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潘正文 《光明中医》2010,25(8):1520-1521
<正>药物归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学的特点和长处,归经是用来提示各味中药对人体脏腑经络的具有有特殊的选择性作用,以指导临床用药。研究和探讨药物的归经理论,对提高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不捷效”。归经理论早为前贤所重视,且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归,归属之义。经,指脏腑经络。归经就是指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药物归经的理论主要是以药物本身的性能和机体脏腑经络等理论为依据的。因为归经理论揭示了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这一客观规律,故对临床选方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研究中医药也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仅就药物归经的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药归经理论是古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所得,反过来又指导临床用药。掌握药物归经,结合中药的四性五味,在临诊选药组方时会更加精确,疗效会更显著。然而不少医家在临床上较重视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而忽略了药物的归经。本文通过统计《中医内科学》中肾系疾病的各个证型代表方中药物的归经,探讨肾系疾病与治疗药物归经之间的关系,对肾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归经、引经与药引三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归经,是药性理论的内容之一。“归”,归属,“经”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归经就是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药物的归经,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的作用,把所有药物分别归于十二经,来说明某一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从而形成了归经理论。例如:杏仁治喘入肺经;朱砂安神归心经;天麻、全蝎能治疗手足抽搐的肝经病,归入肝经。由此可见,归经是观察临床疗效后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试述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物对机体某些部位具有的选择性即为归经,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目前,对归经理论的研究逐步深入,临床运用也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和应用为中药的这一重要理论增加了新的内涵,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作用点或靶器官。藏象经络学说是药物归经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用药的基本原则。中药归经学说源于中药的作用和临床效应,是中药基本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学家把中药的定向、定位功效与脏腑经络理论相结合,派生了临床执简驭繁、行之有效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药归经传统研究的原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综合阐述中药归经传统研究原理和方法的现状以及对其内涵的理解、分析,进而对归经原理提出主要是药物临床疗效,次为药物自然特性。研究方法有脏腑归经法、经络归经法、卫气营血归经法、三焦归经法。存在的问题是确定归经标准不统一与自然特性认识归经带有片面性。意在能为同道更好地研究归经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草纲目》和《奇经八脉考》是李时珍存世的代表性著作,蕴含了丰富的药学和医学内容。归经辨证是中医整体辨证观的一部分,药物归经理论对指导中医临床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有很大帮助。文章通对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奇经八脉考》中关于归经辨证用药和药物引经归经属性的分析,试探讨李时珍药物归经应用的成就及其对后世药物归经学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药物归经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中对应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归经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萌芽,金元时期基本形成,至宋明清时期又得到了充实与发展,现在已基本完善。其内容不断丰满,由狭到广,不局限于藏象经络,而扩充至四肢百骸、气血命门、卫气营血及三焦等。其影响也由指导疾病用药扩大到其他理论如方剂归经、分经本草、现代药理研究及受体、载体学说的形成。药物归经起源于临床,验证于临床,探究学习并应用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议中药归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归经理论归纳的是中药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而归经的判定依据应当以所治病症的病位为标准,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中药的归经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与中医对脏腑功能的理解基本一致。目前,对归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增加了新的内涵,正确应用归经药可收到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在多年临床运用中也取得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归经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在风湿热痹证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类风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风湿热痹证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归经当归拈痛汤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类风湿因子、骨代谢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灼热、晨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RF、ESR及GR均低于对照组(P<0.05),25(OH)D、N-MID、T-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经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用于风湿热痹证风湿性关节炎中能降低症状评分,可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同时能降低类风湿因子水平,改善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通过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及配伍的影响,阐述了临床中药使用中改变药性来提高疗效的治疗方法的重要性,中药的炮制而引起药性的变化是复杂的,但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才能在临床上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正被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发展迅速。从概念上讲,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特征,既能保证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和辨证施治、灵活加减的特点,优于中成药,又免去了病人煎煮的麻烦,同时还可灵活地单味颗粒冲服,卫生有效。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规范和研究,本文就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的优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一较为系统阐述,供同行参考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炮制中药的方法很多,在各种炮制方法中酒制法是常用方法。最常用的制药用酒分黄酒和白酒,但以黄酒炮制居多。本文主要论述用黄酒炮制中药后对其性味归经及功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习惯性流产,中医曰"小产",或名"坠胎".中医认为先天真气,结而成胎,气旺则胎牢,气虚则胎坠.按摩治疗本病,以脏腑经脉为操作部位,培补肾元,利水归经,引气归血,固气填精,气血固而胎牢,胎保能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研究中医治疗肺问质纤维化所用中药规律。方法:借鉴统计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现代文献进行研究,统一信息录入标准,用SPSS17.0进行频数统计。结果:肺间质纤维化常用中药频数由高到低以黄芪、甘草、当归等32味药较多;归经以肺经、脾经居多;药性以微寒、平居多;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结论:中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主要在补气活血、兼有清热、化痰平喘中药。  相似文献   

17.
中药“浙八味”科学性品质文化背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军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79-1880
中药"浙八味"作为浙江地区道地药材的代表,也是浙江"中药文化"的突出代表。文章通过考证中药"浙八味"名称与内容、地域特征以及分析中药"浙八味"的性味归经与功效等科学性品质,阐释了探究中药"浙八味"文化背景具有指导中药"浙八味"文化传承"科学发展",促进浙江中医药经济良性、快速发展,引领浙江道地药材科学化研究,保证政府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及企业投入资金的正确与合理性四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绝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是相统一的,少数情况下有时并不一致。在应用中药时,首先进行辨证,根据证型确定治疗原则。在具体选择药物时,首先选择符合中医药理论又经研究证实确有这方面药理作用的中药。少数情况下在组方时选用少量虽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但经药理证实确有治疗作用的中药,这样既未改变整方的功效,符合辨证论治原则,又可增强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功效作用为主,以中药药理作用为辅,二者有机的结合,必将使中药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潘静  马威  管竞环 《吉林中医药》2013,(12):1240-1242
目的观察归经当归拈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服用当归拈痛汤(当归、党参、苦参、甘草等,1剂/d),治疗组服用归经当归拈痛汤(土茯苓、牛膝、柴胡、黄柏、山慈菇等,1剂/d),疗程共4周。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血尿酸下降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按疾病脏腑归经选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归经当归拈痛汤较原方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功效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对中药复方临床作用的总结,是复杂化学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临床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通过对传统中药复方功效发展,中药复方对症功效,复方功效与药理效应关系,复方功效相关物质基础研究及评价等不同方面问题的探讨,分析和总结了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主要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旨在为中药复方新药功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提高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水平,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