿胀缓解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与扶他林相比较,伤科Ⅰ号敷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七散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三七散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三七散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评价消炎散配合绷带外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急性闭合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消炎散配合绷带外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扶他林软膏外擦治疗,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对疼痛、压痛、肿胀、瘀青、功能活动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例均有较好疗效,但消炎散组优于扶他林组,治疗7 d后扶他林组在局部疼痛改善优于消炎散组,消炎散组在局部压痛、肿胀、瘀青、运动受限项优于扶他林组,在治疗14 d后消炎散组在运动受限项优于扶他林组,两组在局部疼痛、局部压痛、肿胀、瘀青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炎散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具有在改善局部症状体征以及功能活动方面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黄散外敷护理干预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48例急性踝关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在早期冰敷及踝关节制动等基础护理上,观察组金黄散外敷,对照组用伤科灵喷雾剂喷洒,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有效或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明显优于伤科灵喷雾剂,能有效地消肿散瘀止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接骨片联合熏洗剂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的方法,选取中医骨伤科80例足踝部扭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采用林软膏治疗)和治疗组(内服伤科接骨片,外用石氏伤科熏洗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组织损伤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评分,VAS评分衡量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1)。结论:内服伤科接骨片联合外用石氏伤科熏洗剂,能促进组织修复,消肿,并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0.
陈焱  张弦  阮赟  李菁  赵万爽 《中医临床研究》2020,(9):103-105,130
目的:研究超微针刀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并与扶他林治疗组对照,为临床寻求一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见效更快、疗效更佳的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方法。方法:按统一的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将60例符合本研究的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用超微针刀和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用扶他林软膏损伤处局部外用治疗。治疗组隔1天治疗1次,对照组每天治疗三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天及治疗第10天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肿胀度、Kofoed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踝关节急性损伤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73.33%(22/30);治疗后的治疗组在踝关节疼痛程度、肿胀度方面都明显轻于对照组,在Kofoed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微针刀结合肌内效贴能尽快消除因踝关节急性损伤所导致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及伴随症状,疗效明显优于扶他林软膏外用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玄黄膏联合黄帝内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玄黄药膏外敷治疗;治疗组32例予玄黄药膏外敷联合黄帝内针进行治疗.两组均以治疗5d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 d的AOFAS踝关节评分、VAS疼痛评分以及局部损伤证候指数...  相似文献   

12.
发泡膏灸法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少伟 《中国针灸》2002,22(8):8-16
目的:探讨石氏发泡膏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发泡组和药物注射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发泡组有效率为100.0%,药物注射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发泡组治愈率优于药物注射组,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推拿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针灸推拿组采用针刺和推拿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结果:针灸推拿组治愈率为73.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46.7%,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是治疗踝关节扭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伤科消定膏、伤科接骨膏对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10年12月6546例桡骨远端骨折,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膏药组在骨折早期整复,手术前后,损伤处外敷伤科消定膏、中晚期外敷伤科接骨膏;对照组应用抬高患肢,消肿等一般处理,观察2组在特定时间临床愈合率。骨性愈合率、疼痛、伤肢消肿、腕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应用伤科消定膏、接骨膏组骨折后4周临床愈合情况及10周骨性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外敷膏药组与对照组VAS评分,C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Mazur踝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敷膏药组伤后7d肿胀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伤科消定膏、接骨膏在桡骨远端骨折,胫腓骨远端骨折治疗过程中可明显减轻损伤局部肿胀,疼痛,有效促使骨折愈合,可以使患者较早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预防及治疗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5.
何新芳  胥海斌 《中国针灸》2006,26(8):569-570
目的:观察阳陵泉治疗外踝关节扭伤的增效作用。方法:将79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半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阳陵泉针刺和局部穴位电磁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穴位电磁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7.4%,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愈率为36.4%,总有效率为69.7%。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对外踝关节扭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武术运动员踝关节扭挫伤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3例踝关节扭挫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扶他林外涂治疗,两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手法治疗前后PRI、VAS和PP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MPQ、VAS和P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医推拿手法对武术运动员的踝关节扭挫伤有明显的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17.
温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林华  郭瑞霞  耿文 《针刺研究》2001,26(3):185-186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慢性、多发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 ,从其四肢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来分析 ,中医认为属“痹证”之范畴。本文采用温针灸的方法与西医常用扶他林软膏进行比较 ,重点观察外治法在RA局部的镇痛等作用。6 2例成年人活动性RA患者中 ,男性 2 3例 ,女性 39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类风湿关节炎修订分类标准 (1 987)和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即温针灸组 ;对照组 ,即扶他林软膏组 ,每组 31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武术运动员踝关节扭挫伤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踝关节扭挫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扶他林外涂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症状及功能活动综合评分变化情况,包括损伤局部的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及总分5个项目。结果经推拿手法治疗后踝关节症状及功能活动诸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有效改善踝关节扭挫伤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9.
刘剑伟  周文琪  唐四 《陕西中医》2022,(8):1118-112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陈旧性扭伤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郑氏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踝压痛评分、肿胀程度、综合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踝压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且治疗组治疗1 周、2 周、1个月后压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踝肿胀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踝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及Kofoed总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39%(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可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疼痛和肿胀程度,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治疗掌跖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掌跖脓疱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维A胶囊配合龙珠软膏治疗,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龙珠软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PPPASI)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PPASI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龙珠软膏治疗掌跖脓疱型银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