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玲 《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2):41-41
桔梗是临床常用中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其卓越的疗效广为临床医家所推崇。近来,笔者针对桔梗的功用查阅了《本经》和现代《中药学》教材,发现古今对于桔梗功效的论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试析如下:1桔梗的古今论述《本经》载,桔梗“主治胸胁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从《本经》论述桔梗的原文分析来看:“胸胁痛如刀刺”,表现瘀血证的特征,可推测桔梗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腹满肠鸣幽幽”,即腹满泄泻,表明桔梗具有行气止泻的作用;“惊恐悸气”,指心神不安,可推知桔梗具有安神的作用。可见“活血、行气(止泻)、安神”是桔梗的基本功效,充分反映了汉代以前桔梗的使用经验。由此可见,《本经》阐述药物大多详于主治而略于功效,药物功效多蕴藏在主治之中。功效是药物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关键和基础;主治是指药物的适用范围,是药物功效在临床运用中的具体体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功效推断其主治,也可以根据其主治推断其功效。而现行《中药学》教材,在全面总结历代医药家用药经验的基础上,把桔梗的功效概括为“宣肺、祛痰、利咽、排脓”[1]及载药上行五大方面,这些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普...  相似文献   

2.
土家人民在生活劳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在总结前人的用药经验上将作用相似的一类药物归纳为一大类,比如“七十二七”、“七十二莲”、“三十六蜈蚣”、“三十六参”等。“七十二七”这一类是土家人民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痞痛的一类常用药物,大多具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的作用。正确的区分这类药物,将对用药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药类法象是中医用以探索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的一种理论模式。其特点是把药物的基本功能、功效应用与药物气味厚薄、质地色泽、采收时节、入药部位和药材生熟应用等不同方面联系起来,形成物从其类、同类相求、同形相趋的法则,并用此指导临床用药。这极大地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学内容,找出了一种指导临床用药的规律,使临床药物学由经验积累用药向在理论指导下用药转变和提升。这种探索对丰富和发展中药学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思辩的方法,由于带有明显的直观性和概念上的不确定性,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故当今应以去粗取精之态度来利用之。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在用药配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很有价值。兹就如何进行配伍用药的问题作一论述。一、充分利用相须相使,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相须是药性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相使是以一药为主,配以他药,其性能和功效可异可同,均是起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这是常用的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3)
沈氏女科在其6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用药技巧,“分级用药”便是其用药特色之一。笔者梳理利水渗湿药物文献,结合现代临床与中药药理学研究,对利水渗湿药物的作用强弱做出轻中重三级的分类。分别梳理汉代、晋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利水渗湿药物的分级应用,并介绍沈氏女科利水渗湿药物、常用方剂的分级及应用。首次系统揭示了利水渗湿药物的三级应用模式,并构建利水渗湿药“识别-定级-间接治疗”的决策模式。以期为沈氏女科三级应用的临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且弥补辨证论治定量研究的不足,为辨证论治定量研究提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探索邓悦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用药规律,并初步总结其临床论治CHF 的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和整理邓悦教授治疗CHF所用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归纳其治疗CHF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邓悦教授治疗CHF处方132条,总用药频次2276次,包含128味药和42味核心药物,核心药物用药频次占总用药频次的79.92%。对42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5类功效不同的药物组合。结论:邓悦教授治疗CHF以益气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行气导滞药的使用频率最高;体现了其以“气、血、水”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气虚、血瘀、水停病机关键立法谴的治疗特点,并兼顾“双心并治”、调补阴阳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昌凡  何忠莲 《四川中医》1998,16(11):13-14
中药功效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揭示的,是对中药治疗作用和效果的概括,它又是临床治病用药的依据。中药功效受用药方法的影响而多有不同,但人们在总结和表述功效时,往往忽视这一问题。鉴于此,本文就中药功效受给药方法的影响进行探讨,以便临床更准确地认识和使用药物。1中药给药方法源流考中医治疗疾病,均是在辨证之下,根据治法的需要,选用相适宜的给药方法,施用于患者而发挥其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内服和外用两种,书中所载283方,每种药方都有使用方法,其中内服药方154,载有“…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淋病”、“精浊”、“血精”、“自淫”等病的范畴,为中医男科常见病。由于其特殊位置及解剖关系,多数药物难以达到该处发挥作用,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该病的临床治疗经验不断积累,一批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陆续见诸期刊。笔者就近年来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经验做如下综述。供同道临证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总结张锡纯治疗淋证的用药经验,分析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淋14方的用药规律,并结合其他医学著作及医家言论对药物功效略加阐述。张锡纯在治疗淋证时所用药物及其配伍独具特色,常用药物为山药、芍药、知母、生龙牡,值得研究借鉴,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正>中药方剂用药精当,配伍严谨,但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疗靶点众多,不易切入,研究难度大,而药对作为复方的组成核心,同时也是一个好的切入点。药对是一种临床上常用并且固定的中药配伍形式,也是用于方剂的最小组方单位,同时也是联系方与单味药的基础,其可以增强药物组合功效,起到协同作用;也可以相互纠正其偏性,起到拮抗作用。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的配伍主要基于“同气相求、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制为用”的用药规律,同时药对配伍后,它的功效不是相加减,而是在配伍过程中发生了复杂变化,进而药对的疗效较之用单味药能够成倍提高,其使用法则包含着深奥的中医理论,在中医方剂配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药物用法,其用法特殊,疗效独到,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动植物和矿物资源防病治病,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以下介绍常见的几种民间动物药物用法、功效.  相似文献   

12.
半夏具有降逆止呕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半夏的止呕作用。仝小林教授运用半夏治疗糖尿病呕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用药特点是以传统理论为基础,参考现代疾病及药理的认识,运用合理配伍使得半夏能大剂量使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邓悦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并初步总结邓悦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的学术经验及思想。方法收集、整理邓悦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处方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归纳邓悦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邓悦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104则,总用药频次为1773次,共使用123味药,40味核心药物,占总用药频次的76.25%。对40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7类功效不同的药物组合。结论总体用药规律以具有补虚作用的药物为最多,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化痰除湿等作用的药物也占有较大比例,体现了邓悦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是基于"痰瘀伏络"理论。  相似文献   

14.
对中药对症功效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德才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88-1789
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治疗和保健作用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按照药性及临床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对因功效、对症功效、对证功效及养生保健功效[1]。区别于祛除病因,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对因、对证功效,药物的对症功效主要发挥消除或缓解患者痛苦症状或临床体征的作用。当前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对疾病的防治主要着眼于“病”及“证”的异同,临证遣方选药更多强调药物的对因、对证功效。不少医家惟恐犯“头痛医头,  相似文献   

15.
<正> 气,贯穿祖国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医经和后世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气机对人体的调节,运用调整气机的手段来治疗疾病,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诸如“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用药是“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而其平也。”即使“非调气而得者”,运用各种药物治疗各种疾病,均赖气与气机对药物的吸收、运化、输布方可奏效,否则,“胃气一败,百药难  相似文献   

16.
提高有毒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在人类健康与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物质基础即中药饮片。要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保证其安全性,就必须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特别是有毒中药饮片的质量。中医所指有毒中药的含义,即服药后容易引起毒副反应的药物。这类中药多年来临床应用证明,许多对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如水飞雄黄治疗白血病,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对这类中药,中医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减毒增效”转变药性的经验。其  相似文献   

17.
浅谈经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中的药对配伍应用 ,千百年来 ,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并积累了宝贵的运用经验 ,从而指导着临床用药的向前发展。然而 ,尚有一种是三味药配成一组 ,如三足鼎立 ,互为犄角 ,这种配伍 ,比起“药对”来 ,作用就比较复杂一些 ,无以名之 ,姑妄命之曰“角药”。初看 ,“角药”象是三组“药对”组成 ,但它的组方意义远比“药对”广泛深厚[1] 。它们既可独立成方 ,又是方剂的组成单位 ,具有某种特殊功用 ,其在方剂中应用 ,既可作为方剂的主要部分 ,又可作为方剂的次要部分。作为主要部分时 ,其功效与方剂的功效一致 ,而作为次要部分时…  相似文献   

18.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邹勇教授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邹勇教授治疗肿瘤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正气虚损是肿瘤的发病基础”“痰浊、邪毒是肿瘤产生的致病因素”,同时重视“五运六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提出“天地人病时”理论,并指出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麦冬入药历史悠久,为临床重要的补阴药物。然而历代对麦冬功效的认识,并不止于此,若仅知其清养肺胃,清心安神之功,可谓尚存不足。为此,笔者根据古今论述及用药经验,试将其“益心气”作用探讨如下。麦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  相似文献   

20.
《本草纲目》设有“发明”专项,重在补充“主治”之未详。李氏在“发明”项下的阐述,对继承与发展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在以下10个方面:1.指出药物学有着不断的发展;2.重视前人的学术经验,并对某些药物功效进行了概括;3.介绍了药物治病的效果;4.强调辨证用药的重要性;5.指出有毒药物的疗效与应用方法;6.列举药物配伍有相须相使、相反相成的作用;7.说明药物的用法与药效具有密切有关系;8.告诫人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